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玉軟花柔(四)

因沈舉人提到屋子的佈置,沈瑞就格外留心看了幾眼,三間北屋,兩暗一明結構,佈置得倒算是清爽,書房也算清幽,並非有什麼匠心獨具的風格,而是物品十分簡潔。除了必須的傢俱擺設外,裝飾的東西只有兩件,就是掛在書房牆上的條幅。

昨晚沒主意,今天仔細看才發現這條幅的墨跡猶新,再看落款“海川主人”四字,沈瑞不由失笑,這正是沈舉人的字。

現下已經十一月,正是天氣陰寒時節。

沈瑞在書房裡坐了一會兒,就覺得有些氣悶,眼角無意掃到角落裡的炭盆,看着上面繚繚升起的菸絲,就站起身來。等到過去一瞧,裡面的炭火忽明忽暗,還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沈瑞走到外間,也看了看角落裡的炭盆,也是如此。這並不是主人分例的銀霜炭,而是次一級的松木炭,怪不得屋子裡有味道,這個炭雖比尋常的炭好些,可也是有煙的,比不上銀霜炭。

這時,冬喜與柳芽提了食盒進來。

他這院雖有小廚房,可不過是方便熱水、做個點心吃食之類,衆人的三餐還是由大廚房送來。

沈瑞淨了手,問冬喜道:“這炭是怎麼回事?我的是這個,那你們分的是什麼?”

冬喜聞言,道:“趙管家使人送炭過來時,婢子也納罕。不過聽送炭的小哥說,這幾年冬天家裡用的都是這個炭,老爺與老安人也是。婢子們的分例,自然更是差一等的黑炭

沈瑞聽了,不由皺眉。

南方與北方不同,北方冬日還能有火炕暖牆,南方可全靠炭盆。不好的炭,一氧化碳燃燒不完全,說不定就要中毒

可沈家連長輩都用這個炭,沈瑞又怎麼好挑剔。他想了想道:“我這個還對付用,你們的份例要是差,就先別用,可着我這個用。過兩日再想個法子,弄些好炭。”

冬喜應着,打開食盒,看着裡面的飯菜,卻是一愣,道:“莫不是大廚房的人裝錯了?”

沈瑞瞥了眼那四層八角食盒,道:“外頭的食盒沒錯,裡面怎麼了?”

冬喜將裡頭的菜端出來,道:“二哥,這隻有兩葷兩素四道例菜,是不是將婢子們的同二哥的例菜弄混了?”

沈瑞道:“方纔大廚房送來幾個食盒?”

冬喜道:“自是隻有一個,大廚房的規矩,多是要先送主人飯菜,再送奴婢們的。”

沈瑞看了看飯桌,兩葷一道蒸魚,一道蜜汁火方,兩道素菜是清炒木耳與燒冬瓜。看着倒也色香味俱全,實不像是冬喜所猜測的下人例飯。想來也是,這家裡祖孫三代,只有四人,沈瑾因住在府學,並不回來,家裡就只有三個主人,自然都是小竈,做的精細;奴婢之流,即便是一等、二等丫鬟,也是大鍋菜。

冬喜也反應過來,給沈瑞擺了碗筷,道:“真是怪哉,要不要使人去問問,昨晚可冇是四葷四素八道菜?”

沈瑞想了想,道:“不用急着打聽,再看看。昨天不是尋常日子,不能算常例。”

昨日是孫氏三週年,固然沒有大宴賓客,可也是祭祀之日。

那道蒸魚看着還罷,可因爲有些涼了,就有了腥氣,沈瑞吃了一筷子,便不再動;蜜汁火方倒是軟糯香濃,不過沈瑞在西林禪院吃了三年素食,冷不丁的吃這大葷之覺得膩的慌,就就着兩道素菜,用了一碗飯。

等他撂下筷子,大廚房又有婆子過來送食盒。

因沈瑞也好奇,冬喜、柳芽便將食盒都提到北屋。一個紅漆三層食盒,一個黑漆雙層食盒。等打開來,那紅漆食盒裡是一盤肉絲白菜,一盤燒豆腐,一海碗米飯,兩副碗筷;黑漆食盒裡,只有一大碗燒豆腐,一海碗陳米飯,還有四副碗筷。

尋常百姓人家,這樣的飯食,算是好的,可這不是沈家二等、三等婢子的例,或者是說不是三年前沈家二等、三等婢子的例飯。

沈瑞看了炭盆的方向,再看看眼前例飯,哪裡還不明白,沈家四房如今開始“節儉”度日了。說起來四房之前的用度,確實不像是舉人家門第,比尋常官宦人家吃穿用度都精緻。以四房的進項看,花銷也實在大。這樣節儉下來,纔是長久之道。

只是這二等例飯兩位,三等四位,就很沒意思。他並不覺得是大廚房消息靈通,曉得秋月、冬月去了書齋,才如此安排,那樣的話送來的也當是四人份的晚飯。顯然張老安人想要給他一個下馬威,吩咐人將兩個身契不在四房的冬喜、柳芽當成三等看。

這老太太,日子過的太清閒了。

柳芽這三年輾轉幾家,依舊是質樸的性子,有飯吃就好,並沒有在意飯菜多少;冬喜年紀稍長,卻有些擔心,用了晚飯,回到北屋後,小聲對沈瑞道:“老爺勤儉持家,雖是好事,可若是年年風調雨順還罷,要是趕上年景差的時候,說不定老爺就有藉口過問二哥產業。”

聽冬喜這麼一提醒,沈瑞也曉得,確實有這個可能。四房賬面上的產業並不多,只因沈瑞曾祖父當年沉迷賭博,將家產變賣的差不多。若不是去世的早,怕是連祖宅都賣了。如今賬面上不過幾十頃地,兩處收租的鋪子,這其中一半還是孫氏嫁過來後添置的。

要是年景不好,沈舉人確實有可能過問沈瑞產業,可那又如何,那些產業都是經族人公議,由郭氏代爲掌管的,只要沈瑞不開口,沈舉人就沒法子。而有沈瑾在前頭,哪裡需要沈瑞開口呢?

沈瑾名下的產業,可都由沈舉人幫着打理,即便沈舉人需要銀錢貼補家用,也沒有越過長子與次子開口的道理。

想到這些,沈瑞再次遺憾明年爲什麼沒有院試,要是明年有院試,那自己需要熬的日子就短了一半。

內宅,上房。

張老安人用完一碗燕窩,嫌棄地看了眼桌子上的飯菜,對旁邊侍立的郝媽媽道:“這盤魚給三姐送去,那盤火方給四姐。”

對着這樣的飯食,要是沒有小廚房每日一碗燕窩,張老安人早就忍不了了。可知子莫若母,兒子如今左性了,她還能爲了一口吃食與兒子相爭麼?只能忍了。

郝媽媽笑着應了,卻腹誹不已。那道蒸魚還罷,只動了幾筷子,還全須全尾,賞人也算體面;那蜜汁火方可是用了大半盤子,只剩下核桃大的兩塊肉,老安人竟好意思賞人。

張三姐、張四姐就住在老安人院裡的東廂,三間屋子,姊妹兩個一人佔了一頭,中間是小廳。郝媽媽到時,兩人的食盒剛送來,有兩個俏婢正在擺飯。

郝媽媽往餐桌上瞥了一眼,一道粉蒸肉,一道肉絲白菜,正是老安人屋裡一等婢子的例。她的眼中不由露出一絲輕鄙,狗屁“表小姐”,老爺不承認,廚房連客飯都不準備,只按照一等婢子的例。老安人曾說過一回,可老爺發話,沈家只有四個主子,老安人再懊惱也沒用。即便是嬌客,可誰讓這兩個是張家人,而老爺最聽不得的就是張家。

老安人沒法子,本還帶着兩個侄孫女一起吃,可沒幾日,老爺帶頭“節儉”,主人例菜從十道減爲四道,盤子也從八寸盤換成五寸盤。一個人用足富裕,三人用就有些冇寒酸。

老安人無法,只好打發張家姊妹回屋自用。張家姊妹哪裡不曉得自己被輕慢,要是要臉面的走就家去,卻是死賴着不走。

如今老安人這院子的媽媽、婢子,面上雖依舊恭敬,可心裡沒人瞧得起她們姊妹。

兩姊妹撿老安人的剩菜,已經不是一回兩回。請郝媽媽一邊吃茶後,姊妹兩個便入座動筷子,即便那火方只剩下兩筷子,張四姐還是吃的津津有味。

郝媽媽在旁見了,面上笑着,胃裡直翻騰。等兩人用晚飯,郝媽媽方撂下茶碗,對張四姐道:“老安人說了,秋月、冬月兩個服侍了四姐三年,同四姐感情也深厚,如今去服侍我們二哥,四姐要是捨不得那兩個婢子,就常打發人去看看,或是打發人叫進來說話。”

張四姐笑嘻嘻應了,道:“我可是一日也捨不得她們兩個,明兒就打發人去看看。”

張三姐在旁,雖也陪着笑,眼中卻多了抹黯然。

郝媽媽傳完話,就回上房服侍去了。

張四姐擺擺手,打發兩個婢子撤了桌子,便拉着張三姐到了裡屋。

“阿姊,我不想順着姑祖母的安排。我才十五,又不急着嫁,再說二表弟就那麼好糊弄?後頭還有個狀元公,還有隔壁大娘子聽說也是極厲害。張家本就對不起二表弟,就是設計了他,他年紀小我三歲,外人只會說我輕浮,誰會指責他無禮,到時候別說做妻,就是做妾怕也不能。姑奶奶如今不當家,她的話可信不得。”張四姐正色道。

張三姐聽了,面帶躊躇道:“可是咱們家如今已經敗落,你不肯應姑祖母的安排,又哪裡有妥當的親事?”

張四姐莞爾一笑道:“姑祖母雖不當家,算計倒是好的,只是人選不妥當。怎選了我與二表弟,阿姊與大表哥纔是郎才女貌的一對哩。”

張三姐面色緋紅,半響露出苦笑道:“咱們已經來了三年,姑祖母要是有心,早就提了。想來在她眼中,定要尋個色色俱全的小娘子與大表弟。”

張四姐挑眉道:“阿姊可要想好了,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心鬼蜮(十)(二合一)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二百九十七章 慈母之心(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初提兼祧(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貞元會合(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端倪可察(三)第四百章 管中窺豹(一)第五百零二章 順藤摸瓜(二)第五十六章玉軟花柔(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多方角力(一)(二合一)第八十二章 一悲一喜(四)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變將生(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八十六章 今朝酒醉(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二十二章 素車白馬(一)第七十二章 人心不足(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接風洗塵(七)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雲路始(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鶺鴒在原(二)第七章 歲暮天寒(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五百零七章 廬山真面(二)第四百零九章 秋來風疾(五)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高水長(二第十九章 前塵影事(四)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難兩全(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春風得意(五)第八十五章 今朝酒醉(三)第二十三章 素車白馬(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五百四十四章 明鏡高懸(一)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五百二十九章 各方匯聚(四)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七十章 人心不足(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沈氏分宗(九)(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春風得意(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鳥飛魚躍(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金榜題名(四)第五百四十七 明鏡高懸(四)第六十八章人心不足(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漸生嫌隙(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飛遠走(二)第八章 靈前孝子 (一)第五百三十章 各方匯聚(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煙析產(一)50票加更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二)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十三章 靈前孝子(六)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貞元會合(二)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漸生嫌隙(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樂往哀來(三)第二百零六章 如意算盤(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三十八章 臘盡春回(一)第七十一章 人心不足(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開誠佈公(二)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方匯聚(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頂門立戶(二)第685章 朱闕牙璋(三)第九十九章 羊狠狼貪(二)第三百零五章 改過遷善(五)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春風得意(一)第五百二十章 螳螂捕蟬(五)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686章 朱闕牙璋(四)第656章 田月桑時(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風洗塵(一)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五十五章玉軟花柔(一)
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心鬼蜮(十)(二合一)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二百九十七章 慈母之心(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初提兼祧(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貞元會合(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端倪可察(三)第四百章 管中窺豹(一)第五百零二章 順藤摸瓜(二)第五十六章玉軟花柔(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多方角力(一)(二合一)第八十二章 一悲一喜(四)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變將生(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八十六章 今朝酒醉(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二十二章 素車白馬(一)第七十二章 人心不足(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接風洗塵(七)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雲路始(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鶺鴒在原(二)第七章 歲暮天寒(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五百零七章 廬山真面(二)第四百零九章 秋來風疾(五)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高水長(二第十九章 前塵影事(四)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難兩全(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春風得意(五)第八十五章 今朝酒醉(三)第二十三章 素車白馬(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五百四十四章 明鏡高懸(一)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五百二十九章 各方匯聚(四)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七十章 人心不足(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沈氏分宗(九)(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春風得意(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鳥飛魚躍(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金榜題名(四)第五百四十七 明鏡高懸(四)第六十八章人心不足(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漸生嫌隙(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飛遠走(二)第八章 靈前孝子 (一)第五百三十章 各方匯聚(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煙析產(一)50票加更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二)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十三章 靈前孝子(六)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貞元會合(二)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漸生嫌隙(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樂往哀來(三)第二百零六章 如意算盤(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三十八章 臘盡春回(一)第七十一章 人心不足(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開誠佈公(二)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方匯聚(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頂門立戶(二)第685章 朱闕牙璋(三)第九十九章 羊狠狼貪(二)第三百零五章 改過遷善(五)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春風得意(一)第五百二十章 螳螂捕蟬(五)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686章 朱闕牙璋(四)第656章 田月桑時(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風洗塵(一)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五十五章玉軟花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