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利國(第一更,求月票)

“山滿金、水滿銀,行人齊稱聚寶盆”。

置身於船艏的吳品洪指着湖畔的市鎮,向着身旁的經略介紹道。

“這就是往年的利國驛,這利國遠在秦漢之際,這裡已開始採銅冶鐵。並開始採用銅山島之銅礦設爐冶煉爲諸侯王國鑄造銅幣,後用作制鏡。由秦漢至宋時,經過千年的發展,利國的冶鐵業達到了它的鼎盛期。”

儘管並不是徐州人,但是對於江北的瞭解,吳品洪卻不遜於許多本地人,對這利國自然也是極爲了解。

“宋真宗年間,樞密使大將狄青率兵到利國採鐵,沿村南由東向西排設鐵爐60盤,就地冶煉,制盔造甲,鍛鑄兵器,且挖掘運鐵河以利運輸。其傾倒在石龍河邊的廢渣至今猶存,俗稱“爐渣棚”……”

在吳品洪的講解中,朱明忠只是打量着這座與普通市鎮沒有太多區別的臨河小鎮,此時的利國已經不見了千年的繁華,至元明起,由於地表鐵礦石減少,加之微山湖逐漸形成,採礦坑口和冶爐也被湖水淹沒,再者受開採技術所限,地下深層鐵礦石無法開採,使得延續了百千年利國冶煉業日漸式微,到數十年前採礦冶煉業已基本停止。此時的利國只是三千里運河畔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千年的繁華與喧囂已成爲了歷史的雲煙。

此時,經濟地位衰退的利國之所以能引起朱明忠的注意,是因爲環湖諸山上仍然有外露的鐵礦礦苗,而這是江北治下唯一可供開採的鐵礦,也正因如此,纔會在徐州克復之後,立即派人來利國勘探。

勘探的結果是喜人的,按負責此事的孫明躍報告稱“徐州銅山境煤苗極盛,利國驛所產鐵礦尤多且佳,諸山環繞微山湖,磅礴鬱積,不盡黝黑,鐵質隱然,俯拾之餘,皆富融焓”。

也正因如此,在利國開礦鍊鐵,就擺到了議事日程上。否則畢竟僅憑着清江小鐵廠的生產規模,完全不能滿足江北的需要,僅僅只是鑄炮用鐵都不能滿足,更何況是製造兵器、船舶。

也正因爲利國鐵礦關乎江北命脈,所以朱明忠纔會親自來到這裡。

在漿手劃漿下,船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用於驅動風箱、鍛鐵的水車這會已經顯出了雛形,沿河分佈着,足有十餘座之多。既便隔着碼頭,也可以看到岸上正在忙碌着人們,那些正在幹活的苦力皆是戰俘,在皮鞭甚至刀口下,他們自然不敢有絲毫懈怠。

足有一人高的大石滾在幾頭牛的挽拉下平整着鐵廠的土地,上千個帶着腳鐐的苦力像是螻蟻一樣,在皮鞭的督促下建設着這座鐵廠。儘管這座鐵廠的規模甚至不及在三百多年後一座小區,但置身其中,仍然難免感覺有些震撼。

“利國之利全於鐵。鐵石遍山漫野,可謂是取用無盡,誠能以本地之煤煉本地之鐵,其利可至數十倍。”

儘管孫明躍的言語中有些誇張,但是朱明忠很清楚,憑着他設計那座磚砌的鍊鐵高爐每日30噸的產能,這利國的鐵礦確實是取用無盡。

“甲字號鍊鐵爐這個月能建成嗎?”

之所以來利國,正是因爲關心鍊鐵高爐的修建,儘管並不是冶金專業畢業,但是憑着對鍊鐵技術的一知半解,又借鑑了中式鍊鐵爐的爐身構造,朱明忠設計出了一個與歐洲十九世紀早期技術水平相當的磚砌爐身的鍊鐵高爐,儘管其爐身是由磚石砌成,但是它的結構卻是20世紀標準的鍊鐵高爐結構。

或許按二十一世紀的標準來說,這個鍊鐵高爐連土爐都算不上,但是在這個時代,朱明忠相信,憑着它的先進的爐膛結構以及先進鼓風設備,足以讓這座鍊鐵高爐成爲這個時代的黑科技,讓它成爲這個時代設備最先進的鐵廠。

不過即便是頗爲自負,但是現在鐵廠正在修建的一號鐵爐,仍然是一個小型的日產量只有5000斤左右的試驗爐,之所以修建試驗爐,正是爲了驗證這一技術是否可行。

“經略,現在甲字爐的地基已經基本完工,雖說這個月甲字爐必定可以出鐵……”

孫明躍的語氣顯得很是自信,他本是清河書院的學生,雖說是個書生,但是出身匠戶的他,有明一代家中皆是以冶鐵爲生,對採礦、鍊鐵,自然極爲了解,也正因如此,他纔會被推薦進主持利國鐵礦勘探以及鐵廠的建設。

“能早一日出鐵,就可以早一日解我忠義軍所需!”

置身於鐵廠的工地上,朱明忠整個人都顯得興致勃勃的,畢竟這是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創辦的第一個“大型企業”,尤其是這個大型企業的許多設備都是由他一手設計,當然是在結合時代技術水平的基礎上,引入未來的“理念”,比如說高爐的鼓風系統。

“鍊鐵最重爐溫,使用冷風鍊鐵,燃料消耗很高,生產率低,若是使用“熱鼓風”鍊鐵,可以顯著降低焦炭用量……”

即使學的並不是冶金專業,但是朱明忠也曾書本上了解到“熱鼓風”鍊鐵給鍊鐵業帶來的改變。在19世紀20年代以前高爐使用冷風鍊鐵,燃料消耗很高,生產率低。1828年英國尼爾森建議在高爐上使用“熱鼓風”鍊鐵,並於次年在蘇格蘭克拉依特廠首次實現來這一建議,風溫雖然只有不到150度,但是它所帶來的效果卻是驚人,每噸生鐵的燃料消耗由8噸驟然降到5.16噸,燃料消耗降低了30%以上,而相應的產量提高46%,而用於加熱鼓風消耗的燃料只有不過僅只是0.4噸/噸鐵。幾年後該廠又將風溫提高到300餘度,燃料消耗降到來下降了50%以上,而產量比用冷風鍊鐵時翻了一番。

儘管在這個時代,不可能做到21世紀一千餘度的風溫,但是做到一兩百度的風溫卻很容易。而且技術也很簡單隻不過是在風道中增加加溫段,雖說無法測定爐溫的溫度,但是在清河鐵廠的試驗中,焦炭消耗降低了25%左右。

“經略所言極是的,過去雖知道鍊鐵需要鼓風,卻不知這鼓風裡頭居然有這麼多的學問。”

雖說幾乎等於出身鍊鐵世家,但是孫明躍仍然很難想象這鍊鐵中會有這麼多的學問。且不說其它就說燃料上,從洗煤、配煤直至煉焦,看似簡單的煉焦過程之中,從最初的選煤就有許多講究,用什麼樣的煤,那裡的煤,都需要經過多次試爐才能確實。這煤看似相同,但每個地方的煤皆有其不同之用,若是用錯了煤可能會導致鍊鐵用焦量激增,也有可能導致生鐵過脆。所以,現在鐵廠的煉焦,僅僅指定少數的幾處煤焦。

“正是因爲學問多,所以纔會讓你做好記錄,把這些經驗整理成冊,弄清楚其中的原因,道理,如此這鍊鐵才能變成一門學問,不要擔心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就像這爐風加溫,本官就提有專利金,每產千斤鐵提取2斤,以後這就是發明創新的定例,如果有其它人能改進冶鐵技術,能夠提高產量、降低成本,若是被工廠採用,自然也可以提取專利金……”

在拿自己作爲例子的同時,朱明忠又伸手指向河邊的洗煤廠,與清河焦廠早先使用朱明忠發明的人力洗煤不同,現在卻藉助水力洗煤,而發明水力洗煤的正是焦廠的一位工匠。

“就像那發明水力洗煤的胡師傅,他的這個發明節省了很多人力,雖說這個技術是被一次性買斷,可畢竟也有180兩銀子,依我看少了一些,原本至少能賣三百兩,可畢竟是一個開始,等將來會越來越規範,而這技術自然也是越來越值錢,只有如此,他們才願意把自己的絕活拿出來與人分享,與人交流……”

提及那個賣了180兩的水力洗煤專利時,朱明忠顯得很是興奮,畢竟這是江北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專利”。甚至他也正是以此爲契機,開始尋思着頒佈一個專利保護章程,之所以重視專利,是因爲專利制度是導致近代中國與歐洲在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模式上產生巨大分野,進而導致產業革命在歐洲而非中國發生的關鍵所在。在歐洲建立專利制度之前,中國和歐洲的技術進步都是由技術機密所驅動的,而工匠保護技術訣竅,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原則就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技術機密大都採取了與創新者人身依附的使用和傳承方式。

“過去,很多工匠的秘方絕活都是“世代單傳”、“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的傳承方式。這種傳承方式能夠儘量降低技術訣竅泄露的風險,但卻阻礙了人們之間的知識共享,並會大大增加技術訣竅的滅失風險,古往今來,不知多少絕活就這麼消失,唯才,你是匠戶世家出身,對此,自然比我瞭解一些。”

如果說對於這種原始的技術傳承方式的弊端,朱明忠只是從後人的總結中有所瞭解的話,那麼對於孫明躍來說,出身於匠戶世家的他卻是深有感觸,

“經略所言甚是,這清河有匠戶萬餘戶,這幾百年間,不知多少技藝因爲後繼無人或者天災人禍而失傳,就像甲申天變,天下離亂,不說其它,便就是擅長制鋼的孫家就因爲其父被亂兵所殺,使得制鋼之術失傳,還有李老三的銅鏡,這清河一地尚如此,更何況是這清河?”

在孫明躍感嘆着那些技藝失傳的時候,朱明忠點頭說道。

“從先秦直至現今,數千年來,但凡技藝皆保留爲私人,相互之間難以共享,不能取長補短,於是人們往往是簡單重複前人的工作,有時候還沒前人做得好,即便是偶有聰明才智,即便是拜師學藝,往往對方唯恐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往往留上一手,往往需要他積蓄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經驗之後,方纔有所心得,而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累積創新。如此一來,又談什麼進步?”

數千年來的中國對西方的人口優勢,直接導致中國對西方的技術優勢,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很長時間都在技術總量上遙遙領先於歐洲。但是當15世紀末專利制度首先在歐洲確立之後,歐洲社會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於專利制度解決了商業機密保護下市場擴展與技術可佔有性之間的內在矛盾,而作爲一種無形資產,人們從專利權所獲利潤大小與市場容量成正比。由此給歐洲的技術變革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略,您之前所頒佈的《專利令》中所言““在10年期限內,未經發明人同意與許可,禁止其他任何人制造與該發明相同或者相似的裝置。若其他人貿然防止,將賠償專利人銀千兩,仿製品將立即銷燬”,不正是保護匠人之利,令其再不至於像過去一樣,將手中的三分絕活藏於家中敝帚自珍,如此,將來我江北匠人自然會受益無窮!”

孫明躍的恭維讓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這個時代的人們根本就不會知道專利保護對於技術的推動。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專利制度可能是促進工業革命的關鍵因素。在此期間,公開披露的技術知識日積月累,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公共知識庫,爲工業革命的發生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而專利保護的排他性特徵,也爲技術與市場的結果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證。從而使得風險投資家願意投資給技術發明人,從而獲得利潤,就像蒸汽機,正是由於具有蒸汽機的專利,瓦特纔得到了巴洛克、博爾頓等企業家的“風險投資”,這又促進了蒸汽機技術的市場化進程——那些企業家最後爲了收回投資,又會積極推廣蒸汽機。

或許,他們現在不會理解,但是當專利保護把中國技術的發展送上快車道的時候,到那時,誰又能阻擋它的前進呢?

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52章 窺見(第二更,求月票)第125章 心憂(第二更,求月票)第364章 陷阱(求支持,求月票)第382章 黃昏(求支持,求月票)第488章 不列顛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33章 蘇伊士(第二更,求支持)第64章 本心(第二更,求支持)第382章 黃昏(求支持,求月票)第590章 黑金之地第121章 何地(第一更,求月票)第530章 晶體管(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章 北方客(求支持,求月票)第376章 太原(汶川十年祭)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第556章 突如其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98章 大進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69章 襲擊(求月票,求支持)第365章 天南(第二更,求支持)第249章 新學問(求支持,求月票)第617章 建議第31章 寇雲(今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2章 歸路所指(第一更求支持)第108章 腹血(第三更,求月票)第196章 使團憂心(第二更,求支持)第77章 本能(第二更,求支持)第208章 文源(第二更,求月票)第194章 不差錢 (第二更,求支持)第522章 點歪的科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74章 海軍(第二更,求月票)第82章 主奴(第二更,求支持)第246章 安慶(求月票,求支持)第22章 任不同(第二更,求支持)第408章 商借(祝大家六一快樂!)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366章 異邦(第一更,求月票)第415章 苦命人(求月票,求支持)第35章 竈丁(第二更,求月票)第26章 公平(第二更,求支持)第46章 說說看(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113章 關外冬寒(第一更,求支持)第417章 助力(求支持,求月票)第285章 利益至上(求支持,求月票)第111章 主威(第三更,求月票)第72章 貿易(第二更,求月票)第266章 新階層(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第217章 銃炮局(第一更,求支持)第364章 逆子激父(第一更,求月票)第227章 抵達(求月票,求支持)第145章 生死路(第二更,求支持)第83章 母女(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6章 王逝(第二更,求月票)第146章 銀元(第一更,求月票)第288章 刑罰(求月票,求支持)第233章 未來(求支持,求月票)第497章 羅馬皇帝的憂慮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3章 殺心(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8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286章 土司之法(求月票,求支持)第130章 殺虜(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9章 奪營 下(求推薦,求收藏)第527章 潛規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4章 好望角(第二更,求支持)第127章 相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7章 基礎(第一更,求支持)第398章第150章 南都(第一更,求支持)第68章 貨幣的戰爭(第一更,求月票)第332章 納妾(第二更,求支持)第504章 鷹揚君士坦丁堡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66章 鷹旗下 (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614章學習三德子第51章 辦法(第一更,求支持)第186章 內因(第二更,求支持)第543章 青黴素(新書上架,求首訂)第32章 青年(第一更,求支持)第213章 軍心(第一更,求月票)第52章 甘爲馬前卒(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3章 不願(求支持)第107章 情形(第一更,求支持)第178章 勝局以定(求支持)第172章 未來的希望(第二更,求月票)第419章 在島上(求月票,求支持)第358章 關陵(第一更,求月票)第210章 教化(第二更,求支持)第148章 到訪(第二更,求支持)第162章 反應(第一更,求支持)第13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32章 滿城上下(第三更,求支持)第73章 君臣(第二更,求支持)第70章 藥坊(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11章 必須(第一更,求支持)第87章 靈丹妙藥(第一更,求支持)第50章 以晉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355章 北上(第二更,求支持)第15章 舉義(第二更,求支持)第37章 世間人(第三更,求支持)第88章 君王(第二更,求支持)第40章 未來(第三更,求支持)第123章 師之謀(第二更,求月票)
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52章 窺見(第二更,求月票)第125章 心憂(第二更,求月票)第364章 陷阱(求支持,求月票)第382章 黃昏(求支持,求月票)第488章 不列顛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33章 蘇伊士(第二更,求支持)第64章 本心(第二更,求支持)第382章 黃昏(求支持,求月票)第590章 黑金之地第121章 何地(第一更,求月票)第530章 晶體管(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章 北方客(求支持,求月票)第376章 太原(汶川十年祭)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第556章 突如其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98章 大進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69章 襲擊(求月票,求支持)第365章 天南(第二更,求支持)第249章 新學問(求支持,求月票)第617章 建議第31章 寇雲(今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2章 歸路所指(第一更求支持)第108章 腹血(第三更,求月票)第196章 使團憂心(第二更,求支持)第77章 本能(第二更,求支持)第208章 文源(第二更,求月票)第194章 不差錢 (第二更,求支持)第522章 點歪的科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74章 海軍(第二更,求月票)第82章 主奴(第二更,求支持)第246章 安慶(求月票,求支持)第22章 任不同(第二更,求支持)第408章 商借(祝大家六一快樂!)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366章 異邦(第一更,求月票)第415章 苦命人(求月票,求支持)第35章 竈丁(第二更,求月票)第26章 公平(第二更,求支持)第46章 說說看(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113章 關外冬寒(第一更,求支持)第417章 助力(求支持,求月票)第285章 利益至上(求支持,求月票)第111章 主威(第三更,求月票)第72章 貿易(第二更,求月票)第266章 新階層(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第217章 銃炮局(第一更,求支持)第364章 逆子激父(第一更,求月票)第227章 抵達(求月票,求支持)第145章 生死路(第二更,求支持)第83章 母女(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6章 王逝(第二更,求月票)第146章 銀元(第一更,求月票)第288章 刑罰(求月票,求支持)第233章 未來(求支持,求月票)第497章 羅馬皇帝的憂慮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3章 殺心(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8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286章 土司之法(求月票,求支持)第130章 殺虜(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9章 奪營 下(求推薦,求收藏)第527章 潛規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4章 好望角(第二更,求支持)第127章 相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7章 基礎(第一更,求支持)第398章第150章 南都(第一更,求支持)第68章 貨幣的戰爭(第一更,求月票)第332章 納妾(第二更,求支持)第504章 鷹揚君士坦丁堡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66章 鷹旗下 (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614章學習三德子第51章 辦法(第一更,求支持)第186章 內因(第二更,求支持)第543章 青黴素(新書上架,求首訂)第32章 青年(第一更,求支持)第213章 軍心(第一更,求月票)第52章 甘爲馬前卒(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3章 不願(求支持)第107章 情形(第一更,求支持)第178章 勝局以定(求支持)第172章 未來的希望(第二更,求月票)第419章 在島上(求月票,求支持)第358章 關陵(第一更,求月票)第210章 教化(第二更,求支持)第148章 到訪(第二更,求支持)第162章 反應(第一更,求支持)第13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32章 滿城上下(第三更,求支持)第73章 君臣(第二更,求支持)第70章 藥坊(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11章 必須(第一更,求支持)第87章 靈丹妙藥(第一更,求支持)第50章 以晉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355章 北上(第二更,求支持)第15章 舉義(第二更,求支持)第37章 世間人(第三更,求支持)第88章 君王(第二更,求支持)第40章 未來(第三更,求支持)第123章 師之謀(第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