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崑崙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

華沙以東,是齊國。

以西則被德國一口吞下,德國爲了順利吞併領土,喊出接收波蘭人的口號。

大批大批波蘭人涌入德國,德國得到北波蘭大面積領土,也在華沙以西站穩了腳跟。

所以,波蘭人喊出建設新波蘭的口號,沒毛病啊。

我們波蘭人也不貪心,以原有德波疆域劃分就行。

德皇救了個白眼狼。

立陶宛也想獨立,問題是立陶宛沒有土著了。

一個和波蘭聯邦制大國,卻在幾個月之內,土著人口全部消失,做這事的真不是倭軍。

大商建制內倭軍很少,他們大規模招募哥薩克人。

爲什麼要滅絕我們,建立什麼魯國?我們也願意臣服,不行嗎?

可惜,商王不跟他們講道理。

“軍費支出虧損高達3億。”

“陛下,國內對支援天下藩國,頗有微詞。”

“陛下呀,這些都是藩國的家務事,既然分封出去了,就讓藩國自家管自家事吧。”

白俄人口在消失,路過正在建立。

當奴隸,我們白俄也認了。

“陣亡人數居高不下,這幾年美洲戰爭,中亞戰爭,諸汗國戰爭,大明每年陣亡人數,高達10萬人。”

朱祁鈺淡淡道:“確實,這幾年移民厲害一些。”

李東陽迴應道:“陛下,既然封了藩國,就要做好獨立面對風險的準備。”

趙國也在往北擴大地盤,趙國要做波羅的海的霸主。

“若大明不相幫,楚國、陳國,乃至隋國、衛國都無法在歐羅巴立足,崩潰是必然的事,這些年大明的努力,可就付諸東流了。”

朱祁鈺詢問首輔劉健:“大明能徵多少兵?”

“現在的科技,支撐不了全球40億人吃飯。”

景泰五十六年八月,皇帝剛過完八十大壽,就傳來歐羅巴17國,組建歐聯體。

劉健小心翼翼道:“這些年,爲了往藩國移民,移走了9億人,民間對朝廷又愛又恨。”

“如果現在不遏制歐聯體,歐聯體會不會集中力量研發蒸汽機?”

“但國內人口多少,你們心裡沒數嗎?”

大商來了,本以爲能過好日子的。

李東陽這話,引起王鏊等人讚賞。

“撫卹一分錢沒少發,有什麼好鬧的?當兵吃餉,就得做好爲家國獻身的準備,這是光榮的事。”

朱祁鈺也是爲兒子着想。

“人口紅線的多少?丘濬算過了吧,大明如果人口超過30億,就會有人餓肚子。”

“而爲了皇子繼藩,大明連年對外征戰,軍費支出年年高漲,就說去年,景泰五十五年,軍費支出3.2億。”

“大明得到多少?”

但大商還把他們當奴隸用。

“滿打滿算,得到些寶物,價值在兩千萬上下。”

波蘭人口在消失,齊國正在建立。

“楚、陳、隋、衛等國,對內稱制,不給大明一分賦稅,還反過頭來吸取母國的血。”

“軍費支出確實多,但卻是朕一力承擔的,出自內帑,民間有什麼可說的?”

朱祁鈺不跟他辯,問道:“李東陽,朕問你,大明的蒸汽機發明成功,歐羅巴人出力多少,你清楚吧?”

朱祁鈺狡辯:“劉健,你想過沒有,17個歐洲國家組建歐聯體,意味着什麼?”

哥薩克是吃人的野人。

“至於陣亡人數,戰士爲家國而死,死得其所。”

“這是什麼道理?”

大面積徵召哥薩克人,在境內展開一輪一輪肅反。

“享受了藩國國王的待遇,就要承擔對應的風險。”

給足好處,他們就會化身爲殺戮機器,爲大商屠光立陶宛人、波蘭人。

劉健這番話,得到了李東陽、謝遷、王鏊的贊同。

“像美洲、大洋洲人少地多,讓他們移民出去,是享福去了,緩解國內人口壓力,又讓藩國繁榮起來。”

白俄最倒黴,以前他們被波蘭徵做僕從軍,四處遠征。

“若什麼都需要母國出面,當初爲什麼大明不直接實控呢?非要分封出去幹什麼?”

“到時候,大明西陲出現一個龐大的強國,天天和大明對着幹,這樣好。”

“還是趁着他虛弱的時候,一棒子把他打死更好?”

朱祁鈺詭辯:“李東陽,你幫朕選。”

李東陽翻個白眼:“陛下您是狡辯呀。”

“朕哪裡狡辯了?”

朱祁鈺指着自己鬍子:“朕鬍子都白了,一把年紀了,和你個小孩狡辯?你小時候在宮裡尿急的樣子,朕記得清清楚楚。”

李東陽整張臉通紅!

他小時候就被皇帝詔進宮中問話,被皇帝欣賞,然後在國子監讀書,一直都被皇帝重點培養。

“你們幾個,哪個不是朕看着長大的?”

朱祁鈺撒潑:“現在進了內閣了,想踩着朕這個老皇帝上位嘍?朕對伱們有養育之恩、教導之恩,都忘了?”

“微臣等不敢呀。”劉健等人跪下。

“劉健,你歲數最大,你來說。”朱祁鈺還不信了,治不了這個內閣了呢。

現在的朝中重臣,基本都是皇帝近臣出身。

有很多都是皇帝看着長大的。

他們天然在皇帝面前矮一截,他們尿褲子那點破事,皇帝一清二楚,太熟了啊。

劉健老臉一黑,苦笑道:“陛下,李閣老不是這個意思,只是爲母國抱不平罷了。”

“哼。”

朱祁鈺手插袖子,躺在御座上:“朕不管,這個什麼歐聯體,朕聽着心煩,幹翻他們。”

然後,翻過身去,屁股對着臣子。

劉健等人無語。

皇帝是越老越玩賴,總充長輩架子,也是,他今年八十歲了,朝廷重臣,比他兒子歲數還小呢,確實是長輩。

偏偏這老皇帝極難糊弄。

朱英、項忠爲皇帝清查吏治之後,朱英去世,項忠繼任首輔,沒過兩年,項忠病逝,韓雍繼任首輔。

景泰五十四年,韓雍病逝,大明將星隕落。

同年,範廣、王越病逝。

李秉繼任首輔,剛剛當首輔三個月就卒於任上,劉健繼任首輔。

朱祁鈺就從當年的少年皇帝,變成了老皇帝,朝中他資歷最老,把一衆老臣都給熬死了,朝堂上下,他歲數最大。

劉健和李東陽對視一眼,頗覺無奈。

這老頭是順毛驢,逆着他肯定摩挲不舒服,關鍵這老頭說着正事呢,就往人家小時候尿褲子的事上說,專插人肺管子。

現在朝野重臣小時候那點破事,都是皇帝傳出去的,天下人都知道。

民間百姓教子,都說,李東陽小時候還尿褲子呢,我兒子尿褲子怎麼了?

“陛下,僅此一次。”

李東陽苦笑:“就最後幫藩國打一場大仗,以後就全憑藩國自己本事,您看如何?”

朱祁鈺不吭聲。

“陛下呀,歐聯體不是小仗,徵完之後,大明真的再無力西征了。”李東陽不肯鬆口。

王鏊出來圓場,說些藩國也該獨立面對危險的話,皇帝一直幫下去,藩國反而長不大。

朱祁鈺才勉強順着臺階下來。

旋即,內閣擬旨,向歐聯體宣戰。

“都起來,在養心殿沒那麼大規矩,你們小時候就在這殿裡玩耍,長大了怎麼這麼拘束呢?”

朱祁鈺走下御座,臉上掛着笑容。

您能不能別說了?我們也要臉呢。

“崑崙山已經準備好了,朕要做第一個崑崙封禪的皇帝。”

朱祁鈺笑道:“可朕的身體,去不了那麼遠了,讓太子代朕去,把朕的重臣們牌位請出來,一併帶去。”

說到這裡,朱祁鈺語氣低落:“朕當年答應過他們,要帶着他們去封禪的。”

“五十年過去了。”

“朕終於能去崑崙山封禪了,可他們都不在了。”

朱祁鈺長嘆:“但大明越來越好了,鐵路修到了崑崙山,讓朕逝去的重臣們,坐着火車看一看大明的萬里河山!”

劉健很是唏噓,他的老師薛瑄,很早就病逝了。

但更唏噓的是,皇帝是真能活啊。

過完生日,八十歲整。

忽必烈活到了80歲,趙構活到81歲,武則天活到82歲,梁武帝蕭衍活到86歲。

這是歷史上最長壽的幾位皇帝。

而看皇帝這架勢,八十歲了,一點毛病沒有,估計還會繼續苟着。

民間有相士算過皇帝的天命,認爲皇帝天不假年,誰能想到,皇帝活到了80歲。

除了着急的太子外,朝野上下倒是覺得無妨,這老頭摩挲舒服了,是真的胸襟寬廣,什麼人都敢用,什麼人都會用。

太子朱見淇這幾年其實也不太着急了。

因爲在景泰五十二年,皇帝封太子的嫡長子朱佑榶爲太孫,太子之位算徹底穩定了。

主要是他爹折騰不動了,無法換太子了。

而朱祁鈺過於長壽,只能敕封太孫,一旦兒子沒接上班死了,就讓孫子直接接班。

其實太子位已經穩固了的。

真沒人和朱見淇爭皇位,他爹太能活了。

像皇帝最喜歡的老四,朱見漭都是東歐大皇帝了,誰願意回來和他爹熬啊,萬一把自己熬死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誰也沒法保證,自己能活過老爹。

現在宮中的皇子,只有老四十一朱見涯。

最重要的是,好聖孫啊。

朱祁鈺對嫡長孫朱佑榶是比較滿意的,此子和他那個傻爹不一樣,倒有幾分像朱祁鈺的狡詐和狠辣,對帝王心術掌握得比他爹好。

還是個大詩人。

和他娘一樣,是個隱藏詩人,善於琴棋書畫,雕塑,化學,物理,建築設計等等。

是個全才。

但這樣的人,反而容易走入歧途,盡情山水,而荒廢朝政,曾經的宣宗皇帝就是這樣。

這幾年,太子爺倆秉政,朱見淇有些事還得聽他兒子的,這爹當的窩囊。

朱見淇這幾年精力放在造人上,生了五個兒子,夭折一個,現在也有八個兒子了。

對於東歐土地,他也是垂涎三尺的。

想讓兒子去分一杯羹。

奈何老四不肯,反而將好處都給了自己兒子,這讓朱見淇對他不滿,總跟兒子唸叨,他四叔不恭順。

這要是都在國內,肯定要削藩的,然後就是靖難,重演太宗皇帝的人生軌跡。

而在皇帝面前,是朱見淇是不敢表露分毫的。

皇帝老了,喜歡看閤家歡這種戲碼,所以遠在世界的兒孫們,年年都會給他上表,表露孝心。

真假不知道,反正皇帝開心,會賞賜很多東西。

“老四十一的封國,諸君可有想法?”朱祁鈺又道。

世界好地方都分得差不多了,還佔着的都是強國。

“陛下,您是想封去西歐?”李東陽一語中的。

陳國建藩後。

朱祁鈺發現西歐沒那麼厲害的。

軍事不強,政治一般,繪畫也很爛啊。

之前他以爲歐洲油畫很厲害的,畫得跟拍攝出來似的,所以宮中有很多油畫畫師。

但王越給他揭開了油畫真面目。

油畫的原理是小孔成像,用鏡子映射出畫面,然後照着塗,所以畫得像,但左右會錯,因爲小孔成像是倒着的原因。

很多宮廷畫師,因爲王越的揭秘而失業。

油畫變成諸畫之末。

倒是油畫有很大的實用性,在民間還很受吹捧的,因爲畫得像啊,百姓也不懂意境,花花綠綠的,看着好看就行。

甚至。

最近一艘尋寶艦隊,回京稟報,說埃及金字塔規模並不雄偉,他們耗時四年,將金字塔一比一畫在紙上,送回京師。

朱祁鈺發現,這是金字塔?咋這麼小呢!

沒錯。

畫裡的金字塔確實很大,但和朱祁鈺前世看到的完全不一樣,是等比例擴大的?

是誰幹的?

朱祁鈺有點懵,詔來所有考古隊成員,進行詳細詢問。

得知畫回來的是真金字塔,不摻一滴水分。

就是說,後世看到的金字塔是假的!

誰等比例擴大出來的產物?

有金字塔,但沒有那麼大的,所以這不是什麼史前文明,而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假東西。

還有從希臘挖掘回來的寶物,剛開始引起了東北旅遊熱,但去過一次的人,全都失望而歸。

就這?

扭扭歪歪的獅子,沒臉的人像,光屁股騎馬的騎士,這都什麼鬼啊!

窮的穿不起衣服嗎?

這破玩意有什麼藝術價值?比屁股大會嗎?什麼垃圾啊!

大明考古界,對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提出了質疑。

從那之後,朱祁鈺徹底摘下來對西方的濾鏡,他一直以爲,這個年代的西方,要比大明強大的。

確實,他得到了很多西方技術。

比如醫學、天文、機械、化學等等技術,確實比大明先進。

但是,醫學和天文是印度的好不好!

機械和化學也跟歐洲沒半分錢關係,那是全世界文明的整合版,歐洲只是去蕪存菁,進一步發展了而已。

這幾個方面,大明確實和他們有差距,但絕對不是巨大的、無法彌補的差距。

而這種比較,是大明單挑世界所有文明,才得出的結論。

比文學,世界上所有文學都渣渣。

比繪畫,中國畫纔是最高明的東西。

比音樂,大明音樂、舞蹈都是扛把子。

比數學,大明的算經,單挑世界所有文明。

所以,大明的所有比較,都是大明在和世界比較,而不是大明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比較。

因爲任何一個國家,全方面評比的話,全方位比不過大明的。

考古界開始嚴重質疑埃及文明存在的歷史,甚至開始質疑,是否存在埃及文明。

至於巴比倫文明,已經直接被史學家給剔除了,表示世界上不存在這個文明,沒有任何遺蹟,連書裡面的記載,都是模棱兩可的,完全不可信。

想證明巴比倫文明的存在,需要拿出確切證據來,必須拿出考古遺蹟,沒有實物證明,一切都是無效的。

而且,這個實物,必須證明是古巴比倫的產物。

就跟讓華夏證明夏朝存在是一樣的,必須出土一件東西,證明是夏朝人做的,如何確定,必須穿越時空四年前,還要全程直播,讓天下人看見,這東西是夏朝人在做的,然後去相應位置挖出來,才能證明。

否則,夏朝就是不存在的!

一樣,古巴比倫也不存在,但這個是真不存在!沒有一本完全確定的古籍,並具有絕對權威性,經得起考證、推敲的古書,上面說過古巴比倫存在的證據。

沒有。

所有書籍,都經不起推敲,這就證明,古巴比倫文明,不存在。

至於文物出土,那是一件都沒有,一塊石頭都沒有,存在個屁啊。

希臘文明確實存在,但只能對標夏朝,商朝你還不配。

所以,考古界有人提出,華夏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存在、並延續至今的古國。

希臘和印度文明也存在過,但他們都滅亡了。

埃及文明也許存在,也許不存在,存疑中。

那麼,歐洲人是來自華夏嗎?

民間學者王守仁提出人種起源論,認爲天下人都是從大明起源。

言論一出,引起天下人討論。

這種說法得到了廣泛認同。

中樞是不認可這種說法的,因爲明人和歐洲人長相是不一樣的,所以無法推測出起源論。

民間覺得,文化起源,可能源於大明,畢竟從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漢文化向世界進行文化輸血,這是毋庸置疑的。

世界文化的起源,是不是漢文化,這個有待商榷,但民間普遍認爲,文化起源恐怕沒有定論,文化發展更像是一起發展,融合、再發展這種節奏。

爾後,王守仁推出重磅炸彈,進化論。

人是從類人猿進化過來的,當人離開熟悉環境,到了新環境,就會根據環境進行進化,所以人和人長相不一樣,這種長相區分是和環境息息相關的。

進化論,補充了起源論,在大明惹起熱議。

這種說法,竟然傳到了歐洲,在歐洲很有市場。

教宗卻駁斥這種思想,認爲人是上帝創造的,不容質疑。

人的來源,誰也說不好。

朝廷對人是怎麼來的,不敢興趣,但對王守仁這個人感興趣,他爹王華,如今在西域任督撫呢。

王守仁這傢伙不好好科舉,搞什麼進化論,被他爹寫信罵個狗血淋頭。

皇帝讀了進化論,震驚於王守仁的驚才絕豔。

這傢伙不研究心學了,研究人類起源了。

天才是在哪方面都是絕頂天才。

щщщ▲ ttКan▲ ¢ ○

達爾文也只是因緣際會罷了,想成爲絕頂人物,必須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世界上被埋沒的大才太多了。

科學發展,必須要有極度寬鬆的社會環境,和超級充裕的資金。

這也是文藝復興,對歐洲那麼重要的原因,沒有文藝復興,歐洲還被教宗統治呢,他們發明個屁啊。

朱祁鈺這些年,一直遏制自己的暴脾氣,就是想給民間創造寬鬆社會環境,皇家商行的錢,他全都投資出去,給民間預留充足資金,讓科學、發明井噴。

王守仁就從陽明心學,邁上了另一條軌跡上,直接開始格物致知。

“陛下,微臣看希臘就不錯。”謝遷開口。

王鏊反駁:“希臘是楚國的盤中餐,咱們插一腳進去,楚國未必會願意。”

“大明發兵40萬,未來會湊足150萬大軍,征伐奧斯曼。”

“奧斯曼滅國,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不如請四十一皇子,封去奧斯曼本土土耳其?”

謝遷哼了一聲:“奧斯曼煌煌大國,沒有幾十年,是無法徹底滅亡的,四十一皇子絕非驚才絕豔之輩,拿不下這塊沃土的。”

這話說得難聽,卻是實話。

朱見涯有沒有能力且不說,這個人很佛系,準確地講,他是個科研人員,很喜歡搞物理實驗。

他對政治不感興趣,更喜歡搞實驗。

送去土耳其,這是逼他死啊。

“謝遷說的對,老四十一擋不住奧斯曼反攻。”

朱祁鈺笑道:“你們覺得太子家的老二、老三怎麼樣?”

太子家的老二朱佑榷和老三朱佑槿,都是不安分的性子。

顯然,他們對在家做個藩王不感興趣,更想去闖一闖外面的世界。

“微臣覺得兩位郡王皆好。”李東陽道。

皇孫都跟李東陽學習過,李東陽深知朱佑榷和朱佑槿的秉性,太子八個兒子中,就他們兩個想做太孫。

也就皇帝提前定好,不然以後也是一番奪嫡之亂。

大明皇帝無望,那麼就想外藩。

按照朱佑榶不容於人的性子,待他登基後,兩個弟弟怕是沒好日子過。

他們自己也提前打算,想出去繼藩。

“那就把奧斯曼帝國分成六份,楚、商、衛佔一份,再封兩個藩王過去,剩下一份,再劃分出多個小藩國,這次出力的列國,都封一個兒子過去。”

奧斯曼太大了。

分成兩個藩國也吃不下。

關鍵奧斯曼不可能一次就打死的,未來戰爭可能在二三十年,才能徹底滅亡奧斯曼。

那就乾脆,封出很多藩國,各管一地就好。

“朕看愛爾蘭不錯,冰島也不錯,適合老四十一的性子,過幾天朕問問他的意思。”把兒子封去冰島,多少有些對不起兒子。

他的兒子,都是大藩國。

冰島那地方,除了極光,什麼都沒有。

“陛下,卡馬爾聯盟那幾塊地方不錯。”謝遷笑道。

朱祁鈺微微頷首,但還在思考,小兒子該封去哪裡好呢。

聊了一會後,皇帝要吃飯了,留他們用膳後,纔回到府衙處置公務。

皇帝身體康健,大明一切有序運轉。

從景泰四十六年開始,鐵路鋪設了十年,幾乎通了大明54個省,從北面的捕魚兒海到最南邊的馬六甲。

從最東的庫頁島,到最西邊的苦盞,全線通車。

西邊的鐵路還在繼續修。

要連通莫斯科到北京,以後要連通華沙,甚至柏林。

鐵路技術十年保護期到期,今年開始,各國都開始修建鐵路,大明負責幫扶。

景泰五十四年,人工發電成功。

景泰五十五年,第一個燈泡誕生。

今年,景泰五十六年,大明第一個電燈,試驗成功,標誌着從煤油燈時代,過渡到了電燈時代。

電氣革命,悄然出現萌芽。

大明第一座發電廠,在京畿建造,預計景泰五十九年,三年內,皇宮通電。

電燈的誕生,看似容易。

卻是皇帝長達十五年的漫長投資,背後是近百萬工程師的潛心研究,一次一次錯誤試驗,凝結出來的成果。

對於電,皇帝大手一揮,實行國企壟斷。

一方面是投資巨大,資本未必願意投,另一方面,則是電,不掌握在自己手裡,朱祁鈺不放心。

這就使得,電氣革命發展緩慢。

因爲蒸汽革命的紅利還沒吃完呢。

工廠不願意折騰,現在錢賺得夠多的了,只有等工廠進入兩難境地的時候,纔會想辦法求變。

大明超級龐大的人口紅利市場,造成各行各業的繁榮。

景泰五十六年,大明人均月工資超過了1000塊!

這是人均啊,大明總人口27億。

最近幾年,人口增長緩慢,因爲百姓生活好了,不願意生兒育女,畢竟過上小資生活了,不願意把精力投資到下一代,而是更想享受現在的美好生活。

還有一點,是婆婆家庭地位直線下降。

以前婆媳關係中,婆婆永遠佔據主導地位,再加上孝道作用下,導致婆婆蠻橫無理。

而最近幾年,民間彩禮暴漲。

這個彩禮,可不是中樞控制的,而是在外藩賺到錢的人,回來娶媳婦,帶動的彩禮暴漲。

明女在世界上都是第一等人。

沒有嫁不出去的姑娘。

外藩明人,玩慣了土著和白女,都覺得明女好,所以不惜重金,回國娶媳婦。

政策也推動明女外嫁。

對於外嫁的明女,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

這就促成了,外嫁成爲一種潮流。

本地男人找不到媳婦,只能一味提高彩禮,玩命開卷,帶崩了生態。

彩禮價格連年瘋漲,買房買車是基操,現在又加上天價彩禮,導致社會上的女子身價暴漲。

生女兒比生兒子更合適!

直接打碎了民間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

人都是勢利的。

以前生兒子,因爲兒子是勞動力,還能防老。

現在兒子是啃老啊。

一房兩車,兩臺自行車便宜,但房子貴呀,大明房地產,每年都在穩步增長中。

貸款買一套房子,要掏空祖孫三代錢包。

然後娶媳婦了,忘了娘了。

要還貸,要養家養孩子,根本養不了父母呀,這就造成了親情的疏離,這在以前是萬萬不可能發生的。

養兒防老,沒人說出口,但所有人都在做。

不做的是異類,是犯罪的。

現在,做的反而是異類。

孝心的人越來越少,人性越來越冷漠。

以前,路人討口水喝,本家都會拿出好東西招待萍水相逢的客人。

現在,親戚見面,除了攀比外,沒有一句真情話,至於拿好吃的給親戚吃,別做夢了,我兒子還不夠吃呢。

以前是爹媽當家,現在是兒女當家。

整個社會實行大顛倒,人心也徹底崩壞了。

哪怕皇帝連年下聖旨,要求民間苦讀經義,但誰讀那東西啊,裡面說的更沒人信了,聖人之道都是傻子之道,什麼吃虧是佔便宜,那都傻子,現在是商品社會了,醒醒吧……

大同社會那麼好,爲什麼房價不掉價?

爲什麼不漲工資,只漲房價?

爲什麼口袋裡沒錢,卻要處處花錢?

社會矛盾,階級矛盾,全都在激化。

所以呀,老百姓會算賬,立刻發現生女兒合適呀,女兒有彩禮,家裡不補貼嫁妝也沒問題。

一家女百家求,這是常態。

女兒長得醜,也能嫁得好。

長得漂亮,那就去給達官顯貴當小妾去,雞犬升天。

直接影響就是,民間生育率降低。

以前一家恨不得生20個孩子,因爲免稅呀。

現在,恨不得就生一個,最好是女兒,千萬別生齣兒子來,那個倒黴玩意……

還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移民問題。

皇帝對多兒多女的家庭,進行強制移民,這就導致民間不敢生育,生了養大了,被移走了,倒黴死了。

女子地位直線提升。

兒子地位暴跌。

景泰四十五年,大明出現第一例,兒子不給父母養老的案例,兒子被判爲移民捕魚兒海。

當時,全社會指責這個兒子。

現在,兒子不給父母養老,在民間竟變得屢見不鮮,指責的聲音越來越少了。

景泰五十年,皇帝下聖旨,子女都有給父母養老的義務,不給養老的子女,皆判徙刑。

以前這還用說?這是兩千年來約定俗成的禮法啊,還用下聖旨嗎?

可現在,變成了義務,是必須要承擔的事情!

而這,反響寥寥。

民不舉官不究,世界上只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孃,哪家爹孃捨得把兒女告上官府啊。

因爲爹孃捨不得,導致這波風氣正在向全社會蔓延。

同年,大明設立第八部,司法部。

民間設法院,管民間案件。

可社會風氣,不是一道聖旨就能改變的。

就像當初裹腳,皇帝下了多少道聖旨,用途並不大的,最後是皇帝把裹腳的官小姐趕回家,這才剎住了官場中的裹腳風波。

但是,至今,都有人在裹腳。

只是裹腳的不是漢人而已,國外的女人,都要裹腳的,漢人到底有沒有,皇帝會知道嗎?

關於此事,皇帝不停下聖旨,每年都有聖旨,還是沒用。

這種畸形審美,無法理解。

也剎不住這股風潮,沒有買賣纔沒有殺害。

還有溺殺女嬰,這些年一直都有。

但是,近幾年,生育率暴跌之後,確實少了,幾乎沒有了,因爲女嬰值錢了。

送去養濟堂,讓皇帝幫養的女嬰也少了。

前幾波這些女嬰是到民間教書,過得都不錯。

再之後,則是受教育後,全部送去外藩。

民間百姓是會鑽空子的。

發現,去外藩了,肯定不願意把女兒送去京師,讓皇帝那個傻子幫着養了。

出生率暴跌。

死亡率也在暴跌!

從皇帝強行推行保險制度後,人均壽命一年比一年提高,從景泰四十六年的人均57歲,到景泰五十六年,變成了人均67歲。

整整推遲了十年。

就爲了養老金!

55歲退休,退休後拿養老金生活,不賺回本他們不捨得死呀。

老齡化,竟成爲了未來發展趨勢。

所以,景泰五十五年,中樞下旨,鼓勵民間生育。

但效果很差。

景泰五十六年,中樞下旨,廢除強制移民,改爲自願移民。

爲了生育,中樞也是拼了。

這些年,每年以五千萬人口的速度外移。

主動外移人口,在千萬上下,這些都是技術型人口,去外藩賺的比本國多,所以願意去移民。

這種移民,是拖家帶口式的,也是理想移民狀態,能得到雙份補貼。

大明給一份,藩國給一份。

如今廢除強制移民,就意味着大明徵服的腳步,可能要暫時停止了。

可聰明人就會發現,中樞在玩文字遊戲。

中樞完全可以用徵兵的方式移民,女兵也徵,這種事不是沒有過的,當年第一批移去魏國的,就是男兵、女兵。

資本家最清楚,他們現在這麼賺錢,吃的是人口紅利。

現在市場上,青壯勞動力,高達15億,這些人都是主力消費市場,市場極端繁榮,和大明青年勞動力多有直接關係。

官方財報說,大明若繼續降低生育率,會在未來三十年後,進入老齡社會。

想想老年人的消費市場,資本家不寒而慄。

大明資本家,是不允許鑽政策漏洞,更不許賺完錢就跑的。

大明支持做實業,做百年實業公司,做基本盤夯實的正規公司,對於那種投機取巧,賺黑心錢的企業,一律打擊。

這就是社會責任感。

當然了,誰不想賺巧錢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但皇帝把這個漏洞補上了。

強制企業擁有社會責任感。

你沒有,好呀,我教你,你教不會,那不好意思,你下地獄吧。

逼着資本家做實業,逼着他們捐款做慈善。

爲了謹防他們轉移資產。

早就徵收了富人稅。

所有人的家底兒,每年都查一遍,按照資產收稅,若埋在地下了,好呀,你永遠別見光,一旦見光,就能罰死你。

收稅官不是吃人的,也無權殺人,但他能給你開罰金單。

對富人,不要讓他們死,要讓他們看到錢沒了,那纔是最殘酷的。

爲了計算全國所有富商資產,財部擁有20萬個計相,就是會計,宮中也養着十幾萬個會計。

天天算,天天查。

交了富人稅,好處也有,每次慈善晚宴,都會邀請你,畢竟你是富人嘛。

想離境,沒門。

爲了查稅,財部嚴防皮包公司,冒名法人等等。

甚至,爲了順利收稅,中樞的股市計劃一直沒有推出。

股市,其實在景泰十二年的時候就誕生了,中樞是不支持的,因爲這種民間募資情況,很容易誕生騙子。

皇帝一直將股市作爲下一個蓄水池用。

但現在房地產穩步發展,皇帝也沒打算做大股市,而是維持現狀,中樞是不支持也不反對。

所以呀,資本被嚴控在大明境內。

那麼他們只能支持民間生育。

畢竟人多,市場才大,他們才能持續賺錢。

想賺錢就跑,把一個行業禍禍沒了的人,得問問自己脖子硬不硬,九族同不同意。

反正在景泰年間,沒人敢跟皇帝對着幹。

萬壽節之後,皇帝下恩旨,實行五胎政策,鼓勵支持年輕男女生五個以上的孩子,對於第六胎,予以政策性獎勵。

並將地方富人稅,拿出來一部分,用作嬰幼兒基金,爲嬰幼兒提供社會便捷服務,就是嬰幼兒免票、免稅、贈送小食品等好處。

這可讓富商叫苦連天。

皇帝肯定又要割他們的肉,補貼窮人了。

整個大明,沒有絕對窮人,景泰四十四年,中樞定下窮人線是家庭年收入低於500元。

以後這些年,從五百元起,每年向上調整。

做不到500元的家庭,地方官員瞭解情況後,進行非福利性幫扶,就是說幫他們找工作,不能給錢。

若因爲慵懶等自身原因,造成的赤貧,一律徙邊。

若因爲疾病、天災、不可抗力等外在因素,造成的赤貧,當地官員必須予以一對一幫扶。

這叫精準扶貧。

所以,在大明找不到一個流浪漢,找不到一個赤貧家庭。

皇帝每年都會派人下去走訪。

在大明,只要不懶,一個家庭每年賺500塊是很輕鬆的事情,哪怕去工廠打工十天,都能賺到。

別小瞧殘疾人,殘疾人照樣自力更生,修表的、修皮鞋的殘疾人很多,人家照樣日子過得很好。

大明對於殘疾人,是予以政策照顧的。

每個月補貼一些米糧錢,錢不多,但肯定餓不死。

到景泰五十六年,赤貧線已經到了830元。

而現在,人均月收入達到1000元,一個人,一年是要賺1.2萬元的,一個家庭,年收入在3萬以上的。

這還沒算房產升值呢。

算家底的話,農民有地,土地是自己的,城裡的有房子,房子也是自己的。

都是升值型資產。

農民日子過得也不錯,隨着商業發展,大明對農補年年增加,景泰五十六年,每畝土地農補達到了200塊,一家有二十畝地,就是4000塊。

農民種糧,加上農補,收入比不上城裡工人,但也沒差多少。

景泰五十六年,農民人均月收入在760元左右。

工人平均月收入在1200元。

但農民沒有住房壓力,也沒有交通費。

住在城裡,住房壓力和交通壓力,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如果平均的話,農民和工人收入是差不多的。

但工人有上升空間。

基礎工1200塊,工程師月收入6000塊。

但農民,你種地水平再好,也是打這些糧食,也是賺這些錢,沒有上升空間。

好處是守家在地,不用出去闖蕩。

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很多,但他們不受待見,政策也不待見他們。

這是進城和城裡人搶飯碗,造成城裡失業率增加。

沒錯,農民也大批生兒子,兒子一堆,但沒有土地,他們在農村也沒地種,只能進城和城裡人搶飯碗。

但他們可以移民啊,去新地,就有土地分啊。

大明本土沒有,外藩全是土地,就是缺人。

其實本土也有,北方大面積凍土,種植糧食也能生活。

對於這種農民工,政策是一概不支持,甚至還會驅趕他們返鄉。

城裡工人更不待見他們了。

城裡壓力大,工會嚷嚷着漲工資,工人都想漲工資。

但農民工便宜呀。

資本家就用農民工跟工人壓價,而農民工技術含量不行,想學技術得有師父帶,城裡人壓根就不帶農民工當學徒。

這就造成了,農民工成爲資本家壓價的手段,農民工和工人矛盾激化。

農民工當然便宜了,他們一沒技術,二家裡有地,沒有後顧之憂,出來打工是賺錢娶城裡媳婦。

在娶媳婦方面,又把城裡人給氣壞了。

多少漂亮媳婦嫁去了農村。

因爲農村人給得起彩禮呀,有的農村人有五個閨女,三個兒子,他們把閨女的彩禮扣下,全都給兒子結婚用,城裡人要多少彩禮,農村翻倍給,我們農民有錢。

城裡以前也這樣做。

但城裡女孩受過良好教育,有獨立思想,她們不停反抗,導致這股風狠狠地吹去了農村。

農村女孩也讀書,但聲音還小,無法反抗大家長,即便朝廷有政策,家長裡短的事,也沒法讓官員評斷。

城裡人娶不到媳婦,農村人能娶上媳婦,矛盾又來了。

但是,隨着農民一代代開枝散葉,家裡的土地,根本養活不了太多人口的,更別提娶媳婦了。

爲了逼迫無地的農民移民,中樞對沒有土地的農村人,進行黑戶處理,在戶籍上填寫成黑戶。

要求沒有土地的農村人,要麼移民去新地,要麼在工廠裡掌握一項技術,成爲熟練工,經過考覈後,才能更改戶籍。

這直接造成,農村勞動力大面積外流,移去外藩。

不移不行啊。

工廠裡的技術,是老師傅口耳相傳的,只傳自己徒弟。

城裡人和農村人的矛盾,由來已久,這一代人是經吃過被農民工擠兌的苦的,所以他們敝掃自珍,絕對不把技術交給農村人。

這就造成了,近幾年,大批無地的農村人,被迫移民去外藩的移民潮。

在家真的吃不飽飯了。

比方說,一家二十畝地,景泰九年時候分的,當時計劃是三十年不變。

但現在已經是景泰五十六年了,四十七年過去了,剛分的時候,每家喜氣洋洋。

這幾年中樞又瘋狂鼓勵生育。

那麼就造成了,二十畝地,三代人,男女加在一起上百口,吃不上飯。

一家家愁眉苦臉,數着米粒兒過日子。

要麼移民,要麼去學技術。

女人好說,怎麼都嫁得出去,可家裡幾十個男丁怎麼辦啊?他們還得娶媳婦呢!

尤其外藩藩王說,到新地分媳婦,頓時吸引了幾千萬人外流。

也多虧了皇帝這幾年在民間大肆徵兵,並不斷補貼農民,不然民間早就造反了。

從景泰四十年開始,朝廷在民間徵兵數字超過了2個億。

這才緩解了農村人地矛盾。

再加上農補,和精準扶貧。

民間再苦再難也能吃一口飯,家庭再苦也得供孩子讀書。

截止到景泰五十六年,民間識字率達到了95%。

而完成三年教育的人口,達到了13億。

完成六年教育的,人口在7億上下。

九年教育,在2億左右。

十二年教育的,只有4千萬人。

也因爲教育,百姓多少懂點文化,知道前面有明路,去了新地,就不用忍受人地矛盾了,有大片的土地,也有媳婦了,什麼都有了,唯獨沒有老家了。

可這年代,老家還那麼重要嗎?

只要農民有活路,他們就不會造反,這也是皇帝對基層掌控牢固的原因,換做以前士紳掌控基層的時候,造反早就不斷了。

從景泰五十年到景泰五十六年,這六年間,大明沒有一個造反案例。

因爲全民都能吃飽飯,不說全部過上好日子了,但大半人都能過上好日子,只要肯努力肯吃苦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120章 把京營踢出京城!胡漢之分,打劫西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337章 十三件大事第168章 飢腸轆轆的韃靼兵,去大寧城吃飯!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367章 魏王 商王繼藩,工資越漲越鬱悶第387章 華夏神論,西歐風雲,朱佑杬的雄起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372章 朕是老了,不是提不動刀了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101章 宮中選美!查糧行動!糧食,好多糧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7章 掰開他的狗嘴,灌進去!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257章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327章 氣運大男主,倭靈王,朱祁鎮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399章 吳國鄭國周國篇:兩千年曆史的文明第460章 大戰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133章 朕賞你的,你得接着,朕不給你,你第73章 愛妃,請正經點!把腦袋捧起來,輪流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350章 皇帝和太子,天然矛盾體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1章 奪門前夜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350章 皇帝和太子,天然矛盾體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347章 沒有文集的官員,不配爲官;辣妹子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99章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70章 收走永壽宮炊具,給皇太后加點肉!驚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113章 搶!邊將可開關搶掠漠北!束腳陋習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
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120章 把京營踢出京城!胡漢之分,打劫西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337章 十三件大事第168章 飢腸轆轆的韃靼兵,去大寧城吃飯!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367章 魏王 商王繼藩,工資越漲越鬱悶第387章 華夏神論,西歐風雲,朱佑杬的雄起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372章 朕是老了,不是提不動刀了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101章 宮中選美!查糧行動!糧食,好多糧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7章 掰開他的狗嘴,灌進去!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257章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327章 氣運大男主,倭靈王,朱祁鎮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399章 吳國鄭國周國篇:兩千年曆史的文明第460章 大戰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133章 朕賞你的,你得接着,朕不給你,你第73章 愛妃,請正經點!把腦袋捧起來,輪流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350章 皇帝和太子,天然矛盾體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1章 奪門前夜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350章 皇帝和太子,天然矛盾體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347章 沒有文集的官員,不配爲官;辣妹子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99章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70章 收走永壽宮炊具,給皇太后加點肉!驚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113章 搶!邊將可開關搶掠漠北!束腳陋習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