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

明軍都把蓋州城圍了幾天了,皇太極那邊是什麼情況,他又打算怎麼辦呢?皇太極的打算總結起來說就是:沒有打算!如果硬要說有什麼打算的話,那他打算就是:看看再說。那麼,他爲什麼會這樣想呢?

首先,明軍在海州衛和蓋州衛之間有二十五萬人馬,而他海州現在只有十二萬人馬,如果硬要出擊,那最少也要留下兩萬人守城,也就是說他最多帶十萬人去救援。

明軍到底是想攻城呢,還是想圍點打援呢,這個他不能確定,如果是想圍點打援的話那他帶十萬人衝過去就危險了。他這十萬大軍能不能通過三岔河堡還不知道呢,就算過去了又怎麼樣,前面十五萬大軍一堵,後面十萬大軍再一圍,那他這十萬人馬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所以他有點不敢去。

然後,這個莽古爾泰有點特殊,如果是代善等貝勒被圍了,他就算再不願意也得率領大軍出來轉一圈,甚至還得試探性的攻擊一下三岔河堡,他如果一點反應都沒有,那他手下人就該心寒了。但這莽古爾泰就不一樣了,皇太極和他不對付,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就算他一動不動,他手下也沒人會說什麼,要讓他冒着風險來救莽古爾泰,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他並不認爲莽古爾泰需要救,雖然兩人不對付,但他對莽古爾泰的能力還是很放心的。如果不是明軍有火槍火炮,他甚至會認爲莽古爾泰可以出城擊敗這十五萬明軍!現在就算明軍有火槍火炮又怎麼樣,莽古爾泰可不是吃素的,再加上他也有大炮,區區十五萬明軍想攻下蓋州城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嗎?孫承宗可不這麼認爲,他對這場勝利是如此的渴望,在他的不斷督促下,四十五個土坡九天就造好了,攻城雲梯和井闌更是造了無數,十五萬大軍全部參與進攻都夠用了。

這段時間,孫承宗甚至連攻城計劃的都做好了,對莽古爾泰這種沙場老將,唯有不停的猛攻,攻的他氣都喘不過來,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如果採用添油戰術,打打停停,那有可能這一個多月就慢慢被他耗過去了。

所以,孫承宗決定,第一天就投入一半人馬展開猛攻,如果不行第二天再換另外一半人馬猛攻,如果還不行第三天就把所有沒受傷的全派上去,如果還不行,那就見了鬼了!

不管怎麼說,這一戰在所難免。

第十天一早,辰時,還是那個土坡,朱慈炅看了看前面的近十萬大軍和土坡上的四十五門大炮,深深的吸了口氣,然後,低沉而堅定的下令道:“開始,進攻。”

他身後的錦衣衛高手立即將手中的令旗一揮,下面馬上想起隆隆的鼓點聲,前面的明軍齊聲高喊:“衝啊。”擡着雲梯,推着井闌如潮水般的向蓋州城衝去。

他們剛衝到土坡的間隙中間,土坡上的大炮便響起了轟鳴,“轟轟轟轟”一排實心彈向城牆上砸去,一些躲閃不急的後金兵立馬被砸的血肉模糊,但城牆上也同時想起轟鳴聲,一顆炮彈正好砸在一隊擡雲梯的士兵頭上,立馬鮮血四濺,那一隊士兵就像被火車撞上了一樣,狂噴着鮮血向兩邊倒去。

炮聲不停轟鳴,井闌漸漸接近城牆,抵達城牆前大概兩百步時,下面推井闌的京營精銳立馬停住腳步,迅速的向井闌上爬去,很快他們就爬到井闌上面,也不需要人指揮,他們立馬將燧發槍從背上取下來,開始輪流射擊。第一波攻擊的遼東軍乘機將雲梯搭到城牆上,前赴後繼的向上爬去。

此時城牆上的後金兵已經倒下不少了,被炮彈砸中的,被燧發槍打中的,不計其數,但他們並沒有後退一步,有人舉盾,有人拉弓,更有人躲在盾牌後面,擡起滾石和檑木就往下扔,城牆下,雲梯上立馬一片血肉模糊。

朱慈炅站在小土包上舉着望遠鏡,緊張的看着城牆上的戰況,看着一個個後金士兵被炮彈和子彈打的血肉橫飛,他竟然感到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都衝上去;看着一排排明軍被滾石和檑木砸中,飆血倒地,他不由心臟一陣緊縮,呼吸都有點困難了。

在火炮和燧發槍的掩護下,終於有明軍登上了城牆,但很快就被無數長槍捅的掉下來,或者被無數大刀砍的倒下去,攻了將近一個時辰,第一波三萬遼東軍都快傷亡過半了,竟然還沒有在城牆上站穩腳跟!

朱慈炅看得都有些不忍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在他眼前消散,這些可都是大明將士啊,他們爲了國家,爲了民族,爲了人民,捨生忘死;他們面對敵人的炮火和刀槍,勇往直前,義無反顧。他們纔是真的猛士,他們纔是最可敬的人,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兩行熱淚從他眼中涌出來,他的視線慢慢模糊起來。

突然,下面又想起鼓點聲,第二波三萬天雄軍又狂叫着衝了上去,此時,城牆下已經集結了六七萬明軍,城牆上的後金軍漸漸的露出不支之勢,終於有明軍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而且佔的地盤越來越大,明軍的火炮都不得不停止了攻擊,以免傷到自己人。

眼看着勝利在望了,兩邊卻突然涌出無數後金士兵,城牆上的明軍漸漸被壓縮到一起,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他們就要被壓下來了。

朱慈炅看到這裡,不由焦急的道:“快,讓下面護駕的兩萬京營士兵全給朕衝上去,推井闌,把井闌貼到城牆上,火槍兵上刺刀,給朕跳到城牆上去。”

他身後的錦衣衛和東廠高手不由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道怎麼辦纔好。開戰之前沒有安排這一出啊,山包下的兩萬京營精銳可是負責保護皇上的,沒人說過要他們也要衝上去啊!

朱慈炅見沒人動彈,這纔想起來計劃中好像沒這一環,一般錦衣衛和東廠高手怕還叫不動下面的兩萬京營精銳。

派誰去呢,一個個隨從人員從他腦海閃過,很快他就刷選出了最合適的人選,他立馬大吼道:“曹化淳,你去傳旨。”

曹化淳這個時候表現出了他對朱慈炅無條件的忠誠,朱慈炅的話剛落音,他便飛掠下土坡,空中只留下他尖細的聲音:“秦姑娘,保護好皇上。”

很快下面的京營精銳動了,他們飛速的衝到井闌下面,有的爬上去傳令,有的推着井闌就往城牆上靠。

近了,近了,頂住啊,朱慈炅咬着嘴巴盯着城牆上被壓的退到城牆邊上的明軍,無聲的吶喊着。

終於城牆上的明軍在井闌上的京營精銳抵近射擊的支援下,站住了腳跟,井闌剛靠近城牆,無數京營精銳裝上刺刀,踏着護欄,跳上城牆,城牆上的形勢立馬大變,又要防雲梯上明軍,又要防井闌上的明軍,守城的後金軍都亂套了,明軍逐漸佔據了上風。

朱慈炅正要鬆一口氣,突然一羣人從北門的城門樓裡衝出來,瘋狂的壓嚮明軍佔領的那段城牆,當先的一個魁梧大漢揮舞着大刀,幾乎是一刀一個,明軍士兵在他面前竟然沒有能撐過一回合的!

是莽古爾泰!朱慈炅氣得大吼道:“秦翼明、秦拱明給我衝上去幹掉莽古爾泰。”

他這也是沒辦法,曹化淳、秦明月和王徵南都沒上過戰場,如果對面只有幾十上百人讓他們上去是沒什麼,但這是上萬人的大戰啊,沒點經驗的人衝上去,可能衝不到莽古爾泰面前就掛了,現在能上去敵住莽古爾泰的也就秦翼明和秦拱明兩兄弟了。朱慈炅只知道這兩人很猛,他倆的功夫到底有多高,朱慈炅還真不知道,只能想着,兩個打一個,應該沒問題的吧!

秦翼明和秦拱明聽到朱慈炅的吼聲,也不囉嗦,道了聲遵命便往下飛掠而去。他們爲了節省時間,竟然直接掠到山包下的戰馬上,打馬就向城牆奔去!

戰馬的速度可想而知,不到一炷香時間他們便衝到了城牆下,他們也不下馬,直接躍馬鞍,然後往上一縱,再用長槍在旁邊的井闌上一點,整個人就掠上了城牆。

這兩人的威勢一點都不比莽古爾泰弱,只見兩人相互配合,交錯前進,前邊的後金士兵就像遇到十二級颱風一樣,一個個被挑的往兩邊飛去,不一會兒他們就衝到了莽古爾泰面前。

兩人也不打話,舉起長槍,對着莽古爾泰就是一陣猛捅,捅的莽古爾泰手忙腳亂,直罵他們無恥。

其實這兩兄弟並不比莽古爾泰差多少,就算是一對一跟莽古爾泰單挑也不一定會輸,兩人一起上那自然是完全碾壓。

很快莽古爾泰就支持不住了,他正要抽身後退,卻被秦翼明瞅準機會,一槍將他手中的大刀挑的往上一揚,秦拱明心領神會,閃身上去就是一槍,直接把莽古爾泰胸口紮了個對穿。

莽古爾泰有些不敢置信的捂住胸口,隨後便眼睛一鼓,緩緩的向後倒去。

後金士兵見主將都****掉了,漸漸的失去了勇氣,明軍還是如同螞蟻般的涌上城牆,慢慢的後金士兵被淹沒在明軍的海洋中。

此戰,大明將士陣亡三萬餘人,輕傷一萬多,重傷兩萬多,傷亡極其慘重。

後金那邊也好不到哪兒去,主將莽古爾泰陣亡,三萬五千士兵,直接陣亡三萬餘人,剩下的五千餘人也全被孫承宗下令砍了,用來祭奠歷年來陣亡在遼東的大明將士!

朱慈炅對這點倒是很贊成的,因爲後金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動不動就屠城,這些士兵裡面可能就有人多人曾經參與過屠城,你屠城的事情都乾的出來,我就殺點俘虜不行嗎?

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章 閹黨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
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章 閹黨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