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天下之內,的確可以少很多是非,可趙公,天下之外都是絕域,哪怕給他們草原和關外也好,可西域只有沙漠和戈壁,只有茫茫荒蕪,去哪裡,難道是讓他們死在哪裡嗎?”孫傳庭說這話的時候很嚴肅,話裡也有沒說出的,驅趕人去死地,那別人只會在這裡和你拼命,這和清洗殺戮沒什麼分別了。
趙進笑了起來,他站起走了幾步,開口說道:“你說天下之外都是絕域,你知道不知道,那絕域之外有良田沃土,有不遜於華夏的富饒,不說別處,你可知道隔海而望的倭國,就富產金銀,你可知道在西域就有萬里沃土平原,河流密集,甚至勝過中原和江南,更不要說海上廣大,南洋諸國盛產金銀香料硬木和稻米,我們沒有的,他們都有,這麼多沃土,這麼多財富,卻被一些無能軟弱的蠻夷佔據,難道不該奪過來,爲我華夏所用,爲敢於開拓的勇武之士世代封疆嗎?”
這番話說得吉香和石滿強神情激動,而孫傳庭卻愈發慎重,以他的性子,當然不會被這些話激盪心情,而是慎重思考,看看到底有沒有可行性。
趙進這些話乍一聽好似天方夜譚,可細琢磨下來卻極有道理,孫傳庭和晉商打交道很多,自然聽商人們說過,再向北走,再向西走,的確有沙漠戈壁等絕域,可再過去,那真有不遜於大明的沃土。
而且商人們說得很多,明軍過去或許打不贏,但蒙古騎兵在那裡卻可以作威作福,以新軍的能力自然可以橫行。
商人們偶爾發流露的意思讓孫傳庭有些厭惡,甚至有點不寒而慄,儘管他們靠着貿易獲利,但也很想着直接去搶劫掠奪,徹底霸佔,當然,這樣能拿到的財富的確會更多,但這麼做的話,死人怎麼辦,殺戮怎麼辦,邦交怎麼辦?卻沒想到今日裡趙進又說了同樣的事情,而且說得更加赤裸裸。
“聞所未聞,聞所未聞,若這麼下去,豈不是窮兵黷武,民不聊生,趙公,慎重,這可是亡國之策!”孫傳庭雖然說得鄭重,可語氣虛弱無力,好像自己都不信自己說的。
趙進停下腳步,盯着孫傳庭說道:“我聽身邊人講述治亂,自戰國到如今,天下總是大治和大亂,休養生息,天下太平,然後就是徹底的大亂大禍,人死的差不多了,再這麼周而復始,有人說是氣數,有人說是天命,還有人說什麼當政日久,驕奢淫逸,沒了當年的進取之心。”
“有人和趙公說這些大義言語,天下之幸。”孫傳庭口不對心的說道。
趙進擺擺手,肅聲說道:“我覺得沒那麼多玄乎的道道,歸根到底很簡單,人多地少,每當大亂過後,死的人足夠多,田地足夠多,糧食交過稅賦之後足夠用,吃飽後安居樂業,自然就是向上的盛世,可安居樂業生孩子能養活,越來越多,田地一代代分下去,逐漸不夠吃,還要繳納稅賦,養活不了自己,就要出亂子了,你說這些年天災,可難道前些年就沒有天災了嗎?無非那個時候能忍過去,現在忍不了只能餓死了!”
孫傳庭張張嘴,想要說話卻什麼都沒有說,只是端坐靜聽,站在門前的孫大林側身向裡看了眼,然後繼續站在門外。
“人多地少,人心惶惶,國家紛亂,四周的蠻夷看到機會,趁勢而起,國家爲了應付,只能加派糧餉,徵發兵卒勞役,卻讓本就脆弱支撐不下去的民生徹底崩潰,然後就是惡性循環,不必說遠,這些年的加徵糧餉造了怎樣的孽,孫兄你看不到嗎?”
孫傳庭只是長嘆一聲,朝廷的加徵糧餉,繁重勞役,當真是民不聊生,要說誰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建州女真其實不算什麼,這加徵糧餉倒真的是了,可再覺得有害,也沒辦法止住,因爲四處漏風,四處用兵,必須要糧餉支撐,明知是毒酒,也要爲了解渴喝下去。
“人多地少,那怎麼辦,我們難道能擋住百姓生孩子,難道我華夏子民多些不是好事,難道只讓蠻夷韃虜多生,讓他們來殺戮我們的百姓子民,讓他們來侵佔我們的田園沃土嗎?”
趙進說得有些激動,不斷的比劃手勢,卻沒有人覺得可笑,每個人都是肅然傾聽,覺得趙進在說一件重要無比的大事。
“人多地少,那就去搶別人的地盤,總是蒙古人南下,我們爲什麼不能北上,總是女真西來,我們爲什麼不能東去,總是倭寇洋夷渡海而來,我們爲什麼不能渡海過去,光我知道的,北邊有河套這樣的沃土,關外有白山黑水這樣的平原,那土壤都可以出油,倭國也有良田萬頃,南洋西域更是無邊無際,爲什麼不能用這些田地養活我們華夏子民!”
“進爺所說,當真..當真..”孫傳庭連唸叨了幾句,卻不知道怎麼接話。
趙進走到茶几跟前,拿起已經涼掉的茶水一飲而盡,轉身又是開口說道:“有人說慈悲之心,有人說少造殺孽,非我華夏之人那就不是人,形同畜類,何必跟他們說什麼慈悲,人可會同虎狼談慈悲,可會同豬羊談慈悲,虎狼可會同人談慈悲,豬羊可會同人談仁恕,且不說這些玄學經義,我常聽人說大同那邊對蒙古講仁義,可蒙古對大同講過嗎?”
聽到這裡的孫傳庭只是苦笑,但臉上卻不是無奈,而是想要反駁,可張開嘴想要說什麼,最後還是苦笑,他覺得趙進所說的不對,和世上的道理,和聖賢書中的義理完全背離,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意思,可細想下來,卻又沒辦法反駁,所以只能苦笑了。
趙進說得激動起來:“當今之世,弱肉強食,物競天擇,孫兄你久在北方,對海外之事瞭解不多,那些洋人番鬼乘坐大船,航行萬里來到天竺和南洋等地,靠着船堅炮利,靠着鐵甲火銃,就可以佔地爲王,使用土著爲奴,他們襲擾廣東,詐佔澳門,圖謀臺灣,如果不是華夏體量巨大,恐怕早就淪落成南洋土著一般的模樣。”
“這臺灣是?”在這個時代,臺灣還不叫這個名字,好在趙進對這個也做過功課,立刻回答說道:“就是三國時候的夷州,澎湖巡檢司再向東的那個大島。”
“此處倒是知曉,不過那邊瘴氣極重,不宜人居..”孫傳庭唸叨了兩句,不過大概意思已經很明白。
孫傳庭到這時完全被帶入了趙進的談話,他輕捋鬍鬚,沉吟着說道:“趙公所說有理,草原蒙古纔多少人,男女老幼全算起來,恐怕也不過百萬之衆,建州女真多少人,怕是不會過三十萬,這些人數不過我大明一府的人口,偏偏卻能以少兵臨大國,成爲心腹大患,甚至入主中原,那些外洋番鬼,恐怕也是如此樣子,說起來也是古怪,這些蠻夷韃虜,爲何不願意行聖人的仁恕之道,卻只知殺戮搶奪,遭殃的卻是我華夏子民。”
不知不覺之間,孫傳庭的用詞也有了變化,不再說什麼大明徐州,而是用範圍更大的“華夏”。
“仁恕慈悲是對內講的,只有華夏之民才能值得上這個仁義慈悲,但我們對外不能講這個做這個,只有對外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才能讓華夏百姓子民能一直講這個仁義慈悲,所以我們要擴張,要奪取更多的土地,讓我們的武人在域外一展所長,不要被什麼腐儒禮法束縛。”
“爲我華夏繳納賦稅,當兵服役的子民,我華夏當護佑終生,無論在這大陸疆土,還是在外洋外海,受了委屈,必當得到伸張!”
這幾乎是個演說,說到這裡,趙進停住,自失的笑了笑,沉默一會擺擺手說道:“真是說多了,我現在手裡所有的還不過兩省之地,不過十萬的兵馬,居然談到了這麼大的前景,讓孫兄見笑。”
孫傳庭坐在那裡沉默,似乎在思索趙進方纔所講,過了會才擡頭說道:“趙公說的都是聞所未聞,但細想起來卻有道理。”
他說得很慢,停頓沉吟片刻,笑着說道:“若是別人說這些,在下只當他們瘋了,遠遠避開,絕不與他們爲伍,不過趙公所說,卻有幾分可信,趙公這等兵馬,說是前無古人倒也不盡然,那蒙元太祖的鐵騎強軍,橫掃六合,遠征域外,他能做到的,趙公未必就做不到。”
孫傳庭說得緩慢,拿起手邊的茶碗,送到嘴邊卻發現茶碗蓋沒有取下,他失笑了聲,卻沒有喝,直接將茶碗放下,又是開口說道:“趙公方纔所說的話語,乍一聽煞氣深重,可細想下來卻有大慈悲在,若真能如此,我華夏萬幸,我華夏百姓萬幸,自古以來,文武便不能平衡,也只有強漢才能文武不分,出將入相,後來若武強則國家紛亂,殺戮不休,若文強或許太平些年景,終究免不得異族入侵,社稷崩壞的下場,只有趙公這個法子,纔是長治久安之策,我華夏布武四海,域外皆是華夏,那就不必擔心什麼異族了,不必擔心什麼文武不平,武在開疆拓土,文在治理安定,各司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