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吳國鄭國周國篇:兩千年曆史的文明

吳國的塔斯馬尼亞島,叫秣陵島,巴斯海峽叫秦淮海峽。

吳王遷都金陵後,將國內工業遷到秣陵島上來,改秣陵府爲秣陵省,省治秣陵,省內共有三座城市,秣陵、丹陽和鐘山三座城市。

在吳國建國前,秣陵島以旅遊、宜居爲主基調。

隨着吳國遷都於金陵,又將重工業從東部沿海往島上遷移,這座美麗的島嶼,就變成了吳國重工業基地。

爲了保衛重工業基地,吳國將島嶼環側的島礁清理出來,設重兵拱衛島嶼。

並在島上設軍艦港,建設吳國海軍第三基地。

這座小島,經過短短几年建設,儼然成爲大洋洲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容納三千萬以上的人口,遠遠超過生態紅線。

而吳國開放旅遊,唯獨秣陵島不對外開放。

國際輿論上有謠言稱,吳國在島上研究人、體、實驗等滅絕人倫的實驗,請求大明嚴查吳國,要求吳國開放禁島。

吳王對此默不作聲。

反正島上不予開放,大量工商業製品從秣陵島上出產,賣到全球各地。

其實是防備周郕鄭宋幾國偷盜吳國的技術。

不是沒有先例的。

景泰六十一年,鄭國就派間諜潛伏秣陵島上,偷盜吳國正在研究的汽車技術。

周國甚至還派軍艦,威脅秣陵島的安全。

景泰六十三年,吳國在袋鼠島修建海軍基地,防備周國兵臨城下,兩國外交關係一度很緊張。

還是大明鴻臚寺出面調停,不然兩國真有開戰的可能。

吳國,在景泰六十四年的財政收入,正式破億,成爲大洋洲裡最富裕的國家。

百姓人均收入1700元,可支配收入高達900元。

因爲吳國房價便宜。

景泰五十五年開始,吳國開始搞房地產。

但吳王朱見滬膽子小,認爲吳國房地產搞不過大明,房價不敢定的太高,起初房價才700元一尺,還都是預售房。

因爲郕國先搞的房地產,但郕國百姓更願意回本土投資,不願意在郕國投資,郕國房地產搞得一地雞毛。

吳王就想着,少賺一點就可以了,就把房價定得很低,爲了讓百姓積極購房,提出三年房價不漲的政策。

可大明世界是相通的。

國內房價漲成什麼鬼樣子了,吳國本地房地產剛興起,吳國百姓就瘋狂投資地產,還有鄭國、周國資本進來炒房,直接把吳國新興的房地產給買崩了。

吳國百姓可撿到便宜了,截止到景泰六十年,幾乎吳國百姓人手一套房子,公寓房便宜得嚇人。

鄭國、周國資本虧得褲衩子都沒了。

誰知道吳國房地產是真不漲價啊!

吳國房價低,百姓可支配收入高,自然而然的民間消費積極性也高,什麼東西都能賣得出去。

消費循環,使得吳國愈發富裕。

吳王的三年不漲價政策,也算是因禍得福。

沒有暴富的地產商,導致物價也漲不上去,吳國屬於是賺得多物價低存錢多,也就成了大明奢侈品的重要購買區。

像很多奢侈品公司,經常在吳國舉辦新品發佈會。

這也是吳國旅遊爆火的原因。

奢侈品氾濫,物價低廉,在這裡什麼都能買到,像一些高奢品,吳國都是首發地,能第一個買到。

價格方面,因爲吳國百姓可支配收入高,買到手的奢侈品更新換代頻繁,一些二手奢侈品,價格很低廉,國內很多商家都跑來進貨。

這又催生了吳國一個新行業。

奢侈品造假行業。

比如一個品牌包,售價五千塊,品牌價值四千九,包的價值只有一百塊。

近兩年造假業橫行,逼退了一些二道販子。

而隨着旅遊人數激增,吳國實行奢侈品免稅政策,只要購買套票,就能享受免稅政策。

套票是機票+景區門票,就能享受免稅政策。

又帶動了一波消費。

但本地百姓卻苦不堪言。

因爲旅遊人數激增,帶高了物價,奢侈品行業也水漲船高,本來吳國奢侈品價格是偏低的,現在價格比本土還貴,本地百姓根本消費不起了。

居民出行也不方便,上下班也不方便。

這就產生了本地居民對待遊客態度差、本地商戶宰客現象嚴重等亂象。

一定程度上,逼退了國內想來的遊客。

吳王想下聖旨,強制景區不漲價,卻遭到內閣的阻攔。

因爲,遊客增加,店鋪成本、人工成本等所有成本都是增加的,如果不漲價,就是賠本賺吆喝。

再說了,旅遊城市確實給本地居民帶來生活不便,如果朝廷下旨,反而會激起本地居民的不滿,使得城市居民外流。

這種討好型市格要不得的。

只有周國想討好,問題是沒人去呀。

吳國內閣認爲,只要做好了旅遊剛需,遊客人數是不會擔心的,因爲吳國有價格優勢,有地理優勢,有旅遊環境優勢。

與其討好遊客,不如增加遊玩項目。

吳王深思熟慮後,從大明購買版權,開發童話樂園項目,本來想購買寵物小精靈的版權,但大明已經遍地是類似的樂園了,根本沒法吸引遊客。

吳國想在全球旅遊業中殺出來,就得另闢蹊徑。

配套毒物博物館,最好搞一個毒物樂園項目,所以購買了童話版權,將童話和毒物有機結合,吸引兒童來遊玩。

但老皇帝要10%分成,以版權方式入股。

吳王是同意的。

吳國也不打算國企全資,畢竟是民間項目,最好是聯合投資,初期預計開放十個樂園。

這個項目在景泰六十三年上馬。

但在景泰六十四年,吳王反悔了。

因爲老皇帝發表了一部新童話,海底兩萬裡。

這部童話裡的形象,太適合吳國了。

可這部童話,被所有海洋國家瘋搶,版權價格漲得太高了,吳王覺得競爭不過其他國家。

吳王只能專心搞自己的樂園項目。

其實卡通形象只是一個皮,真正吸引遊客來的,還是項目內核。

景泰五十二年,大明出現第一座摩天輪。

摩天輪,卻需要人工蹬的。

上面坐着的人很舒服,下面是人工在蹬,後來改成機器做動力來源,景泰六十二年,電動摩天輪實驗成功,目前尚未投入市場。

吳王在房地產市場上沒賺到錢,內心不甘。

景泰六十年,吳國開放別墅許可,允許百姓擁有別墅,但別墅價格也高得嚇人。

公寓房賣得特別低,別墅又特別貴。

吳王這奇葩操作,全世界人都沒搞懂。

結果,別墅也遇冷,壓根賣不出去。

降價吧,吳王捨不得,畢竟誰都眼饞房地產市場,若不降價吧,還賣不出去。

他想把公寓房的利潤一起賺回來的夢想,徹底破滅。

在吳國朝廷眼裡,吳王朱見滬是明君。

朱見滬善於納諫,即便朝臣說話極爲難聽,他也能聽得進去,他善於用人才,這一點很像老皇帝,他懂得放權。

這位在大明皇子中並不出奇的皇子,在吳國上下,卻是備受擁戴的好國君。

可他子嗣艱難。

他十六歲大婚,娶了韓雍的孫女,卻在二十九歲才誕生了自己的長子,卻沒兩年便死去了。

直到三十五歲時,他才又有了第二個兒子。

他一度想將這兒子送入宮中撫養,又擔心長途奔波,孩子病逝在路上。

幸好,這孩子跌跌撞撞地活下來,但身體不太好。

吳王只有兩個兒子,老大今年二十歲,卻是個病秧子,老二今年十五歲,卻是個大胖子。

朱見滬看自己的二兒子,總覺得這小子不聰明。

可他這些年,都沒有子嗣。

子嗣艱難的他,讓無神論的朱見滬,成爲諸教信徒,可什麼都信了,還是沒兒子。

兩個兒子,都不能讓他十分滿意。

景泰五十七年時,朱見滬進行滅佛滅道,沒收僧侶耕地,勒令僧侶還俗,搗毀了多處廟觀教堂,嚴令國內不許信仰。

澳大利亞三國,只有吳國是無神論者。

五十五歲的他,已經息了所有念頭,就算生個小兒子,他也沒有時間教導成個賢君了。

只能寄希望於兩個兒子抓緊生個孫子給他。

奈何,他到現在還沒孫子呢。

此時,吳王看見朱佑枔,聯想紛飛,曾經一度太子想將朱佑枔過繼給他當嗣子,吳王一直沒答應。

堂堂吳國基業,如何能淪入外人之手?

就算收嗣子,他也要從楚王朱見溢那邊過繼,因爲楚王是他的親弟弟,一母同胞。

之後他就有了親兒子。

可這兒子自幼體弱多病,他娘生他的時候身體不好,難產病逝了,導致這孩子自幼身體、心理都不太健康。

不是項王后苛待他,項王后沒兒子,將他視如己出。

可這孩子常年臥於病榻之上,氣性還大,把自己氣出毛病來了。

吳國百姓都在嘆息,如此賢名的君王,竟沒個合格的繼承人。

民間甚至想讓長公主繼位,誕生吳國第一女皇。

長公主是項王后所出,自小便冰雪聰明,長大後也頗懂政治,還真有成爲女皇的潛質。

可是,外孫終究是外孫。

朱見滬不答應,項王后可不敢勸。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吳王聖明,吳國強盛,是貨真價實的大洋洲霸主,卻因爲子嗣問題,給吳國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景泰六十三年,吳國牽頭,召開開發南極會議。

之前吳國想獨霸南極。

遭到國際反對,大明也不支持一個國家獨霸南極。

這些年,大明一直在考察南極,確定南極沒有可以居住的地方,作爲一塊巨大的冰原,最好是作爲世界公用地。

吳國一直想開發南極。

在南極會議上,大明作爲主要研發團隊,本着自由參與的原則,各國量力而行,加入南極科考隊伍。

吳國最積極,想爭霸的國家則沒興趣。

會議上決定,景泰六十五年,進行南極科考。

然而,列國還認爲,北極洲也不該獨屬於大明,應該天下各國共有。

這是藩國第一次挑戰大明權威。

在這一點上,老皇帝親自下聖旨,北極洲在大明部分,獨屬於大明,但允許所有藩國參加科考計劃,科考所得,屬於各國,其餘地區則屬於天下各國所共有。

就是說,大明擁有北極洲的法理,但不具有控制權。

要是論法理,全世界都屬於大明,北極洲都是大明的,這次老皇帝算退了一步。

所以各國都欣然接受了聖旨。

會議上,對格陵蘭島進行重新劃分,這塊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本來屬於維京人。

但老皇帝把法統奪回了大明。

正式確定,格陵蘭島屬於北美洲,不屬於歐洲,法統在大明。

目前屬於大明,未來會分封給藩王,獨立建國。

還確定,冰島屬於歐洲,法統也在大明,因爲這些島嶼第一個發現的是大明,所以法統理應屬於大明。

至於維京人,他們只是明人奴隸而已,不具備法統。

這個世界上,永遠是誰強誰說了算。

大明佔了全世界的地,在大明眼裡,歐羅巴所有人都是土著,天然不具備法統,法統只在老皇帝脣齒之間,他說法統在哪,法統就在哪。

關鍵老皇帝一說,他那些兒子們跟着說是呀,大明佔據世界上90%的土地,說話不管用?

當南極洲確定歸屬後。

吳國就建立了一座南極博物館,隨便挖點冰雪,就吸引遊客來了,主打的一個先吃螃蟹。

效果非常顯著,真吸引了很多遊客來。

吳國旅遊熱潮,還在持續。

可吳國沒有歷史,吳王很心虛。

他按照古春秋吳國來規劃自己的吳國,還設紀念館,紀念吳國的名將、歷史。

最牛的是,他給自己編纂了一套編年史。

從周太王開始的歷史,從太伯、仲雍開始,把吳國從一個歷史空白的國家,變成了擁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國。

連老皇帝都看懵逼了,歷史還能這麼編造嗎?

吳王召集萬千才子,組建歷史局,給自己創造歷史。

他的歷史裡,吳國滅亡之後,後裔逃到了這裡,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在長達兩千年曆史裡,一共經歷了六個王朝,直到上一個王朝惹得天怒人怨,朱見滬神兵天降,建立吳國,當地臣民歸附,就有了今天的吳國。

朱見滬是真能瞎編啊。

春秋時代能駕駛船隻遠航?你咋不說吳人會飛呢?是孫悟空後人得了唄。

這和毒物博物館裡的文獻相悖啊。

也能改啊。

本土上一個王朝,疆域很小,是吳國開疆拓土,纔有了抗天災滅毒物的鬥爭。

完美銜接。

這歷史連遊客看得都一愣一愣的,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吳國一躍成爲兩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

爲了讓編造更加像。

吳王從國內高價購買了一批各個朝代的文物,也挖幾個坑埋起來,過幾年再挖出來,建設博物館。

報紙上,動不動就出現出土文物的假象。

居然還吸引了一批盜墓賊。

真來挖啊。

結果挖個寂寞。

這鬼地方是白地啊,在朱見滬來之前都沒人,能挖個屁啊。

大明明知道歷史造假,卻不會戳破。

這是天然法統,不要纔是傻子。

吳王還弄出吳國舞、吳國鼓樂、吳國文化等等,遊客看得津津有味的。

可如果有研究歷史的人就會發現漏洞,這鼓樂怎麼用五線譜呢?你確定這舞蹈不是現代舞?你們靠不靠譜啊!

吳王挑出一個內陸市來,建立吳王文化城市,仿照秦始皇陵,建立吳王陵,也搞一個兵馬俑,還弄出吳王宮遺址,把遊客唬得一愣一愣的。

文化,創造一下不就來了?

歐洲當年不就這麼創造的文化嗎,不然他們歷史才幾百年,有個屁文化啊。

這幾年,吳王暗戳戳的創造文化,主打的一個瞎編亂造。

還編個神話故事呢。

山海經都被研究透了,容易被發現。

他們按照東周列國志來編神話,上面的吳國神全都搬過來,全國建廟祭祀,再把廟做舊,做出好像祭祀幾千年的樣子。

有的遊客回來,還會意猶未盡地說吳國真有文化底蘊,甚至會嚮往吳國。

吳國不止重視古文化。

還重視現在的文化,爲治理江河的人建廟祭祀,把修建灌溉水渠的人祭祀,創造今天的歷史,讓歷史能延續下去。

又僞造兩千年的歷史空白人物,創造了一批靈異詩詞歌畫,不知道是從唐詩裡翻的,還是自己寫的。

反正認爲創造了無數個歷史人物,編成歷史後,還寫成小說了呢!

現在有人會質疑這段歷史。

可等一百年二百年之後,還會有人質疑嗎?

шωш. тт kān. c○

吳王再弄幾個假墓地,把小說弄得家喻戶曉,最後假的也變成真的了。

其實,歷史這東西,就是互相抄作業,很多東西的誕生地在哪,全靠拳頭說話,誰拳頭大就是誰創造的。

什麼考古都是扯淡的,你考古出來,人家也說是假的,考古有個屁用。

只要軍事實力夠強,你說什麼都是對的,不是你的也是你的,誰敢說不?

其實,仿造歷史方面,吳國是學鄭國的。

鄭國僞造歷史方面,全世界獨一無二。

朱佑枔從金陵出發,乘坐船支去鄭國,鄭國就是新西蘭。

沿途還經過幾個小藩國。

朱佑枔都要登岸一一傳旨,做正式外交訪問。

這些國家,都是大明永久保護國,所有藩國都不許攻伐小藩國。

國民人口不多,但過得都很舒服。

鄭王朱見渚在惠靈頓建都,命名爲新鄭,爲鄭國國都。新西蘭是由南北兩個大島組成的國家。

剛開始分封的時候,老皇帝想一度拆分兩島,但因爲兩島面積都太小,難以支撐一個大國。

國土面積區區27萬平方公里。

人口僅有9000萬。

是大洋洲國家裡,人口比較少的一個國家,排名第四。

朱見渚是老九,其母是秦妃,娶的是楊信女兒。

最南端領土是斯圖爾特島,在鄭國叫千乘島,小島上有鄭桓公的雕像。

這座雕像,經過考古專家認定,距今有兩千年曆史。

全世界專家都來考古過。

都認爲雕像確實是老東西,嘎嘎開門。

可能因爲廟宇被毀壞了,只剩下一個雕像風吹日曬,還剩下點斷壁殘垣,但確確實實是老東西。

而經過考古發現,還發現了一些祭祀用品,年份都不一樣,都是老東西,嘎嘎開門。

千乘島南部有三個小羣島,並不屬於鄭國,屬於三個小藩國。

最北邊的領土,也是孤懸在外的一個火山羣島。

這座島,本來是不該劃給鄭國的。

可考古專家在上面發現了鄭桓公時期的青銅鼎,還發現了很多青銅器,證明這裡有鄭人活動的痕跡,那麼這座島就變成了鄭國所擁有,鄭王命名爲桓公羣島。

本來這種島,是不該歸大陸國家的,該分封給宗室藩王。

可鄭王有先見之明啊,在上面埋了青銅器啊,天然法理就在鄭國,誰敢佔?

再說了,這裡只是一個火山島,沒什麼價值。

可是,景泰六十年時,桓公羣島成爲了鄭國北方重要屏障,朱見渚用十年時間,改造這座小島,把小島變成軍事重鎮,駐兵在上面,拱衛北島。

同樣的策略,他還用在查塔姆羣島上面了。

這座島在鄭國叫武公羣島。

也是在景泰六十年,成爲軍事重鎮,拱衛鄭國東面海洋的重鎮。

鄭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全國有70%丘陵山脈,水利資源豐富,但水流短而湍急,不利於灌溉,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

對於一個孤懸在外的島國來說,多山不是壞事,山脈多意味着礦產多,水資源豐富,也意味着擁有足夠的戰略緩衝帶。

國不滅,鄭王世系,就永遠不會滅。

鄭王對爭霸沒有野心,他也不能有野心,他是一個島國,距離吳國、郕國、宋國都十萬八千里,能打的只有宗室藩王的小藩國,這還是大明保護國。

想爭霸也沒門。

繼藩這些年,鄭王除了和自然環境作鬥爭外,就在僞造歷史。

朱見渚和他上面的哥哥們不一樣,他很愛詩書,吟詩作畫,是他最大的愛好。

他的書法、畫技在諸多藩王中首屈一指。

尤其他的仕女圖,在大明也數一數二。

按理說,這位藩王不務正業,鄭國應該衰落纔是呀,其實不然,鄭國繪畫風氣濃郁,涌現出很多宮廷畫家。

鄭王還喜歡油畫和素描。

鄭國的畫家,是世界上最多的。

西夷畫師,在鄭國宮廷裡就有上千位。

這些年,鄭王四處蒐羅畫師。

而他本人的書法,也是藩王中第一,連商輅都稱讚鄭王的書法,鄭國也是所有藩國中,唯一堅持用毛筆的國家。

毛筆和鋼筆之爭,在鄭國壓根就沒掀起任何風潮,一如既往的使用毛筆。

喜歡書畫的鄭王,自然就喜歡歷史了。

鄭國和吳國中間的海洋,後世叫諾斯曼海,如今叫貞觀海。

而鄭國和南極洲中間的海洋,叫元狩海,元狩是漢武帝用過的年號,漢武帝用這個年號期間,霍去病在漠北連年大勝。

鄭國和北面藩國的海,叫幹德海,是宋太祖趙匡胤用過的年號。

這幾個年號,都是鄭王向中樞上疏提出來的,也得到了使用。

在大明,大洋是以秦、漢、唐、明命名的;像國與國之間的海洋,一般用功績卓越的皇帝年號,或者大功於朝的名臣武將的字號;海峽,則用功臣名將的名號,或者是發現這道海峽的人名,或者是本地使用的名字,或者是國名。

海峽很多,所以規定比較寬泛。

像鄭國兩個島中間的海峽,則用華夏曆朝歷代的功臣名字,紀念他們的功業,這裡叫臥龍海。

臥龍,可是所有藩國搶破腦袋想要的名字。

可鄭國卻得到了。

因爲鄭王太會玩。

鄭國曆史並不輝煌,想找出幾個名人來都難,那鄭王就創造名人,第一個創造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史書裡都記得清清楚楚呢。

但咱會架空啊。

諸葛亮總得有後人吧,就漂洋過海來到了這裡,在鄭國這片土地上,建立了第二個國家,炎漢,劉禪的後人在這裡登基稱皇,綿延漢祚。

口說無憑。

鄭國又出土了文物。

考古學家不信邪,史書記載得清清楚楚,怎麼到伱這變了呢?

結果,一考一個不吱聲。

嘎嘎開門。

武侯衣冠冢,炸裂不?

這還不夠,在衣冠冢裡出土了木牛流馬,這東西只存在於史書上吧,但我們找到了。

考古學家一看一個不吱聲,嘎嘎開門。

這東西造假能理解,但鄭王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木牛流馬的動力在哪?後人研究幾千年了,都沒搞明白,甚至懷疑這東西不存在。

鄭國做出來了。

想試試真假,那抱歉,這東西在地底下埋了幾千年了,本就是古董專家修復的,你要是弄壞了,可賠不起。

至於修復過程,也不對外公開。

主打的一個靠猜。

但這些木頭,基本可以確定是三國時期的,至於是不是真的木牛流馬,還有待考證。

鄭王玩得溜啊,建立了一座諸葛武侯廟,按照四川的武侯廟一比一仿造,承認這廟是仿造的,但文物,四川肯定沒有,我們鄭國纔有。

臥龍海,就被鄭國搶注了。

然後鄭王就瞄上了宋太祖趙匡胤。

老皇帝討厭宋朝,但不討厭趙匡胤,而且斧聲燭影,讓後人猜了幾千年。

鄭王給你揭開謎底。

又發現了趙匡胤後人的墓。

好像華夏名人後代都願意往鄭國跑,要不是能看地圖,我們還真信了你的鬼話。

三國時期有遠洋的船支嗎?

宋朝有嗎?

還真別犟,真有!

東吳能發現寶州,說明船支具備遠航能力,蜀漢確實沒有這樣的船支,但這個諸葛亮後人,是和陸遜後人一起逃過來的,用的吳國船支。

宋朝的船支,別說遠航鄭國了,就是遠航歐洲都能。

因爲五代時期的劉漢,做的就是歐亞貿易,這一點歷史上是可以考證的。

鄭國還發現了很多古代船支停靠的遺址,打撈了幾艘沉船出來,足以佐證歷史爲真。

也別管人家是漂來的還是划來的,反正就是來了。

鄭國主打的一個遺蹟多。

本來還想對岳飛伸手的,被朝臣攔住了,岳飛距離現在有點近,容易被打假。

那就上韓國忠。

隨着岳飛傳推廣,韓國忠和梁紅玉,可被廣大書迷喜愛,梁紅玉可被皇帝欽點,入烈女廟的人物啊。

韓亮在歷史上,幾乎沒什麼記載。

可在鄭國出土了韓亮墓,原來韓亮不滿南宋朝廷避世隱居,來到了鄭國,在炎漢爲官。

鄭國編造了一段悽美的歷史故事,炎漢被異族攻打首都,韓亮挺身而出,擊退了外族保衛了首都。

怎麼看都是于謙的故事呢?

故事出現了轉折,因爲奸臣打開了城門,韓亮護佑着炎漢皇族成員來一場千里走單騎,最後爲國捐軀,炎漢滅亡。

考古專家看完了這段歷史都罵娘,這不是于謙和關羽的集合體嘛?純他嗎瞎編。

但鄭國真的出土了韓亮墓,還出土了大量竹簡,竹簡上記載了這一戰的經過。

竹簡上還出現了兩宋之交大量珍貴史料。

一處墓地無法佐證。

在炎漢之後的下一個王朝裡,出現了史書佐證這段歷史的真實性,還有幾個陪葬墓裡,都發現了關於韓亮的記載,這下石錘了吧?

幾年後,鄭國又有重大考古發現,發現了大幹十三陵。

這可是重磅史料呀。

雖然被盜毀嚴重,卻還是能找到一些文物,佐證大幹的存在。

鄭王主打一個會編故事。

官方正史不太信,但民間喜歡看熱鬧呀,這種名人的後人爲國征戰的故事,很有市場的,大家願意聽啊。

反正看鄭國的歷史,主打的一個刺激。

華夏的未解之謎,鄭國都有答案。

大幹被大順滅亡了。

大順二世而亡,正值天下亂世,朱見渚扶大廈於將傾,力挽狂瀾,再造大鄭。

這歷史像不像吳國!

你倆編歷史的都是一個人!

鄭國遍地是古墓,建造了幾百個歷史博物館,讓鄭國曆史實現考古閉環。

景泰六十年,鄭王寫了一本鬼吹燈,盜墓者傳奇。

直接邏輯閉環。

這回誰敢說鄭國曆史造假?

不信你來挖一挖啊,我們地底下墓地多的是。

鄭王可不隨便叫大明古代的名字,他創造出不少地名,根據地名又創造出一批歷史。

世界主流媒體,都不覺得鄭國是一塊孤地,而變成了史實記載,鄭國是擁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國。

只有老皇帝知道,鄭國爲了僞造歷史,砸進去多少錢啊,都是他的錢,這個王八羔子!

像那些遺蹟,造假都得花錢的。

鄭王還根據梵文佛經,造出很多遺蹟,有的還要造出火山噴發,淹沒遺蹟的假象,然後再挖出來。

鬼吹燈裡的故事,都能和現實一一對照。

就是費錢。

這也是鄭國人口少的原因。

鄭王心思都在造假上了,國內文化氣氛濃郁,但國民經濟卻實屬一般。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天然的牧場。

出口的肉食可幹不過南美。

也是這年代保鮮技術一般,那種肉罐頭在大明已經滯銷了,大家更喜歡吃鮮肉,鮮肉貴呀。

鄭國的鮮肉也根本無法出口去大明,實在太遠了。

這些年,鄭國也在改道河流,治理河流,逐漸讓河流變得平緩,環境適合居住。

至於土著,早就沒了。

必須得沒,必然有一天冒出來一個土著說鄭國曆史是僞造的,鄭王顏面何存?

隨着大明提出填平兩灣國策,鄭國也想填平臥龍海峽,將兩座島連接起來。

其實,幾萬年前鄭國原本是一整塊大陸,只是海水上漲,淹沒大陸,露出來的都是高地。

以現在的技術,只要鄭國肯花錢,完全可以填平海峽,連接南北兩島。

立國三十餘年,北島發展規模遠超過南島。

因爲南島缺乏天然良港,又全是山脈地形,導致鄭國人口一個勁兒往北涌,南島人越來越少。

尤其是定下建設工業國家的國策之後,政府資源進一步向北島傾斜,南島逐漸被拋棄。

景泰五十九年,鄭王想將污染型重工業向南島轉移。

結果並沒有帶動產業鏈轉移,效果貧乏,還增加了運輸成本,一度讓鄭國經濟出現小幅度滑坡。

連續幾年刺激南島發展,都發展不起來。

所以,景泰六十二年,鄭王頒佈聖旨,填平海峽,連通兩島,將南島如迷宮一般的島嶼填平成平原,用於種植。

這海峽不像是渤海灣、朝鮮灣,是內海,這裡可是大洋啊。

僅憑鄭國是做不到的。

必須得請大明,而大明正在投入電氣革命,進行技術革新,自然就接下了這個訂單。

連接南北兩島後,鄭國增加了土地面積,增加了一塊平原,還能讓南北不再分裂,南北發展也會趨於平衡。

鄭國是大明糧食、肉食、礦產資源的主要合作對象。

景泰六十三年,鄭國完成環國鐵路線修建,做到村村連、鎮鎮連,今早跨海鐵路的技術目前還沒有,所以鄭王纔要填平海峽。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鄭國安穩,鄭王子嗣就不安穩了,他有八個兒子,都想得到一塊獨立的封地,就是把鄭國拆分。

或者是鄭國佔據北島,把南島分給諸子。

鄭王認爲鄭國是統一不可分裂。

但兒子們的想法,他又不得不考慮。

這一考慮,就導致了諸子奪嫡,鄭太子看弟弟們跟仇人一樣,弟弟們也巴不得太子立刻死去。

鄭國沒有地盤可以分封。

大洋洲的島嶼非常多,多到統計不過來,這些年宋鄭吳郕周發現了很多無人居住的島嶼。

這是鄭國和其他國家唯一有摩擦的地方。

鄭王想將兒子們封去島上去,但他的兒子們都不安分,誰也不願意當小小的島主,都想當鄭國的島主呢。

這位風流天子,優柔寡斷,明明看出兒子們的意思,卻沒有及時阻止,未來這鄭國怕是也會爆發內亂。

朱佑枔盤旋幾日後,便啓程離開鄭國,北上拜訪所有諸侯國,最後再去大洋洲最後一個國家,周國。

老皇帝把澳大利亞叫爲周地,周國也是大洋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四百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國土排名榜單上,也能排在前面。

但是,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沙漠,剩下的全是山脈。

人口僅有7000萬人。

周國實行兩京制。

在達爾文地區建立豐京,鎬京的名字被商國搶注了。

而在珀斯,建立洛京。

周國一共有四個大城市,皮達馬拉叫成周,林肯港叫武王。

景泰五十七年,老皇帝將澳大利亞灣地區劃給了周國,讓周國擁有了第一塊完整的平原,叫武王平原。

這塊平原,之前屬於周吳共有,吳國無法抵擋周國的兵鋒,導致兩國偷偷在平原上開戰,老皇帝調停,將這塊平原劃給了周國。

得到這塊平原後,周國人口逐年增長,預計景泰六十五年就能破億,再多就得看水資源了。

最近,周國又和郕國擬定協約,加高各自山脈,解決用水問題。

周國境內也有水,只是不夠灌溉用的,無法灌溉就得不到足夠的糧食,就無法供養人口。

周國的糧食來源是吳國,從吳國買。

或者用礦產換。

周國遍地是山脈,恰恰地下資源極爲豐富,僅靠石油出口,就讓周國賺得盤滿鉢滿。

周國還擁有五國中最強的士兵,常備大軍70萬人,全是精銳,戰船上萬艘。

大明南征北討,周國都會派兵隨戰。

這也是老皇帝垂恩周王朱見淞的原因。

作爲老二,他軍事強大,卻不會隨意攻伐弟弟們,他以大洋洲宗主國自居,雖然其他四國不太把他當回事。

但既然是周地,那就該周王說了算。

他主要調停諸侯國,沒有滅亡其他諸侯國的意思,因爲周國也吞不進去這麼大好處。

朱見淞和朱見渝一樣,是忠實的佛教徒,國內佛教氛圍十分濃郁,但佛教可不是國教,而是信仰自由。

他信佛,和母親談皇貴妃息息相關。

但他很剋制,不會因爲自己的信仰,就逼迫全國人都信,也不會大肆封禪神山,做勞民傷財之舉。

他只關心飲水問題,只關心軍事問題。

像鄭王、宋王有家務事要煩,周王則沒有,周太子朱佑棈是國內聞名的賢王,他參與過科舉高中,親自參與治水,參與過開墾良田,還親自動手種植。

大周是兩京制,周太子經常代周王朱見淞坐鎮北京,做事井井有條,極有作爲。

一個充滿憂患的國家,纔會誕生明主。

一個毫無憂患的國家,只會爭權奪利,最後把自己的國內耗到消失掉。

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445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將至:胡濙的秘密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99章第44章 請陛下御駕去死!(求收藏)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420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 亂象 肅清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44章 請陛下御駕去死!(求收藏)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367章 魏王 商王繼藩,工資越漲越鬱悶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80章 殺陳狗!解陳黨!奪皇權!任何人阻止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445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將至:胡濙的秘密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467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硬抗世界(二)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329章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
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445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將至:胡濙的秘密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99章第44章 請陛下御駕去死!(求收藏)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420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 亂象 肅清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44章 請陛下御駕去死!(求收藏)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367章 魏王 商王繼藩,工資越漲越鬱悶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80章 殺陳狗!解陳黨!奪皇權!任何人阻止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445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將至:胡濙的秘密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467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硬抗世界(二)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329章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