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

四項大工程,弊端巨大。

不說疆土問題,單說自然環境,北方四省溫度極致下降,會造成大批植物寒冷死亡。

而興安嶺以南,氣溫驟升,生物多樣化遭到嚴重破壞,生物可能二次進化,甚至會直接毀滅。

最可怕的是,會影響全球生物鏈的穩定。

人與自然在一定程度是穩定的,一旦人爲改變氣候,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自然災害。

有民間學者提出人類滅亡說,人爲環境和人類息息相關,改變環境,會造成直接造成人類滅亡。

有考古學家稱,已經發現史前文明,史前文明滅絕的原因,和環境改變有着巨大關係。

所以,民間有很多學者是反對這四項工程的。

其中最沒用的兩項,一個的打通雷州半島和瓊州府,一個擴建炎海島礁。

皇帝是鼓勵集郵的,集郵是個好習慣。

可看青史的人能有多少?

一共十套,記載着景泰朝540個動人故事。

當時一共發佈了一百套撲克牌,5400個故事,記錄了四千年曆史的動人故事。

太子就不行,腦子僵化。

皇帝太會拉攏人心了。

回到東宮,他兒子朱佑榶和他顯擺,揚言要填平所有海灣,他劈頭蓋臉罵兒子一頓,讓他滾出去跪着。

老皇帝就滿足他們,讓他們當千古名將,青史名臣,你們想要朕就給!

特此推出,爲大明做出突出貢獻的140位功臣。

並製作成一套,140位功臣家族,各賜一套。

本來今年國慶,老皇帝想搞閱兵來着,太子好說歹說,才讓皇帝打消了這個不靠譜的念頭。

在春節裡面,正過年呢,把軍卒從軍營裡面拉出來,容易引起軍中不滿,百姓都過熱鬧年呢,忽然看見這麼多當兵的,出了點腌臢事,就難辦了。

從景泰九年時,拆分驛站系統後,就推出了郵票,這些年,民間百姓有了集郵的愛好。

從景泰十二年開始,皇帝每年,都會推出春節紀念郵票。

朱佑榶很委屈,你爹欺負你,你回來就欺負我?

放在報紙上,接收一波流量,那會造成多麼轟動的影響?

誰不想當關張趙?

宣傳得當,本朝勳貴,也是關張趙。

爲什麼三國人傑深入人心,因爲一部三國演義,寫得太精彩了。

今年是建國140年。

大明如此強盛,婆羅洲雖遠,卻無法脫離大明。

以撲克牌記錄功臣事蹟,其實在景泰二十五年的時候,用過一次,但那次用的是古人的故事。

所以,國慶紀念郵票是最珍貴的。

名臣名將,官位爵位誰都不缺,錢財家世源源不絕,缺的是什麼?青史留名啊。

用島礁,控制婆羅洲,着實是因此失彼。

朱見淇也勸諫過皇帝。

除此之外。

皇帝又發佈一套撲克牌,以名臣名將的故事爲藍圖,製作的一副精美撲克牌。

隨之,老皇帝下旨,推出大明紀念幣,紀念幣上,刻着大明功臣全身像,國慶之夜,在全國銀行皆可自由購買。

但今年四大項目上馬,中樞增發了一張概念郵票。

而隨着國慶節提出來後,中樞每年都會發布春節郵票、國慶郵票、端午郵票、中秋郵票和元旦郵票。

因爲大明國慶日,是正月初四。

所以,老皇帝雖然淡出朝堂,卻又無處不在,人心被他玩明白了,哪個名臣名將,不願意跟着這樣的皇帝幹?

製作最精美,數量最少的是國慶郵票。

三國之後就沒有一個人傑了嗎?

絕不是的,三國人傑厲害是厲害,後世歷朝歷代照樣有厲害人物,只是缺少宣傳罷了。

人民,是百姓,像救助孤兒、捨己救人、捨生取義、工作領域內突出貢獻等等,都算是突出貢獻的人民。

今年,皇帝以崑崙山爲底色,從民間徵集一首歌頌崑崙封禪的詩歌,作爲郵票的主要構成,正月初四,正式公佈天下。

推出建國紀念幣後,又推出建國紀念郵票。

老皇帝讓他滾出去跪着。

紀念郵票,那不是對公衆發行的,是對民間百姓獎賞的,這一年來,對大明有突出貢獻的人民,獎勵郵票。

以四大項目爲藍圖,畫得一張漫想畫,上面提着書法大家李東陽的親筆字。

地方會將名單提交上來,中樞遴選名單後,會將郵票郵到這位貢獻者的家裡。

還有,遼寧、北直隸、朝鮮沒了幾個出海口,陸路運輸成本增加,而新填出來的省,需要建立多少座人造山,來防備颱風侵襲等等問題。

大招還在後面呢。

老皇帝親筆御書,景泰風雲,書中配彩色插畫,以小說的形式,描寫大明景泰朝的征服世界的故事。

大明版三國演義。

其實也不是老皇帝寫的,而是從民間召集一羣小說家,集體的智慧,然後皇帝御書抄了幾頁,就打着這個旗號,刊印天下。

插畫中,將景泰朝所有文武,畫得惟妙惟肖。

把插畫單獨拿出來,也是一幅幅值得珍藏的名畫,用寫實的方式,繪畫出人像、故事場面、劇情衝突等等。

皇帝、胡濙、于謙、王竑、姚夔、耿九疇、商輅、朱英、王越、項忠、韓雍、楊信、李瑾等等真容,將在書中看到。

Www ⊙тTk дn ⊙c○

噱頭一波又一波。

全書,分三十冊,共600萬字。

配畫足有十八冊。

尚且未完待續。

其中還包含了大明藩王在國外的戰爭,如明奧戰爭,波蘭戰爭,楚法戰爭,兩西戰爭,東歐血戰等等著名戰役。

整部書,從景泰五十年就開始編纂,歷時八年,終於編纂成功。

景泰朝,所有名臣武將,都會在書中登場。

一部小說,書寫大明景泰六十年風雲。

僅僅公佈消息,就足以引爆全球報紙,登陸各大紙媒的頭條。

皇帝要靠一本書封神。

帶着文臣武將一起封神!

其實,這本書從編纂開始,審覈編輯就是朝中所有官員,衆人拾柴火焰高,朝中官員都是文學大拿,寫小說不屑爲之,但審美小說卻是在線的。

對小說家來說,都是甲方爸爸,錢給足就好說。

從民間一共徵召了1700位小說家,2500位畫家,耗時八年,終於編纂成功。

算是依託史實的二創。

國慶當天,各大書店,同時登陸。

但第一波發行的,只有前三冊,接下來每個月發佈三冊,十個月內發佈完畢。

算上插圖,四冊以上,數量不固定。

這是世界第一部連載小說。

這樣做的目的,是維持熱度,增強民間話題度。

也是給印刷提供充足的時間。

各大書城預測,這部景泰風雲,可能會超過三國、水滸,成爲大明第一暢銷書籍。

全國54省,書店同時登陸,印刷時間完全不夠。

爲了配合宣傳,各大紙媒已經空出頭版頭條,對景泰風雲這部書進行大規模宣傳。

皇帝買下了天下所有城牆的廣告位,宣傳景泰風雲。

這也是第一部官方小說,以皇帝、大臣爲視角,描述對外戰爭,對內治理國家,開海後四十年的發展盛況等等。

故事以土木堡之變爲起始。

老皇帝臨危受命,被朝臣推上皇位,第一個高潮情節是,于謙的北京保衛戰。

皇帝以漫畫視角,讓畫師繪畫,只看插畫,也能明白其中經過,畫作風格,偏重歷史沉重的畫風。

猶如一部古裝電影,超級大製作。

每一幅畫,都是經過反覆覈對,反覆審覈,反覆商討,不吝惜原料,追求到極致。

畫風要美,還要寫實,還要有意境。

可難倒了宮廷畫師了。

北京保衛戰勝利後,大明一片狼藉,看似強盛的大明帝國,其實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前八年,初登大寶的景泰帝,出現了對權力的迷茫、癡迷等心理活動,在政治上恪盡職守,不敢有一絲懈怠,積極積蓄國力。

直到易儲風波後,太子朱見濟病死,皇帝朱祁鈺才幡然醒悟,將全部心思放在治國上面,徹底放棄了權力傳承,而是撲在國事上,一心積蓄國力,復仇瓦剌。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可在景泰八年,皇帝被害,奪門之變爆發。

第一冊第二個大高潮開始。

然而,第一冊戛然而止。

第二冊開篇,是皇帝智破奪門之變,以王勤喋血奉天殿、範廣及時救駕爲終,終於平定了奪門之變。

皇帝並沒有殺死兄長,而是寬容地放過了他。

奪門之變,讓皇帝清晰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奪門派處處難爲皇帝,一身正氣的于謙和胡濙,牢牢團結在皇帝身邊,皇帝智鬥文官,處死陳循,奪回權柄。

名場面是皇帝智擒陳循。

下半部分,蒙古叩邊,屠城焚城,于謙第二次力挽狂瀾,於邊疆外擊賊寇,內鬥蛀蟲,挖出龐大的走私集團。

第三冊,于謙大功封國公,一場重病,險象環生,皇帝和朝中英傑,開始一心整飭吏治、國內政務,殺貪官,清理吏治等等故事。

前三冊,主要立下皇帝的人設,皇帝是一個果敢、英明、一心爲國的好皇帝。

至於朱祁鎮,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皇帝不止沒藏着掖着,反而往死裡黑他,首次提出留學瓦剌,叫門天子等稱號。

關於皇帝的所有情節,都是經過反覆修改,皇帝一看再看,最終才定稿的。

皇帝,纔是景泰風雲中的核心人物。

景泰朝能有今天,功勞最大的就是皇帝。

書裡不止要寫,還要大寫特寫。

讓皇帝的光輝形象,深入百姓心中。

景泰朝的疑案,也會在這本書裡,給出一個定論。

像于謙、胡濙等人,自然都是正面人物了,但需要小說家將暗鬥寫在文字之間,讓細心的讀者能看到機鋒。

當然了,好小說重要的要吸引人。

很多平淡的情節進行了魔改,增加戲劇衝突,以吸引讀者爲主。

果然。

景泰風雲前三冊,一經發售,在民間引起了搶購潮,初期準備的一千萬冊,僅僅一天就被搶購一空。

各大印刷廠壓力巨大。

因爲插畫都是彩色的,書裡又以皇帝、大臣爲藍本,絕不能出現錯漏。

所以,天下印刷廠加班加點的幹活。

搶到書的書迷立刻挑燈夜讀,看得如癡如醉,故事文學性、故事性都很高,整體比三國演義高出一籌。

看完後,又覺得很空虛。

這斷章太噁心了!

看到爽呢,沒了!

很多人找門路,想看到後面部分。

真的找不到,因爲第四到六冊,還沒印呢,還在宮中藏着呢,各大印刷社都印不過來前三冊,後面的還沒送過來呢。

爲了擴大印刷速度,推出了無插畫版,和黑白插畫版。

但市場上還是供不應求。

民間學者在報紙上討論景泰風雲的故事性,有人接着狗尾續貂,在報紙上賺流量。

反正這本書是真火了。

二月初四,第四到六冊公佈。

書籍市場直接引爆。

因爲這部書太火了,民間新開了上萬家印刷廠,就是想接住這波流量,賺一波就撤。

盜版商出奇的少,因爲這上面主要人物是皇帝,你敢盜版?

你逃到藩國也沒用啊,後面各大藩王都會出現,你敢盜版?

最重要原因是,盜版商也參與印刷了,民間所有印刷廠二十四小時不停印,也供應不了市場,盜版商做正版就夠賺的了。

這波版稅,皇帝賺得盆滿鉢滿。

小說家的稿費,皇帝早就付過了,算是買斷的,後續收益全都歸皇帝。

皇帝也不吝嗇,將第一年版稅,全都賞給了小說家、畫家。

官方主導的下一部小說,開始動筆,洪武王朝,開寫。

從太祖皇帝兒時開始寫,寫到太祖皇帝紫微星墜落爲止。

這部書,預計一年結束。

接着,永樂王朝和宣德王朝。

建文四年,放在永樂王朝裡,正統八年,放進宣德王朝裡。

大明從建立,到今年,所有故事都要寫出來,當然了,景泰風雲是一部未完結的書,先編纂好這三本書,就繼續寫景泰風雲。

接下來幾個月,景泰風雲正常更新。

景泰風雲,一部書,共48冊,全是大部頭的書籍,銷量超過所有書籍的總和。

這也是第一個,皇帝沒死,就開始編史的書籍,也是第一部以皇帝爲藍本寫的演義。

一本書,創造了很多第一個。

也給民間小說,開啓了一個新思路,原來小說是可以這樣寫的。

中樞要求教坊司,將整部書裡的故事,編成戲劇,搬上舞臺劇。

這可難倒了教坊司了,誰敢扮演皇帝呀?誰敢扮演于謙啊?那不是瘋了嗎?

這倒給了皮影戲機會。

皮影戲班不敢扮演皇帝,可以刻一個于謙呀,可以刻王越呀,刻楊信、李瑾、歐信、李震、郭登等等,這一場場戰爭,哪一場不精彩呀?

漫畫行業,也受到了這部書的刺激,各種漫畫新編,擴大景泰風雲的二創市場。

一部小說,想成爲一個IP,必須要經過大量二創,創造一個個深入人心的故事,才能形成矩陣式強大的聚合力,進而形成一個IP。

景泰風雲,已經成爲大明第一IP小說了。

看看西遊記對華人的影響,幾百年了,還是第一IP。

現在西遊記還沒誕生。

景泰風雲就取代了西遊記,成爲第一IP。

其中最有名的,是景泰封神錄一書,將景泰風雲,改編成了封神,把皇帝變成了玉皇大帝轉世,文臣武將都是天星下凡,拯救人世間。

這部書,得到了皇帝御批。

一時間,銷量超過景泰風雲中的幾冊書。

但景泰封神錄,只是站在風口上罷了,文學性真的不高。

皇帝的御批,擺明了是鼓勵民間二創。

果然,優秀的二創書籍,大規模涌現市場,助力景泰風雲,成爲大明第一IP小說。

有人膽子大,爲了錢不要命。

竟然出現了風月版景泰風雲,剛出現就被于冕的兒子於允忠給乾死了,他的爺爺是他最敬佩的人,誰敢敗壞老爺子的聲名?

諸多重臣家族聯合起來,不許任何人敗壞英傑的聲名。

優秀的也有,有童話版景泰風雲,漫畫可愛風景泰風雲,有戰爭割草型景泰風雲,有深度解析版景泰風雲,挖掘景泰風雲裡的小故事等等。

銷量都很高。

皇帝也都看了幾頁,覺得不錯。

一個IP的形成,需要長久的生命力,就是需要人不停二創,優秀的二創越多,越能激發一本書的生命力。

古代小說那麼多,爲什麼就四大名著,在後世最受歡迎?

寫作深度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優秀二創多,看看名著哪一部都不是一版,而是有很多版本。

說明了,這東西,古往今來大家都喜歡,是真的喜歡。

景泰風雲從創作之初,皇帝爲二創留下足夠的留白,然後主動推動民間二創,甚至很多宮廷小說家都主動下場,開始二創。

像四大名著主動形成的IP,是很少見的,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都很少。

IP是打造出來的,就是宣傳、鼓吹出來的。

景泰風雲肯定不如四大名著經典,但皇帝掌握着宣傳機器,可以製造出大IP出來。

而景泰風雲裡面的故事特別多,隨便拿出來幾個,稍加填充,就能湊足一本書。

這也是皇帝非要寫大部頭書籍的原因。

可挖掘的東西多,二創容易。

只要保持報紙上的熱度,景泰風雲就會深入人心的,有熱度二創就會多,能賺到錢呀。

皇帝先讓宮廷小說家挖掘裡面的小故事,填充湊成一本書。

主動引起民間效仿。

報紙再進行矩陣式宣傳。

這麼火的書,主題曲不能少,一首名叫景泰風雲的歌舞,在民間引起潮流。

歌舞出自教坊司,這不是一首歌,而是每一個故事單元就有一首歌。

歌曲一出。

民間就有人填詞,又引起一片熱議。

熱度居高不下。

到了八月。

景泰風雲頒佈了24冊,僅剩六冊了,在民間真的是萬人空巷,街頭巷尾都在議論這本書。

劉健請命皇帝,改萬壽節爲聖誕節,陛下乃天降聖人,當區分萬壽節,以聖誕爲名,過新節,成爲定律,讓天下世世代代永遠過下去。

這股聲音,從民間傳到了朝中。

六月時候,劉健等內閣官員就請命,請求皇帝改元聖誕。被皇帝拒絕了。

七月,朝中百官,地中官員,全都上疏,請求皇帝改過聖誕,求皇帝以聖人自尊。

皇帝覺得自己不配爲聖。

到了七月中,民間聲音巨大,請皇帝以聖人自居,過聖誕節。

這幾天,太子、太孫、皇孫們都乞求皇帝,改元聖誕。

“朕哪裡配爲聖啊。”

朱祁鈺慢悠悠道:“這聖誕,是西方節,乃是救世主耶穌的誕生日,朕不配與神相提並論。”

“啓稟陛下!”

朱佑榶高聲道:“西方神,不過東方神的手下敗將罷了,陛下能與西方神並列,乃是西方神的榮幸!”

“不可侮辱神靈!”朱祁鈺不開心。

讓他和神一起過節,那不是咒他死嗎?

問題是,要顧及基教信徒的感受。

他一個皇帝,想過什麼節沒有?爲什麼要過聖誕,搶人家神的節日,這是要跟人家打擂臺嗎?

“求陛下改元!”朱佑榶重重磕頭。

太子跟着附和。

朝野上下,呼聲巨大。

朱祁鈺能不動心嗎?

聖誕節,意味着什麼,他太清楚了,他苦心造詣的編寫景泰風雲,不就爲了和神並列嗎?

他要去做神。

以前歲數小,他怕自己命薄,撐不起神位。

今年他八十一歲了,在這個時代,絕對高壽了,比他年齡大的皇帝沒幾個,說他是神,沒有問題。

西方能造神,東方爲什麼不能造神?

大明需要一座神!

太祖皇帝不願意做神,太宗皇帝不想做神,那朕來做!

甚至,只要他能苟住。

只要他是所有皇帝中年紀最大的一個,他是神這一點,就無可指摘,哪怕改朝換代,也要承認他朱祁鈺是神。

因爲他活得最久,文治武功太高,足夠他封神。

一番請讓之後。

朱祁鈺長嘆一聲:“罷了,朕的萬壽節,改爲聖誕節,普天同慶,從今年開始,年年要過!”

“每年聖誕,放假三天,帶薪休假!”

“和端午、中秋,一樣!”

聖旨傳下去。

景泰五十八年,八月初三,改爲聖誕節,普天同慶。

爲了慶祝聖誕節。

皇帝公佈,聖誕金幣,聖誕郵票,聖誕麻將,景泰風雲聖誕紀念版等等福利。

並提出聖誕禮物這個概念。

模仿西方聖誕節,皇帝拿出大批盲盒禮品,放到全國各縣,讓百姓來抽獎,主打的一個歡樂。

以後每年,皇帝都會贈送聖誕禮物。

聖誕禮物,禮物盲盒,瞬間火爆全國。

對百姓來說,有便宜佔,那就是好事呀,盲盒不管抽到抽不到,追求的一個參與感,這種參與感,會讓這個節日爆發出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重點是,不給好處,誰會記住什麼聖誕節啊。

給了好處,記得記得,我們也過。

聖誕節當天。

皇帝下旨,發表洪武王朝第一冊。

本來預計,洪武王朝一年完書,但發現洪武朝的故事太多了,不亞於景泰朝。

可寫的東西太多了,又是本朝太祖,可不能有絲毫馬虎。

就連寫太祖名字的時候,手都在哆嗦,那可是皇帝呀,萬一寫錯一個字,都是掉腦袋的事。

再說了,元末亂世,不比三國時期差,也非常有意思。

這本書是爲了萬壽節獻禮,宮中又從民間徵召了2000位小說家,合計3700人,一邊研讀歷史,一邊寫。

畫師也增加到了5000位。

四月的時候,治書局預計全套洪武王朝,要超過25冊,篇幅和景泰風雲差不多。

但有了景泰風雲的成功經驗,又增加了人手,預計三到四年完書。

那麼,聖誕節要公佈第一冊。

就變成一本書,一本畫,合併爲兩冊。

三個月連載一冊。

洪武王朝一出,頓時讓民間文人的十分驚豔,今年收穫最多的兩本書,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

洪武王朝,寫的要比景泰風雲更加精彩。

因爲太祖皇帝本就是一個草根勵志型傳奇人物,開局一個碗,一個要飯花子,最後當上皇帝的光輝歷史。

連各地官員,看得都如癡如醉。

不得不佩服,皇帝的腦洞。

一本景泰風雲就足夠驚豔了,洪武王朝更加驚豔,演義式小說,可讀性竟超過了三國和水滸。

可能是審美疲勞了吧,三國看多了,也想看看本朝風雲。

結果一看,着實驚豔。

洪武王朝的精彩程度,不比景泰風雲差。

一時間,銷量竟和景泰風雲持平,奈何這本書連載太慢了,三個月一冊。

景泰風雲已經快完本了,追書的書迷覺得無書可追了?

而民間已經開始效仿景泰風雲,在報紙上開始連載了,大秦風雲,大漢風雲、五代風雲等等。

各種風雲,一股腦涌現,但遠不如景泰風雲,水花都濺不起來。

也不看看,一部景泰風雲,皇帝掏了400萬,耗時八年,皇家所有藏書對一千多位小說家開放,允許他們去隨便查資料。

審覈編輯,更是滿朝文武,人均文學家。

這本書不好看纔怪了呢。

就連宮中宮娥,很多人都喜歡看,因爲這部書裡面有很多女人的故事,比如孫太后、吳太后、唐皇后、談妃、胡妃,王越的夫人、耿九疇的女兒、陳獻章的女兒、段思娥、太子妃、商王妃等等,這些女人的傳奇故事。

歐信和段思娥的愛情故事,成爲一段美談。

景泰風雲,不止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形態,還包含愛情、人文、古蹟等等,包羅萬象。

尤其是插畫版,很多畫,都取材自真實的畫卷。

比如唐皇后,是看過唐皇后的畫,才畫出來的,不說和本人惟妙惟肖,但肯定畫出了唐皇后風采,將她的美放大到了極致。

帝后愛情故事,賺足了女孩眼淚。

就連一向不安分的謝雪怡,每次買到新書,都會安靜好幾天,看得眼睛通紅的。

心裡多少羨慕,她要是能出現在書裡該多好呀。

書裡的女性人物很多,她也會出現在書裡,但不會被着重描寫。

有女將征戰的故事,也有女子打馬球、逛會館的故事,還吸取了一些民間女子小故事,進行故事創作後,寫進了書裡。

書中歌頌了自由的愛情,鼓勵民間女子勇敢追愛。

然而。

這本書不止在國內火。

藩國也是爆火。

各大藩國,現在都供不應求,玩命開印,現有印刷機,根本滿足不了天下人的文化需求。

十月初一,最後三冊景泰風雲公之於衆。

全48冊的景泰風雲,全部連載完畢。

全套總銷量,已經破億。

單本賣了48億。

書籍類銷冠,蟬聯十個月銷售冠軍,未來不知道要霸榜多少年。

畫冊是不算在正文裡的,每次出版三冊,其實都是四冊以上。

精裝版,全是硬殼塑封的。

售價也高,最薄的一冊,售價在45元,最厚的一冊,售價在60元。

當然了,精裝版是爲了典藏。

也是賣給富貴人家的。

普通版,一冊售價在20元到30元左右。

黑白插畫版就更便宜了,一冊售價在12元到20元左右。

無插畫版,一冊售價5元到8元。

但是,隨着連載完畢,後兩種幾乎不刊印了,這兩種是應急刊印的,暫時不會再版。

倒是在十月初四,各大書店,推出精裝典藏版,就用一個紙盒裝着的全集,售價999元,賣得超級貴。

但供不應求。

足見民間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

皇帝一本書封神。

所有參與者,身價暴漲,成爲民間顯赫的小說家。

靠這一本書,夠吃幾輩子了。

當景泰風雲看完後,書荒了!

之前看書的時候,着急看完,看完了,卻又懷念追看的日子。

然而,景泰風雲剛剛連載完畢,治書局推出隋唐演義!

原版隋唐演義,是萬曆時期的產物。

和三國演義比起來,就是個渣渣,這是一本割草型爽文,文學性很低,和歷史關係也不大。

基本是看完一遍,不會再想看第二遍。

所以,皇帝決定拯救這個IP,在編纂洪武王朝的時候,再湊人手,編寫隋唐演義。

他打算和三國演義一起,還有他構想中的多本書,形成演義矩陣大IP。

這本書的主編,是李東陽!

皇帝把任務交給了他,他親自做序,並在閒暇之餘,主持彙編隋唐演義。

由這位大拿出手,文學性肯定是很高的。

他肯定沒時間自己寫。

便由皇帝掏錢,他來做主編,從民間徵召二百多位小說家,蒐集隋唐亂世歷史、野史,進行彙編,演義化。

經過二十七個月,兩年零三個月,一千多次刪改、修訂,終於彙編完畢。

褚人獲版隋唐,只有100回,故事寫的匆匆,像是趕時間一樣,寫的又爛又水,絕對是恰爛錢之作。

李東陽版本310回,從隋文帝楊堅創業開始,一直寫到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病逝爲止。

總共分爲開皇盛世、三徵高句麗、隋末亂世、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五個大篇章。

詳細描述了盛世大隋的壯麗山河圖,再有世家壟斷的亂世,從不同武將的視角,從民間寫到軍中,從宮廷寫到戰爭,從隋失其鹿,到大唐崛起,從李淵功績,到玄武門之變,到盛唐的開篇,貞觀之治。

充分蒐集史料,在史料基礎上彙編,進行二創。

這是一本羣像演義小說,也是一本軍政民風的史詩級著作。

文字風格,借鑑三國演義,並依託於大唐歷史的語言對話,別出現現代話,讓人齣戲。

對歷史人物,在尊重的同時,進行戲劇化處理,對重大歷史事件,進行深刻分析,用多人視角進行剖析。

本來就是一部羣像著作,卻被原著硬生生寫成了一部爽文。

很顯然,當時小說是下九流的東西,這是褚人獲恰爛錢之作,爲五斗米折腰,他還用心個屁啊!

李東陽本身文學素養極高,他的文學、詩詞、書法都是一絕,他雖不親自出手,但他當總編,拿出來的絕對是最好的。

果然。

隋唐演義一經問世,在民間引起巨大影響。

一共五部,110萬字,沒有連載,直接發佈。

並推出兩種,一種是精裝插畫版,一種是文字版,售價不一樣,算上插畫版,多達11冊。

售價高也阻擋不住愛書之人的熱情。

銷量直接就爆了。

口碑跟着銷量走,當朝次輔李東陽,直接火了。

其實,李東陽本身在文學圈子裡就有很大的話語權,但他沒寫過小說呀,這次一出手,直接甩出王炸。

說實在的,皇帝倡導寫小說這麼多年了,民間出現什麼經典之作了?

щщщ●tt kan●C〇

沒有!

因爲頂尖文人,瞧不起這些東西。

就連三國演義,也就百姓願意看,像李東陽,是不屑一顧的。

審美是不斷降級的。

百姓的知識儲備是越來越低的。

從賦到詩,從詩到詞,再到曲到小說就看得出來,審美在降級。

有一方面原因是,受衆在擴大,越擴大,外圍的新受衆受教育程度越低,看東西越白。

這就是觀衆倒推創作者弱化。

好東西越來越看不懂,差東西越來越成爲潮流。

劣幣驅逐良幣。

這不是現在就有的,而是從秦漢就開始了的,審美降級,是不停在降。

隋唐演義,還是皇帝硬塞給李東陽的。

李東陽是捏着鼻子上馬,說實話,他寧願給太孫講課,都不想扯這個。

結果,他火了。

火得讓李東陽莫名其妙,明明不入流的東西,你們就愛看?

李東陽理解不了。

他一直覺得,瓦崗寨的設定很腦殘,把一羣名臣名將寫成了一羣義氣兄弟,幾百年腦血栓才能想出來的情節。

沒錯,皇帝想出來的,其實是野史。

瓦崗英雄,絕對是隋唐演義裡的名場面。

李東陽拗不過皇帝,只能出兩個版本,一版弱化瓦崗寨的存在,一版是用瓦崗英雄做卷名。

結果,瓦崗英雄版,最有受衆。

李東陽是搞不懂民間審美了。

隋唐英雄的熱議還沒過去,朝堂又頒佈一本新書,北宋三部曲,楊家將。

由王華彙編。

由宋元話本和元雜劇中的有關劇目爲基礎加工整理而成。

王華最倒黴。

他聽完楊家將的戲劇,就覺得瞎扯。

懂歷史的都知道,潘美是名將啊,就連大明武廟裡,都祭祀着這位呀,反而楊家差了一點點。

怎麼到了楊家將裡,潘美變成了大壞蛋。

王華的意思是,必須把潘仁美和潘美區分開來,這位北宋名將,皇帝每次追封、紀念幣、隨祀的將領裡,都有他。

但楊業的死,確實和潘美有關,潘美受到了降級處罰。

所以,潘仁美被黑了一千年。

王華操刀,改編楊家將,在不改變潘仁美人設的時候,將潘仁美的戰功寫出來,潘美和楊業同樣的戰功赫赫,同樣的名將。

最後把潘美的下場寫的慘一點,死在戰場上,以一種不屈的精神而死,算是冤冤相報,爲楊業而死,算是千年大和解。

重點描述北宋的政治環境惡劣,尤其是宋太祖驢車漂移的事情,一定要寫出來。

王華版楊家將,保持故事性的同時,深刻挖掘北宋年間政治環境,以及北宋在對外戰爭中的矮化和無能。

兩位名將的隕落,歸根結底,是朝廷無能。

皇帝之所以要開北宋三部曲,因爲皇帝不喜歡兩宋,但這又是華夏曆史的重要時期,不得不提。

所以,就用楊家將開頭,側面寫北宋的歷史。

這部書,表面是寫楊家將,其實在寫北宋朝廷,在寫北宋太祖和太宗兩個皇帝的直接對比。

楊家將從戰功赫赫,到最後樹倒猢猻散,直接看出來兩個皇帝的高下程度。

宋太祖時,宋朝對外戰爭,勝敗不說,起碼敢打,宋太宗時,驢車漂移後,直接跪下了。

同時,也在側面描寫北宋社會環境、人文地理,疆域、經濟、對外政策等等。

尤其要寫,北宋經濟環境非常優越,卻遲遲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不過一個小朝廷罷了。

在這本書寫到一大半的時候,皇帝忽然要求加上遼國曆史,對遼國的蕭燕燕和韓德光的愛情故事,宮廷政變,夾在其中。

但這背離了楊家將的主題,所以治書局覺得,可以單獨開一個版本,叫燕雲臺。

楊家將,從北漢皇帝劉崇年輕時開始,楊業追隨在他麾下,改名劉繼業開始描寫,一直到宋真宗時期,楊六郎去世爲止。

時間跨度很廣,包含楊業抗遼,斧聲燭影,驢車漂移,澶淵之盟等等重大歷史事件。

所以,這本書也是一本大部頭演義小說。

總分七冊,130萬字,總耗時三年成書,算上插圖,足有十一冊。

王華版楊家將,是一本羣像演義,不止站在北宋視角上寫,也站在遼國視角上,對待北宋的問題。

楊家將總共有兩版,一版叫楊家將,一版叫燕雲臺。

燕雲臺,完全站在蕭燕燕的視角上,從後族嫡女,到執掌天下的女皇。

這本燕雲臺,是第一部以女性視角,看待政治鬥爭,看待愛情、世界觀,全女性視角,看待風雲變幻。

燕雲臺,一共三冊,76萬字,算上插圖七冊。

燕雲臺,晚楊家將半個月發佈。

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113章 搶!邊將可開關搶掠漠北!束腳陋習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192章 抽絲剝繭,京師地下的秘密!上刑,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54章 上架感言!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99章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3章 暴殺門達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禪讓,歷史造假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190章 殺呀殺呀,殺出了大案,有人聚兵意第119章 支棱起來,勵志做竇憲的于謙!先殺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257章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450章 黃昏之前:孫太后紅匣子的秘密(三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376章 崑崙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146章 小產真相,錢王妃發瘋,卻把最溫柔第225章 真假銀案,引蛇出洞!皇帝薅羊毛!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112章 狩獵場,韃靼人做獵物!給朕射殺!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329章
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113章 搶!邊將可開關搶掠漠北!束腳陋習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192章 抽絲剝繭,京師地下的秘密!上刑,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54章 上架感言!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99章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3章 暴殺門達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禪讓,歷史造假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190章 殺呀殺呀,殺出了大案,有人聚兵意第119章 支棱起來,勵志做竇憲的于謙!先殺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257章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450章 黃昏之前:孫太后紅匣子的秘密(三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376章 崑崙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146章 小產真相,錢王妃發瘋,卻把最溫柔第225章 真假銀案,引蛇出洞!皇帝薅羊毛!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112章 狩獵場,韃靼人做獵物!給朕射殺!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3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