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向海而生(三)

聽了德王侵佔民田的事,徐氏面籠寒霜,恨聲道:“朝廷優容太過,縱得諸藩有恃無恐,肆意欺壓百姓!”

說着又忍不住嘆氣,“你父在山西時,慶王府亦是這般,朝廷下旨申飭,便略收斂些。還是今上登基後,南海郡主事發,今上狠狠收拾了慶王府一番,這才消停了的。”

提到南海郡君,母子倆對視一眼,皆想起舊事,當初就是南海郡君儀賓包攬錢糧、強搶田畝,致使山西災民離鄉逃難至京師,還險些衝了微服私訪的小皇帝聖駕。

那也是沈瑞第一次安撫流民。

“今上銳意進取,不會容下此等藩王霸着一方土地肆意妄爲的。”沈瑞禁不住捏了捏拳頭,沉聲道,“德王此事,不在登州轄區,兒子上書彈劾不妥。兒子準備上密摺與皇上。”

他頓了頓,有些頭疼這次淳安大長公主的做媒,“再書信一封與蔡諒……”

“你理當上書。”徐氏道:“事涉藩王,又非你轄區,是要慎重。不過流民如此之多,已不是小事。山東豐腴之地有限,若再縱得他們如此下去,是要出亂子的。”

看着兒子不住點頭,徐氏又道:“淳安大長公主與咱們家素來交好,確實不好不知會一聲,況且蔡駙馬掌着宗人府,宗室藩王總歸是要他管的。我手書一封與大長公主,講明始末。”

“不必勞煩母親,兒子……”沈瑞忙道。

徐氏卻搖了搖頭,慈愛一笑,拍了拍兒子,道:“這番出京,我倒覺得身子輕省不少,你不必憂心我。

“蔡諒固然得聖寵,已是大長公主兒孫輩第一人了,但到底還是小輩,他也管不得舅公的事。淳安大長公主素來明事理,直與她說,無妨。”

話題又轉回淳安大長公主保媒的這樁婚事。

單論這樁婚姻裡的男女雙方,皆同沈瑞極是親近。

福姐兒原就是孫氏契女,沈瑞又與五房親同一家,那是將福姐兒當親妹妹看待。

遊鉉一直是跟着張會的,沈瑞與張會的合作他也摻了一腳。沈瑞也將他當作高文虎一般的小兄弟。

福姐兒品貌性格俱佳,遊鉉也是忠厚勇武少年,且入了壽哥法眼,必然前途無量。

單就個人情況而言,他們是相當合適的。

但婚姻是結兩姓之好,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兒,在這大明,尤其是在遊駙馬這個階層,婚姻更多的是政治勢力之間的聯姻。

雖然隆慶公主早逝,但駙馬遊泰卻一直深得兩代帝王信任,管着宮內宿衛,負責內宮安全,是真真正正的位高權重。

遊泰子嗣衆多,也就織就了一張龐大的姻親關係網。

隆慶公主所出唯一的嫡女遊瑩,嫁了安遠侯柳文。

老安遠侯前年過世,柳文即刻就承了爵,已比絕大多數勳爵人家快上許多,更是被小皇帝奪情,直接接了父親的差事,承襲總兵官鎮守兩廣地方,可見聖眷。

餘下庶女,也都是加入勳貴之家,豐潤伯世子曹棟、新寧伯世子譚綸、騰驤右衛千戶徐深。

尤其次女遊芝,還被皇家允許記在公主名下,嫁給英國公世孫夫人——那便是未來的英國公夫人。

遊泰兒子雖多,但不少都早早夭折,遊鉉行五,在世的哥哥卻只有兩位。

便是高門嫁女、低門娶婦,這兩位也都娶了世襲武官、錦衣千戶家的女兒。

由此可見遊家,或者說絕大多數勳貴人家的擇偶標準。

當然也不是沒有與文臣聯姻的。

比如先成國公朱儀,就娶了禮部尚書忠安公胡濙的長女。

這兩位所出的嫡幼女則嫁與了李東陽,作填房。

總歸是“門當戶對”四個字。

相較而言,沈家五房的門第可就要低上許多了。

福姐兒幼年喪父,大哥沈瑛區區五品,三哥沈全這七品的官兒都還在謀劃中。

二哥沈琦倒是沈氏族長,沈氏如今不止在松江府地面上是一流望族,因着沈理沈瑾的狀元、沈瑞的傳臚,以及,他們的岳家,沈氏在整個大明也算是有名望的書香大族了。

只是,出仕的族人雖多,卻鮮有高官。

最高階的沈理也不過從三品,且因是謝遷的女婿,瞧着目前劉瑾的清算力度,其官位似乎岌岌可危。

沈瑞便是自戀也不會厚着臉皮覺得遊家是是衝着自己來聯姻的,況且他與遊鉉的交情,根本用不着再加上一層親戚關係來保障。

“京裡發生了什麼事嗎?”沈瑞皺眉道。

是什麼樣的事能讓遊駙馬選擇低就沈家?

徐氏搖頭道:“沒聽到什麼風聲,且瑛哥兒素來機警,又在詹事府,若有什麼他不會不知道,就是王家、楊家也不會坐視。”

沈瑞自失一笑,道:“是兒子想得左了……

聯姻沈家也不是全沒好處。

沈家自己現下是沒有什麼高官,可姻親都是高官。

遊家在武官這邊的人脈網夠大了,聯姻了沈家,正是拓展了文官這邊的人脈網。

倒也是好算計。

他搖頭失笑道:“兒子是想起來,那劉瑾是有兩個侄女兒的。”

當初劉瑾欲招戴大賓爲侄婿的事還歷歷在目,且算着年紀,大的那個去歲成親,小的那個怕也要開始尋摸婚事了吧。

聽沈瑞提到劉瑾,徐氏有些厭惡的皺了皺眉頭,語氣裡不免帶了不屑,道:“卻是你想得多了,劉瑾現下雖越發跋扈,但,只怕並不敢欺到遊駙馬頭上。”

沈瑞點點頭,小皇帝心中有數着呢,他親近的人都會護着,劉瑾還沒達到世上那個“立皇帝”的權勢,不會輕易招惹皇帝近臣的。

“瑛大哥那邊是什麼意見?”沈瑞問道。

因提親只是露了露口風,爲雙方的臉面,更爲妹子的名節,沈瑛沒有冒失的白紙黑字寫到信上的,而是五房鴻大太太派了心腹陪房快馬趕來傳話的。

徐氏嘆氣道:“若說這親事,也算得一門好親。遊駙馬在朝野名聲甚佳,遊鉉那孩子也來過咱們家幾次,我瞧着也是個極好的。

“瑛哥兒猶豫的也是門第,姑姐、妯娌都是高門,又不知那位宮裡出來的貴妾底細,怕福姐兒過去受委屈。”

面對這樣一樁家世好、人才好、前程好的大好婚事,五房如何能不動心?

但五房就這麼一個女孩兒,三個兄弟又年長許多,都是把最小的這個妹子當女兒一般看待的,極是疼愛,也怕怕妹子過得不舒心。

故而特地來與徐氏、楊恬婆媳打聽些遊家宅門內幕。

楊恬與趙彤極要好,又曾在遊芝生產時援手,遊芝的生母、那位駙馬府的貴妾還曾親自登門來謝過,她對遊家瞭解最多。

見婆婆目光望過來,楊恬這纔開口道:“我同母親與嬸孃遣來的人說了,依我們看來,那位高姨娘不難相處,她言談頗爲得體,舉止也無出格之處。

“她掌駙馬府多年,府外不曾傳過多少閒話,宮中貴人也無微詞,可見是個知禮的。且宮裡能讓遊芝姐姐記在公主名下,既是給英國公府體面,也未嘗不是給她體面。

“其實,就看遊芝姐姐柔和良善,遊鉉兄弟也是憨厚實誠,能養出這樣的兒女來,便知高姨娘心性了。”

徐氏笑眯眯聽着,不時點頭,然後方道:“你嬸孃千難萬險得了這個姑娘,自是當眼珠子一樣疼的,她想問問你的意思——聽說遊家大郎遊銘蔭封了千戶後,得了外放,就在真定府。是不是遊鉉也能斟酌着謀個左近的外放?”

福姐兒年紀還小,先定下親事,等能嫁過去的時候,遊鉉也當及冠了,足可謀個外放的缺。

也不遠走,就在北直隸,最好就是順天府、河間府,既離京中近,又順理成章分出駙馬府去。

等上幾年,遊鉉便不能立功,攢年資許也能再升一升,福姐兒也有了孩子傍身,到時再回去,便是什麼都不怕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沈瑞甚是理解。

想起遊鉉來,他不由笑道:“遊鉉早就盼着能外放呢,這次文虎出來山東剿匪,把他眼饞得什麼似的。這事兒準成。”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道:“皇上也是盼着他早日得用。”

徐氏婆媳皆舒心而笑,於這樁親事算是放下心來。

沈瑞琢磨一番,向徐氏道:“母親且回覆嬸孃,此事不急着謀劃,也不必咱們家透這個消息過去。且緩上些時日,等海運起來的,我這邊上密摺與皇上,請將遊鉉調到天津衛去——如此皇上也更放心。”

徐氏連連點頭:“如此甚好。”又道:“你也要與你師公寫信說說此事。”

畢竟王華也放了個人到靜海縣,就是爲沈瑞這邊海運謀劃的。

“母親放心,兒子理會得。”沈瑞笑應道。

*

知府大人的母親和夫人到了登州府城!

一時間府城上下大小官員、鄉紳大族,凡有些體面的人家,紛紛遞了帖子求見。

令諸人驚訝的是,就連登州衛指揮使趙盛的夫人也登了沈府的門。

這位趙指揮使在登州素來是油鹽不進、諸事不管的存在。

由着手下爭權奪利,他根本眼皮都不翻一下,左右什麼好處都少不了他的便是。

沈瑞初來時,趙盛也是淡淡的,完全沒有想結交的意思。

至於練兵、造船,他也似乎全然不上心,甭管是戚宣還是潘家玉,誰愛練誰練去。

反正,登州府已經有幾十年沒來過倭寇了,況且寧海州還有個備倭指揮王璋呢。

這樣的態度,也與他的家世背景不無關係。

這趙盛乃是忻城伯嫡系旁支。

原本算是離嫡長這支遠了的,然第三代忻城伯趙溥無子而亡,趙盛的親叔父趙槿入嗣嫡支承了爵。

趙盛父親當初在家族繼嗣之爭時就沒少爲親兄弟出力,趙槿承爵後自然要投桃報李提攜侄子。

而那趙槿頗有些能耐,得了帝王信任,坐到五軍營左掖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的位置上,便爲趙盛兄弟三個都謀了放缺兒。

在京中錦衣衛油水並不豐厚,且勳貴子弟甚多,如趙盛這等旁支子也難以出頭,還是外放多撈些家資實在。

故此趙盛原就是下來“享清福撈銀子”的,如何會對防務上心。

且有這樣一個叔父作靠山,又是天高皇帝遠,自然隨便他怎樣,也不會有人敢找他什麼麻煩。

那指揮使夫人也是個不喜熱鬧的人,凡有筵宴的事,她十之八九不會到場,自家更是懶怠擺宴。

不少人都背地裡議論她小氣,三節兩壽的銀子照收不誤,卻是壽宴也不擺一場,連些酒水銀子也捨不得。

今日趙夫人出現在沈府,又是帶了禮單來的,真是讓衆女眷眼珠子跌碎一地。

衆人不免心裡犯嘀咕,忍不住暗暗酸一句,到底是閣老千金面子大。

當然,大家的注意力很快還是轉回到兩位沈夫人身上,賣力巴結起來。

原都以爲這對婆媳皆是閣老千金,翰林門第宰相家出來的大小姐,指不上怎樣規矩大不好相處呢。

不想太夫人和藹慈愛,知府夫人平易近人,言談間讓人如沐春風,衆女眷驚訝之餘,也不自覺就生了幾分親近之意。

所以當太夫人悲天憫人的講了一番災民的艱難,提出要積功德掏銀子搭粥棚賑濟災民時,真心實意響應的女眷着實不少。

太夫人也不叫衆人爲難,只道:“此番是爲百姓謀福,一斗米,一斛豆,勿論毫釐俱是善心,皆功德無量。”

又不叫當場認捐,而是與衆人商量成立個巾幗慈善堂,與那積善堂相對,邀請本埠德高望重的女眷爲理事,出面打理粥棚設置、錢財出入、米糧調度等諸般事,同時也要如積善堂一般賬目公開云云。

一番熱熱鬧鬧商議下來,衆人都是滿意。

因是來說拜望,又不是來赴宴,眼見到了飯時,主人家倒是客氣留飯,衆女眷又如何好意思留下來,便紛紛起身告辭。

太夫人也不多留,知府夫人又表示當前安撫流民要緊,待端午佳節再設宴好生款待大家。

倒是那在討論中一直沒什麼聲響的趙夫人,在臨告辭前,卻與前來相送的兩位沈夫人表態自家要捐銀一千兩。

周圍幾個太太聽見,面色都難看起來。

大家固然是來巴結上官夫人的,樂意不樂意的這樣慈善事也不能不捐銀,趙夫人你夫君位高不來摻和大家也不說什麼,可你伸手就把捐款門檻擡這麼高,讓別人怎麼跟?!

虧得是這時說出,只寥寥幾人聽見,否則真疑心她到底是來交好的,還是來砸場子的了!

知府夫人顯見是年輕沒怎麼經過事,臉上不自覺就帶出了驚詫神情。

還是太夫人見多識廣,不以爲意,微微一笑,緩緩道:“趙夫人心繫寒苦百姓,着實令人感動。那咱們就代巾幗慈善堂、代諸流民百姓謝過趙夫人了。”

趙夫人絲毫沒覺得自己說錯話,還含笑道句“理應盡力”,才告辭而去。

太夫人還向周圍幾位太太笑道:“趙夫人快人快語,實是一片赤誠。”

幾位太太還能說什麼,只得訕訕的虛應兩句,也忙告辭去了。

*

這一日賓客委實不少,便是再怎麼多傾聽少說話,也免不得客套幾句,何況還有動員賑災事,待送走了所有客人,徐氏深覺疲倦,便讓楊恬他們自回去用飯。

日暮時分,沈瑞自城外流民莊上回府,往主院去時,徐氏已是歇下了。

待到自己院中,楊恬早已將飯菜備好,見他回來便一一擺上了桌。

沈瑞探頭一看,只見簡簡單單清粥小菜,以清拌涼菜爲主,一點兒肉星也不見,唯一一道葷菜便是切開的兩隻流油的鹹鴨蛋了。

沈瑞忍不住調侃道:“夫人這就準備省銀子賑災了?”

“府尊大人也當於民同甘苦嘛。”楊恬便也笑意盈盈打趣。

待沈瑞盥洗過後,換了家常衣裳坐到桌前,她才笑道:“晌午母親留了陸家嫂子們吃飯,我嘗着這幾樣極好,想着昨兒宴上多油膩,你今早都沒什麼胃口,便揀了這幾樣與你清清腸胃。”

因又指着那鹹鴨蛋道:“他們說這是小於師爺拿來的鹹蛋,極鮮的。你快嚐嚐,配粥極好。”

沈瑞不由想起那登州牌海鴨蛋的計劃來,遂與楊恬講了,又說海島移民後若是適宜,多養些鴨子也好。

楊恬拍手叫好,道:“原只看書上說過鴨子吃蝗蟲的,是個寶貝,但是沒想到吃魚蝦的鴨子也是寶貝。”

沈瑞忙道:“我竟忘了鴨子吃蝗蟲的事。如今大旱之後,唯恐有蝗災,看來多養鴨子果然是對的。”

楊恬笑眯了眼,道:“而且這樣鮮的鴨蛋我在京中可沒吃過!雖五月節是趕不上了,但親近人家送些土產,也不必非要逢年過節才送嘛。

“我再與你支個招,鴨蛋也是精細物,怕磕怕碰的,總要拿個什麼來盛的,訂那陶罐瓷壇倒是好看了,可比鴨蛋還金貴,不若拿那藤條柳條編個簍來,又輕便又實用,別有一番野趣。”

沈瑞呆了一呆,隨即失笑道:“還得是你們女人,想這些細緻東西。便全依你。你那畫錦堂也不妨在這邊開個分號,就你這些奇思妙想,我瞧也是要財源廣進的。”

“這我可不好貪功。實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楊恬眨眨眼,又笑道:“我是看着了盛這鴨蛋的竹筐編得頗爲精巧,遣人問過小於師爺,他應下明兒就去尋那送鴨蛋的人問問是誰編的。

“畫錦堂自是要開的,漣四嬸子還與我說了要設織廠呢。我倒是想着,不是說流民中老幼婦孺多麼,這織布要手藝好要眼力好才行,但編筐編簍並不用那樣精細!

“原本府裡的丫鬟就有會拿草梗花枝編小花籠,若尋着了那送鴨蛋的人家有會編筐簍的,請了來,開個作坊,僱那些流民中不會織布的婦孺做工,豈不便宜!

“既是以工代賑,產出又有用處——日後這邊的土產勿論是鹹鴨蛋,還是鹹魚幹、海菜乾,諸般幹海貨皆能裝藤筐柳條簍裡賣去,再在筐簍上編些個花樣出來,漸漸不也成了登州特色?

沈瑞聽得一愣一愣的,見她一雙小臉閃着別樣的光彩,禁不住笑道:“這生意經!我竟娶回個女陶朱公來。”

楊恬不好意思起來,掩口只道:“也是同漣四嬸子一處呆的,聽她口中總有百般營生是賺錢的,我這生意經是偷來的。”

說笑幾句,楊恬又講起了今日來訪的女賓,順口也說了趙夫人的事。

“我一時也摸不着頭腦,不曉得她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楊恬眉頭微顰,不自覺撂下碗筷。

因道,“母親只說瞧那人不是有城府的,想是性子不同,不必上心。但我想着,到底那是指揮使……無論開海,還是往島上移民,總是要與衛所打交道的。”

沈瑞虛晃了晃筷子,道:“你且安心,我雖不知道這位趙夫人什麼意思,但趙指揮使那邊已找過我了,倒是聊得頗爲投機,海島移民、水師巡防乃至駐紮都談到了,還敲定了近邊的幾個海島上修港的事。”

他想了想,先將指揮使趙盛的家世講與她聽,又道:“這趙盛,原還在牟斌手下做過事……”

劉瑾攆了牟斌也清洗了一遍錦衣衛。

趙盛是離着京裡遠,又不是重要角色,且有忻城伯在,才無事。

但他不少交情不錯的朋友都被整得極慘,有的直接斷送了性命。

趙盛自是恨極了劉瑾,但他們的地位天差地別,他也知動不得那閹豎分毫,也只在心裡將其一遍遍千刀萬剮罷了。

這次張禬的彈劾一舉掀翻了劉瑾、焦芳布在山東的幾位高官,又在朝中引起彈劾劉瑾的風潮,趙盛是頗爲解恨的。

德州衛那邊因攪合進這件事裡而大換血,山東各衛所自也聽到些風聲。

尤其潘家玉是從德州衛“死裡逃生”到了登州衛,便也有人來向趙盛打聽。

趙盛聽了一耳朵各方消息,又與潘家玉聊了聊,想是從中猜出了是沈瑞遇襲引發的一系列事讓劉瑾栽了這個跟頭,又聽說了從前御道匿名投書事件中沈瑞所爲,本着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方與沈瑞親近起來。

因怕楊恬擔心,沈瑞並沒有將那次遇襲說得十分嚴重,輕描淡寫帶過。

只讓楊恬瞭解趙盛如今於他只會是助力,不會是阻礙。

楊恬在路上就知道了他當初遇襲的事,這會兒聽他提及,仍心有餘悸,不住唸佛。

又聽了趙盛種種,曉得趙家當是沒有惡意,方寬慰了些。

“勳貴人家女眷裡,這樣性子的委實不多。”楊恬不免開始懷念起熟識的勳貴女眷來。

也越發想念起趙彤,她戳了戳鹹蛋道,因問:“你何時送信上京?我想捎些個鹹蛋、幹海貨與六姐姐。現在她府中還守着孝,吃食多有忌諱……”

張會趙彤兩口子是除了孝的,但承重孫張侖以及其叔父輩仍都在英國公夫人的孝中。

德王這件事連着大長公主,沈瑞也是打算寫信知會張會一聲的,因笑道:“你便也問問張二奶奶,這邊有大好的賺錢營生,她可要入上一股?”

*

翌日,沈瑞的密摺、信箋與登州的土產一路快馬加鞭送進了京城。

而此時京中正值風雲變幻。

一直叨唸着要乞骸骨的王鏊沒有走。

倒是閣老焦芳,以老病致仕了。

他的靠山劉瑾非但沒有阻攔,反倒是迅速換上了自己夾帶中的另一人劉宇入內閣補缺。

而劉瑾的心腹張彩,也再次獲得升遷,任了吏部尚書。

一年內三次升遷,張彩從一個小小郎中直升到了天官位置。

有這麼一位在前,只怕再沒有人說沈瑞升得快了。

而坊間都傳,焦閣老之所以黯然致仕、劉太監迫不及待提拔旁人,皆因胡節索賄事起。

傳說,是張彩向劉瑾進言‘公亦知賄入所自乎?非盜官帑,即剝小民。彼借公名自厚,入公者未十一,而怨悉歸公,何以謝天下?’……

第二百七十六章 恩甚怨生(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褏然舉首(五)第八章 靈前孝子 (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心鬼蜮(十)(二合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開誠佈公(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作之合(六)第三十三章 景星鳳凰(一)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接風洗塵(六)第四百一十九章 桂子飄香(二)300加更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五百三十八章 漸生嫌隙(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順水行舟(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久聞大名(四)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七十八章 過路財神(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鶺鴒在原(十一)第六百十八章 鳳凰于飛(十七)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四百八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貞元會合(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五百三十三章 至親骨肉(三)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四百三十章 樂往哀來(一)第六百十七章 鳳凰于飛(十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來運轉(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恩甚怨生(一)第九十四章 名士風流(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雙桂聯芳(四)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687章 朱闕牙璋(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萬象更新(五)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嫌隙漸生(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朱衣使者(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引蛇出洞(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雙喜臨門(四)第628章 晚來風急(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較長絜短(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二百零四章 塵埃落定(六)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兄弟齊心(三)第一百零五章 風波再起(四)第三百零九章 種因收果(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裂(五)第五百二十三章 黃雀在後(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鳥飛魚躍(六)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接風洗塵(三)第九十九章 羊狠狼貪(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五百四十七 明鏡高懸(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時不待我(四)求保底月票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五百零九章 廬山真面(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人心鬼蜮(二)第七十一章 人心不足(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小人之道(二)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五百四十五章 明鏡高懸(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時不待我(三)拜求月票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高水長(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事難兩全(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時來運轉(一)第四百零六章 秋來風疾(二)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641章 星河明淡(三)第五十三章兄弟怡怡(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脈香菸(四)第五百二十三章 黃雀在後(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二百九十一章白龍魚服(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鬼蜮(六)第629章 晚來風急(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白龍魚服(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迴腸九轉(五)第四百二十一章桂子飄香(四)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657章 田月桑時(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作之合(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作之合(六)
第二百七十六章 恩甚怨生(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褏然舉首(五)第八章 靈前孝子 (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心鬼蜮(十)(二合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開誠佈公(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作之合(六)第三十三章 景星鳳凰(一)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接風洗塵(六)第四百一十九章 桂子飄香(二)300加更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五百三十八章 漸生嫌隙(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順水行舟(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久聞大名(四)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七十八章 過路財神(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鶺鴒在原(十一)第六百十八章 鳳凰于飛(十七)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四百八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貞元會合(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五百三十三章 至親骨肉(三)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四百三十章 樂往哀來(一)第六百十七章 鳳凰于飛(十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來運轉(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恩甚怨生(一)第九十四章 名士風流(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雙桂聯芳(四)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687章 朱闕牙璋(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萬象更新(五)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嫌隙漸生(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朱衣使者(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引蛇出洞(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雙喜臨門(四)第628章 晚來風急(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較長絜短(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二百零四章 塵埃落定(六)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兄弟齊心(三)第一百零五章 風波再起(四)第三百零九章 種因收果(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裂(五)第五百二十三章 黃雀在後(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鳥飛魚躍(六)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接風洗塵(三)第九十九章 羊狠狼貪(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五百四十七 明鏡高懸(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時不待我(四)求保底月票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五百零九章 廬山真面(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人心鬼蜮(二)第七十一章 人心不足(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小人之道(二)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五百四十五章 明鏡高懸(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時不待我(三)拜求月票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高水長(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事難兩全(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時來運轉(一)第四百零六章 秋來風疾(二)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641章 星河明淡(三)第五十三章兄弟怡怡(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脈香菸(四)第五百二十三章 黃雀在後(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二百九十一章白龍魚服(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鬼蜮(六)第629章 晚來風急(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白龍魚服(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迴腸九轉(五)第四百二十一章桂子飄香(四)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657章 田月桑時(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作之合(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作之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