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文廟(第一更,求支持)

大明興乾三年,正月初二日。

一個近三十來歲的人,穿着淡色儒袍,漫步走向文廟。

遠遠望去,並排的三座大門,每座都對開兩扇,門頂上是厚重的宮殿式建築,門與門之間是牆,牆頭也同樣鋪上琉璃瓦。這一排山門建築,第一印象使人覺得厚重,尤其顯得莊嚴。這文廟的正門是開着的,可是其中卻是冷清清,看不到什麼人。

雖說現在是正月初二,是過年過得最熱鬧的時候,但是文廟,卻不是熱鬧的地方,儘管過去,像夫子廟、文廟之類的地方,都是百姓最愛來的地方,廟會不知吸引多少人,但是現在,按大明朝的律法,這文廟附近是不得興辦這樣的廟會,以免打擾先賢清靈。所以,這文廟內外總顯得很是清靜。

在進入文廟後,大同殿內高懸“萬世師表”的巨匾,那是大明興乾皇帝的手書,“大同殿”取“天下大同”的意思,於大同殿內同樣不分尊卑,衆生平等無分富貴,如此纔是大同。殿正中供奉着至聖先師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歷代先儒先賢塑像分侍左右,只是這主殿之中,卻顯得靜寂非常,在殿中,一排排條椅空蕩蕩,也就是在小孩的開筆禮時,這裡纔會坐滿孩童的家裡的親朋好友。於這裡觀看孩童的“開筆禮”,按照官府律令,這“開筆禮”只能在文廟內由奉祀主持,以表示鄭重,按律令每個孩童都必須在三歲時由奉祀主持進行“開筆禮”,而順序爲:正衣冠、拜孔子、硃砂開智、擊鼓明智、啓蒙描紅、封存心願。

也就是在這時候,文廟纔算熱鬧一些,當然,現在這裡之所以冷清,是因爲沒有誰會在這個時候,舉行“開筆禮”,況且,在城中,大大小小的文廟不下數十處,自然不需要趕往一處。

進入大同殿之後,這青年便緩步走到了殿前,在長椅的前方,有專門跪拜至聖先師的地方,他便跪於那裡,看着至聖先師的畫像,他在那裡默默的祈禱着,而言語之中,似乎帶着些許不平。

“聖人在上,韃虜竊據中原之時,弟子嚴守華夷大防,秉承家訓,不曾出仕清虜,亦不曾赴鄉試,三年前,新皇登極,弟子聞中華正統匡正,每每激動難以安睡,只意待到天子開恩科時,以平生所學報效朝廷,然新皇登極三年整,其一意孤行,不開科舉,如此豈不今天下士人齒冷,更有甚者,其三年來,於我士林更是百般欺凌,藉口不認清虜科試爲名,革除各地士子之功名,雖承認士子與皇明所取功名,但卻以百般理由扣以優免,新皇待士林之暴虐,可謂遠甚於韃虜……”

跪於聖像前趙明覆言道着這些話時,那言語中盡是無邊的委屈,那淚水更是有如雨下似的,以至於完全沒有注意到,有人進了文廟,聽到他的抱怨。來人只是坐於一旁的椅上,聽着他的話語,同樣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狀。

這三年來,雖說是國泰民安,可是士林於新皇卻是頗有怨言,而根本原因恐怕就是革除功名了,原本革除士子在僞順治年間所考取的功名,並沒有什麼,即便是有所牴觸,士林也能理解,即便是革除了,來年再考便是了。但是,讓他們無法理解的是,新皇登極整整三年,卻根本就不曾開恩科,如此一來,被革除功名之後的士子,自然也就無望重新考取功名,而不能考取功名,意味着他們既不能做官,也不能優免徭役錢糧。

非但如此,甚至就連同在崇禎前考取功名的士子,也是倍受打擊,他們若是曾出仕滿清,那麼輕除革除功名,重則舉族流放東北或者海外。即便是在清虜治下時那些以大明遺民自居的士紳,同樣也受到打擊。在三年前,甚至有不少對大明忠心耿耿的士紳,因爲抵制新律,而被舉族流放東北或海外。

新皇待士林之暴虐,可謂遠甚於韃虜。

這句話傳到他的耳中時,只讓他的心裡也爲之一震。用這樣的話去形容皇上,難道他就不知道什麼大不敬嗎?

站起身的潘仁遠朝那邊走過去,從側面看去,跪於聖人位前的青年人看起來倒是氣宇不凡。十多年來,潘仁遠也算是閱人甚多,但像這青年人這樣氣宇不凡的青年,他也見過不過,但是像他這麼大膽的,卻還是第一次見到。

原本正在泣訴委屈的趙明覆,聽到腳步聲,立即止住話聲,起身看向身後的來者,是一個年歲約莫四十許的中年人,那人見他轉身後便回報了笑容,雙手行揖,趙明覆也跟着還禮,但兩人都沒說話。

過了一會,錢明覆纔開口說道。

“先前妄言,讓仁兄見笑了。”

對年青人的話語,潘仁遠倒沒有任何驚異,順口就說道。

“於文廟之中所言,縱是官府亦不能追究責任。”

三年前,新皇登極後,爲了“恢復”文教之風,在重建各地社學的同時,同樣也大興文廟,而且以官命制定文廟內的禮制,這文廟也從過去的士子祭祀聖人的地方,變成了“禮殿”,而且按欽定的禮制,文廟更是以開筆、婚喪等俗事而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當時,舉國士子無不是歡心鼓舞,只以爲盛世將臨,天下文風必將從此興盛。可是誰又能想到,三年後的今天,儘管文廟早就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同樣也高高在上了,變成神,變成了……敬而遠之的神。

至於所謂的“不追究其責”,那不過只是“與鬼神說”,官府自然也就不會追究了。

潘仁遠的回答,讓趙明覆會心地一笑,潘仁遠也笑着。

“我覺得方纔兄臺所言“新皇待士林之暴虐,可謂遠甚於韃虜。”,可能有些言過了。”

潘仁遠的話,讓趙明覆的眉頭微皺,他說道。

“如何言過?”

“不說其實,就拿這優免來說,按大明律,是按照官員品階限額優免丁、糧或丁田,限額之外,丁、糧、田“與民一體當差”,而這個官員品階,從一品到舉人、生員、監生以及致仕者、閒住者,皆有其定製,這沒有錯吧。”

潘仁遠的面上帶着笑,在趙明覆點頭言是時,他便反問道。

“朝廷規定官紳徭役優免的數額可謂是頗爲豐厚,但也只是在一定範圍內和限額內的優免,而天下總有人對優免限定的範圍和數額並不滿足,他們所想是不受限制的任意免除,對優免的限定數額進行百般的抵制和阻撓,並通過詭寄、花分、寄莊等手段,隱藏缺乏優免權的人戶,謀取比法內優免多得多的不法免除。”

潘仁遠的話,讓趙明覆的眉頭緊皺,幾次欲說卻都止住了。

“而且就徭役者,官員自身不過只是優免本身,不親奔走之役,但同室之親是必須承充徭役的,可是事實並非如此,那些依附於官紳之家的宗族、親戚,甚至於奴僕,都是不服徭役的,可謂是“毫釐重差不坐”,“一切重役、常於免外不編”,官紳逃役,那重役自然都加到小民的身身上,使得百姓不堪其苦。”

潘仁遠所說的這些話,在報紙上早就是長篇累牘,這也是新朝推行新法的根本原因。

“這徭役和賦稅一樣,都是保證國家運轉的基礎。而國家田丁的數量又是一定的,因此,若是人官紳隱匿田產,必須要由庶民補齊,這就加重了庶民的負擔。而官紳不僅享受着徭役的優免,還倚仗權勢兼併土地,官紳非法隱逃徭役,使得貧民小戶必須承擔更多的徭役,如此必然導致徭役徵派嚴重不均,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如此,天下自然不平。而今朝廷“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優免者待其完稅後施以銀補,如此,自然再不復隱逃之說,這又豈是暴虐?”

儘管未曾出仕,但是潘仁遠還是通過報紙知道三年前,陛下想要推行的是“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儘管面對百官以“廢除官紳優免,亦理應廢勳貴、兵士優免”的反制,因爲涉及到數百新朝勳以及數十萬官兵,爲了避免引起朝局動盪,陛下不得不做出讓步,實施“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在他們足額交納田賦、役銀之後,再按照朝廷律令規定的限額內,官府以銀錢補貼,畢竟,田賦以及役銀都是定額,而優免也是定額。雖說朝廷爲此付出了一些銀錢,但是從根本上免除了不受限制的任意優免的可能。

對此,儘管輿論上一致叫好,但是私下裡不知多少官紳感嘆“新皇暴虐”,就像眼前的這位一樣。

人心總是貪婪的!

“朝廷所行確實是良法,如此可免除官紳逃匿,於國自然大有助益,但是,兄臺別忘了,當初江南士林不過只是稍加反對,今上便革除千人功名,如此暴虐,實屬罕見!”

趙明覆的話聲剛落,那邊潘仁遠便笑着說道。

“若是換成滿清,恐怕就直接上刀子了,賢弟莫非是忘了,今上是烈皇帝之後,當年烈皇帝所遭境遇又是如何?”

潘仁遠的反問,讓趙明覆頓時變成了啞吧。

“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羣臣何無一人相從?”

感嘆着這麼句烈皇的遺言,潘仁遠反問道。

“他日士人如何待以烈皇?觀今上待以士林已經不薄了,賢弟又何必苛求,若是今上報之以怨,恐怕當時試圖挾輿論反制朝廷的士子,就不是革除功名那麼簡單了!”

“難道,兄臺就沒有看出來,今上動輒便革除士子功名,便是對我等懷恨在心嗎?”

趙明覆沉聲反問道。

“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長此以往,又豈是明君所爲?”

面對趙明覆的反問,潘仁複選擇了沉默,他知道對方說的是實話。沉默片刻後,他又問道。

“賢弟可知道三年前,朝臣擬定年號之中,今上爲何選擇“興乾”?”

突然的反問,讓趙明覆一愣,稍作思索後才答道。

“興,既是爲“中興”,至於乾,則爲“上天”,這個名字代表着“天命中興”,其意再明顯不過,既然“我大明中興實屬天命”……”

突然話到嘴邊,趙明覆的面色微微一變,無奈嘆道。

“那麼,今上可否是中興之主?”

潘仁遠的反問,讓趙明覆沉默了下來,最終,他還是頗有些無奈的點了點頭。

“今上驅逐韃虜,恢復大明河山,如此功業,自然可稱得上中興之主。”

僅僅只憑這一條,就能稱得上“中興之主”,既然如此,那自然也就是“明君”。如此,那不是明君的說詞,自然也就不復存在。

潘仁遠笑了一下。這時候,一陣鞭炮的聲音,在附近響起。遠處裡還傳來零落的響聲。

“聽先生口音,是江南人?”

將面上的窘態掩去,趙明覆岔開了話題。

“是南直隸安慶人。”

“哦,那爲何會來這裡?現在這裡南直隸的人可是不多了。”

趙明覆感嘆道。

“在下這三年,一直在東北。”

潘仁遠面上的笑容轉成了窘態,見其似有不解,他便解釋道。

“在下三年前因爲“江南士林案”被流放東北,因家事,蒙官長開恩,許假返鄉探親。”

“啊!”

趙明覆猛的睜大眼睛,他不解的看着潘仁遠,原本還曾爲新皇暴虐,憤憤不平的他,沒有想到,眼前這位就是因爲三年前士林案被流放東北的士子。

“在下方纔不知,可,可仁兄爲何……”

猶豫着,趙明覆的目光中盡是不解,他不能夠理解,爲何眼前這位潘兄,明明是被今上從江南繁華之地流放到了東北苦寒之地,卻怎麼非但沒有生氣,反倒是爲今上說話,爲朝廷辯解。

“是爲何爲朝廷辯解嗎?”

潘仁遠笑了笑,然後搖頭說道。

“非是爲朝廷辯解,若是朝廷之政苦民,那所言自然是爲其辯解,若是利民,又談何辯解?賢弟以爲可是這個道理?”

第355章 特權(求支持,求月票)第139章 戲子(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32章 不會忘記(第一更,求支持)第357章 職責(求支持,求月票)第132章 通濟門下(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3章 土城(第一更,求月票)第27章 基礎(第一更,求支持)第181章 未來(第一更,求支持)第388章 堅守(求支持,求月票)第29章 摘挑(第一更,求支持、求推薦)第9章 有何話說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9章 第89章 爲臣(第一更,求支持)第421章 等待(求支持,求月票)第138章 難得清淨 (第二更,求支持)第10章 君臣(第一更,求支持)第140章 米券之變(第一更,求月票)第599章機會第39章 投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66章 異邦(第一更,求月票)第286章 土司之法(求月票,求支持)第112章 奴隸(第二更,求支持)第41章 一羣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21章 兵不厭詐(求月票,求支持)第9章 遊必有方(第二更,求支持)第527章 潛規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19章 新帝(求支持)第337章 春天(第一更,求支持)第6章 如簧巧舌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5章 何爲人(第二更,求支持)第40章 招攬(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7章 馬打藍的野望(第一更,求支持)第253章 另闢蹊徑(求月票,求支持)第155章 得意(第二更,求支持)第261章 案件 (求支持,求月票)第304章 根本(求月票,求支持)第383章 人與人(求支持,求月票)第413章 徵召(求月票,求支持)第151章 府內人(第一更,求支持)第87章 戰宿遷(第二更,求月票)第128章 第一局(第二更,求月票)第170章 (第二更,元旦快樂,)第128章 無路可退(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3章 人心變第90章 生或死(第二更,求月票)第610章 崇高的目標第434章註定 (求支持,求月票)第650章 集成電路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593章 生意第390章 罪與罰(今天加更,求月票)第34章 有錢(求推薦、求收藏)第117章 拋射(求推薦,求收藏)第51章 解憂(第一更,求支持)第111章 主威(第三更,求月票)第85章 名士(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章 漕幫(第二更,求支持)第62章 鑄炮廠(第二更,求月票)第356章 開封(五一雙倍月票,求票)第50章 紅線(第二更,求月票)第500章 未來的目標(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130章 殺虜(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77章 丘吉爾的使命(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79章 義爲何(第一更,求月票)第136章 臣子怒(第二更,求支持)第117章 重啓(第一更,求支持)第395章 入城第208章 權貴(第二更,求支持)第244章 反應(求支持,求月票)第59章 靜待(第二更,求支持)第106章 錯亂(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08章 商借(祝大家六一快樂!)第202章 開明(第二更,求支持)第298章第250章 遠憂(求支持,求月票)第491章 反思(爲新書求支持)第14章第366章 陷阱(求支持,求月票)第283章 替罪羊(第一更,求月票)第77章 本能(第二更,求支持)第54章 中與洋(第一更,求月票)第29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65章 兵油子(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03章 土鹽(第一更,求月票)第377章 十八子(第一更,求月票)第619章 煤荒第47章 新營新兵(第二更,求月票)第154章 身後事(第一更,求支持)第320章 使節(第二更,求支持)第357章 職責(求支持,求月票)第220章 騎兵(求支持,求月票)第400章 投資未來(求支持,求月票)第113章 關外冬寒(第一更,求支持)第421章 等待(求支持,求月票)第317章 誰讓他是漢人(第一更,求月票)第4章 覆手爲雨(第二更,求支持)第346章 不服老(第一更,求月票)第7章 鐵路(求支持,求月票)第389章 圍城(第一更,求支持)第153章 投名狀(第二更,求支持)第144章 內患(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
第355章 特權(求支持,求月票)第139章 戲子(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32章 不會忘記(第一更,求支持)第357章 職責(求支持,求月票)第132章 通濟門下(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3章 土城(第一更,求月票)第27章 基礎(第一更,求支持)第181章 未來(第一更,求支持)第388章 堅守(求支持,求月票)第29章 摘挑(第一更,求支持、求推薦)第9章 有何話說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9章 第89章 爲臣(第一更,求支持)第421章 等待(求支持,求月票)第138章 難得清淨 (第二更,求支持)第10章 君臣(第一更,求支持)第140章 米券之變(第一更,求月票)第599章機會第39章 投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66章 異邦(第一更,求月票)第286章 土司之法(求月票,求支持)第112章 奴隸(第二更,求支持)第41章 一羣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21章 兵不厭詐(求月票,求支持)第9章 遊必有方(第二更,求支持)第527章 潛規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19章 新帝(求支持)第337章 春天(第一更,求支持)第6章 如簧巧舌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5章 何爲人(第二更,求支持)第40章 招攬(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7章 馬打藍的野望(第一更,求支持)第253章 另闢蹊徑(求月票,求支持)第155章 得意(第二更,求支持)第261章 案件 (求支持,求月票)第304章 根本(求月票,求支持)第383章 人與人(求支持,求月票)第413章 徵召(求月票,求支持)第151章 府內人(第一更,求支持)第87章 戰宿遷(第二更,求月票)第128章 第一局(第二更,求月票)第170章 (第二更,元旦快樂,)第128章 無路可退(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3章 人心變第90章 生或死(第二更,求月票)第610章 崇高的目標第434章註定 (求支持,求月票)第650章 集成電路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593章 生意第390章 罪與罰(今天加更,求月票)第34章 有錢(求推薦、求收藏)第117章 拋射(求推薦,求收藏)第51章 解憂(第一更,求支持)第111章 主威(第三更,求月票)第85章 名士(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章 漕幫(第二更,求支持)第62章 鑄炮廠(第二更,求月票)第356章 開封(五一雙倍月票,求票)第50章 紅線(第二更,求月票)第500章 未來的目標(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130章 殺虜(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77章 丘吉爾的使命(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79章 義爲何(第一更,求月票)第136章 臣子怒(第二更,求支持)第117章 重啓(第一更,求支持)第395章 入城第208章 權貴(第二更,求支持)第244章 反應(求支持,求月票)第59章 靜待(第二更,求支持)第106章 錯亂(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08章 商借(祝大家六一快樂!)第202章 開明(第二更,求支持)第298章第250章 遠憂(求支持,求月票)第491章 反思(爲新書求支持)第14章第366章 陷阱(求支持,求月票)第283章 替罪羊(第一更,求月票)第77章 本能(第二更,求支持)第54章 中與洋(第一更,求月票)第29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65章 兵油子(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03章 土鹽(第一更,求月票)第377章 十八子(第一更,求月票)第619章 煤荒第47章 新營新兵(第二更,求月票)第154章 身後事(第一更,求支持)第320章 使節(第二更,求支持)第357章 職責(求支持,求月票)第220章 騎兵(求支持,求月票)第400章 投資未來(求支持,求月票)第113章 關外冬寒(第一更,求支持)第421章 等待(求支持,求月票)第317章 誰讓他是漢人(第一更,求月票)第4章 覆手爲雨(第二更,求支持)第346章 不服老(第一更,求月票)第7章 鐵路(求支持,求月票)第389章 圍城(第一更,求支持)第153章 投名狀(第二更,求支持)第144章 內患(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