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到點了

王道一笑了起來:“是這麼一回事,他在京裡有人,據說能放一任道臣,實際道臣太清貴了,不如知府能多作些實事。”

只是王道一的笑聲卻帶着很多酸酸的意味,他在汾州府上草草結局,根本沒機會放一任道員,還好他致仕的時候,朝廷按慣例給他加了一級,有了一個按察副使的名頭,而這個按察副使的實職就是黃體仁接下去要升任的道臺。

自己沒機會升上去被迫乞休致仕,黃體仁偏偏高升作了道臣,這叫王道一肯定不好受。

要知道道員是清流官,知府卻是風塵俗吏,而大明的體制之下,越是清流反而權力越大,道員對於所轄各府的事務有着幾乎無限插手的權力,用權勢滔天來形容並不爲過。

從表面來說,知府對於府內的一切事務皆可以一言獨斷,本時空整個山東境內只有六府,而另一個時空的山東省卻有整整十七個市,或許說,現在一位知府管轄的地區相當於另一個時空的三個地級市,權力太得驚人。

但是跟道員一比,知府什麼都不算,一個道員的轄區差不多有半個山東省那麼大,他如果到地方上巡視,知府、知縣只求他不挑毛病,戰戰兢兢,好話說盡,好禮送盡,小心翼翼招待得無微不至,唯恐侍奉得不夠周全,人家故意來挑毛病。

所以道臺的職務,正是知府向上走必須經歷的一段歷程,升了道臣自然是前程似錦,有明一代道臣直升巡撫的數量甚至遠遠超過布政使、按察使升巡撫的數量。

而黃體仁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中進士的時候都快六十歲,萬曆三十八年趕上了六年京察,好不容易外放作了一任登州知府,今年是萬曆四十一年,不但趕上了三年一考的大日子,而且也趕上了九年考滿,加上今年又是京察之年,不管從哪個方面都應當動一動。

只是柳鵬卻突然想到了什麼:“不對啊……”

黃知府的履歷他看了好幾遍,因此印象很深,這一想倒是想出問題了:“黃知府他今年幾歲了?”

年齡問題正刺到了王道一的痛處,因此他不由鎖緊眉頭,只是他很快也想到了關健問題:“是不對啊,他比我還大幾歲,我算算,好好算一算,我操,他六十八歲了!”

他扳着手指就算起來了,這一算果然算出問題來了,黃休仁當初考上進士的時候,已經是整整五十九歲,離了六十歲只差了一歲,正是應了“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只是他先作了六年京官,又外放做了一個登州知府,今年正好是九年考滿,或者說他今年已經整整六十八歲了。

現在輪到王道一罵娘:“二甲進士就很不了起嗎?可以無視國法家規嗎?這吃相也太難吃了!”

他越想這事件心理越不平衡,弘治年間早有定製,官員到了六十五歲就不能往上晉升了,按照另一個時空的說法就是“到點了”,哪怕公文到了吏部也會被駁回來,可是黃體仁今年明明六十八歲,卻還升官再作了一任道臣。

王道一與黃體仁出身不同,是三甲同進士出身,根本不曾享受黃體仁的特殊待遇,他之所以被迫乞休致仕,除了汾州知府作不下去,歲數臨近六十五歲,年齡到點無法往上走了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馬立年是積年的吏房經承,對於官場內幕瞭如指掌,當即補充了一句:“老臬臺,你別忘記了,七十要致仕啊!”

王道一當即明白黃體仁爲什麼吃相這麼難看,大明朝的官場向來是七十致仕,除非有特旨才能留任,今年黃體仁即然已經六十八歲,如果繼續呆在知府任上,他後年就要回松江府了。

可是黃體仁五十九歲才中了進士,做了六年清要京官,萬曆三十八年才外放登州知府,算來算去都沒做夠官沒撈夠錢,肯定不想七十就致仕,但知府這樣風俗雜吏怎麼會有特旨留任的機會,也只能先升到道臣才能多做幾年官,說不定運氣好,還能再放一任巡撫,這跟另一個時空到點之前拼盡老命搶着晉升省部級、副國級、正國級的道理是一樣。

一想到這一點,王道一倒是覺得自己拿到了黃體仁的把柄:“柳少去找黃知府幫忙,你只管開口,他肯定會幫忙,不然我們將他升道臣的事情攪黃了!”

即將致仕的官員肯定有最後撈一把的念頭,而即將離任的黃知府自然也特別好說話,平時不願作不該作的事情,這個時候都沒有顧忌了。

因此柳鵬當即說道:“我去拜見黃知府,不過既然要見黃知府,怎麼也得備點禮物,到時候幫我拿一匹山繭綢來!”

黃休仁當即問道:“只要一匹山繭綢嗎?”

柳鵬當即笑了起來:“還有一位道臣的綿繡前程!”

說起來,這還是來到這個時空以後,柳鵬第一次來到登州府城蓬萊縣城。

只是跟夢想中的蓬萊仙境相去甚遠,現在的蓬萊縣雖然作爲府城彙集了整個登州府的資源,但是經濟沒有太多活力,柳鵬一路走過來,城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店鋪關門,剩下的店鋪大半也是半死不活,就連大街上都沒有多少人來人往。

這是一座過於蕭條的古城,因此夥計對於任何一個經過的客人都是格外熱情,柳鵬也從他們的口裡聽到了“禁海”、“通海”之類的字樣,卻是嚴查海禁之後,整個府城的經濟都受到了劇烈的衝擊,因此夥計與路人對黃知府可以說是毫不客氣,形形色色的國罵時不時就從他們口中噴出來,有些時候甚至把黃知府噴得生活不能自理。

這倒是一件好事,今年柳鵬可不是空手來拜見黃知府,不但馬立年跟過來幫忙,甚至王道一也派了家中的一位大管家過來幫忙,因此他無需十分屈辱地到門子面前求奶奶告奶奶求人家開恩,現在馬立年與王大管家就把拜貼與王道一的名刺一併遞過去,開始與門子交涉。

第77章吃絕戶第327章蕭玉書第280章飛灑第551章便宜你第1120章 巨浪第617章:京邊錢糧第390章更大的好處第883章 殺建奴第544章徐巧芷的風情第679章 出門扣一半第85章嘴炮升級第169章放貸第78章逼婚第392章牧場第287章倉副使第723章 黃雀在後第666章獻俘第389章大眼井的好處第140章千金不換第266章孔推官第72章我見猶憐第152章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279章一些小小的要求第698章 峰迴路轉第19章去哪兒第335章:善後第169章放貸第577章事關重大第666章獻俘第150章刀山火海都去得第906章 河南四大鄉宦第665章功可掩過第17章應付錢第783章 陣前攻心第297章北山谷,和豐倉第894章 體制調整第422章:玉蟬兒的故事第397章哭窮第669章東西呼應第335章:善後第5章大小姐第937章 獻完青春獻宗族第142章順水推舟第321章下班京操軍第908章 大金國的希望第62章三十文錢的殺手鐗第713章 絕處逢生第1097章 任性第1082章 齊王監國第419章飛蝗剋星第748章 盟劍之爭第1163章 鬧劇第958章 宣傳戰第577章事關重大第245章東府絲東府收第57章風熱入體第118章後院起火第224章都知監第54章高深莫測第297章北山谷,和豐倉第938章 以牙還牙第437章得尺進丈第94章簡單粗暴第474章始作俑者第705章 金州內情第539章測繪第841章 消閒第102章清場第158章官逼軍反第556章爲王先驅第1118章 誠意第155章三不管第272章簡在帝心第1101章 最後的援軍第738章 兩都互陷第768章 柳鵬纔是心腹大患第116章陳達銘的故事第812章 援兵在哪裡第9章一臉正氣錢書辦第605章沒完沒了第1119章 龍華民第1017章 我們的舞臺第719章 緩和第854章 圍攻第807章 三思而行第562章:普祥真人的謀劃第75章你有聚寶盆第56章用刑第651章不作不死梅大鵬第1105章 幕府第193章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第163章總有辦法第335章:善後第1005章 易幟第754章 海北精騎第885章 又一個風波亭第1049章 靠譜的答案第1128章 引火燒身第898章 功虧一簣第461章引蛇出洞
第77章吃絕戶第327章蕭玉書第280章飛灑第551章便宜你第1120章 巨浪第617章:京邊錢糧第390章更大的好處第883章 殺建奴第544章徐巧芷的風情第679章 出門扣一半第85章嘴炮升級第169章放貸第78章逼婚第392章牧場第287章倉副使第723章 黃雀在後第666章獻俘第389章大眼井的好處第140章千金不換第266章孔推官第72章我見猶憐第152章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279章一些小小的要求第698章 峰迴路轉第19章去哪兒第335章:善後第169章放貸第577章事關重大第666章獻俘第150章刀山火海都去得第906章 河南四大鄉宦第665章功可掩過第17章應付錢第783章 陣前攻心第297章北山谷,和豐倉第894章 體制調整第422章:玉蟬兒的故事第397章哭窮第669章東西呼應第335章:善後第5章大小姐第937章 獻完青春獻宗族第142章順水推舟第321章下班京操軍第908章 大金國的希望第62章三十文錢的殺手鐗第713章 絕處逢生第1097章 任性第1082章 齊王監國第419章飛蝗剋星第748章 盟劍之爭第1163章 鬧劇第958章 宣傳戰第577章事關重大第245章東府絲東府收第57章風熱入體第118章後院起火第224章都知監第54章高深莫測第297章北山谷,和豐倉第938章 以牙還牙第437章得尺進丈第94章簡單粗暴第474章始作俑者第705章 金州內情第539章測繪第841章 消閒第102章清場第158章官逼軍反第556章爲王先驅第1118章 誠意第155章三不管第272章簡在帝心第1101章 最後的援軍第738章 兩都互陷第768章 柳鵬纔是心腹大患第116章陳達銘的故事第812章 援兵在哪裡第9章一臉正氣錢書辦第605章沒完沒了第1119章 龍華民第1017章 我們的舞臺第719章 緩和第854章 圍攻第807章 三思而行第562章:普祥真人的謀劃第75章你有聚寶盆第56章用刑第651章不作不死梅大鵬第1105章 幕府第193章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第163章總有辦法第335章:善後第1005章 易幟第754章 海北精騎第885章 又一個風波亭第1049章 靠譜的答案第1128章 引火燒身第898章 功虧一簣第461章引蛇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