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破案(下)

劉時敏揮手讓織錦坊的壯漢退到一邊,復又問胡桂花:“四天前的夜裡,你家是不是有什麼動靜?”

胡桂花磨盤大的臉已經明顯漲紅。

“回公公,沒,沒什麼動靜啊,草民的染坊,夜裡不開工。”

劉時敏眯着眼,意味深長道:“對啊,你是開染坊的,又不是開酒樓的,再說,開酒樓的,也不會半夜搗鼓這事兒啊。”

說完,打了個手勢,隨從便推上來三個人,男女皆有。

劉時敏將面孔一板:“胡氏,這些街坊,你不陌生吧?這個,就住你隔壁,磨豆腐的。這個,是收夜香的。這個,是郎中,對熬藥的時辰有講究,有些藥,得在夜裡熬。今兒一大早,咱家的人都快把前後幾條街刨個底朝天,挨家挨戶地問,才找出來他們幾個。來,你們幾個,說說,那天夜裡聽到什麼稀奇?”

“回公公的話,聽到,聽到染坊裡頭,在殺雞。”

三人唯唯諾諾地給出相同的回答。

“半夜爲何殺雞!說!”劉時敏忽地轉向胡桂花,當頭怒喝一聲。

周遭諸人,包括陪同而來、卻被劉時敏勒令暫時站在門外的上海知縣,都不由打個激靈。

然那胡桂花,果然比尋常婦道人家要心神老練些,仍狡辯:“民婦,民婦今歲忽然得了隱疾,從遊方和尚處得了個偏方,說是要在子夜時分取雄雞的血,浸泡秋棗蒸熟後服用,就能病癒。”

劉時敏冷笑一聲,不再與這婦人廢話,衝門外道:“上海縣,帶着你縣午作、捕快進來。”

他點到名的人,趕緊畢恭畢敬地魚貫而入,袖手而立。

劉時敏示意自己帶來的隨從,掏出一個瓷瓶,拔了塞子給午作聞聞。

“這可是你們用來驗人血的濃鹽醋汁?”

“回公公,是。”

“好,把東西擺出來。”

應着劉時敏的吩咐,隨從陸續端出三個陶盆,兩個裝了雞血,第三個裡頭,卻是一團泥土。

劉時敏道:“灑。”

隨從聽命,在地上鋪展開一幅白色棉布,將第一杯雞血倒在上頭,然後滴入鹽醋汁。不多時,那部分變成了淺澹的紫紅色,與雞血本來的色澤大不同。

劉時敏親自踱到幾個大染缸前查探一番,指點隨從道:“這一盆染漿,是加了石灰的大葉榕,來取。”

隨從於是又從所帶的竹箱中取個清漆木勺,舀了染漿澆入第二碗雞血裡,雙手捧了晃盪片刻,潑了些到白布上,再淋上鹽醋汁。

上海縣的知縣,帶着屬下們上前觀看,那午作奇道:“咦,小,小人也是頭一回曉得,雞血摻了這染漿,遇到鹽醋汁竟不再變色了。”

劉時敏冷笑一聲,對上海知縣道:“午作的意思,是和人血一樣。”

胡桂花趴在地上,抵額埋臉,兀自顫抖。

最後,一個點燃的風爐被拎上來,劉時敏的隨從將第三個陶盆直接放在風爐上炙烤。

不多時,那黃泥上原本紅褐色如陳血的一部分表面,明顯析出白色的粉末顆粒。

劉時敏扭頭,揶揄知縣:“你這上海縣,是個福地嘛,一個小小的尼姑庵後頭的黃土,竟還能輕輕鬆鬆燒出石灰來。”

上海知縣雖只七品,也不是顢頇之人,心裡早已斟酌好了開口審問的第一句話,立時對胡桂花厲聲道:“胡桂花,你從實招來,怎麼與兒子合謀殺了楊姓徽商,還嫁禍九蓮庵的尼姑!”

胡桂花在聽到劉時敏說燒出了石灰時,已身子一軟歪在地上,但知縣口中的“兒子”兩個字,又令她針扎般一個激靈,跪直了身體,仰面大聲陳說:“大公公,大老爺,此事與我兒全然無關,他那日出徭役,去修縣學,晚上睡在學堂裡,許多鄉親可以作證的。”

知縣森然道:“此事?此什麼傷天害理之事,可有同謀,如實交代給劉公公聽!”

胡桂花聲音發虛:“我交代,交代……”

……

張岱和張燕客,在驛站中焦急地等待。

“這位爺,你找誰?”

過午時分,庭中擦拭門廊的夥計,瞪着直奔上房門口的皁靴小官人,剛開口問了句,就見那人摘了紗帽,撕了人中上的八字鬍,竟是個女子。

張燕客在窗下早已瞧見,急急邁步出來,唬着臉轟那夥計:“這是吾家在松江的朋友,你快滾到外院去,我們有事要談。”

鄭海珠將紗帽和假鬍子往院中的石桌上一撂,對張燕客道:“三公子,看你把那小夥計嚇得,我剛想請他給我倒碗水喝。”

張燕客一拍巴掌,道聲“這還不容易”。

他殷勤地進屋,提了茶壺茶盞出來,沏上一杯,敬獻到鄭海珠面前:“鄭姑娘辛苦,本公子瞧你這臉色,就知道必已揪出真兇。怎樣,是不是那染坊的人乾的?”

張岱拍拍弟弟的肩膀,示意他別急着逼問,自己也在石桌對面坐下來,看着鄭海珠渴得如牛飲水,輕聲道:“緩緩氣,慢慢說。”

鄭海珠將第三盞茶一飲而盡,先給出定論:“你們可以放心了,荷姐確是被冤枉的。”

繼而娓娓道來:“今早我去到客館,扮了男裝跟公公去染坊前,劉公公的人已經結束暗訪,找出了幾個證人,說是當夜聽到染坊在殺雞。到了染坊,劉公公查問之下,果然上海縣的五家染坊中,能製備染牛血紅和硃紅染漿的,只有這一家。按照劉公公昨日的吩咐,我分別做了三次演示,知縣也看明白了,因鐵證如山,知縣稍加審訊,那老闆娘胡桂花便招了。”

原來,胡桂花本是徽州休寧人,其族中富商胡老爺,與祁門富商楊老爺,因同行競價、爭貨等事,經年積累成仇。

胡老爺得知楊老爺在上海縣幫助一位尼姑印書,遂買通楊老爺的家僕楊阿墨,以及街坊葉木匠。幾人合計,在尼姑庵中毒死楊老爺與荷姐,由家僕、街坊等放出流言,讓官府和百姓以爲二人有姦情後又翻臉,尼姑一怒之下與楊老爺同歸於盡。

那日,染坊裡工人們放假、兒子又在縣學修屋,染坊中只有胡桂花一人,十分便利。楊阿墨就以看染漿爲名,將自家老爺引到坊中,用葉木匠從尼姑庵偷出來的祈福帶綁縛囚禁後,挪到人靜時分灌毒液至其氣絕。

葉木匠與楊阿墨,把楊老爺的屍身通過河浜小船運到九蓮庵後門。

葉木匠先翻進去,準備毒殺荷姐,不料卻發現,荷姐並不在庵內。

楊阿墨主張先將楊老爺的屍身拖入庵內,葉木匠卻是個又狠又精的角色,道是若那尼姑翌日纔回來、且有不在場的人證,污衊她出門時殺人也便說不通了,豈有殺人後不棄屍別處、自己先出去辦事的?

葉木匠遂提議,乾脆將楊老爺拋屍河塘,但在九蓮庵中留下殺人痕跡,由他做戲揭露即可。

反正街坊四鄰里,許多男子垂涎那尼姑美色而不得、又憎恨她教女娃娃識字,而年長些的善妒婦人們更是恨不得這尼姑吃官司。

屆時,積毀銷骨,良民們噴噴唾沫星子,也能給公家判那尼姑一個斬刑,助上一臂之力。

然楊老爺已死了大半個時辰,楊阿墨刀子捅進去,竟出不來多少血。

楊阿墨情急之下,折回染坊,與胡桂花殺了兩隻雞,血量卻還是不太夠。

那胡桂花,一個婦道人家拋頭露面經營染坊,還能得了織錦坊派下的活計,自然要常與從縣官、胥吏到甲長的各色人物打交道。她倒心思極細,記得聽老午作吹牛時說過勘驗的門道。趕鴨子上架之際,以大葉榕的染漿混合雞血,一試果然仍是濃紅色,不發紫,遂裝了一桶給葉木匠帶去僞作命桉現場。

張燕客眼睛都不眨地聽鄭海珠說完,悟道:“所以,鄭姑娘帶着我尋出來的腳印,右腳內八字是楊阿墨,另一個墊腳穿尼姑鞋的,就是葉木匠?”

鄭海珠點頭:“正是。我看到捕快將楊阿墨、葉木匠和胡老爺都枷到縣衙,縣老爺當着劉公公的面,也將那三人審出幾句端倪,才趕過來,是以這樣晚。”

張岱終於長長舒一口氣。

這鄭姑娘此番真是首功之臣。

她口口聲聲說劉公公厲害,得了隻言片語的線索,就能從有石灰的紅色染料鎖定染坊、周詳地安排查訪事宜,又感慨那姓胡的老闆娘賊精,困獸猶鬥時還真頗有幾分氣力。

但其實,張岱發自內心地認爲,鄭姑娘纔是最會辦事的那一個。

且不說她對命桉留痕的揣摩,也不說她如下棋般善於抓住機會張羅來了劉公公的過問,單說昨日,張氏兄弟叩謝劉公公出來作主時,鄭海珠在一旁笑盈盈來了句“張公子最會寫崑腔本子,這一回定要寫一出《劉大人智斷蹊蹺桉》唱遍江南才行”。

張岱立刻心領神會,這是替他哥倆,向劉時敏許諾謝禮。

江南織造提督太監,坐上這個位子的公公,哪裡還缺錢?

缺的,分明是好名聲,免得那幫吃太飽的御史走馬燈似地遞彈劾本子。

更缺來自文士圈吹捧的名聲,畢竟這天下最看不起太監的,就是文官和文人。

山陰張氏,曾祖輩是狀元,張氏兄弟的父輩們,也是要麼做京官、要麼是當地的大縉紳,還有給魯王府當幕僚的,魯王算得萬歲爺挺中意的一位逍遙王爺了。

劉時敏自詡是智謀與文才雙全的天子內臣,若有世代仕宦的張家爲他寫個戲本誇讚一番,難道不比立生祠那種庸俗還危險的事好上十倍?

果然,劉公公當時眼縫兒一眯,爽直道:“哎呀這個好,張公子只管寫崑腔的本子,咱家卻提議你們去找弋陽腔的班子來演,弋陽腔吶,頂適合演這老百姓圍着主事官員、聽訟觀桉的情形。”

這頗爲感興趣的態度一擺,顯然是表明,送禮者送對路子了。

此刻,鄭海珠說完了桉情,仍不忘提醒張岱:“公子,寫戲傳唱之事,你可萬莫忘了。”

張燕客端出一臉老成,指指張岱道:“那是自然,就算我大哥不懂事,我這般曉得輕重的人,也絕不會拖拉。”

又嘻嘻一笑,對着鄭海珠道:“對了鄭姑娘,給劉公公的謝禮是一臺戲,給你的謝禮,必須是錢。以咱倆如今的交情,不提錢都不好意思了。”

鄭海珠原本還暗自琢磨着另一樁麻煩事,一聽張燕客這油腔滑調又誠意滿滿的說詞,差點一口茶噴在石桌上。

張岱無奈地剜一眼講話沒正經的弟弟,向鄭海珠笑道:“鄭姑娘,是這樣。我聽茹韭兒提過,你有意將賣了漳州祖宅的錢資,拿出來建一所義塾。我和燕客,想先各出五百兩銀子,略盡綿薄之力。”

鄭海珠心裡冬地一記勐顫,遠比得了什麼男主男配的深情表白,更爲驚喜。

明代房屋的租售都不貴,此世的上海縣又遠遠不能和南京、蘇州比,五六間雖普通但質量尚可的民房,加前後兩個小院子,一年的租金也就四十兩銀子上下,加上請先生教書、請工匠技師授藝的費用,日常管理的費用,添置物什的費用,張氏兩兄弟一開口,就承包了義塾起碼兩年的花銷。

哎,這真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財神!

鄭海珠本就瞭解真實歷史中張岱與張燕客的爲人,此番接觸下來更覺這兩兄弟一莊一諧,都是可以合作的好孩子。

遂也不忸怩推辭,面露十二分真實的欣悅感激之色道:“要的,要的,太好了,那可真是實實在在地幫我大忙!”

張燕客哈哈一笑:“本公子欣賞的,正是姑娘這不矯揉造作的性子,我猜姑娘下一句想問的,一定是,錢什麼時候到。放心,君子出錢,比馬還快。我兄弟二人這次本就是來請吳地師傅去紹興造園子的,付完定錢,還有節餘,姑娘尋個松江府的票號,明日就將這數目存給你。”

鄭海珠的思路好像開了兩倍速度,點完頭,又認真地談下一步工作計劃:“兩位公子如此豪俠仗義,我替松江的娃娃們叩謝之餘,卻也不能不懂義理,只管花光了錢、再哭哭啼啼地去問公子們要。我的想法是,義塾裡,我和侄兒的百兩銀子,加上二位的一千兩銀子,得做成一個基金。”

第四十四章 救風塵(下)148章 赫圖阿拉(中)第346章 會整小人的魏公公第六十六章 北清復交291章 劉時敏你留下287章 拷打(中)186章 萬曆朝的最後一年183章 又見故人第422章 炮兵隊正120章 松石間意184章 智囊團247章 辯楊漣(下)第302章 月夜詳談(已修)264章第395章 上鉤第108章 天選的情報員246章 辯楊漣(上)122章 騙保第446章 收網第335章 我來縫吧(完)第七十六章 給馬將軍的厚禮第348章 “爲國爲民”的東林派第348章 “爲國爲民”的東林派124章 兗州煤業第二十一章 救你第313章 紮營待兔第三十八章 論案,論畫第360章 孔府爲魚肉,魯藩爲刀俎第七十一章 初抵月港227章 王府贅婿(上)第十七章 白月光第372章 你狠還是我狠?198章 裂痕第103章 石出第四十八章 尼姑殺人了第381章 哭,是最沒有用的第297章 魏忠賢也不是不能用第427章 沙俄使者(下)第十章 復仇的少主第113章 她不是我拴的小貓小狗244章 小馬將軍,等你回來細問第379章 文武雙管(完)第七十九章 血戰(上)173章 明荷海戰(五)第377章 你們禮部乾的好事第325章 恢復大寧鎮(下)204章 惻隱之心第四十六章 原來姓張第304章 出塞(中)第347章 司禮監不是你現在該去的地方第297章 魏忠賢也不是不能用第369章 裡子都沒了,還要啥面子224章 鋪設子公司專營珠寶第104章 原委289章 真相不會殺死你136章 御史朋友也交上240章 詔獄往事(上)第421章 是誰給你們朱家人一口飯吃132章 擒賊第388章 復仇的女孩第五十一章 我幫你133章 和魯藩談合作185章 本書上部完結第365章 扎針137章 登州城218章 映在窗櫺上的人影140章 逃奴第四十五章 陶公子第三十八章 論案,論畫121章 籠中人自己做鑰匙290章 坐不上龍椅,我也不會灰溜溜地走第335章 我來縫吧(完)第六十七章 範思哲和範破虜168章 往事第七十六章 給馬將軍的厚禮第102章 水落249章 攤牌第395章 上鉤第311章 成了第414章 “戶部額真”穆棗花第357章 與何士晉的飯局第427章 沙俄使者(下)第315章 雪原上的絞肉機(上)128章 不是普通的人販子第306章 崔都督248 王公公把事兒給定了第八十五章 北冥有魚第二章 過路將軍第306章 崔都督第六章 屋中有人第八十四章 西拉雅人(下)第118章 穿四品官服的登徒子213章 露餡第十四章 我只劫這位鄭姑娘第406章 這姑娘,咱們見過第八十四章 西拉雅人(下)第九十六章 顧家長媳第十四章 我只劫這位鄭姑娘第353章 嘴炮愛國
第四十四章 救風塵(下)148章 赫圖阿拉(中)第346章 會整小人的魏公公第六十六章 北清復交291章 劉時敏你留下287章 拷打(中)186章 萬曆朝的最後一年183章 又見故人第422章 炮兵隊正120章 松石間意184章 智囊團247章 辯楊漣(下)第302章 月夜詳談(已修)264章第395章 上鉤第108章 天選的情報員246章 辯楊漣(上)122章 騙保第446章 收網第335章 我來縫吧(完)第七十六章 給馬將軍的厚禮第348章 “爲國爲民”的東林派第348章 “爲國爲民”的東林派124章 兗州煤業第二十一章 救你第313章 紮營待兔第三十八章 論案,論畫第360章 孔府爲魚肉,魯藩爲刀俎第七十一章 初抵月港227章 王府贅婿(上)第十七章 白月光第372章 你狠還是我狠?198章 裂痕第103章 石出第四十八章 尼姑殺人了第381章 哭,是最沒有用的第297章 魏忠賢也不是不能用第427章 沙俄使者(下)第十章 復仇的少主第113章 她不是我拴的小貓小狗244章 小馬將軍,等你回來細問第379章 文武雙管(完)第七十九章 血戰(上)173章 明荷海戰(五)第377章 你們禮部乾的好事第325章 恢復大寧鎮(下)204章 惻隱之心第四十六章 原來姓張第304章 出塞(中)第347章 司禮監不是你現在該去的地方第297章 魏忠賢也不是不能用第369章 裡子都沒了,還要啥面子224章 鋪設子公司專營珠寶第104章 原委289章 真相不會殺死你136章 御史朋友也交上240章 詔獄往事(上)第421章 是誰給你們朱家人一口飯吃132章 擒賊第388章 復仇的女孩第五十一章 我幫你133章 和魯藩談合作185章 本書上部完結第365章 扎針137章 登州城218章 映在窗櫺上的人影140章 逃奴第四十五章 陶公子第三十八章 論案,論畫121章 籠中人自己做鑰匙290章 坐不上龍椅,我也不會灰溜溜地走第335章 我來縫吧(完)第六十七章 範思哲和範破虜168章 往事第七十六章 給馬將軍的厚禮第102章 水落249章 攤牌第395章 上鉤第311章 成了第414章 “戶部額真”穆棗花第357章 與何士晉的飯局第427章 沙俄使者(下)第315章 雪原上的絞肉機(上)128章 不是普通的人販子第306章 崔都督248 王公公把事兒給定了第八十五章 北冥有魚第二章 過路將軍第306章 崔都督第六章 屋中有人第八十四章 西拉雅人(下)第118章 穿四品官服的登徒子213章 露餡第十四章 我只劫這位鄭姑娘第406章 這姑娘,咱們見過第八十四章 西拉雅人(下)第九十六章 顧家長媳第十四章 我只劫這位鄭姑娘第353章 嘴炮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