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索爾大勝的消息傳來,朱慈炅興奮異常,他心中早就有了一系列殖民計劃,現在終於可以開始實施了。他倒不是急於去掠奪殖民地,現在大明水師未成,就算掠奪了殖民地也沒有安全保障,他的殖民計劃是經濟殖民和文化殖民。
與葡萄牙合作有一個好處,他們現在本土被西班牙佔着,經濟發展不起來,所以只能從殖民地直接掠奪金銀,或者強制栽種各種香料、糧食運到歐洲去賺錢,卻沒有低廉的商品往殖民地傾銷,這等於是一個巨大的海外市場,現在這個市場一片空白,正等着大明去佔領呢。
邁索爾只是打開這個市場的第一步,有邁索爾這個榜樣在這裡擺着,其他葡萄牙海外貴族肯定會競相效仿,要知道現在他們等於是完全沒有後盾,什麼都只能靠自己。
本土被佔領這段時間,葡萄牙不要說開拓殖民地了,能不能守住原有的殖民都是個問題,很多殖民地的土著都在反抗,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列強也在搶奪他們的殖民地,他們的殖民地正在急速縮水。
這個時候,有大明這個強大的盟友保護他們,甚至幫助他們去開拓殖民地,他們會不心動嗎?會不競相往大明身上靠嗎?
有人要說了,自己不去佔殖民地,反而幫別人去守殖民地,白癡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先不說大明的海軍在大洋上還無法與列強抗衡,無力去自己開拓殖民地,光說說這個好處。
好處大着呢,首先,這個軍火生意肯定會紅火起來,現在正是火繩槍向燧發槍換代的時候,葡萄牙沒辦法自己生產燧發槍,怎麼辦?那就只能跟別人買了,以前他們是跟英國買,拿大量財富去買英國的劣質淘汰貨,讓英國慢慢崛起,後來居上,現在他們只要不是白癡就會買大明的,因爲大明的軍工產品性能先進,質量過硬啊。
然後,可以開展經濟殖民,反正現在葡萄牙沒有能力發展經濟,只要有哪的總督向大明求助,或者是買軍火,那麼他們那塊殖民地等於就是大明的海外市場了。
葡萄牙的殖民地有多少,殖民後期可能不多,但殖民前期那叫一個恐怖啊,要知道大航海時代,他們可是號稱和西班牙平分整個地球,你一半,我一半,西半球歸西班牙,東半球歸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之多可想而知。當然這些殖民地後面大多都被荷蘭和英國搶走了,葡萄牙能保住的不多,不過現在有了大明,他們要搶就難了。
最後,還可以開展文化殖民,要知道一般落後的土著都沒有自己的文字體系,有的甚至連語言體系都不健全,所以後世三大語言是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漢語是第一大那是因爲我們人多但地域就集中在一塊,要說世界上最流行的還是英語和西班牙語,甚至是葡萄牙語傳播面積都比漢語廣,這些都是列強殖民造成的。
要說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有底蘊嗎?有是有點,但跟漢語幾千年的底蘊比起來那就差的遠了,漢字的全面性,漢字的多樣性,漢字的藝術性都不是其他語言可以比擬的,說直接一點,世界上只有漢字的書法作品才能稱之爲藝術品,才能賣出大價錢,其他字,你哪怕寫一籮筐,能賣錢嗎,有人要嗎?
朱慈炅有個夢想,那就是讓漢語變成世界通用語,所以文化殖民是必須的。
在現階段軍火生意不用急,只要保持世界領先的性能和質量,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找上門來;文化殖民也不能急,這是需要基礎的,起碼得有交流的需求才能推廣,現在這個需求暫時還沒有;想來想去現在的能做的就是推廣經濟殖民了。
有很多事就是這麼巧,朱慈炅現在極力發展大明經濟呢,爲了發展經濟,他連修鐵路這招都使出來了。要說什麼纔是最能推動經濟發展的方法,什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實業,賣土地,蓋商品房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正規手段,發展起來其實都不算快,真正最快的手段就是經濟殖民!
要知道明朝中期之前,世界所有國家全加起來財富都沒大明多,但是,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到清朝後期,列強只用了短短几百年時間就超越了我們幾千年的積累,靠的是什麼,主要就是靠經濟殖民,那速度,比正規手段快上百倍!
當然,還有一個更快的手段,那就是去搶,但是那跟經濟發展其實沒有多大關係,等於是在空中砌樓閣,最後還是要靠經濟基礎來維持,不然就是暴發戶,富不過幾代的。
要開展經濟殖民,首先你要有大量的廉價商品,比如說一塊布,如果土著織出來的和你的質量差不多,價格比你的還便宜,那人家爲什麼要買你的?只有質量比人家好,價格還比人家便宜才能佔領市場,這等於是銷路有了,但是成本要控制,質量要保證,產能要提升,這樣才能依靠經濟殖民快速發展。
也就是說,如果大明的百姓還用老式織布機織布,那麼這個經濟殖民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混個溫飽而已,何必辛辛苦苦賣到國外去呢。
現在大明的優勢產品就是軍工產品和高檔奢侈品,但是這些都是賣給列強的不是賣給殖民地土著的,賺錢是很賺錢,但是這個錢主要是他朱慈炅在賺,也等於是國家在賺,利潤是高,但規模太小,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不是很大。說直白點就是,他朱慈炅現在是賺了很多錢,一年下來出去成本和開銷他差不多能賺上億兩銀子,好像多到恐怖,但是平均到每個大明百姓身上還不到一兩銀子,一兩也就相當於後世的一百多塊錢,這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多大意義。
所以朱慈炅準備在大明掀起一場工業革命,把蒸汽機推廣到各行各業,大力提高生產力,生產出大量廉價的商品,通過經濟殖民迅速佔領海外市場,讓大明重新奪回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寶座,以經濟促進軍事發展,再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爲經濟發展保駕護航,這樣大明才能真正崛起。
這是一個相當重大的課題,並不是他一個人能想周全的,所以他不得不再次召集一衆親信來商討。
當然,這次是來文的,那些武將就免了,他召集的人員主要有:
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徐光啓;
工部尚書畢懋康;
工部左侍郎王徵;
工部營繕清吏司郎中宋應星;
再加上一個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就算差不多了。
爲什麼要叫上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呢?他就一個特務頭子,跟經濟發展有關係嗎?大家可別忘了,他還是日興隆商號的幕後大老闆呢,這貨當錦衣衛指揮使不上心,賺錢倒是挺來勁的,現在也算是個小小的經濟學家了。朱慈炅叫他來主要還是想聽聽他賺錢的心得,發展經濟不光是要靠技術,靠市場,還要靠人,得有人去帶頭,帶着大家去賺錢,這種人就是所謂的老闆,現在大明最大的老闆當然是他朱慈炅,但是他只是兼職的,他的主業還是當皇上。這貨是反過來了,主業是當老闆,副業是當錦衣衛指揮使,所以現在大明最大的私營老闆應該是他,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
朱慈炅待大家到齊了,便立馬拋出了經濟發展的大課題,讓他們自由發言,獻計獻策。
首先發言的當然是內閣首輔徐光啓,他主要注重的是農業發展,說到這個賺錢,發展農業也並不是賺不到錢。比如提高糧食產量,這個糧食就可以賺錢,現在大明的糧食畝產量可以說低的可憐,也就三石左右,只要能提高到四石,一畝就是能多賺一兩銀子,要知道大明現在的耕地可有上十億畝,這個利潤大到恐怖。
當然發展農業也不光是提高糧食產量,還可以大力發展經濟作物,有很多土地不適合種糧食,但是種經濟作物卻是沒有問題的,比如干旱的地方可以種棉花還有桂皮、八角等香料,這些都是利潤比較高的經濟作物,大明這種土地很多,光是因爲乾旱和灌溉不方便而不計入耕地範圍算作荒地的就有將近兩億畝,如果都種上經濟作物,這個利潤同樣大到恐怖。
還有植桑養蠶,養牛養馬,製造盆景等等等等,都是經濟增長點,總之,農業大有可爲。
朱慈炅聽的一愣一愣的,他沒想到徐光啓不但是西學泰斗,對農業也這麼瞭解,這些的確都是生財之道,只要切實推行大明的生產總值至少可以翻一番。不過,徐光啓從哪裡瞭解這麼多東西呢?這會兒可沒什麼度,這麼多東西,他是從哪裡查來的,朱慈炅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原來徐光啓正在編寫《農政全書》,《農政全書》分爲12目,共60卷。12目中包括:農本3卷、田制2卷、農事6卷、水利9卷、農器4卷、樹藝6卷、蠶桑4卷、蠶桑廣類2卷、種植4卷、牧養1卷、製造1卷、荒政18卷,他說的這些在《農政全書》裡都有記載。
好東西啊!朱慈炅立刻要求徐光啓加大編撰力度,從翰林院抽調大量人員,儘快把《農政全書》編撰出來。
接着工部尚書畢懋康、工部左侍郎王徵、工部營繕清吏司郎中宋應星針對蒸汽機推廣的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可以推廣的東西很多,像飛梭織布機這已經是現成的了,還可以研發蒸汽印刷機、蒸汽制粉機、蒸汽打磨機、蒸汽鋸木機......,這些工部都可以組織人員研製出來,但有一個問題,這些都不能白送啊,必須出錢來買的,一般平民那裡來這麼多錢!
這下就輪到駱養性出場了,沒錢好辦啊,跟日興隆商號借貸啊,他錦衣衛還怕誰不還錢嗎?光是這個利息就很可觀,而且還可以收購他們的產品,賣到海外殖民地去,這樣日興隆發展就更迅猛了。
恩,前面那個借貸提的不錯,跟後世的銀行貸款是一個性質的。但是關於收購產品,賣到海外殖民地區這是**裸的抄襲朱慈炅的經濟殖民觀點,只是換了個說法而已,朱慈炅對他表示強烈的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