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

要將有線電報覆蓋整個大明甚至是所有藩屬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電線、蒸汽式發電機、有線電報發送接收裝置這些只是最基本的硬件配置,還需要有場地擺放這些東西,還需要有人去操作,還需要統一的漢字編碼等等等等,千頭萬緒。

朱慈炅作爲皇上自然不用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爲,這些問題要一個人去考慮恐怕頭都會想炸,他完全不用想那些細節,只要把事情交待下去自然有人給他辦好。

如果說電線、蒸汽式發電機、有線電報發送接收裝置是有線電報的硬件基礎,那麼統一的漢字編碼就是有線電報的軟件基礎,有了硬件和軟件,人才能去操作,所以朱慈炅準備先解決漢字編碼的問題。

漢字編碼要說簡單也簡單,反正一個個字排下去,每個字給個編號就行了,但要說複雜也很複雜,漢字博大精深,如果將所有的字全列出來,那恐怕有上萬甚至是幾萬個,這會兒可沒有拼音檢索和筆畫檢索,如果要讓所有的電報操作人員把所有的漢字和編碼都記住,恐怕培訓一年都不夠,所以必須把常用漢字從裡面挑出來,只給常用的漢字編碼,不常用的先放一邊。

這個挑選常用漢字的工作自然是非翰林院莫屬,明朝那會兒翰林院可是文學的權威,不但具備秘書監、起居郎、舍人等職能,更是負責史書的編寫和著作的管理,挑選常用漢字這個工作找他們準沒錯。

當皇帝就是有這點好,他只要一道聖旨下去,着翰林院一個月內挑選出三千常用漢字,編輯成冊,交上來,就成了。至於他們怎麼去選,按各類書籍中出現的頻率統計也好,按日常用語的頻率排序也罷,甚至扯皮打架爭出來都可以,反正一個月後必有結果,完全不必他去操心。

至於編碼的事情更簡單,只要把常用字挑出來,交給徐孚遠和夏允彝去編一下就行了,三千字一天編完時間可能有點緊,三天之內絕對沒有問題,朱慈炅甚至還把格式都給他們定好了,每個字都佔一個大方格,大方格分成三行,中間是大大的一個漢字,上面一行是細細的漢字編號,下面一行是細細的二進制編碼,每頁分爲十行,每行五格,三千字六十頁就夠了,就薄薄的一本,翻閱起來方便的很。他甚至還讓徐孚遠和夏允彝聯繫了印刷作坊,準備了細小的鉛字和方格,到時候只要把挑出來的漢字往裡一添就行了。

安排好漢字編碼的問題,接下來就是場地和人員的問題了,這個場地倒還好說,這會兒驛站不但沒有像崇禎朝那樣裁撤掉,反而改進成了郵局,將各地郵局改建一下,裝套蒸汽式發電機和有線電報發送接收裝置還是不成問題的。不過,這個人員就是個大問題了,要會發報首先得識字,還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電路知識,還要學習二進制編碼,普通驛卒別說是電路知識和二進制編碼了,能認全三千個常用漢字那都不得了了!

這個問題別無他法,只有先選拔,把驛卒中識字的選出來,然後再集中起來培訓,教授他們相關知識。

現在各地的驛站也就是郵局已經劃歸到通政使司門下,朱慈炅將通政使吳梅村招來商議了一陣,隨即便下發了一道聖旨:“令大明各地開始選拔驛卒,要求頭腦靈活,能讀書識字,每個宣承布政使司選拔十名,每個州府選拔五名,每個縣城選拔兩名,被選中的驛卒分批送到京城培訓,培訓合格後糧餉翻倍!”

這驛卒雖然不是什麼香餑餑,但好歹也是吃皇糧的鐵飯碗,一般驛卒的糧餉養活自己還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有傳聞李自成是丟了驛卒的工作,沒了活路纔不得不造反的,這個理由雖然有點牽強,但至少證明明朝那會兒驛卒這份職業待遇還是可以的。

驛卒本來就是份不錯的工作,現在竟然有可能糧餉翻倍,也就是說只要省着點花,甚至可以養活一家人,普通人活一輩子不就是爲了養家餬口,有這樣的機會大家自然是削尖腦袋往裡鑽,這驛卒瞬間成了熱門職業。

不過現在大明的官場已經被朱慈炅整治的差不多了,各縣城,甚至是各州府主政的官吏基本上都不敢出什麼幺蛾子,各宣稱布政司是有能力在這種小事上動手腳,但爲了這點利益就去惹皇上實在不值,所以驛卒的選拔還算是比較公正的,選中的驛卒不說都有生員水平,至少千字文還是學過的,基本上都能讀書識字。

大明現在有兩京十三省還有一個奉天直隸府,選*的驛卒數量可不少,省一級的就是一百多,州府一級最少有五六百,縣城一級更是有兩三千,加起來最少有三千多人,而且這還只是地方上的,軍方纔是裝備電報機的重點單位,各軍團最少都要配備上百名通訊員,還有各都指揮使司,各個衛所,加起來也有三千多人,要一次培訓出來肯定是不可能的,分批培訓那是勢在必行的。

電線、蒸汽式發電機、有線電報發送接收裝置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生產出來幾千套,朱慈炅估摸着明年能把各宣承布政使司、各都指揮使司和各軍團配備上就不錯了,所以他打算先開兩個班,分別徐孚遠和夏允彝負責教授,各宣承布政使司和各都指揮使司選拔上來的一個班,大概兩百多人,各軍團先分別選拔二十人組成一個班,大概也是兩百多人,就在大明理工學院招幾個大點的講堂教授,等這批教授完了再是各州府和各衛所的,最後再考慮各個縣城的通訊問題。

徐孚遠和夏允彝聽聞自己要當先生,還要一次教授兩百多個門生着實嚇的不輕,他們雖然也上過私塾,但一個私塾老先生最多也就一次帶十來個學生,就算是現在的大明理工學院,一個先生最多也就帶二三十個學生,哪有這一下帶兩百多個的,怎麼教的過來!

還好朱慈炅上過大學,有這方面的經驗,大學裡面上大課一次不也是幾個班兩三百人,整個階梯教室就行了,至於黑板什麼的也沒什麼必要,反正對於這些驛卒和軍方的通訊員來說,文化課也就是學那三千個常用字,記住它們的編碼,用毛筆寫出來的大字看的更清楚。

至於教材也很簡單,就用新編的《常用漢字編碼大全》就行了,又有編號,又有編碼,只要將二進制碼教授給他們,就不存在看不懂的問題了。而且這本書也將是他們以後必須用到的工具書,接觸的越早越好,不要求他們一次把所有漢字的編碼都記住,但最少大概編碼是多少他們必須記清楚,不然到時候翻都翻不到,那就耽誤事了。

其實,最麻煩的還是實驗課,這些驛卒和通訊員以後主要的工作就是接收和發送電報,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纔是重中之重,所以必須給他們準備充足的實驗器材,讓他們每個人每天都能練習發送和接受電報,不然就算《常用漢字編碼大全》能倒背如流了都沒用。

地方上選拔驛卒和軍方選拔通訊員大概用了一個多月時間,這段時間裡工部也在拼命研製拉絲機,雖然還沒有最後成功,但是主體的擠壓部分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勉強能擠出一截一截的銅絲,這些銅絲長則幾丈,短則幾尺甚至是幾寸,如果要用來生產正式的蒸汽式發電機和有線電報發送接收裝置肯定是不行,鋪設線路更不行,但是用來做實驗器材還是足夠了。

正好朱慈炅也要讓徐孚遠和夏允彝學着製造蒸汽式發電機和有線電報發送接收裝置了,他乾脆將這兩樣東西的草圖畫出來,給他們講解了一下,讓他們自己琢磨琢磨怎麼用現有的東西把實驗器材造出來,今後有了電線成品又怎麼生產正式的蒸汽式發電機和有線電報發送接收裝置。

要說徐孚遠和夏允彝這兩人還真是選對了,他們就是那種理工科的天才,朱慈炅把草圖給他們一講解,他們鼓搗了幾天還真把實驗模型給做出來了,不過只能純用來做實驗,還不能投入實用。

比如蒸汽式發電機,軸承和蒸汽活塞都有現成的,這個不用多說。殼子也很簡單,大明這方面的能工巧匠多了去了,只要跟他們描述一下,你哪怕要鑄朵花出來他們都能給你鑄出來。轉子也好說,只要把磁石加工一下就行了。唯一麻煩的是定子線圈。這會兒連絕緣材料都還沒找回來就更別說漆包線了,沒有絕緣層就不能讓線和線還有線和外殼接觸,徐孚遠和夏允彝想出來的辦法是直接將線繞在木柱上,繞稀點,不讓線和線接觸,然後外面再套個木殼子,不然線和外殼接觸,這樣做是做成了,但是發出來的電,電壓和電流都很小,近距離做個實驗還可以,遠距離一損耗,那電流就微弱到薄鐵皮都吸不動了,所以還不能投入實用。

有線電報發送接收裝置能強點,發送裝置反正就是個帶彈片的開關按鈕,結構及其簡單,接收裝置能複雜點,主要還是信號顯示的問題,這會兒肯定做不出紙條打印,也沒有光電二極管,只能靠聲音來傳遞信號,這就必須有一套精密的發聲裝置,這個部分也比較耗時間,只能先用鈴鐺替代。

實驗器材定型之後,朱慈炅立即下令,各宣承布政使司和各都指揮使司選拔的驛卒和各軍團先分別選拔通訊員進京,開始學習電報通訊,至於實驗器材不足的問題,讓他們邊學邊做得了,這樣印象更深刻。

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
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