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節 全民發槍

總監軍顏東來正坐在總督行轅內陪着傳旨的使者喝茶,這裡本是一富豪家庭,被軍隊徵用。

其客廳甚大,一邊用來招待客人,一邊則在拼起來的大桌上放置大幅地圖。

見着祖大壽與傅天錫進來,顏東來起立,向祖大壽先行軍禮。

他雖是王親國戚,來自東南軍,到新明軍負責監軍,但並不倨傲,見着祖大壽,口口聲聲“向老元戎學習”,態度謙虛謹慎,只在他的職權範圍內活動,超出他職權範圍的並不伸手,尊重祖大壽,尊敬同僚,因此自祖大壽打下的軍官們與他相得。

祖大壽回了軍禮,傅天錫趕快向顏東來致敬,他是文職知府,但負有“軍前效力”之責,與聞機密,參與軍務。

小几上,正擺着一份金燦燦的王旨,不是朝廷聖旨。

大明東南王節制全國武裝力量,軍政軍令一把抓,他已經回到南京,但沒有前來,如今派人前來傳旨。

也沒多大麻煩,點起香爐,諸人拜讀聖旨。

在這道旨意上,東南王下令給九邊民衆發槍,廣泛發動民衆,全民武裝!

要求他們積極運用火槍,努力打擊敵人!

火槍的使用分兩部分,一是從東到西、濟南、太原、米脂以北地區,民衆皆可自由挎槍,你可以背槍上街、上學和上班。

以南地區則受到管制,除了軍人及得到有關部門批准的持槍人士,都不能背槍上街,但民衆皆要軍訓。

這道旨意表明,朝廷在全國成立“人民武裝部”,從事民衆軍事訓練,組建民兵,準備後備役軍人之責。

這件事情其實早就試行了,現在全國推行。

給百姓武裝,遇敵必戰!

我中華民族,絕不向敵人低頭,絕不投降!

看完這份旨意,祖大壽嘖嘖稱讚,欣然道:“王爺就是王爺!”傅天錫也深有同感。

中國歷史上,帝王們懼怕民衆造反,不敢武裝民衆,始皇得天下,收九州之兵鑄爲十二金人,漢唐時俠以武犯禁,大力打擊,以致於明朝“路條”出現,沒官府開的路條普通人將寸步難行,元朝至強,十戶才得一把菜刀切菜。

東南王給民衆發槍,大規模武民衆,正是其雄心壯志,充滿信心,不懼民衆造他的反。

傅天錫則想得更遠,時代不同了!

在以前,朝廷與百姓的關係多是管治,即朝廷管百姓,百姓向朝廷上交賦稅、服勞役,朝廷也有好處給百姓,比如穩定社會、抵抗外敵,災年賑濟。

但歷朝歷代,沒有一個皇帝象東南王那樣給得多!

他積極發展經濟,現在的地方官,都以提高什麼“豬的屁”爲最重要的任務,考覈指標也向這這方面湊,要求他們發展經濟又不能得罪民衆,不得搶掠民財。

經濟發展起來,民衆都得好好,東南王建立新明,民衆大得好處,傅天錫是親民官,更是感觸頗深,民衆獲得銀元,家有餘糧,比十年前富得多了!

在傅天錫的治下,他知道民衆可以窮到什麼地步!

在以前,家裡這麼多人,只有一套衣服,出家門的才能穿上衣服,在家裡全是果露,沒辦法,太窮了!

但現在這種現象很少見了,以小孩爲例,國家給上學的小孩子發校服、發文具,給小孩子體面,多少窮人家的孩子都穿着官府發下的校服出門。

在許多城市,國家已經給學生供應免費早中兩餐!

以各大河黃河、長江、珠江、淮河及東南諸省做得最好,這些地區有水運便利,糧船能夠上行,供應糧食。

就算本國糧食歉收,還有東南國、安南的糧食運來,供應得上,成爲民衆福利!

到處修路,大搞基建,投資社會,民衆皆得分潤。

按制,官府廢除徭役,所有工程都給民工發工錢!

推行社會福利,普建學校、醫院,關心民衆,使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可以說,民衆得其利,遠勝前朝!

開化民智,實行掃盲,民衆漸知“國家”與“民族”的概念,而且東南王長期在國家推行他的個人崇拜,民間將他當成神一般去禮敬朝拜!

這樣的君主,真不怕民衆造他的反,相反地,他號召一出,萬民齊應!

祖大壽霍然起立,大手一揮道:”按王爺旨意,給百姓發槍!全民武裝!”

顏東來高呼道:“遇敵必戰!”

……

張家口,張北縣熱鬧的街道上人來人往,民衆搶着軍情不火熱的情況下趕快出動買賣東西,購銷兩旺。

張家口地區是明長城重要防禦關隘,蒙古人之前來突襲,張北縣接連閉城一個月,前天才退,明軍哨馬探出敵人已經後撤百里,因此今天開了城門,四周躲藏的民衆紛紛進城來採貨。

人羣中有一隊農民?刀手?他們的衣着普通,均爲農民裝束,但身上套了皮甲,腰間挎刀,有人拿着三叉戟、紅櫻槍,兩人背了弓箭。

爲首一人約五十歲出頭,額頭皺紋深深,實際才四十多歲,皮膚較黑,方額闊口,褲帶上別了一根長長的旱菸杆,樣貌就是那些土老冒兒,純粹的。

此人叫做齊甲三,是狼窩溝村的村長,狼窩溝位於張北縣野狐嶺南15公里處的黑風口溝口,聽這三處地名,就知這是一什麼地界兒——此爲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發生逾千次戰鬥。

齊甲三不慌不忙地走在縣城大街上,他後面跟着兒子齊鳴、侄子齊樂,還有本村六個莊稼漢拉着三輛驢車。

他是昨天接到縣裡的消息,要他今天上午前來縣衙開會,而且指明要他帶上足夠的運輸工具,他不禁納罕起來,究竟有什麼事呢?

不過,要他們帶運輸工具,應該是有好處給他們吧?

去到縣衙,外面已經停留了一大堆的驢車、板車,一大堆的莊稼漢等在外面,加上有許多賣小吃的人向他們兜售生意,難得過城,一些人就吃起來,很是熱鬧。

許多莊稼漢都背刀拎槍,弓箭背身上。

不同於前明,新明民間軍訓普及,尤其是邊地,男丁均要舞刀弄槍,一旦國家有事,丁壯者引弦而戰,絕不束手待斃。

因是戰區,縣衙站崗的不是差役而是軍隊。

齊甲三讓其他人留下,他向把門的官兵出示了他的執照,即村長證明,是一張硬紙片,上面有他的小像及樣貌描述,還有官府的印鑑定,於是官兵放他進來。

縣衙的人引他到了二堂,裡面已經有好幾十個人,正是張北縣三個鄉,三十八條村的鄉長、村長等人,齊甲三算來得遲了。

堂內的正中央放了一個敞開的武器箱,裡面擺放着一枝枝簇新的滑膛槍!

第1955節 馬惟興一身擔綱第204節己巳之變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822節 攻打盛京!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443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1515節 兩國停戰之後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709節 誰可爲帝?第1182節 莫臥兒軍隊的來由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6節日程表第271節入港炸船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695節 機密不可外泄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626節 姚閣老歸東南府第434節 新兵一枚之加入工程兵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497節 巡撫見鬼佬第1733節 擊殺曲吉多吉第965節 移民事宜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1738節 漢藏交戰(一)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689節 求佛保佑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1366節 別小看天下英雄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2067節 都看得開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1385節 驚天的鹽政大調整第1878節 賽義夫帕夏第305節 芝麻開門第123節刺客(一)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400節 就是要敗!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1481節 勸上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1537節 顛峰對決之高峰會議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419節 試探不利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796節 我們的征途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665節 王宮會見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470節 議造淺水炮艇第210節顏常武的回答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337節 茶事第1141節 恐怖的奧斯曼軍隊!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086節 快與慢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2195章 朱和坪之心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1628節 進攻伊爾庫茨克城第61節追殺敵船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1842節 《百年海軍》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
第1955節 馬惟興一身擔綱第204節己巳之變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822節 攻打盛京!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443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1515節 兩國停戰之後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709節 誰可爲帝?第1182節 莫臥兒軍隊的來由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6節日程表第271節入港炸船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695節 機密不可外泄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626節 姚閣老歸東南府第434節 新兵一枚之加入工程兵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497節 巡撫見鬼佬第1733節 擊殺曲吉多吉第965節 移民事宜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1738節 漢藏交戰(一)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689節 求佛保佑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1366節 別小看天下英雄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2067節 都看得開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1385節 驚天的鹽政大調整第1878節 賽義夫帕夏第305節 芝麻開門第123節刺客(一)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400節 就是要敗!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1481節 勸上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1537節 顛峰對決之高峰會議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419節 試探不利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796節 我們的征途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665節 王宮會見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470節 議造淺水炮艇第210節顏常武的回答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337節 茶事第1141節 恐怖的奧斯曼軍隊!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086節 快與慢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2195章 朱和坪之心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1628節 進攻伊爾庫茨克城第61節追殺敵船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1842節 《百年海軍》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