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正看向其他五位內閣大學士,他們也有些猶豫,最後張文正說道:“現在的形勢十分危險,我們各國應當保持克制。我們大明不希望南洋問題演變成爲一場將我們都毀滅掉的戰爭。如果你們主動撤除南洋的兵力。我們大明帝國承諾未來三十年內不輕啓戰爭。”
聽到大明內閣決定佔領爪哇、蘇門答臘島等幾個島嶼之後就停止對外擴張的決定,在座不少列強國都爲之心動。
在場的列強很少有和大明帝國接壤,但是他們都害怕大明帝國從東方開始大舉搶佔他們的殖民地。
如果大明帝國遵守承諾,他們也許可以撤走在南洋集結的兵力。
尼德蘭國王威廉三世坐立不安,他感受到了其他的列強似乎想要犧牲尼德蘭的殖民地來討好大明帝國這頭巨獸。
“各位,我們尼德蘭的利益與你們密切相關,如果犧牲了我們尼德蘭的利益來換取一時的平穩,那麼在將來我們尼德蘭可能會退出同盟。”
威廉三世憋紅了臉,試圖做出威脅。不過維多利亞女王、拿破崙三世、亞歷山大二世等人不爲所動。
尼德蘭的殖民地是否丟失對於他們而言並非那麼重要,他們更加關心的是自己的國家能夠從中獲得什麼利益。
就在尼德蘭的殖民地成爲了談判籌碼之時,一直沒有做聲的林肯說道;“我對各位的綏靖策略感到不忿。我們北美的錦衣衛最近頻繁出沒,我在懷疑大明要插手我們合衆國的事務。也許割讓尼德蘭的殖民地會讓大明帝國在南邊的擴張告一段落,可是我們合衆國呢?”
林肯的話又引發了衆人一陣議論,會場之中這羣高層因爲林肯的看法而發生了轉變。
錦衣衛在北美的活躍釋放了不同尋常的信號。
“合衆國所說關於錦衣衛頻繁在北美活動的事情是否屬實?”
這些列強的大人物們都在等待大明的答覆。
一個內閣大學士說道:“北美的錦衣衛只是我們內部的正常調動,無可奉告。諸國在我們大明境內又何嘗不是安插了探子,可曾聽過我們大明帝國的抱怨?”
“我只是奉勸大明帝國最好不要插手我們合衆國的事務,我們合衆國的平民只要有了火槍,每一個人都是民兵,大明帝國的任何行爲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林肯在口頭上進行威脅。
“我們也希望合衆國在加利福尼亞籌建的艦隊不是爲了專門針對我們大明而建立。”張文正反擊。
“這是我們合衆國對東洋幕府擴建船隊的迴應,並不是針對大明,請你們不要認爲這是一種威脅。”林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卻與主位上的內閣大學士針鋒相對。
日不落帝國在外交上不時會與合衆國走在一起,倫敦的資本家在合衆國有大量的投資,甚至合衆國的部分財政都是找歐洲資本家融資。
他們注意到合衆國面臨的威脅,態度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維多利亞女王背後是鄉紳和倫敦的資本家,她在與隨行的大臣經過商量,發表了自己的立場:“除非大明帝國解除對北美的威脅,也即削弱東洋幕府的兵力和船隊,否則我們不能夠從南洋撤兵。”
大明帝國主持的會議因爲林肯提出的北美問題而陷入了僵持,雙方還是不肯退讓。
每一個帝國都很精明,所有帝國都在掂量自己手頭的利益。
最終一場會議下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俾斯麥、毛奇兩人跟着皇太子腓特烈三世從內閣大廈出來,他們普魯士帝國在東方沒有利益,同時也沒有多少個殖民地,倒是沒有多少利益衝突,或者說他們恨不得東西方打起來……
腓特烈回到馬車上,閉目養神:“今日的秘密會議,大明與不列顛、合衆國爲主角,我們普魯士卻半句話都插不上,海外幾乎沒有殖民地。俾斯麥、毛奇,什麼時候我們普魯士才能夠像是他們一般,成爲真正的主角?”
俾斯麥說道:“皇太子殿下,依我看來,大明與日不落帝國終有一戰,而地點不是在南洋,便是在北美。到時候局勢一亂,便是我們普魯士帝國瓜分殖民地、走向更加強盛的契機。”
毛奇也在一旁說道:“我同意俾斯麥的看法。殖民地已經瓜分到所剩無幾,只有一場戰爭能夠破壞現在的格局。”
腓特烈沉默:“等我們回到普魯士,將常備軍數量再次擴大,我們需要更多的兵力應對變局。”
俾斯麥語氣低沉:“請殿下一定要沉住氣,我們只需要靜候變局即可。如果日不落帝國要求各國發兵,我們可表面派出一支軍隊,而暗地裡積蓄力量。還有海軍的建設也不可停下。”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也坐上了馬車,與他對話的是沙俄的親王和貴族。
“將我們的步兵、炮兵、騎兵部署在中亞邊境,如果大明帝國在別的戰線爆發戰事,我們的陸軍可大舉推進,一直打到天山爲止。”亞歷山大二世沉吟,“在此之前還需要廢除我們沙俄帝國內部的農奴制,軍事、社會、司法、教育都需要改變。”
一個沙俄親王說道:“陛下,如果要觸動農奴制,會導致農場主的不滿,您統治的根基也會動搖。其他的措施容易施行,唯獨農奴制需要慎之又慎。”
亞歷山大二世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各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我們沙俄帝國明面上是第三列強,擁有歐洲最龐大的陸軍,但實際上我們的軍隊已經過時了。哈薩克戰爭的時候,我們沙俄20萬陸軍,被大明7萬人追着打,一直被打到了裡海,你知道當時我的父皇有多麼悲憤?我一直忘不了他臨行之前仍然對我說起這件事。總有一天,我會將丟失的西伯利亞重新拿回來。我們沙俄帝國才應該是第一列強。”
看着衆多列強離開,六個內閣大學士小聲交談。
“槍打出頭鳥,我們大明帝國突然就成爲了所有列強的敵人。”
“根據崇禎皇帝留下來的手稿,嚴令我們大明後人不可發起世界大戰,那將可能會失去現在的輝煌。所以我們一直很給他們面子,否則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