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機

浩浩蕩蕩的百餘艘龐大水師編隊直抵大沽港口,大沽港口附近接連不斷趕來大批觀望的天津衛軍戶,一個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形如乞丐,在寒風中望着高大如城的戰船正在停靠碼頭。

倪家蔭一看一幫破爛軍戶也跟着來湊熱鬧,當即不滿道:“將這些賤骨頭都趕回去,讓海東國使團看見有損國格。”

“標下遵命”幾名將領領命忙帶兵去驅趕衣衫襤褸的軍戶

一名鬚髮花白身着破爛棉襖的老軍戶朝着驅趕的天津衛將領苦苦哀求道:“俺們見來了大批船,只是想來討活做,搬運貨物,讓俺們留下吧。”

一名將領揮着馬鞭怒罵道:“看看你們這些賤骨頭,若是讓海東國使團看見,豈不有損國格,還不快滾。”

“是是是,小人們這就走。”軍戶們紛紛嚇得落荒而逃,深怕挨這幫作威作福的衛所將領鞭子。

陳璘率大明水師編隊在前靠岸,徵倭明軍將士紛紛下船登上碼頭,在海外建功立業的徵倭明軍將士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在碼頭上開道,令天津衛將士無不爲之欽佩羨慕這幫從東瀛徵倭凱旋歸國的將士。

一身山紋甲的陳瀚在親兵護衛下下旗艦登岸,看着早已恭候已久的一衆錦衣衛及天津衛所兵,幸虧自己出兵與便宜侄兒陳瀚攻滅豐臣秀吉,方纔有今日之榮耀。

否則就是等來錦衣衛緹騎相迎了,在登州府時就聽聞新任遼東巡撫倒黴蛋韓取善因遼東兵慘敗平壤被罷官,副使馮時泰已被錦衣衛緹騎逮捕,投入詔獄。

王之禎帶着一衆錦衣衛朝着陳璘及衆將迎上來恭賀道:“錦衣衛堂上僉書王之禎恭迎陳總兵及徵倭衆將士凱旋歸國,恭賀陳總兵攻滅倭國,建不世功勳,陳總兵厥功甚偉啊。”

“多謝王僉書前來相迎,陳璘與衆將士感激不盡。”老於世故的陳璘也對王之禎盛讚不已道:“王僉書辛苦了,此番渡海徵倭艱險重重,錦衣衛先期渡海刺探倭國軍情功不可沒啊,我一定會如實奏明皇上。”

王之禎聞言欣喜不已恭請道:“陳總兵遠渡重洋回國,我已在天津城中略備薄酒爲陳總兵及徵倭衆將接風洗塵,陳總兵與徵倭衆將請。”

“多謝王僉書”陳璘帶着衆將相謝後道:“王僉書,海東國王派使團隨我徵倭將士進京朝覲天子,請求封貢,需得妥善安置。”

王之禎剛忙着與陳璘客套拉近關係,卻險些忘了這事,忙道:“陳總兵言之有理,瞧我,險些給忘了。”隨即朝着一衆手下錦衣衛千戶、百戶等下令道:“爾等速去迎接海東使團”

“卑職遵命”幾名錦衣衛千戶、百戶領命帶着百餘名錦衣衛等候隨後靠岸的海東國使團戰船。

天津衛指揮使倪家蔭也想跟徵倭總兵陳璘及衆將親近親近,卻被霸道的錦衣衛擋在碼頭外,只能看着王之禎與陳璘相談甚歡,錦衣衛是想借機沾上徵倭大軍凱旋歸來功勞,天津衛也沒人跟着渡海徵倭,想要跟着沾光都難。

倪家蔭將目光瞄上了不被王之禎重視的海東國使團,做好迎接海東使團封貢朝覲天子也是一件功勞,倪家蔭忙帶着一衆天津衛將士朝着正在靠岸的海東國使團戰船迎上去。

東洋水師第三編隊待靠岸的大明水師駛離碼頭,才分批駛進碼頭停泊,高大如城的東洋水師戰船高出大沽碼頭數米,船上東洋水師將士紛紛靠着繩梯跳板下船來。

陳六率先下船登上碼頭,一見迎上來一名明軍老將領,忙見禮道:“海東國東洋水師第三編隊把總陳六見過將軍”陳六說的大明官話簡直就是南腔北調,幸得有士兵忙幫着表達清楚。

倪家蔭笑容滿面相迎道:“大明天津衛指揮使倪家蔭率天津衛將士特來相迎貴國封貢使團,貴國使團有何需求,但請直言。”

“多謝倪指揮使”陳六忙道:“我們需要僱傭百姓搬卸貨物,隨行封貢貿易海商也有大量貨物需要僱傭百姓幫着搬運卸貨,我們都會給銀錢僱傭百姓。”

倪家蔭聞言大喜,隨即朝着身邊的手下將領吩咐道:“快去把那幫軍戶都帶來幫海東國使團海商搬運貨物,告訴他們有錢拿,管飯吃。”

“標下遵命”幾名將領領命忙帶着數百士兵跑去將剛趕走的圍觀軍戶趕回來做搬運工

近千軍戶被身後如狼似虎追趕來的天津衛將士嚇得不輕,紛紛避之不及:“快跑啊,別讓他們給禍害了。”

“都給俺站住,指揮使大人有令,命你們這幫賤骨頭速去碼頭爲海東國使團、海商卸貨,每人都有錢拿,管飯吃。”馬上爲天津衛將領怒喝道:“都還愣着幹嘛,還不快給俺回去,小心你們的皮。”

“小人們這就去碼頭”一衆衣衫襤褸的軍戶聞言大喜,本就是來看看能否找點活做,掙點錢好過年關:“多謝軍爺,俺們都願去碼頭。”

東洋水師將士紛紛下船來,隨行身穿青衣官袍身披棉襖大衣的二十幾名使團成員在何崇奇帶領下登上碼頭,看着近千名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天津衛軍戶活得如此悽慘,比之東南沿海軍戶不逞多讓,甚至有人都只穿着破爛草鞋。

何崇奇想起了自己被倭寇擄到日本時的悲慘命運,若非遇到主公起兵,自己跟着加入主公義軍,才得以脫離苦海,有了今日的榮華富貴,何崇奇當即看向林三吩咐道:“傳令下去,先讓百姓吃飽了再卸貨,銀錢也要親自發到百姓手上,讓將士們向百姓透露我們海東國移民優待政策。”

“標下遵命”林三也很同情大明軍戶的悲慘命運,自己在呂宋慘遭大弗朗機人和當地土著欺壓,不少漢人還被大弗朗機人抓去做奴隸,自己很幸運遇上了樑隊正得以帶着家人回國,脫離苦海。

東洋水師將士在大沽碼頭附近臨時紮營休整,隨行海商及其隨從也紛紛上岸在東洋水師大營附近紮營,依靠着東洋水師護衛很安全。

近千天津衛軍戶吃飽飯後賣力搬卸貨物到碼頭外營地中堆放,一衆海東國海商的貨物則要搬卸到僱傭的平底沙船上沿着海河進入運河直抵通州城進京販賣。

一千餘軍戶在搬運貨物之時也順便打聽海東國之事,東洋水師將士主動透露海東國各種移民優惠政策,鼓勵天津衛軍戶逃亡出海,只要到了海東國就有至少三十畝田地,尤其是朝鮮戰亂過後人口銳減,田地荒蕪更多。

天津衛軍戶無不欣喜若狂,還得瞞着天津衛將領方纔好逃亡出海,早就聽說南方乃至山東不少軍、戶貧民大量逃亡出海,果真如此啊,在大明過得豬狗不如,飽受欺凌,軍戶世世代代都是賤籍,誰還願留在大明,還不如出海求活路。

海東國使團進京請求封貢朝覲天子的消息從天津衛加急傳到京城,而此時的京師城中正沉侵在平定寧夏叛亂勝利之中,堪稱舉國歡慶。

大明朝廷調集了全國精兵進剿平叛,從二月十八日哱拜起兵叛亂到九月十七日叛軍內訌,官兵攻入寧夏鎮城中,耗時大半年,寧夏之役使大明人力物力損失嚴重,大明朝雖勝,也是慘勝,連帶着影響國運,得不償失。

寧夏之役,大明朝廷臨陣接連換將,總督魏學曾被錦衣衛緹騎逮捕進京拷問,明軍與叛軍在寧夏鎮城內外用計百出,明軍決黃河水淹寧夏城,策反叛軍。叛軍勾結蒙古著力兔、莊禿賴、十失兔,叛軍最終因圍城內訌城破被鎮壓下去。

監軍御史梅國禎更是狀告總督魏學曾,寧夏叛亂平定後,梅國楨上疏說:“魏學曾應變稍慢,臣請求責備諸將是要振奮士氣,而逮捕魏學曾的命令,發自臣的上疏,臣深感悔恨。魏學曾不獲昭雪,臣將受到萬世的譏刺。”

大明朝廷及寧夏前線文武的作戰表現凸顯明朝文官統兵只會紙上談兵,臨陣應變遲鈍,瞻前顧後,搖擺不定,加上朝廷猜疑臨陣換將,使得平叛拖延大半年之久。

寧夏叛亂平定,平叛文武率軍進京獻俘闕下,到京時已是十一月戊辰,皇帝朱翊鈞難得親登皇極門接見百官,舉行寧夏大捷慶禮和獻俘儀式。

朱翊鈞下旨磔哱承恩、何應時、陳雷、白鸞、馮繼武,斬哱承寵、哱洪大、王文德,各梟示九邊。並以寧夏大捷祭告郊廟和逆賊蕩平佈告天下。

幾家歡樂幾家愁,大明朝廷寧夏之役勝利了,但遼東兵卻在平壤慘敗。大明朝廷早已開始追責,倒黴蛋韓取善在日軍攻佔朝鮮後火速接替郝傑遼東巡撫職位,郝傑也火速與韓取善完成交接,平壤慘敗責任花落韓取善頭上。

祖承訓輕敵冒進中計慘敗平壤,大明朝廷君臣震驚,詔令解除遼東巡撫韓取善官職,將副使馮時泰逮捕,投入詔獄,而總兵官楊紹勳只下交御史考察。當然這是皇帝朱翊鈞有意爲之,就是要藉機打擊文官集團。

文官們自是不肯認栽,給事中吳文梓等人疏論此事不公平,作爲內閣代首輔的趙志皋也被迫上奏稱:“邊疆遭侵犯,是武臣的罪責。如今寬大楊紹勳而將文官從重治罪,武臣更加放縱,文官更加喪失氣概。”

皇帝朱翊鈞自是不依從,馮時泰竟被貶責去戍邊。文官集團被皇帝朱翊鈞狠狠收拾了一頓,趙志皋帶頭反對皇帝處置文官,也讓朱翊鈞對趙志皋不滿,召王錫爵進京取代趙志皋。

大明朝如今已是多事之秋,內部鬥爭也越發激烈,爭立國本一事成爲文官集團與皇帝朱翊鈞對着幹的一張王牌,文官集團在平壤慘敗一事上吃了大虧,正在準備着大幹一場。

外臣們忙着跟皇帝對着幹,內臣們也沒閒着,權勢滔天的張誠公公也忙着與霍文炳結黨幹壞事,沒有主官的錦衣衛內部也在展開激烈爭權奪利。

陳璘率南路徵倭大軍進京抵達通州,準備進京獻俘闕下,禮部已派郎中曾鳳儀前去與陳璘及徵倭大軍將領商議安排獻俘闕下事宜。

流亡大明京師的朝鮮君臣得知陳瀚攻滅日本,平定朝鮮倭賊,建立海東國,頓時大呼上當受騙,接連不斷上奏請求大明朝廷爲朝鮮復國。朝鮮流亡君臣更是接連登門拜訪大明重臣請求大明朝廷出面要求陳瀚退出朝鮮,爲朝鮮復國。

陳瀚建立海東國,稱王於海外的消息對大明君臣衝擊力太大,海東國實力雄厚,與大明隔海而治。更令大明君臣擔心的是陳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滅日本,平定朝鮮,若按照陳瀚極速擴張下去,大明豈不危也。

第二七三章 氣暈秀吉第一九一章 奏請伐倭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四三二章 杭州會戰 (中)第三二七章 停戰議和第三章 歸化人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三十三章 軍火交易第六十三章 所向披靡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二一三章 身死國滅第三八一章 爬牆惹事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八十三章 搶先下手第三三零章 罷兵議和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二零八章 他欺負我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四四五章 舟山海戰 (上)第一六六章 占城自立第五十九章 自掘墳墓第九十八章 經略東番(下)第三六五章 西寇侵閩(上)第四四四章 奸賊合流第一零四章 狡兔鄭迥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三五八章 鳳山之役 (上)第三九一章 入侵廣東第三七六章 三門海戰(上)第三三七章 開拓海東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二八一章 平定關東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二三二章 小人國第五零零章 明廷震怒第二九四章 晉州之戰(中)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二一二章 椰城之戰(下)第一四三章 冰河時代第三七二章 王者風範第三零七章 探險之路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九十章 女奴貿易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三四零章 徵明計劃第三八八章 微服巡視(下)第二二三章 西狩平壤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三十四章 百地上忍第二七五章 狹路相逢第二九零章 鎮川會戰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五十章 風中立花(下)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四六三章 播州蠢動第四一八章 水口大捷第三七九章 桑洲之戰(下)第三五七章 打狗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都督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一七五章 養寇自重第五零三章 三寶壟之役(下)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一一九章 降服笨牛第二七九章 家康喪志第六十一章 隈本城下第四四零章 爭霸爪哇第四二九章 會戰在即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一八三章 杭州城下第二十章 衆意難違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第五十四章 大都督第二一零章 後院三國第二八零章 家康臣服第二三二章 小人國第三二六章 騎兵對決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四五六章 南直隸亂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九十九章 政治利益第一零五章 赤嶼開發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二九零章 鎮川會戰
第二七三章 氣暈秀吉第一九一章 奏請伐倭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四三二章 杭州會戰 (中)第三二七章 停戰議和第三章 歸化人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三十三章 軍火交易第六十三章 所向披靡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二一三章 身死國滅第三八一章 爬牆惹事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八十三章 搶先下手第三三零章 罷兵議和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二零八章 他欺負我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四四五章 舟山海戰 (上)第一六六章 占城自立第五十九章 自掘墳墓第九十八章 經略東番(下)第三六五章 西寇侵閩(上)第四四四章 奸賊合流第一零四章 狡兔鄭迥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三五八章 鳳山之役 (上)第三九一章 入侵廣東第三七六章 三門海戰(上)第三三七章 開拓海東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二八一章 平定關東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二三二章 小人國第五零零章 明廷震怒第二九四章 晉州之戰(中)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二一二章 椰城之戰(下)第一四三章 冰河時代第三七二章 王者風範第三零七章 探險之路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九十章 女奴貿易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三四零章 徵明計劃第三八八章 微服巡視(下)第二二三章 西狩平壤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三十四章 百地上忍第二七五章 狹路相逢第二九零章 鎮川會戰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五十章 風中立花(下)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四六三章 播州蠢動第四一八章 水口大捷第三七九章 桑洲之戰(下)第三五七章 打狗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都督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一七五章 養寇自重第五零三章 三寶壟之役(下)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一一九章 降服笨牛第二七九章 家康喪志第六十一章 隈本城下第四四零章 爭霸爪哇第四二九章 會戰在即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一八三章 杭州城下第二十章 衆意難違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第五十四章 大都督第二一零章 後院三國第二八零章 家康臣服第二三二章 小人國第三二六章 騎兵對決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四五六章 南直隸亂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九十九章 政治利益第一零五章 赤嶼開發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二九零章 鎮川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