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

李成樑對付北方遊牧部族的戰術,一般稱爲“搗巢”。

明代北方的邊塞上你來我往,長年拉鋸,邊鎮的明軍漸漸也有了新的對策:當外虜突破邊防,襲擾內地、大肆掠擄之時,明軍除了憑險守衛,同時針鋒相對,派出自己的快騎兵,直搗來犯之敵的空虛巢穴,名之爲“搗巢犁穴”。

這種行動對來犯之敵造成極大的震攝,許多時候不得不倉惶回救,所以《神宗實錄》中說:“虜酋貪漢物,虜婦極懼搗巢。”可見這種戰術的震攝力,不過,這種戰術需要強大的機動能力,更需要果敢和強悍的戰鬥精神。

早些年,李成樑多次親自率兵搗巢,將士用命,效果很好。以後李成樑漸漸老邁,只能派部下前往,而且蒙古人對這種戰術有了防備,奇襲的效果就差了許多。後來他的兩個兒子李如鬆、李如梅也都親自帶兵實施過搗巢,也都曾經失過手,一死一傷,李如鬆連屍首都沒有弄回來,當然這是後話。另一位晚明名將戚繼光在擔任薊鎮總兵官的時候,也曾經兩次率軍出塞,結果兩次都以失敗收場。

大體而言,騎射並不是明軍的長項,而蒙古軍隊精於騎射,明軍和他們打運動戰,並不明智。李成樑父子有過成功的奔襲,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不管怎麼樣,在諸路將領畏敵如虎,只敢呆在城裡防守時,李成樑敢於出戰,連兒子都送了命,這是大無畏的精神!

值得大樹特樹,立爲典型,嘉以重賞,給將士們做個榜樣!

“下面,有請甘大將軍訓話!”李過說道。

所有的人都腰板挺直了腰,不敢怠慢,畢竟這位主兒是東南王麾下愛將,從介紹上來看他的功勞大得嚇人,將來很可能成爲類似中山王徐達這樣的大人物,非同小可!

甘輝見到文武官員畢恭畢敬的樣子,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清楚到擱在前明時期,文官是如何不鳥武將的!而且是個出身海賊的武將,只怕挨近文官時,他們要掩鼻了!

文官正途是科舉出身,武將正途是武舉又或者是祖萌接任,至於被招安的賊寇則靠邊站,哪有可能象他現在這樣風光,衆望所歸。

他從容道:“其實外虜不是那麼可怕的,他們的騎兵除了機動性好外,優勢並不多。”

“我們如果組織小股部隊去草原肝活,搶了就跑,大部隊做後方,看誰的成本小損耗大?他們沒有城牆,我們一下子就可以讓一個部族毀滅!面對機動打擊,遊牧民族比農耕民族更缺乏有效的防守手段。”

“我們爲什麼對付不了外虜,根源是什麼?”

“主要原因是因爲收益太小,耗費太大,換作是東南膏沃之地來看看,我們會使盡吃奶的力氣打下來!”甘輝說着,引起了人們的一陣輕笑。

他猛的一拍桌子道:“如今外虜一而再,再而三挑釁,引得東南王殿下火大,他忙着肝大事,沒空跑來跑去地鎮壓北方外虜,想的是一勞永逸之策,那就是移民!”

“誰惹我們,我們就搶了他們的土地,徹底地消滅他們,讓他們再沒有機會來做壞事!”甘輝拿起了一條教鞭,轉身向着自己背後的大地圖,在長城北方畫了個圈道:“王爺決定,吞併漠南之地!”

再畫了一個圈道:“待到漠南平定,吞併漠北!”

他的話在衆人心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如果說此話的不是那位主兒,其他人敢這樣大言不愧地說出來,大夥兒會問他有沒有睡醒!

外虜如果這麼好平定,也不會從秦漢時期就修長城修到明朝了!

聽過他的話,大家擔心起來。

王的話是一諾重如泰山,最終着落在官員們的頭上,肝得好大家謝天謝地,肝不好大家要被追責的!

見到大家苦着臉的樣子,甘輝微微一笑道:“不必疑惑,如今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全,我方必勝!”

“今朝廷有東南王殿下主政,他謀略深遠,賞罰分明,仁義無雙!我朝文武官員融洽,上下一心,形成合力!老百姓皆受朝廷恩惠……我軍兵強馬壯,將士用命,且火器普及,軍力雄厚,就連老百姓也普遍裝備火槍……嗯,對了,我們的資金雄厚……”

甘輝大大地吹噓了自家優勢一通,不過文官們普遍陰鬱着臉,他們讀得書多,知道中國北方外虜扎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那種,二千多年來漢王朝與北方外虜你殺我我殺你,殺了二千多年都沒完沒了,東南王雖然是一代雄主,但真能夠解決秦皇漢武、唐太宗和朱老四都沒能完成的任務?

打個大大的問號!

至於武將們,按軍令執行,雖不至於想得太多,但是也不無疑惑。

反應不怎麼好,大夥兒陰沉地望着他,彷彿用眼色在說:“你說得似乎很有道理,可是連我們祖宗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們能夠做得到?”

甘輝微嘆一口氣,知道想要扭轉人們對於外虜根深蒂固的看法,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光做不說,做了再說!

不管他們怎麼想,一旦參與到此事來,死也要死在塞外!

他說出了東南王的決策:“我們要建立強大的步兵軍團,還要有一定規模的騎兵部隊,以及民兵全火器化!”

“實行佔領一片草原,就建城移民,軍隊在此駐紮,民衆開發,騎兵不斷出擊搶奪牛羊馬匹,俘獲牧民,全力消滅遊牧民族有生力量,相信持續個一百年應該可以把草原佔了,快的話就是一代二代人的事情。”

“王爺是仁慈的,那些部族只要投降,一個不殺,可以讓他們歸化,讓他們也成爲我們當中的一員,但所有的歸化人都要學習培訓,並且他們要交投名狀!”

“出塞民衆全部軍訓,壯丁全部發給火槍,組建民兵,縣成立縣大隊,鄉有鄉中隊,村有村小隊!”

“主要是要軍紀嚴,有組織,不亂陣腳!”

“遇敵必戰!敢退者殺無赦!”甘輝冷酷地道:“王爺有旨,軍民逃跑者皆殺,官員除了砍頭,直系三代家族流放……”

完了,完了,大家都要完蛋了!

可以不做官不?

見到大家苦着臉的樣子,甘輝打個巴掌給個糖果,他拱了拱手道:“王爺有旨,此次解決北方邊患,功在千秋,文官、吏員、百姓皆可不受‘非軍功者不得封爵’之限,以功勞大小,給予相應爵位!”

呼!

原本搖頭不止的文官們齊刷刷地扭頭看着他,得到了他的確認,是真的!

因爲是打天下的關頭,東南王實行先軍政治,軍人地位超然,更有爵位封賞,而文官再怎麼着,也掙不到一個爵位。

如今東南王解除了這條限令,文官們更有奔頭了!

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243節遇敵必戰!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988節 廉價消耗品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2199章 西洋人第1098節 攻城戰六之欣悅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1729節 老辦法不頂用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181節大海戰(三)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140節兩邊都不服氣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758節 入川之大戰第958節 王子體驗人生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1822節 船不夠第1482節 真功夫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521節 奧地利人(三)第1195節 海盜本色(一)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1724節 順利攻頂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2169章 不能停第198節臺灣設府第779節 漢奸的“委屈”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1984節 遇神都敢打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9節初建軍(二)第498節 王巡撫的動作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699節 測試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80節出師落旗第1742節 入拉薩三策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546節 因金瘡藥的爭論第318節 I 心 三哥!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1693節 神功在身的土兵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91節定鼎之戰(完)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57節大作獻媽祖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2052節 壯行酒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308節 惡棍也會心痛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2165章 不被重用的蒸汽機車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829節 下風照肝
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243節遇敵必戰!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988節 廉價消耗品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2199章 西洋人第1098節 攻城戰六之欣悅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1729節 老辦法不頂用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181節大海戰(三)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140節兩邊都不服氣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758節 入川之大戰第958節 王子體驗人生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1822節 船不夠第1482節 真功夫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521節 奧地利人(三)第1195節 海盜本色(一)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1724節 順利攻頂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2169章 不能停第198節臺灣設府第779節 漢奸的“委屈”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1984節 遇神都敢打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9節初建軍(二)第498節 王巡撫的動作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699節 測試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80節出師落旗第1742節 入拉薩三策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546節 因金瘡藥的爭論第318節 I 心 三哥!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1693節 神功在身的土兵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91節定鼎之戰(完)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57節大作獻媽祖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2052節 壯行酒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308節 惡棍也會心痛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2165章 不被重用的蒸汽機車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829節 下風照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