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

殺死蒙古人割了首級就有十個銀元,話說回來,如果村民有死傷,官府並不負責,畢竟官府比起以前好多了,已經給了不少的東西。

對於打擊蒙古人村民們趨之若鶩,村民人命不值錢,可能都不值一個銀元,

兩個村長認爲儘可能把蒙古人弄下馬,那纔有機會,否則給蒙古人在馬上,人馬合一,一個蒙古人射殺十個村民不在話下!

使用絆馬索是好方法,劉甲三說道:“當初關二哥不就這樣給孫權弄下馬來了……”

趙維凡

正說着,靴聲霍霍,幾名官吏出來,爲首一人,是穿青袍的文官,官袍正面繡敕即鴛鴦也,正是本縣正堂張文彤,旁邊一人,體格健壯,滿臉堅毅,臉比較黑,與許多人不同的是梳着板寸頭,劉甲三識得是縣丞陳寶元,是本縣人,來自東南軍。

新明軍隊裡,來自東南軍的人不少,主要是一些以前移民到東南國的各地民衆,他們衣錦還鄉,既能夠與鄉人打成一片,又能夠更好的貫徹執行王爺旨意。

不過他們往往被鄉人笑話的就是他們的板寸頭,這種東南國流行的乾爽髮式在回鄉後引致鄉人的大驚小怪,須知古人受的教誨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動。

縣裡的典吏藍澤齊着衆人與縣令、縣丞見禮,衆人鬧哄哄地給兩位大人鞠躬,但沒有下跪!

新朝新氣象,只需要向皇室人員下跪,其他人則免了。

你給他們發東西,讓他們跪着領,這樣沒意思。

就算打官司,去的是新開的法院,而不由縣令審理。

藍澤齊叫道:“開會了開會了,大家安靜,聽兩位大人的指示!”

大家安靜下來後,張文彤首先講話,勉勵了大家幾句,稱國難當頭,人人有責,要認真殺敵,讓蒙古人寸步難移。

下面的鄉官村官們心忖着聽聽而已,怎麼能夠靠我們這些人殺敵呢?!

他取出二張紙片念起來,一張是成立“人民武裝部”,負責民衆軍事訓練,組建民兵,準備後備役軍人之事。另一張是任命書,任命縣丞陳寶元兼任人民武裝部部長。

陳寶元走馬上任,也不說什麼廢話,直截了當地說要給各村發村,每村十把火槍,大村及重要的村每村發二十把!

“王爺有旨,以後每殺一個蒙古人,獎勵十個銀元不變,還獎勵二把火槍!”陳寶元大聲宣佈道。

全堂人都轟動了,哇噻,官府又來給大家發禮物了哦!

比起以前,官老爺不僅是威風,還可愛多了!

發槍!

火槍已經搬到了縣衙裡,當場發槍、簽收!

這麼沉重的軍器自然是劉甲三一個人不能夠背得動的,他去堂外找人來幫忙,大夥兒三步並作兩步地衝進來,開箱,看到簇新的火槍,散發出一股股清新的油氣,實在令人欣悅!

狼窩溝村是重要的前哨村,可以帶走二十把槍,劉甲三挑選了十六支長火槍和二支火銃,還有二支雙筒噴子。

他見縣丞陳寶元沒走,就上前套近乎,聽聞是狼窩溝村的,陳寶元說道:“你們村接連送上十個蒙古人頭,表現不錯!”

狼窩溝村地處要衝,來往蒙古人很多,劉甲三努力打擊蒙古人,屢有斬獲,得到了官府的嘉獎,因此陳寶元清楚他們的表現。

劉甲三打蛇隨棍上道:“大人,每殺一個蒙古人,可是要獎勵二把火槍哦,我們殺了十個蒙古人……”

狡猾的農民!

陳寶元大笑道:“給多四把長槍給你,愛要不要!”

劉甲三大喜,連連鞠躬道:“謝大人賞,謝陳大人賞賜!”

拿多四支長槍,一支槍給了一百發子彈,就是那種紙殼彈,裡面裝火藥的那種,於是一夥人高高興興地趕着裝上了槍枝子彈以及保養用的通條,油壺及小刷子等離開了縣衙。

其他村村民們也很高興,大家象過節一般地快活,整條街道揚溢着歡樂的氣氛。

事實上,也確實發了財,每村二十把或十把火槍,在那時,火槍可是造價不菲,不論它是武器,而是一根鐵條就已經很值錢了!

況且這根鐵條能殺人呢!

除此之外,他們還得到了十顆炸彈!

炸彈的威力非同小可,在以前根本不給給予,此時此刻,官府大方得很。

他們還買了一些糧食、布匹和雜貨,得到了官府配給的燈油、趕路回村。

同行的還有兩名軍人,士官張繼海與士兵牛爲山,他們將跟隨村民們到達狼窩溝村,對村民們進行火槍使用的訓練。

劉甲三着大家都叫他們是長官,兩位長官非常和氣,沒有前明官兵的趾高氣揚。

張繼海帶了一把火銃和一把噴子,而牛爲山則揹着長火槍。

一路平安,回到了狼窩溝村時已經是滿天星斗,好在劉甲三早就有備,帶了火把照路。

那時期的道路黑漆漆一片,時有狼嗥入耳,好在他們人多勢衆,狼也不敢惹他們。

劉甲三把裝備放在自己家中,兩位長官安頓到了自家住下,他家是難得的三層樓樓房,在鄉村裡如鶴立雞羣。

消息連夜傳遍全村,引得村民跑來看熱鬧,劉甲三把他們趕走,叫了村裡二個民兵來看守。

第二天一早,劉甲三召集本村所有丁壯百餘人齊集曬場上進行軍事訓練!

當看到那麼多把火槍,所有的人眼中一片熾熱!

張繼海着牛爲山演示了長火槍的裝填、擊發全過程:

“先將裝着削尖的燧石的擊錘轉到半擊發狀態,使得擊錘的安全卡筍卡入轉軸上的一個卡槽,保證燧發器不會被意外擊發:

然後裝填彈藥,從槍膛前方進行裝填,將定裝子彈咬破,倒火藥槍膛,然後裝填鉛彈,就用子彈紙殼包裹,用通條搗一搗;

發火盤上加入火藥,蓋上發火盤的蓋子,此時已經處於作戰狀態,可以向下傾斜,因爲槍膛有紙包裹着,不用擔心火藥倒出;

向後板擊使燧發擊錘處於全擊發狀態,釋放擊錘上的安全鎖;

放平槍身,扣動板機,釋放擊錘!”牛爲山說着。

砰!

震耳欲聾的一槍,嚇得許多人捂住了耳朵,但更多的人躍躍欲試!

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1413節 我願乾了這碗恆河水第1781節 你們近衛軍又要掀鍋了?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110節出診部族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746節 統一戰線的形成第180節大海戰(二)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812節 韃靼人的戰術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1813節 我是主角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551節 在南京之董小宛第775節 你知道土澳大陸嗎?第843節 備戰打白皮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1295節 得手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2098節 希臘人的攪局第1196節 海盜本色(二)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987節 肉呢?肉在哪裡?第1719節 進藏難!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332節 摸營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1840節 禍害在馬爾馬拉海第766節 吳三桂咎由自取第66節戰後之事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909節 照幹不誤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1599節 冊立皇太孫(二)第507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八)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1249節 好想幹上一票第74節不用擔心第1068節 奧斯曼帝國宮廷第205節榮辱雙重天第203節南虜顏常武第171節落子(完)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467節 中國人頂住了中國人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434節 新兵一枚之加入工程兵第1245節 你們這是過家家嗎?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19節碼頭上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760節 洪爵爺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332節 摸營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一)第930節 三個計劃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1640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一)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996節 南京,向龜茲轉賬!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470節 議造淺水炮艇第2048節 什一格殺令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300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一)
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1413節 我願乾了這碗恆河水第1781節 你們近衛軍又要掀鍋了?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110節出診部族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746節 統一戰線的形成第180節大海戰(二)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812節 韃靼人的戰術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1813節 我是主角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551節 在南京之董小宛第775節 你知道土澳大陸嗎?第843節 備戰打白皮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1295節 得手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2098節 希臘人的攪局第1196節 海盜本色(二)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987節 肉呢?肉在哪裡?第1719節 進藏難!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332節 摸營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1840節 禍害在馬爾馬拉海第766節 吳三桂咎由自取第66節戰後之事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909節 照幹不誤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1599節 冊立皇太孫(二)第507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八)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1249節 好想幹上一票第74節不用擔心第1068節 奧斯曼帝國宮廷第205節榮辱雙重天第203節南虜顏常武第171節落子(完)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467節 中國人頂住了中國人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434節 新兵一枚之加入工程兵第1245節 你們這是過家家嗎?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19節碼頭上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760節 洪爵爺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332節 摸營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一)第930節 三個計劃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1640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一)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996節 南京,向龜茲轉賬!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470節 議造淺水炮艇第2048節 什一格殺令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300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