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死覲(爲盟主自若如是否加更)

置身堂外等待着召見的是一位穿着的七品官衣的文官,他不時的看着堂內,他的神情顯得有些緊張,但是目光卻很是堅毅,甚至還帶着些決然。

如果丟了腦袋的亢得時能夠復活的話,一定會認出這位穿着七品官袍的人是誰,可不就是他曾經的家奴吳品亞,這位曾經的包衣奴,正是憑着手刃亢得時的功勞,得到重用,被留用於安撫使府參軍處。

“但願還來得急……”

就在吳品亞這麼自言自語的時候,先前阻攔他的衛兵說道。

“軍門請你進去!”

儘管朱明忠有江北安撫使的頭銜,但是大家還是習慣稱他“軍門”,不過作爲安撫使參軍處的七品都事,吳品亞進門後長揖道。

“參軍處都事吳品亞參見安撫使。”

即便是兩人官位懸殊極大,但是按明禮,作爲官員的吳品亞仍不需要像朱明忠行頓首跪禮。直到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朱明忠才發現他被辮子戲給誤導了,在沒有經過滿清兩百餘年野蠻奴化的中國,國人的身上根本沒有那種所謂的“骨子奴性”,別說是明朝官員間上下級是不跪的,即便是羣臣面對皇帝的時候,在朝堂之上,同樣也是不跪,行的是君臣之禮,而君臣之禮是不跪的,少數官員有座,多數東西相向站着的,還有站在殿堂的外面的。有座或者賜座的第一次回答皇帝的話,必須站起來回答,回答完了就可以坐下。如果皇帝第二次再問到他的時候,他只需要坐着回答就行了。只有在奉天殿這種祭天的場合,皇帝的身份就是天子而不是君王,在這個時候百官是要跪的。

其實,這恰恰就是漢人王朝的特點——我是天子時你可以跪我,我是君王時不必跪我。

儘管跪拜禮華夏自古有之,直到唐代之前,漢族一直採取跪坐,所以在雙方相對跪坐的情況下,互相叩首拜一下是極爲尋常的等同於打招呼的禮節,並沒有任何尊卑意義,但是由於交椅以及胡牀的傳入,從宋朝起,漢人放棄跪坐,所以不再採用跪拜,朝廷中君臣相見作揖即可。但是到了蒙元,蒙古人以征服者自居,重新採用跪拜,這時便開始有了尊卑意義,明朝雖然君主專制有一定強化,且受到元制影響,但跪拜只在較重大場合使用,臣僚拜四拜後皆得侍坐,大臣仍然維持着人的尊嚴。到了滿清,在滿清的奴役下,便到了無處不跪的地步,似乎漢人的禮節似乎只剩下一個,就是跪禮,百姓見官員要跪,下級見上級要跪,羣臣見皇帝,同樣也只能跪。人完全變成了奴隸,哪怕是那些大臣也是如此。

而這種禮節上的蠻夷化,恰恰正是朱元璋光復中原後恢復的——洪武四年十二月壬寅,朱元璋鑑於“軍民行禮,尚循胡俗,飲宴行酒,多以跪拜爲禮”,乃令中書省和禮部定官民揖拜禮。

也因如此,朱明忠反倒以極快的速度適應了明代的禮節,至少漢人的禮節沒有尊卑的含意,更沒有折辱人格的含意,所以很容易接受了這些禮節,就像面對吳品亞的舉手齊口的長揖,朱明忠舉手齊心答之即可。

“吳品亞,我記得你,你就是那手刃亢得時的人!”

還禮後,朱明忠看着他問道,對於這個人,除了知道其手刃漕運總督亢得時外,只是聽說其頗有些才學,而且爲奪取清河立下了功勞,所以纔會留其於參軍處,作爲普通的參軍留用。當然也帶着試用的含意,如果他確實可用,朱明忠自然會用他。

現在,他爲什麼來見自己?而且又這麼急切?

“回安撫使,下官手刃亢得時,是爲河南同鄉抱仇,此獠殘殺我河南百姓不下數百萬,不殺其,焉能告慰同鄉之靈!”

吳品亞再一次強調着他殺人的原因,他從來不是爲個人的榮辱或者榮華富貴。甚至在亢得時接到救援南京的命令時,他都已經打定主意,他日在船上將其沉入運河之中,將其淹死,從而令漕丁羣龍無首,不能救援南京。

“先前聽聞,你非要見本使不可,說有要事相報,不知所爲何事?”

現在的參軍處中,像他這樣的參軍有不下三十人,對於這些人,朱明忠的態度非常簡單,加以磨礪之後,可堪大用者,待他日留以重用。既然他想見自己,肯定是有事報告。

而對安撫使的詢問,吳品亞深吸口氣,迎着朱明忠的目光說道。

“安撫使見諒,下官請安撫使,爲天下蒼生計,萬不可施行“甲兵制”。”

這一次吳品亞的長揖過頂,行此重禮大有是爲天下蒼生代行意思。

可是他的話,立即在大堂內引起了一番轟動。以至於所有人都驚訝的看着他。不知道他是從哪裡知道的“甲兵制”。

“吳參軍!”

發現這人一進門就攻擊“甲兵制”的錢磊,立即怒聲說道。

“你不過就是參軍處中一七品都事,是從何處得知此等秘事,軍門,下官請軍法長查堪此事!以正軍法!”

常年在官府中身爲師爺的經歷一直影響着錢磊,即便是現在,開口就是先給對方扣上一個帽子,如此才能穩居不敗之地。

而對於吳品亞來說,他當然知道什麼是軍法森嚴,但是爲了大明的將來他不能不說,也不能不來,在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的掉腦袋的準備!

人,總要做出一些正確的選擇,他不想再像過去一樣苟且偷生了。

“錢參軍,在下雖只是小小七品都事,可卻是大明之官吏,不能眼見“甲兵制”禍以大明,毀以安撫使基業,而不聞不問,按我忠義軍軍律,在下處刑三年,可錢參軍未將密文草稿毀去,而是直接棄於紙筐中,泄以機密,按律當斬……”

身爲亢得時的心腹家奴,對於官場上的那一套,吳品亞當然也是輕車熟路,構陷栽贓更是身爲家奴必須學會的東西。

儘管他做好了掉腦袋的準備,但是,並不意味着他會束手就擒,他同樣也會反駁,也會抵抗。

他這麼一說,錢磊這纔想到,昨天他只是將草稿隨意的一團,然後就隨便丟棄了,那裡有將其焚燬,被抓住痛腳的他,只是連連倒吸口氣,甚至就連額頭上都冒出來漢來。

其它人一見這平時油滑似泥鰍的錢磊,居然如此輕易的落在這瞧着並不怎麼起眼的吳品亞手中,心底無不是暗叫着痛快,這姓錢的終於碰着對手了。

“哼哼,你非請即入錢某公室……”

就在錢磊試圖挽回一局時,眼見他們兩人馬上就要岔開話題的石磊,見軍門的眉頭微皺,便插話說道。

“軍門,此事以下官看來,兩人皆是無罪,錢參軍報呈兵制草文未曾以公文呈報,而是以草稿程文,所以兩人皆是違規而非違法。錢參軍未曾爲按規定加蓋“秘文”印章,亦未曾按規定消毀廢文,而吳都事涉嫌窺探,卻非機密,所以下官以爲,可罰俸一月。”

石磊這麼一和稀泥,朱明忠才注意到,這份“甲兵制”的草稿並沒有走正常的公文渠道,沒有按他借鑑後世的“密級”對其加蓋“秘文”印章。這個細節,顯然是錢磊一時疏忽,不過這樣也好,省得他們再爭執下去,於是便說道。

“嗯,四石所言極是,確實如此,處事皆不嚴謹,你們兩人罰俸一月!”

對於這樣的懲罰,錢磊那裡敢說不服,而本就報着必死之心來此的吳品亞,更是沒有絲毫不滿,連命都不準備要了,還在銀子幹什麼?

“吳都事,你爲何說爲天下蒼生,廢除“甲兵制”。”

朱明忠盯着吳品亞反問道,儘管他對“甲兵制”的一些內容有些許牴觸,但是並不妨礙他對“甲兵制”的欣賞,這是變相的徵召體制,只不過是它更加嚴厲。

尤其是已經瞭解到了募兵制的種種危害之後,更是早就下定決心推行這一制度,當然還需要再加以完善。

“回安撫使,下官非是以爲“甲兵制”不妥,而是以爲目下推行“甲兵制”斷然不可!”

吳品亞的話,讓朱明忠和其它人無不是一愣。

“現在斷然不可,可若不推行“甲兵制”那兵從那裡來?沒有兵馬,又如何能擋得了達素的十萬大軍?”

心急於成爲“當世劉伯溫”的錢磊急聲反問道。他之所以這麼急切,是因爲他已經將身後之後全都寄託於這份“甲兵制”上。所以即便是有人說暫緩推行“甲兵制”,他當然也不會樂意。

“就是,不推行“甲兵制”,又如何能夠徵兵?”

衆人之所以傾向於“甲兵制”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募兵不好募時的無奈之舉,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省錢——“甲兵制”無需要支付軍餉。這樣徵募五萬新兵,一年就能省下一百多萬兩銀子,對於銀錢本就緊張的忠義軍來說,這自然是個好事。如果是50萬,甚至百萬之兵時,這“甲兵制”的優點就會盡顯無疑,因爲到時候,每年的軍餉就能節省數千萬兩。當然,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了官長吃空餉的弊端。

“可若是目下推行“甲兵制”,引起地方動盪又如何?”

面對衆人的問題,吳品亞沉聲說道。

“當下,於安撫使而言,江北初定,首重之事,本應是安撫地方人心,而非動盪地方,若是地方人心動盪,他日安撫使又焉能安心領兵出征?”

吳品亞的反問讓朱明忠的眉頭微微一皺,確實,對於百姓來說“甲兵制”就是惡政,甚至不亞於剃髮易服,可以說,打從唐朝以來,還沒有那個朝代,如此召發過民力。但爲了打敗滿清,有些事情必須要去做。這“甲兵制”必須推行。

““甲兵制”雖可助安撫使練以精兵,但推行“甲兵制”,非得地方安穩不可,如今十萬清虜南下,本就人心惶惶,若是安撫使又行以“甲兵制”,只恐怕民心更是動盪,屆時,百姓逃離、離亂徒生,安撫使又何能安心抗擊清虜?再則,又焉能於一月之內推行“甲兵制”,徵募足夠的兵丁?”

他的這番見解,讓原本還傾向於贊同“甲兵制”的衆人,無不是陷入沉思之中,即便是錢磊,也認同了他的觀點,推行“甲兵制”的確需要一些時間,而且絕不能倉促而爲。

“唉!此事本可從緩,只是清虜南下,朱某不得不加強軍備,以抗擊清虜,這兵丁難募,又不能推行“甲兵制”,無兵!讓朱某這如何抗擊清虜?”

意識到立即推行“甲兵制”將會遭遇重重阻力,而且一時半會根本就不可能見效的朱明忠嘆氣道。時間,沒有那麼多時間啊!

“安撫使。”

深吸口氣,直視安撫使,吳品亞說道。

“其實,在下倒是有一個法子!”

儘管作爲家奴,但是更多時候是做幕僚的吳品亞很清楚,反對一個辦法的時候,必須拿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要不然,只會惹東主不快,所以在來的時候,他已經想好了臨時替代“甲兵制”的辦法。

“哦什麼法子,說來聽聽?”

看着吳品亞,朱明忠的身體微微前傾,這個姿勢暴露了他此時的心境。

“甲兵制”推行起來阻力重重,至少在眼下,立足未穩之時,還不是推行這種兵制的最好時機。

時機!

無論是推行任何政策都需要一個良好的契機。即便是明知道現在需要推行“甲兵制”,從而解決兵源問題。也必須要等待時機。但在此之前,如果有臨時替代的辦法,倒也不是不能使用。

而接下來,吳品亞提出的建議,讓朱明忠的眼前一亮。甚至就連錢磊也覺得,他的這個辦法比自己的更爲穩妥,自然也就沒有反對。不過只是片刻功夫,大家就達成了共識,接受了吳品亞這個更爲穩妥的建議。

在衆人達成共識之後,朱明忠沉思片刻,然後說道。

“既然這兵源的問題解決了,那現在還剩下一個問題要解決!”

(今天萬字更新,爲盟主自若如是否加更!盟主威武!求月票!)

第61章 自有肚量(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48章 馬商的野心(求月票)第135章 內憂(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0章 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285章 土官與國公(求月票,求支持)第69章 永遠熄滅(第三更,求支持)第144章 內患(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09章 民之憂第571章 金礦第352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481章 比奇角(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64章 印象(求月票,求支持)第136章 委屈(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8章 理想(第一更求支持)第282章 焚城(第二更,求月票)第224章 巷戰(求支持,求月票)第415章 王與將 (求支持,求月票)第206章 喉舌(第二更,求月票)第591章 壟斷第96章 得勝(第一更,求月票)第24章 衆人百相(第二更,求支持)第262章 爆炸(求支持,求月票)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376章 太原(汶川十年祭)第171章 職責(求支持,求月票)第154章 尊王攘夷(第一更,求支持)第655章 老祖宗第284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114章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49章 吞併(第一更,求支持)第258章 事業的起步(求月票)第262章 爆炸(求支持,求月票)第99章 范文程(第二更,求月票)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2章 利國(第一更,求月票)第388章 鐵人戰象(第二更,求月票)第656章 從核平到和平第75章 新武器(求推薦、求收藏)第64章 忠臣(第一更,求支持)第544章 超市選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8章 城內外(第二更,求支持)第492章 歐洲的未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30章 誘餌(第二更,求月票)第159章 小國的野心(第一更,求支持)第342章 歸航 (第一更,求月票)第455章 天賜良機(求支持,求月票)第225章 衆人心事(求月票,求支持)第18章 決斷(第一更,求支持)第20章 宮內(第二更,求支持)第189章 文士殺人(第一更,求月票)第22章 洛陽鏟(求推薦、求收藏)第107章 情形(第一更,求支持)第360章 自保(第一更,求月票)第118章 福臨去(求支持,求月票)第475章 用間(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84章 鄭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169章 初戰(中秋快樂)第67章 千秋基業(第一更,求支持)第220章 騎兵(求支持,求月票)第136章 臣子怒(第二更,求支持)第107章 新時代(第一更,求支持)第380章 間隙(求支持,求月票)第354章 北伐(第一更,求月票)第36章 名義(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41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379章 不同(求支持,求月票)第561章 外面的世界第528章 中都假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54章 歷史遺產(第二更,求支持)第24章 社學(第二更,求支持)第91章 背書(第一更,求支持)第135章 內憂(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4章 頂天立地(第二更,求月票)第60章 不適(第二更,求月票)第372章第75章 鎮守(第二更,求支持)第43章 練兵 (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60章 騎兵(第一更,求支持)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263章 奴才與主子(求月票)第468章 決心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96章 炮(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9章 義爲何(第一更,求月票)第607章 皇太子的鐵腕第587章 大力出奇跡(祝平安健康)第15章 初相見(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52章 鋒芒所指(第三更,求訂閱)第623章 未來第391章 東南(第三更,求月票)第335章 馬穆魯克(第二更,求支持)第126章 血戰(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9章 義爲何(第一更,求月票)第461章 太平洋(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25章 心憂(第二更,求月票)第45章 兩人(第二更,求月票)第99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358章 關陵(第一更,求月票)第386章 兩腳羊(第二更,求月票)第428章 總督的心思 (求支持,求月票)
第61章 自有肚量(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48章 馬商的野心(求月票)第135章 內憂(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0章 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285章 土官與國公(求月票,求支持)第69章 永遠熄滅(第三更,求支持)第144章 內患(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09章 民之憂第571章 金礦第352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481章 比奇角(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64章 印象(求月票,求支持)第136章 委屈(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8章 理想(第一更求支持)第282章 焚城(第二更,求月票)第224章 巷戰(求支持,求月票)第415章 王與將 (求支持,求月票)第206章 喉舌(第二更,求月票)第591章 壟斷第96章 得勝(第一更,求月票)第24章 衆人百相(第二更,求支持)第262章 爆炸(求支持,求月票)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376章 太原(汶川十年祭)第171章 職責(求支持,求月票)第154章 尊王攘夷(第一更,求支持)第655章 老祖宗第284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114章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49章 吞併(第一更,求支持)第258章 事業的起步(求月票)第262章 爆炸(求支持,求月票)第99章 范文程(第二更,求月票)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2章 利國(第一更,求月票)第388章 鐵人戰象(第二更,求月票)第656章 從核平到和平第75章 新武器(求推薦、求收藏)第64章 忠臣(第一更,求支持)第544章 超市選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8章 城內外(第二更,求支持)第492章 歐洲的未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30章 誘餌(第二更,求月票)第159章 小國的野心(第一更,求支持)第342章 歸航 (第一更,求月票)第455章 天賜良機(求支持,求月票)第225章 衆人心事(求月票,求支持)第18章 決斷(第一更,求支持)第20章 宮內(第二更,求支持)第189章 文士殺人(第一更,求月票)第22章 洛陽鏟(求推薦、求收藏)第107章 情形(第一更,求支持)第360章 自保(第一更,求月票)第118章 福臨去(求支持,求月票)第475章 用間(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84章 鄭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169章 初戰(中秋快樂)第67章 千秋基業(第一更,求支持)第220章 騎兵(求支持,求月票)第136章 臣子怒(第二更,求支持)第107章 新時代(第一更,求支持)第380章 間隙(求支持,求月票)第354章 北伐(第一更,求月票)第36章 名義(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41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379章 不同(求支持,求月票)第561章 外面的世界第528章 中都假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54章 歷史遺產(第二更,求支持)第24章 社學(第二更,求支持)第91章 背書(第一更,求支持)第135章 內憂(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4章 頂天立地(第二更,求月票)第60章 不適(第二更,求月票)第372章第75章 鎮守(第二更,求支持)第43章 練兵 (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60章 騎兵(第一更,求支持)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263章 奴才與主子(求月票)第468章 決心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96章 炮(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9章 義爲何(第一更,求月票)第607章 皇太子的鐵腕第587章 大力出奇跡(祝平安健康)第15章 初相見(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52章 鋒芒所指(第三更,求訂閱)第623章 未來第391章 東南(第三更,求月票)第335章 馬穆魯克(第二更,求支持)第126章 血戰(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9章 義爲何(第一更,求月票)第461章 太平洋(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25章 心憂(第二更,求月票)第45章 兩人(第二更,求月票)第99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358章 關陵(第一更,求月票)第386章 兩腳羊(第二更,求月票)第428章 總督的心思 (求支持,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