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

金秋九月,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此時,大明對外的征戰已碩果累累,各地的建設卻方興未艾。

京城的擴建已歷時兩月有餘,南北城區的城牆和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早已建設完畢;南城區的土地也已拍賣完畢,各種商鋪作坊甚至工廠正火熱施工中;北城區的建設更是已經接近尾聲,建設軍團十萬將士早已把主體建築全部修建完畢,剩下的就是內部裝飾和精雕細琢了。

歐亞運河也已開工近旬,在奧斯曼帝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密切配合下,進展十分順利,秦拱明甚至打算,全力趕工,年前通航,回家過年!

還有南亞十五個行省的鐵路和公路建設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各行省的頭頭腦腦們也想盡量趕在年前完工,倒不是他們想回家過年,而是想在來年的京察大計中爲自己加分,或許能借此高升也說不定呢。

還有遼東軍團也正在孫承宗的率領下,邊修鐵路邊推進,在原奴兒干都司境內好像好沒遇到什麼阻力,收復整個北疆的領土貌似也只是時間問題。

各處的形勢都一片大好,再加上皇后秦明月孕像越來越明顯,朱慈炅的心情可謂暢快之極。

正在此時,駐守在南亞東北部的江南預備軍團和駐守在南亞西北部的雲南預備相繼傳來奏報,南亞北部山區的泥八刺和帕竹兩國請求派出使者前往大明京城朝貢!

這兩個小國朱慈炅是知道的,因爲他們以前都有向大明朝貢的記錄,不過,因爲路途遙遠,他們朝貢的次數比較少而已。

緊接着,星城港的南洋總督府又傳來奏報,渤泥和蘇祿也派出使者,找到南洋總督府,請求前往大明京城朝貢。

原來他們都沒有被荷蘭人滅國,只是躲到偏遠的島嶼避難去了。

說實話,對朝貢這種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朱慈炅一直不怎麼感冒,因爲朝貢只是名義上稱臣,實際上他們跟大明並沒有真正的隸屬關係,朝貢的國家真正把大明當宗主國的並沒有幾個,大多都是爲了從大明這裡等到軍事上的保護和經濟上的支持。

他還是覺得,只有接受《大明藩屬國令制》,接受大明軍事管制和經濟調控的國家,才能算是真正的藩屬國。

對泥八刺、帕竹、渤泥和蘇祿這幾個小國,朱慈炅還真沒什麼想法,也就是說,他們願不願意當大明的藩屬國都沒關係,因爲他們壓根就對大明構不成什麼威脅。

當然,現在人家主動要求來朝貢,也不能置之不理,畢竟這也是對大明的一種尊重,大明應該拿出天朝上國的風範來,好好接待他們一下。

那麼到底怎麼接待呢?這個朱慈炅還真不清楚,於是,他請來了大明現在主管對外關係的兩個衙門主官,禮部尚書徐光啓和國子監祭酒黃道周,準備跟他們商議一下,接待朝貢使節團的問題。

黃道周聽聞皇上有召,那是跐溜一下就躥過來了,因爲每次皇上找他都有他感興趣的好事,他自然是興奮無比。

徐光啓來得就有點慢了,畢竟他已經上了年紀,能不拄着柺杖走路就不錯了,讓他跟黃道周一樣跑的飛快顯然是不可能的。

朱慈炅親自將徐光啓迎入左首位坐下以後,便抽出南亞和南洋的奏報,交到徐光啓手上,然後直接道:”恩師,幼玄,這次找你們來,主要是商議接待朝貢使節團的問題,現在有幾個小國想派出朝貢使節團來京城朝貢,朕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接待他們,關於這個你們那裡有定製嗎?“

徐光啓仔細看了看奏報,然後將奏報交到黃道周手裡,這才緩緩的解釋道:”禮部倒是有關於朝貢制度的詳細記錄,不過,這個朝貢制度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不是針對藩屬國的,而是針對朵甘和烏思藏兩處地方勢力的。“

還有這麼個說法,朱慈炅不由好奇的問道:”噢,朝貢制度是給他們制定的嗎?“

徐光啓點頭道:”是啊,因爲那兩處都地處高原,人煙稀少,派駐軍隊和官員都極爲不便,所以,大明乾脆讓那邊的地方勢力自己管好自己,只是規定他們每年都要來大明京城朝貢一次。“

原來是這麼回事,朱慈炅又好奇的問道:”那規定他們朝貢些什麼沒?“

徐光啓搖頭道:”這個倒沒有具體規定,他們一般都是朝貢些土特產,不過對朝貢的人員還是有規定的,一般只有諸王或者國師纔有資格領團前來京城朝貢。“

朱慈炅又追問道:”那爲什麼後來很多小國都前來大明京城朝貢呢?“

徐光啓自豪的道:”還不是因爲大明給予朝貢的的回報很豐厚,朝貢其實總共分爲三步,第一步是分封,第二步是朝貢,第三步是優予貢利,一開始朝貢制度還是很嚴密的,因爲朵甘和烏思藏畢竟都是大明的領土,所以那裡的諸王和國師都要經過大明的分封才能繼位。但是,隨着朝貢國家的增多,分封慢慢就流於形式了,像波斯、大食那些國家,怎麼可能接受大明的冊封,他們遣使來朝貢大多還是爲了大明最後的優予貢利,因爲他們朝貢的東西都是些不值錢的土特產,而大明賜予的卻是絲綢、布匹、茶葉、瓷器等生活必需品,而且每次都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回贈,所以,他們都爭相遣使前來大明朝貢。“

暈倒,原來朝貢還能獲利啊,朱慈炅猜測道:”那他們豈不是拼命的往大明朝貢!“

徐光啓尷尬的道:”是啊,宣德和正統年間,他們還只是派幾十人帶着一點東西前來朝貢;到了景泰年間,規模已經達到兩三百人,那朝貢的東西都是一車一車的推過來的;到了天順年間,他們都是派出兩三千人,帶着龐大的車隊前來朝貢,大明都有點負擔不起了!“

朱慈炅聞言,嚇了一跳,尼瑪,兩三千人,那能運來多少朝貢物品,大明豈不賠的吐血!

他心有餘悸的問道:”那怎麼辦呢?“

見徐光啓似乎在猶豫,黃道周逮住機會道:”要微臣說,直接派人過去把《大明藩屬國令制》一宣,願意接受,就納入大明藩屬國,不願意接受就直接把他們滅了!“

朱慈炅聞言,搖頭道:”他們畢竟是自己找上來的,證明他們對大明還是有點敬畏的,世界上的國家多着呢,大明不可能全收拾了,能遣使來大明朝貢的我們應該持歡迎態度,恩師,您說呢?“

徐光啓點頭道:”皇上英明,爭相來朝畢竟是好事,證明我們大明已經恢復天朝上國的地位了,只要規定一下他們的遣使人數就行了,沒必要見一個收一個。“

第十二章 登基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序章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下)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九章 明爭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
第十二章 登基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序章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下)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九章 明爭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