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

楊廷和,十二歲中舉人,十九歲中進士,今年四十二歲,正值盛年,現爲左春坊大學士。

早在沈瑞隨徐氏出門前,沈瑞在心裡就將楊廷和的履歷記了一遍,卻是不能不佩服。雖說如今他還沒有下場應童子試,可身邊族兄弟多有應試者。沈瑾十四歲過院試,都被族人稱讚,被對方學官認爲前途可期,楊廷和可是十二歲過的鄉試,往前推一年,那就是十一歲過的院試。

所謂神童,這就這樣了。

成名需趁早,這話就是有道理。

等楊廷和過禮部會試時,只是在三甲,年紀在十九歲。即便算是少年進士,可多了一個“同”字,含金量就低了。可是因他是明朝開國來最小的舉人,早已經在御前備過案的,所以得以以同進士身份入庶常院,而後入翰林。

有這樣的能人比照着,沈瑞就在心裡盤算自己應試的時間。

明年十四歲,應童子試;大後年十六歲應鄉試,順利的話十七歲第一次應會試。

楊廷和十二歲中舉,十九歲卻纔過會試,可見會試難度之大。

沈家族人中,水字輩,宗房大老爺、沈舉人、五房大老爺、七房二老爺、八房大老爺都是舉人,其中沈舉人還是少年舉人,可是全部都會試落第。

想想會試的概率問題,沈瑞只覺得頭皮發麻,不過身在這個時代,卻沒有選擇的機會。

楊家坐落在照明坊,離沈宅所在的仁壽坊就隔了一條街。

楊廷和的繼室俞氏,論起來與徐氏還有遠親,只是要拐了幾個彎,比較遠了。

到了沈瑞這裡,則要稱俞氏一聲“表姨”。

因是隨徐氏過來做客,又是以俞氏親戚的緣故,因此到了楊宅後,沈瑞先見到的是俞氏。

大明朝禮制,父喪母喪都是守三年。

不過父親在世的話,母喪只需守一年。

當年沈瑞在西山寺居三年,前一年曰守孝,後兩年對外也稱是養生。

這也是爲何楊廷和弘治十二年喪母,不及兩年新婦就能進門的原因,因爲已經出了服。

俞氏十七、八歲年紀,進門不足一年,此時還是新婦,言行之間還有些靦腆。

見了徐氏,她親近中帶了恭敬。倒不是因誥命等級的緣故,而是徐氏雖與她同輩,可年歲應該比她父母還年長。

沈瑞雖身高不低,可到底是少年身材,面上帶了稚嫩,嗓子還沒有過變音期。

俞氏與他對答幾句,就去了拘謹,對徐氏道:“瑞哥與我那兄弟年歲差不多,見了他倒是想起我那兄弟來。”

俞氏之父本是京中小官,今年“京察”評爲上等,外放知州了。

徐氏笑着道:“他們甥舅年歲相仿,往後總有親近的時候……”

俞氏笑道:“表姐說的是,正是這個道理。難得表姐過來,我家那幾個姐兒、哥兒也該過來與表姐請安……”說罷,便吩咐婢子去傳人。

稍一時,就隨婢子進來幾個孩子,年歲從三、四歲到十二、三歲不等。

令沈瑞意外的是,楊慎也是其中。

兩人對視一眼,都瞪圓了眼睛,隨即立時移開視線。

從高到矮六個蘿蔔頭,除了先太太所出的長子楊慎,長女楊恬之外,剩下楊家二哥、三哥、四哥與二姐兒都是楊廷和側室蔣氏所出。

這個時代,士大夫有妻有妾算不得什麼,只是讓沈瑞覺得不自在的是楊二雖也是九歲,可年紀比楊恬大半歲。

雖說現下見禮,楊二老老實實地管沈瑞叫“沈表哥”;可要是兩家親事真成了,這就是他的內兄了。

徐氏依次給了幾個孩子見面禮,不得不說,楊家這幾個孩子長得十分體面,尤其是蔣氏所出的四兄弟,容貌比楊慎、楊恬兄妹更勝一籌。由子及母,可見其生母的相貌定是不俗。

楊廷和先頭太太黃氏除了嫡長子、嫡長女之外,再無所出,剩下的孩子由側室包圓了。即便沒有“寵妾滅妻”的風聲傳出去,可誰也不是傻子,這幾個蘿蔔頭就是證據。

想到這點,徐氏對於楊廷和難免腹誹,對於楊慎、楊恬兄妹就生出幾分憐惜。

徐氏是爲了楊恬來的,自然將楊恬拉到跟前,仔細問起平素喜好。

楊恬雖父母都是蜀中人氏,可生在京城,長在京城,倒是一口官話,應答起來脆生生的,是個極爽利的小姑娘,並無扭捏之態。

雖說她的相貌,比不上庶出妹妹,可也比尋常人強出許多。

何太太贊她水秀,比美江南閨秀,不無道理。

徐氏自己就是端莊大氣的性子,自然見不得那種羞羞答答的小娘子。楊恬這性子,倒是正合了她的胃口。

加上楊恬雖才九歲,可是底子好,頭髮如墨,趁着皮膚雪白,鵝蛋臉,柳葉眉,已經是小美人坯子。徐氏雖是盼着沈瑞早日成親,不樂意給他定個小媳婦,可既是丈夫交代了,便也只能往好的方面想。

沈瑞在旁,只能無語了。

徐氏看楊恬是麗質天生,沈瑞看她則是大號娃娃。

九歲的未婚妻,只要想想,就覺得一陣惡寒。

孩子們都在跟前,徐氏雖親近楊恬,可也沒有冷落其他人,對待楊恬的胞兄楊慎,尤爲關注幾分。

待聽說楊慎已經過了院試,如今也在春山書院,徐氏的笑容就更真摯幾分:“我家二哥也在那裡讀書,往後在課業上遇到難處,倒是可以請教他表兄。

這也能看出徐氏的豁達,換做其他人家,一輩子沒兒子,選了嗣子定要當成眼珠子似的盯着。

加上沈瑞身邊的兩個小廝,其中長福正是沈家家生子。要是徐氏想要知曉沈瑞在書院的往來與交友情況,並非難事,可是徐氏卻從不如此。

她雖也過問沈瑞的交友情況,可並不將沈瑞拴在眼跟前,因此還不知沈瑞剛交了新朋友。

沈瑞滿心不自在,楊慎也不好受。

他今日是主動留在家裡的,即便妹妹的親事他不能做主,可是他還是不放心。慈母故去,如今他們兄妹相依爲命,是最親的人。

之前他知曉這門親事後,對沈瑞雖不假顏色,可心中也是隱隱竊喜。

畢竟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換做妹妹許了旁人家,他還要擔心妹婿人品;到了沈瑞這裡,起碼心就放下一半。

他留在家裡,並不是等着見沈瑞的,而是爲了見見徐氏。

徐氏是沈瑞嗣母,非親生母親,要是脾氣不好,往後做了親家,相處起來更是輕不得重不得叫人爲難。

待見了徐氏,楊慎就徹底心安了。

相由心生,徐氏說話爽利,目光清正,面上也端莊,並未尖刻之氣。

俞氏對楊慎這個才歸家不久的繼子,心中頗爲在意。

對於這門親事,她心中並不樂意。她知曉自己身份,小戶人家出來的繼妻,前面有髮妻留下的嫡子女,後邊有寵妾的四個庶子女,都不是她能左右的,就樂得做個甩手掌櫃,並無心插手繼子女婚配。

左右都交給自己老爺做主,好壞也怨不到她身上。

誰想到,如今談婚論嫁的,卻是她這邊的遠親。

以後要是有個不好,闔家都要埋怨到她頭上。

可是如今何學士爲媒,老爺這裡沒搖頭,兩家開始相看上,俞氏就只能盼着結果好了。

眼見楊慎神色稍緩,對這門親事沒有牴觸之意,俞氏不由暗暗地鬆了一口氣,道:“正巧我們老爺今日休沐,瑞哥就隨我們大哥去見見我們老爺……”

徐氏點頭道:“正該如此呢……”

俞氏就囑咐楊慎帶沈瑞去前院書房,而後又吩咐養娘帶了其他孩子下去。

待屋子裡清淨了,俞氏緊繃着的神色才鬆弛下來。

後孃難爲,徐氏見她如此,也不禁憐惜道:“這樣的人家,你爹孃也是心狠的……”

俞氏輕聲道:“是我命薄,本以爲要青燈古佛一世,如今這樣的結果,已經是不敢想了……”

她同何家小娘子一樣,都是早年訂了親,未等成親就死了未婚妻。等到再說人家,就難說門當戶對的親事,除了遠嫁,就只能給人做繼妻。

徐氏想到自家外甥女,雖也是與人做繼室,可同俞氏跟前這兒女成行相比,到底算是好些……

沈瑞與楊慎出了正院,楊慎就哼了一聲,狠瞪了沈瑞一眼。

沈瑞面上訕訕,心裡羞愧。要不是他跟大老爺說那些話,又點出楊廷和,大老爺也不會想到聯姻上。自己活了兩輩子,還要藉着那點“先知”,用婚姻爲手段來巴結未來的權貴,這不能說是正道。

要是楊廷和的女兒,如今是個妙齡少女,那沈瑞即便心中羞愧,也是樂意順水推舟。

可面對的對象,是個九歲女童,沈瑞只覺得難堪。

楊慎本想刺沈瑞幾句,不過見沈瑞神色有異,就將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他與沈瑞同齡,又因聰敏的緣故,從不將自己當孩子看。如今十三歲,雖專心讀書,可也不是木頭疙瘩,對於男女之事多少曉得些,將心比心地想一想,自己會看上一個九歲的孩子麼?答案是否。

這般想着,楊慎心中反而生出幾分忐忑。

他沉默了一會兒,便彆彆扭扭對沈瑞說起楊廷和的喜好來。

沈瑞見楊慎“放水”,心中大奇,不過也仔細聽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春風得意(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象更新(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鶺鴒在原(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氏分宗(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恩甚怨生(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687章 朱闕牙璋(五)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雲路始(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氏分宗(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三百七十章 桃李之教(五)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一百四十章 萬象更新(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情難兩全(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順水行舟(三)第八十一章 一悲一喜(三)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氣之爭(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久聞大名(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至親骨肉(三)第六十九章人心不足(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時來運轉(六)第二百八十四章 較長絜短(一)第657章 田月桑時(五)第四百零七章 秋來風疾(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三十六章 景星鳳凰(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慈母之心(二)第五百九十章 鶺鴒在原(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羣分(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至親骨肉(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五百零八章 廬山真面(三)第693章 克紹箕裘(三)第五百章 別有用心(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六百零九章 鳳凰于飛(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時來運轉(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樂往哀來(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樂往哀來(五)第九十四章 名士風流(一)第682章 覆手爲雨(三)第六百零四章 鳳凰于飛(三)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行(五)第三十五章 景星鳳凰(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鳥飛魚躍(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接風洗塵(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分煙析產(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桂子飄香(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久聞大名(四)第645章 星河明淡(七)第九十章 有女懷春(二)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二百一十六章 木落歸本(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分煙析產(六)第649章 層雲漫涌(一)第五十章 雁南燕北第五百七十六章 多方角力(二)(二合一)第四十一十四章 百年歸壽(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氣之爭(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雙喜臨門(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鳥飛魚躍(六)第二十章 前塵影事(五)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抽絲剝繭(四)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脈香菸(三)第四百零二章 管中窺豹(三)第五十三章 兄弟怡怡(二)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心無力(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頂門立戶(二)第四百七十章 天崩地陷(一)第九十章 有女懷春(二)第三百三十章 與人爲善(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十六章 前塵影事(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元復始(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六十五章蜚短流長(一)第一百四十二章萬象更新(三)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第六百十九章 鳳凰于飛(十八)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至親骨肉(二)
第一百九十一章 春風得意(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象更新(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鶺鴒在原(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氏分宗(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恩甚怨生(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687章 朱闕牙璋(五)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雲路始(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氏分宗(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三百七十章 桃李之教(五)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一百四十章 萬象更新(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情難兩全(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順水行舟(三)第八十一章 一悲一喜(三)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氣之爭(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久聞大名(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至親骨肉(三)第六十九章人心不足(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時來運轉(六)第二百八十四章 較長絜短(一)第657章 田月桑時(五)第四百零七章 秋來風疾(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三十六章 景星鳳凰(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慈母之心(二)第五百九十章 鶺鴒在原(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羣分(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至親骨肉(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五百零八章 廬山真面(三)第693章 克紹箕裘(三)第五百章 別有用心(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六百零九章 鳳凰于飛(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時來運轉(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樂往哀來(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樂往哀來(五)第九十四章 名士風流(一)第682章 覆手爲雨(三)第六百零四章 鳳凰于飛(三)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行(五)第三十五章 景星鳳凰(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鳥飛魚躍(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接風洗塵(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分煙析產(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桂子飄香(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久聞大名(四)第645章 星河明淡(七)第九十章 有女懷春(二)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二百一十六章 木落歸本(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分煙析產(六)第649章 層雲漫涌(一)第五十章 雁南燕北第五百七十六章 多方角力(二)(二合一)第四十一十四章 百年歸壽(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氣之爭(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雙喜臨門(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鳥飛魚躍(六)第二十章 前塵影事(五)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抽絲剝繭(四)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脈香菸(三)第四百零二章 管中窺豹(三)第五十三章 兄弟怡怡(二)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心無力(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頂門立戶(二)第四百七十章 天崩地陷(一)第九十章 有女懷春(二)第三百三十章 與人爲善(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十六章 前塵影事(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元復始(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六十五章蜚短流長(一)第一百四十二章萬象更新(三)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第六百十九章 鳳凰于飛(十八)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至親骨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