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

朱英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收刮勳貴階層的錢財。

更何況是像這種販賣教化令的事情。

原本準備取名叫開荒令,經過老爺子那麼一說,朱英當即決定改名爲四海教化令。

一百萬寶鈔一枚的四海教化令,僅僅只是用了三天的時間,就賣出了五十個。

也不是說有資格的公侯家就一定會出海謀取封國,這也要看家裡的情況。

當然,或許是現在找到他們的世家並不多,又或許他們覺得這些世家不靠譜。

畢竟是封國之事,不是說世家給錢就行,雙方肯定會產生更深的羈絆。

公侯要擔心這些世家去了海外會不會聽從自己的調遣,到時候來個反客爲主,給別人做了嫁衣。

世家也擔心自己投靠的公侯家會不會事後來個殺雞取卵。

信任的建立往往沒有這麼簡單,在那海外沒有大明律法的約束,誰能管得住那麼多。

皇宮裡。

朱元璋喜滋滋的說道:“還是大孫取財有道,五千萬寶鈔隨手就得了,這些世家還爭先恐後的,生怕是慢了得不到資格。”

“不過一下子出去五十家,咱覺得倒是有些多了,應當再限制一番。”

朱英點頭道:“太過倉促確實不行,如此反而起不到教化的作用,蠻夷雖未開化,但有些地方還是不可小覷,如若不滿足條件者,便不發放了。”

開放冊封諸侯國,可不是爲了消減勳貴階層的力量,而是讓大明能夠伸手更遠的區域。

在朱英設下的條件裡,教化可是第一要素,其中要配備至少上百的老師,在所統治區域,也要有足夠多的漢學堂才行。

當然,也不是要求一定要教授到多高的水平,只要能夠達到識字,能說,就可以了。

識字,是要讓所有人都能夠看懂大明邸報,也能夠讀懂大明的律法。

想要統治好更廣袤的疆域,其中律法是最爲主要的。

律法,便是規矩,也是皇權的延伸。

當所有人都在遵循大明的規矩,那麼大明的統治力才能夠徹底的體現出來。

如果有人壞大明的規矩,不管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朱英都會派遣軍隊去維護大明的威嚴。

哪怕這個代價很大。

——

草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朗朗的讀書聲在迴盪在天地之間。

“本王是真的沒想到,竟然有一天會在草原這等蠻夷之地,聽到我大明的三字經,總是感覺有些奇怪。”

朱棣感慨莫名,曾經他藩國北平,對草原最是熟悉,幾乎前半生就一直在跟草原打交道。

或是打仗,或是互市。

今天這樣的場景,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旁邊跟隨着的是朱高煦,朱高燧兄弟倆。

兩人不喜讀書,又能打仗,每逢戰事一般都在朱棣左右。

朱高煦憋憋嘴不由得道:“我聽着說,其實太孫也是沒怎麼讀書的,小時候那麼早就離開了皇宮,後來又一直在幹商人的買賣,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要讓這些蠻夷韃子也跟着讀書。”

“轉頭過去數年,讀書人都精貴得很,現在就是泥腿子的兒子,也能夠讀書寫字了。”

“在我看來,讀書是最折磨人的事情,難道太孫想要以此折磨這些草原韃子?”

朱棣被朱高煦這番言論整得非常無語。

當即呵斥道:“你個不學無術的東西,要不是大明現在如此富庶,哪能讓這麼多人去讀書,你可懂何爲教化之道。”

“雖然本王也不喜讀書,然太孫這是遵循聖人之道,有教無類。”

說着話,朱棣隨手一馬鞭直接就抽在了朱高煦的身上。

感受到生疼,朱高煦在馬上齜着牙,不過對於這樣來自於父王的疼愛,他早就已經習慣了。

朱棣雖說一直不喜歡朱高熾這個長子,但是捱打最多的,絕對是朱高煦了。

朱高燧在旁邊看着,大氣不敢出,安靜的騎在馬上跟隨着。

來到草原二次北伐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次草原的部族學乖了,聽着風聲就是跑,許多連祖地乾脆都不要了。

大明的三十萬騎兵,可不是蒙古兵可以比擬的。

這些草原的騎術射術肯定是要超越明軍騎兵,但是裝備上的碾壓,是個人技藝無法超越的。

尤其是在這種大規模的作戰裡。

大明這邊盡皆是半身甲,也是爲了更好的提高馬速。

且大明的戰馬天天吃着玉米精飼料,不管是在耐力還是速度上,都要超過跟着一起捱餓的蒙古馬。

小規模的騎兵對戰上,這次草原根本討不到半點好處,更別說現在草原的反骨仔特別多,許多部族在投靠了明軍後,就充當明軍的嚮導,追擊其他部族。

而不管是俘虜還是投靠來的,按照大明律法,但凡是三十歲之下,都必須要進入學堂學習。

這也是爲什麼草原上到處都是讀書聲的原因了。

“父王,難道我們就不回燕城了嗎。”捱了一鞭子的朱高煦問道。

朱棣道:“你問這話,是因爲昨天從京師傳來的消息吧,怎麼,是不是心動了。”

“不過你那大兄,可沒說皇孫也能封諸侯國,現在朝廷的意思,可是隻有公侯才行。”

朱高煦不甘道:“公侯能行,爲何我不行,難道皇室子孫還比不上小小侯爵嗎。”

“攻城略地,我又哪裡比不過那些侯府,他們能夠做到的,我必然也可以做到,如果父王向皇爺爺開口,皇爺爺肯定會答應。”

朱棣冷哼一聲:“你怎麼就認爲封諸侯國之事,是你皇爺爺做出來的,這像是你皇爺爺的手筆嗎,古往今來,哪怕是商周諸侯國,哪有如此敕封。”

“這分明是你好大兄的手段,想要獲得教化令,還需要繳納一百萬寶鈔,我且問你,你拿得出一百萬寶鈔嗎。”

“別去想那些有的沒的,現在是北伐,難不成你想要違抗諭旨放棄北伐,跟着出海爭那諸侯國去?”

朱高煦被這一頓懟說得話都回不上。

不過有一點朱棣沒有說錯,不管現在的京師多麼熱鬧,暫時跟他們三王是沒有多大的關係。

現在他們必須按照朱元璋的諭旨北伐,只有把瓦剌,韃靼給滅掉了,北伐纔算是結束。

不過想要滅掉韃靼,瓦剌,又是何其困難。

這些人四處躲避,在茫茫草原上想要追尋到蹤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即便是有許多投靠的草原部族當嚮導,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找到的。

就算是找到了些許蹤跡,一旦打草驚蛇,指不定又是跑路。

也就是大明現在富庶,歷朝歷代皆不能比,換了任何一個朝代,都經不住這樣來搞,每日消耗的糧草,可以將頂峰的王朝活生生的拖垮。

假若大明沒有火車的話,也同樣不可能。

不過三王也並沒有很着急,緩慢的擴大搜索範圍。

如今大青山至阿爾山的火車鐵軌正在修建,三王要做的是保障這條鐵軌的順利鋪設。

一旦鋪設完成,明軍將會在阿爾山設立軍鎮。

阿爾山地處大興安嶺林區腹地,是世界四大草原的交匯處,分別是蒙古國草原四草原、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草原。

明軍佔據阿爾山後,就等於佔據了蒙古四大草原,而丟失了四大草原的蒙古人,哪裡還有再度崛起的可能。

他們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麼投降,要麼遷徙離開。

哦,還有第三條路,和明軍決戰。

不過這第三條不在明軍也不在瓦剌,韃靼的考慮中。

再頭鐵也不是這麼個玩法。

現在大明在草原囤積了三十萬騎兵,三十萬步兵,拿什麼去打啊。

或許草原中有人提出去摧毀明火車,然而實際上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爲了保護火車鐵軌,明軍在火車線路上都設有專門的騎兵巡查,但凡任何人靠近,必然是格殺勿論。

況且哪怕是花費大力氣破壞一次,讓明軍有所損失,可明軍也能快速的進行維修。

所以實際意義並不大。

而明軍在火車通行前,往往會提前派出騎兵檢查鐵軌是否遭受到破壞,以保證火車的安全運行。

草原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撒馬爾罕。

帖木兒聽聞大明已經有三十萬騎兵數目後,當場氣得摔下酒杯。

要知道現在整個帖木兒的騎兵數目,也就是在二十多萬,還沒抵達三十萬的數目。

兵力總和在一百三十萬左右,主力軍隊在七十萬左右。

而帖木兒這個時候,還在四面同時開啓戰爭。

他不可能再投入更大的兵力去跟大明作戰了,這會極大的牽扯住整個帖木兒帝國的發展。

要知道即便是帖木兒如此強大,但所有管轄區域的人口加起來,也就在三千萬左右。

而根據大明邸報的最新彙報,大明現階段的人口數目已經達到了上億。

這等於是說大明的人口數目是目前整個帖木兒帝國的三倍之多,而帖木兒想要進攻大明,還需要遠程作戰,消耗更大。

“沒想到北元如此無用,竟被大明掠奪三十萬餘戰馬組建如此騎兵。”

“現在的大明對我們威脅更大了,他們有了火車,可以更快的運送糧草,說不定還會打我們撒馬爾罕的主意。”

“你們想想,應該如何應對。”

撒馬爾罕的王宮裡,帖木兒手持權杖,對着下面的臣子,兒孫詢問道。

在王宮裡,除了大臣外,還有子孫皮兒馬黑麻,馬黑麻蘇丹,哈利勒,沙哈魯。

帖木兒並沒有派遣他們去往北元跟明軍作戰,而是留在撒馬爾罕做準備。

在帖木兒的計劃中,是卡貝斯特作爲先鋒首先探查明軍的底細,同時也是打開戰爭的局面,後面纔是帖木兒親征大明。

原本應該在各地作戰的子孫們,也被帖木兒召集了回來,籌備糧草,牛羊,軍隊,等候着遠征大明。

只是現在這情況,讓已經做足了準備的帖木兒有些下不來臺面了。

我在準備了這麼久,二十萬大軍都在調集了,結果你告訴我大明現在一下子多了三十萬的騎兵。

這簡直是在開天大的玩笑。

帖木兒都沒能調動這麼多騎兵去打大明,加上卡貝斯特的十萬騎兵,他總共只能抽調出二十萬的騎兵隊伍,還有十萬的步兵協同。

因爲帖木兒同時跟各國開戰,所以不能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來,這三十萬,或許頂多四十萬的軍隊,已經達到了帖木兒的極限。

要知道最初的時候,帖木兒也就準備了二十萬軍隊,後來隨着大明的情報不斷傳來,帖木兒發現好像二十萬完全不夠,這纔不斷增加軍隊的數目。

可是現在大明的三十萬騎兵,完全的打亂了帖木兒的計劃。

按照現在的情況,如果他執意要攻打大明,那他還要再籌備二十萬的軍隊,達到六十萬的數量。

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帖木兒叫停跟其他國家的所有戰爭,把全部的兵力都集中起來纔可以。

最關鍵的是,大明現在草原有六十萬的軍隊,可實際上他們有火車,可以快速進行增援,甚至達到百萬兵力。

況且即便是帖木兒真的調集六十萬軍隊,後面的糧草也完全跟不上遠征軍的步伐。

這極其有可能會導致整個帖木兒帝國的覆滅。

所以帖木兒在聽到消息後,氣得當場摔壞了自己最喜歡的紅寶石酒杯。

散落碎裂在地上的紅色寶石,代表着這位陛下的心情非常不爽。

下面的大臣包括皇子皇孫們,也都沉默着不敢說話。

得不到迴應的帖木兒陰沉着臉對兒子沙哈魯道:“你是我最勇敢的兒子,在金帳汗國爲我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你告訴我,現在要怎麼去攻打大明。”

沙哈魯對比其他人來說,算得上比較老實。

因此在性格上,也比較直接。

聽到父汗的詢問,沙哈魯回道:“我認爲現在不要再跟大明作戰了,我們應該把卡貝斯特將軍撤回來。”

“大明的強大已經出乎了我們的意料,我們無法維持如此長遠的遠征,或許我們可以跟大明交好。”

帖木兒冷哼一聲,顯然對這樣的回答並不滿意,眼神兇厲的盯着沙哈魯說到:“沙哈魯,我最勇敢的兒子,所以你現在是在懼怕跟大明的戰爭,恐懼死亡嗎。”

“在撒馬爾罕,我已經籌備了三十萬的兵力,牛羊無數,現在讓我再次去臣服大明,你是想讓所有在藍天下生活的人,看我的笑話。”

“他們會說,你看那撒馬爾罕的蘇丹,是個膽小又懦弱的人,連敵人的面還沒有見到,他就害怕的逃走了。”

帖木兒看似玩笑的話語,讓沙哈魯跪在了地上不敢擡頭。

他不知道該說什麼。

其他的大臣也都是戰戰兢兢。

其實現在大家已經知道,再攻打大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大明的強大超乎他們的意料,這次的遠征將會變成一個笑話。

只是這話不能從他們的嘴裡說出來,否則讓蘇丹的面子往哪裡擱。

如今撒馬爾罕剛剛征服了奧斯曼帝國,又打下了德里蘇丹國,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在遠征大明上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很顯然,他們的蘇丹並不想放棄對大明的遠征。

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404章:中都皇城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594章:大明皇曾長孫出世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265章:日漸消瘦的朱允炆第533章:等階森嚴的好處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834章 連錦衣衛都敢殺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442章:朱英的歪路子手段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276章 :我等也該去倭國溜達一圈了第628章:去大明軍事學院學習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636章:朱英的兒子們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565章:北元的反擊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431章:蘇州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191章:拜見東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廢了呀)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739章 朱元璋要擴充大明疆域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114章:長兄如父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667章:內亂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784章 掃蕩草原建歸化城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135章:平倭主帥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149章:第一次進宮第517章:海貿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788章 大明第一守將.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504章:北元大軍第773章 朱元璋病重,太孫監國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彙報欠更第368章:孝陵祭奠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524章:大明特別的文化輸出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568章:暴躁的朱元璋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638章:洪武大典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六十章:朱元璋的敏銳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281章 :真當陛下提不動刀了?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110章:朱元璋遺詔第838章 推行新政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621章:教化倭國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259章:太孫印璽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
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404章:中都皇城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594章:大明皇曾長孫出世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265章:日漸消瘦的朱允炆第533章:等階森嚴的好處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834章 連錦衣衛都敢殺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442章:朱英的歪路子手段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276章 :我等也該去倭國溜達一圈了第628章:去大明軍事學院學習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636章:朱英的兒子們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565章:北元的反擊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431章:蘇州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191章:拜見東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廢了呀)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739章 朱元璋要擴充大明疆域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114章:長兄如父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667章:內亂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784章 掃蕩草原建歸化城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135章:平倭主帥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149章:第一次進宮第517章:海貿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788章 大明第一守將.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504章:北元大軍第773章 朱元璋病重,太孫監國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彙報欠更第368章:孝陵祭奠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524章:大明特別的文化輸出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568章:暴躁的朱元璋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638章:洪武大典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六十章:朱元璋的敏銳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281章 :真當陛下提不動刀了?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110章:朱元璋遺詔第838章 推行新政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621章:教化倭國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259章:太孫印璽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