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

這一波攻城差點把達拉.什克氣得噴血,五萬重甲步兵啊,竟然連城牆都沒爬上去就被打回來了,簡直就是恥辱,更重要的是,到現在他還沒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難道城牆上的不是礦工嗎?他們好像也沒幹嘛,就倒了鍋熱油,扔了幾根柴火,是個人都會幹啊!

正當他疑惑不解的時候,攻城大軍扔下攻城車開始往回跑了。

他暗道一聲糟糕,這些白癡,跑什麼跑,如果他們推上攻城車,就算是慢慢挪回來也沒事,現在他們竟然把攻城車全扔了,找死啊!

果然,攻城大軍剛往回跑了三百步左右,城內那可怕的火炮轟鳴聲又響起來了,這次他們可沒有攻城車保護,那烏雲般的散彈一罩下來立刻砸倒一大片。

這個時候,參與攻城的所有重甲步兵一改懶散的作風,拼了命的往回跑,有的人甚至連身上的鎧甲都扒下來扔了,就爲了能跑快一點。

城內的火炮轟鳴聲不斷的響起,但是,三輪過後,彈幕範圍內再也沒有一個站着的莫臥兒帝國士兵,他們竟然在三分鐘之內跑完了將近一千米的路程,跑出了火炮的攻擊範圍!

一發散彈大概能造成十多人的傷亡,六百發散彈一次大概能造成七八千人的傷亡,就算只命中了三輪,攻城大軍也損失了兩萬多人,再加上被油火燒死的,五萬人衝上去,最後能回來的不到一半。

或許是因爲跑的太急了,所有參與攻城的士兵跑回來之後都在拼命的喘氣,有的甚至直接口吐白沫躺在地上抽搐不止。

看着狼狽不堪的攻城大軍,達拉.什克簡直欲哭無淚,這就是他引以爲傲的莫臥兒帝國主力大軍嗎?被一幫礦工打成這個樣子,這他嗎到底怎麼回事啊!

莫臥兒帝國主力大軍的噩夢好像纔剛剛開始,他還沒想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辦呢,遠處突然想起急促的馬蹄聲,一個斥候瘋狂的打馬衝向中軍,看他驚慌失措的樣子,分明是探得了很不好的情報。

果然,那個斥候一衝到中軍,便從馬上滾下來,趴在地上惶恐的大叫道:”殿下,不好了,果阿城南面十里處發現大明帝國數十萬大軍,正急速向我軍靠近!“

達拉.什克聞言,臉色一變,飛快的跑上前去,將那斥候一把拎起來,怒吼道:”數十萬到底是幾十萬?“

那斥候喘了一口氣,艱難的道:”殿下,人太多了,數不清啊,看那規模,最少有三十萬!“

三十萬!達拉.什克頓生退意,他心懷僥倖的問道:”他們有沒有騎兵?“

那斥候嚥了口唾沫,苦澀的點頭道:”有,馬蹄聲如滾雷,最少有十萬騎兵!“

這次這斥候倒是想錯了,其實有很多馬是拉野戰榴彈炮的,盧象升所率的大軍總共才八萬騎兵,不過這個已經不重要了,只要對方騎兵超過五萬,想跑就難了。

達拉.什克失神的看了看狼狽不堪的攻城大軍,隨即無奈的下令道:”傳令,所有未參與攻城的步兵原地排魚鱗陣,騎兵一分爲二,隱藏於步兵左右後翼五里遠處,隨時準備發起衝鋒,所有參與攻城的士兵即刻回營休整。“

他這實在是無奈之舉,逃是很難逃掉了,原地堅守或許還能將明軍擊潰,畢竟他手裡還有五萬鐵甲騎兵,這是一股足以扭轉戰局的力量。

安排好一切,他便打馬矗立在盾陣中,靜候明軍的到來。

盧象升沒想到,這個達拉.什克會如此的沉着冷靜,如果他選擇逃跑或者匆忙回營這場大戰基本上就算是結束了,因爲只要一轉背,他們的陣型就亂了,士氣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面對氣勢如虹的明軍,他們絕對堅持不了多久。

這個原地結陣防禦就比較麻煩了,面對手持巨盾的重甲步兵,火槍幾乎沒什麼用,火炮倒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面對這種縱橫交錯的魚鱗陣,火炮其實效果也不大,一發實心彈能幹掉一個重甲步兵就不錯了,至於散彈和開花彈,那純粹是給人撓癢癢!

這種魚鱗式的防禦陣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在冷兵器時代是不可能這麼佈陣的,用實心彈點射肯定是不行的,倒不是說明軍沒準備這麼多實心彈,主要是因爲人家的盾陣是可以移動的,人家揹着盾牌絕對比你推着大炮移動的快。

而且,他還知道對方有五萬鐵甲騎兵,如果把炮陣排在前面瞄準盾陣慢慢轟,對方絕對會出動鐵騎,到時候五萬鐵騎衝進炮陣中,這個損失可就大了。

當然,明軍也有騎兵,但是現在天雄軍和東江軍加起來總共才八萬輕騎,暹羅軍團是沒有騎兵的,他們倒是有象兵,但是戰象沒運過來,八萬輕騎對五萬鐵騎能贏嗎?

他細細的觀察了一下莫臥兒帝國大軍的陣型,冷靜的思考起來。

想了一會兒,他放下望遠鏡,果斷下令道:”令東江軍主將毛文龍率天雄軍和東江軍步兵在敵方陣前三里布防禦陣型,令所有炮兵在步兵身後按射距排開,令尤世祿率暹羅軍團在炮陣後佈防御陣型。令天雄軍騎兵在炮陣左翼集結,東江軍騎兵在炮陣右翼集結。“

傳令兵開始四散傳令,待三十萬大軍開始佈陣後,盧象升又下令道:”令侯世祿和秦翼明兩位將軍速速出城來見。“

很快果阿城北門便打開了,侯世祿和秦翼明打馬狂奔而出,很快就來到中軍。

他們飛馳到盧象升跟前,立刻勒馬、翻身、下馬、單膝跪地朗聲道:”末將侯世祿、秦翼明參見盧大元帥。“

盧象升點了點頭,直接道:”免禮,你們現在能組織多少騎兵?“

侯世祿和秦翼明站起來,互望了一眼,侯世祿立馬拱手道:”啓稟盧大元帥,由於戰馬不易隱藏,所以遠征軍第一軍團只攜帶了兩萬匹戰馬隱藏在登陸的海灘附近,其餘戰馬全部放在邁索爾附近沒有帶過來。“

再有兩萬應該就差不多了,盧象升直接下令道:”侯將軍,速去大陣右翼率領東江軍三萬騎兵將戰馬取來,然後率東江軍和遠征軍第一軍團五萬騎兵回大陣右翼,秦將軍,你去大陣左翼統領天雄軍五萬騎兵。“

侯世祿和秦翼明道了聲遵命,又翻身上馬,打馬狂奔而去,盧象升則舉起望遠鏡,繼續觀察起敵陣來。

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
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