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

吳偉業(1609年6月21日-)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漢族,江蘇太倉人。

明崇禎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禎三年(1630)中舉人,他於崇禎四年(1631)23歲參加會試,以第一名獲雋;;緊接着廷試,又以一甲第二名連捷。當時有人懷疑這裡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將其會元原卷呈請御覽,結果崇禎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物議平息。

這使吳偉業聲名鵲起,並因此對崇禎皇帝懷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知遇之感,他對於大明忠誠。

在仕途上,初授翰林院編修,繼典湖廣鄉試,崇禎十年(1637)充東宮講讀官,十三年(1640)又遷南京國子監司業,晉左中允、左諭德,轉左庶子。

甲申變後,吳偉業加入新明朝廷,始終追隨永明帝朱由產。

朱由產是沒權的,吳偉業相當於清客相公的地位,卻樂此不疲。

他是前明末期與新明的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爲婁東詩派開創者。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爲“梅村體”,形成了獨特的詩歌藝術風格,國學造詣非同小可。

他聽到朱由產的話後,連連點頭道:“東南王此詩英姿勃發,氣魄偉大,所謂詩由心生,在‘暮色蒼茫’的環境中,他獨能登臨‘險峰’,看‘勁鬆’,觀‘亂雲’,當中寄託着深遂而豐富的哲理的思考,將所描寫之實物注入自己的意志,使人領會奇異於平淡之中,奇峰突起,雄奇無匹!”

他對此詩讚不絕口,朱由產沉默半晌後問道:“梅村先生可讀過我那女婿的《沁園春·長沙》?”

怎麼會沒讀過!

“拜讀過!”吳偉業熟練地背出來道:“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如何?”朱由產沉聲問道。

“帝皇之氣!”吳偉業輕聲道。

“不錯,帝皇之氣!”朱由產沉重地道:“朕看到他這首詞,再看到他的所作所爲,朕心中盡是絕望,知道他就是活曹操,朕就是漢獻帝!”

“漢獻帝怎麼能夠鬥得過活曹操?倒不如仿效漢獻帝前路,猶可保大明宗廟也!”朱由產這麼說,吳偉業連連點頭,認爲不失爲聰明之舉。

且說三國時曹操把漢獻帝變成了政治吉祥物,曹操兒子曹丕更是將漢獻帝變成了山陽公,曹丕自己做了皇帝。

當時社會風氣良好,曹丕奪了漢江山,不爲已甚,對山陽公待遇禮遇,山陽公在他的封地上還可以祭祀漢家先祖,自稱爲孤,並且接受曹丕的聖旨時不用稱臣,亦不用下跪。

最終的結果是漢獻帝這個山陽公勝出,曹操、曹丕先後生病,早死在山陽公前面!

誰勝誰敗,一目瞭然。

朱由產心態放開,他想做山陽公,目前看來情況更好,只要他不搞事,顏常武不會觸動他,朱由產依舊是皇帝!

……

當晚,顏常武與戴維先生宿於佛手巖,他們點起了燭火,聽取一滴泉的天簇,又在巖外賞月品茶,閒坐天地看奇峰吞月,星斗閃爍,悠然自得。

公元17世紀的廬山,那是一片漆黑,山上除了行宮之外,幾乎沒有人煙,更沒有什麼燈火。

而在山上遠眺,卻看到遠方的鄱陽湖沿湖一帶燈火燦爛,沿湖一溜的燈光,倒映在湖水中,異常分明,充分顯露了新明太平時期的富足與人口衆多。

古代的夜間照明十分悲摧,看“挑燭夜讀”十分地詩情畫意,實際上能夠用得上蠟燭的人都是土豪!

從古代到近代,蠟燭一直是人們夜晚照明用的工具,其來源有“黃蠟”和“白蠟”之分,黃蠟取自蜂巢內的蜂蠟,白蠟則取自白蠟蟲。西晉時發生過著名的石崇與王愷鬥富事件,據《世說新語》記載:“王君夫以飴糒【bèi】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是指王凱家裡用糖水刷鍋,石崇家則把蠟燭當柴燒。在那個年代,蠟燭是極其名貴的物品,石崇以此來顯示自己是土豪。

在晉代用來做蠟燭的更可能是黃蠟,而白蠟樹的廣泛栽培和白蠟的生產,則要到唐宋時期才發展出成熟的技術。到了明朝時期,在全國範圍內都開始栽培白蠟樹,尤其是西南地區,有大規模的白蠟樹種植和白蠟蟲養殖,不過其成本仍然比較高,所以只有家境殷實的大戶人家才用得起,蠟燭始終進不了平民百姓的家庭。

除此之外,還有油燈,比如用菜籽油、豆油點燈,不失爲古代照明的一個方法。

且慢!菜籽油、豆油的另一用途就是炒菜用,用來吃,把用來吃的油來點燈,你夠奢侈,太公會從地上爬起來用柺杖打你。

至於其它的點燃柴火來照明,那是野路子,不能持久。

所以,到達夜晚,不僅中國,包括世界各地,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漆黑一片,城內還有孤燈幾盞,城外若無月影星光,簡直伸手不見五指。

……

新明在中國大陸建立起來,東南國大量的燈油來到,讓新明的夜間悠然光亮一片。

使用棕櫚油、石油和鯨魚油勾兌的新燈油在新明極爲好銷,便宜量大,各處官府爭相引進,點亮光明,粉飾太平。

顏學武與戴維先生看着山下民間的光亮,讓他們欣悅非常,知道他們幹得不錯。

因爲此情此景,在東南國也是如此。

初建國時燈火孤零零,待到以後,燈火映亮了天際,無限光明在眼前。

……

經顏常武這麼一來,佛手巖才成爲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稱“仙人洞”。

很快地,傳說八仙中的劍仙呂洞賓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爲了紀念他,就在仙人洞中央建起了一座石制殿閣“純陽殿”,造型精緻,小巧素雅,內置斜跨青牛,身背寶劍,銀髮皓首,氣宇軒昂的呂純陽(呂洞賓)塑像,充分體現了道俗對這位八仙中最有影響的人物的崇拜和景慕。兩旁有兩副對聯:“稱師亦稱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靈異,岳陽三醉神仙”。

從此,佛手巖正式過檔成爲仙人洞。

顏常武與戴維先生回到五老峰皇帝行宮,朱由產召見他們,對他們講道:“朕只要在這個位置上,就不會得到安生,所以,朕徹底想通了必須釜底抽薪,方能一了百了,解決此事,朕纔可以快快活活過日子。”

顏常武裝傻道:”計將安出,願父皇有以教我!“

“冊立皇太孫!”朱由產講出了顏常武由來以久的念頭,讓他高興得差點跳起來!

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559節 清朝來人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416節 你必能成就一番偉業!第63節風向改了?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124節刺客(二)第991節 錫克人蔘軍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332節 摸營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618節 過癮第58節不想做宋江第264節荷蘭人的備戰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172節南海風雲欲來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366節 別小看天下英雄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艦長們逞威第1656節 行途中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1688節 楊展鎮川西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1349節 千葉合戰之抓住武士落日餘暉第588節 老熊論清流濁流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412節 洋槍團來了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734節 沉重打擊勳貴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1956節 葉爾羌人撤離天山北路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350節 督軍大婚!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1659節 留下來未必是壞事第1594節 改進型毒藥第1670節 轟擊金川城寨第1520節 奧地利人(二)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1525節 不眠之夜(一)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919節 七天下城之高DPS輸出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029節 開羅新城(一)第1114節 來生願爲領袖帳下一小兵第1629節 道路的選擇第2034節 竇名望進行考古工作第758節 入川之大戰第79節海峽兩岸的計劃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459節 都在演戲第708節 東南府出兵!第1440節 鞭刑第55節終於等來了藉口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1256節 三天第157節大作獻媽祖第1462節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283節 從軍記之要講中國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522節 人才的大用第743節 攻徐州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974節 本宮很頭痛哪!第605節 好客的內賈比第760節 洪爵爺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466節 攻打安汶第438節 新兵一枚之到懲教排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
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559節 清朝來人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416節 你必能成就一番偉業!第63節風向改了?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124節刺客(二)第991節 錫克人蔘軍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332節 摸營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618節 過癮第58節不想做宋江第264節荷蘭人的備戰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172節南海風雲欲來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366節 別小看天下英雄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艦長們逞威第1656節 行途中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1688節 楊展鎮川西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1349節 千葉合戰之抓住武士落日餘暉第588節 老熊論清流濁流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412節 洋槍團來了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734節 沉重打擊勳貴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1956節 葉爾羌人撤離天山北路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350節 督軍大婚!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1659節 留下來未必是壞事第1594節 改進型毒藥第1670節 轟擊金川城寨第1520節 奧地利人(二)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1525節 不眠之夜(一)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919節 七天下城之高DPS輸出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029節 開羅新城(一)第1114節 來生願爲領袖帳下一小兵第1629節 道路的選擇第2034節 竇名望進行考古工作第758節 入川之大戰第79節海峽兩岸的計劃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459節 都在演戲第708節 東南府出兵!第1440節 鞭刑第55節終於等來了藉口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1256節 三天第157節大作獻媽祖第1462節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283節 從軍記之要講中國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522節 人才的大用第743節 攻徐州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974節 本宮很頭痛哪!第605節 好客的內賈比第760節 洪爵爺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466節 攻打安汶第438節 新兵一枚之到懲教排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