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節 楊展鎮川西

川西很落後,多是土司自治,民不開化、地方建設跟不上,經濟很差,向來土司在家當大王,對外則向大明明稱臣,而大明明理睬他們,不管他們,想管也管不着他們。

從去年到今年,土司們給嚇壞了!

朝廷修路修到了川西打箭爐,很多明兵涌了進來。

要說到一些土司也見過世面的,前明的兵鬆鬆垮垮,兵無兵樣,讓土司們嚴重地BS他們,現在的明兵年輕氣盛,身材結實,行動迅速,裝備精良,俱是精兵,看上去很怕人的那種。

真的很怕,因爲土司們怕朝廷藉機來搞“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是指改土司製爲流官制。又稱土司改流、改土設流、廢土改流,始於前明的中後期,將原來西南地區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廢除,改爲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時期羈縻州縣制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其實質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認各少數民族的首領世襲地位,給予其官職頭銜,以進行間接統治,朝廷中央的敕詔實際上並沒有能夠得到真正的貫徹。

元朝開始實行的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土司對內殘暴統治少數民族,對中央叛服不常,騷擾周邊村莊,土司之間也不斷髮生戰爭。

關鍵是你對他們好,給他們權利與自由,他們不領情,不服王法!

如萬曆年間播州土司楊氏造反,引發明朝動亂,損失大量軍費和兵力,傷亡五萬人,上百座城池被毀,成爲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之一,消耗了明朝的大量國力,加速了前明的滅亡。

新明定鼎,修前明國史,對於播州之亂有深切的認識,認爲土司世襲制度在生產力水平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異巨大的情況下,曾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至少他們認朝廷是老大,朝廷有大義名份。

但是,土司世代爲官,獨霸一方,更有一些土司專橫不法,對境內人民實行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土司之間爲爭權奪利挑起械鬥或戰爭,導致生靈塗炭,對朝廷也叛服無常,不利於大明邊疆安定。

隨着社會的發展,土司制度已日益腐朽落後,廢除它已成爲必然。

改土歸流已經成爲國策,即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襲制度,設立府﹑廳﹑州﹑縣,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

政策初時還是很溫和的,如有的土官絕嗣,後繼無人,或宗族爭襲,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間互相仇殺,被平定後,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鎮壓後,以罪革職,改由流官充任,更有的在土民向朝廷申請“改土歸流”時,大明明以所謂從民之意---嘿嘿,封建社會居然有民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爲流官。

總之,大明明遇有機會,立刻抓緊改流……

但土司們也不是傻嘀,他們看到朝廷對他們心懷不軌,也就夾起尾巴做人,不給朝廷抓到雞腳。

近五年來,朝廷竟然在改土歸流方面毫無建樹,再沒有一個土司被改爲流官,水靜河飛,土司們乖得象小學生。

他們當然不會這麼老實,他們看到朝廷強盛,遂不敢輕舉妄動。

而朝廷很清楚這是假象,一旦中央王朝陷入衰弱,彼輩必定跳出來作妖!

所以,趁着這次大軍徵西,一次性地搞定川西土司,絕不能讓川西土司拖了征伐西藏大軍的後腿,就成爲了周正儒和楊展的既定任務。

他們先不動聲色,去年任由土司們千方百計地打聽朝廷對土司們的處置,他們也不作聲,各處的答覆千篇一律是聽朝廷的旨意,讓土司們難受極了。

眼睜睜地看着明朝大兵開進,修路、建立堡壘、屯積物資,諸作搞作,土司們左右爲難。

想造反吧,看着明軍磨刀霍霍,等着人出頭就砍。

那些明軍,天殺的都是山地兵!

如果是普通兵,土司兵伏擊他們,拖死他們,頂住他們,仗的就是山地環境。

但人家是山地兵的話,還是免了吧!

不造反的話,天知道朝廷會怎麼處置他們。

怕什麼來什麼,楊展率領大兵壹萬到達川西與先期抵達的二萬兵馬會合,而另一個副將張建新則率領另外三萬兵馬鎮守各處隘口,時機已經成熟。

楊展進入打箭爐,下令給各方土司們,要他們到打箭爐進見。

敢不從者,必擊之!

據史料記載,“打箭爐”這個地方,位於成都之西偏南五百里處,過了大渡河不遠,往南走就是著名的風景區貢嘎山,它在宋朝以前曾是一狹長山谷;元代形成一小村落;明代開始茶馬互市,漢藏商人彙集於此貿易而漸漸出名。

打箭爐歷史悠久,其三山環抱,二水夾流,折多河貫穿城中,富有民族風格的各式建築錯落有致地散佈於河兩岸。悠悠民歌聲,翩翩民族舞,極富情特色。

“打箭爐”的來由,相傳,三國時期蜀漢軍師諸葛亮率大軍南征孟獲途經雅安,曾遣一名叫“郭達”的將軍,到打箭爐一帶爲軍隊造箭。據說郭達將軍一人每天能造箭數千支,當地百姓感到驚奇,將其視爲神靈供奉,並將郭達造箭之地叫做“打箭爐”。

就在該地的南邊近河處有一高坡,矗立起一座明軍的軍堡,坐南向北,深溝厚壘,如虎般雄視周邊,上面架起大炮,火槍林立,精銳的士卒在巡羅。

在堡內南邊,下方是五十米的崖壁,其上建了漂亮的兩層木製房屋,楊展就在二樓歇息。

打開窗戶,見到經過打箭爐的南北走向的橫斷山,北高南低,森林密佈,河谷蜿蜒,雲霧常生,景緻大觀!

住在那裡,可以做神仙了。

坐在房間裡看風景的楊展喝着茶,很高興,因爲他發出令諭,着周邊各地的三十二家土司來見他,剛剛接到報告,全部到齊,無一缺席!

諸將恭維他一曰我大明之威風遠播,郡酋俯首;二曰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楊展則板起臉來,說咱不老,等咱打完這一仗,回鄉討個十五歲的小妾來壓壓驚!

第2054節 戰前心思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2061節 最後的維齊爾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1056節 麥斯歐德·帕夏!第223節改造戰艦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239節文趙氏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60節真理出無疑惑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172節 大明改改改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849節 史鄉長第307節 狙殺嶽託!第1914節 大維齊爾出馬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1562節 運河之準備二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1295節 得手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1355節 家綱怒了第457節 運牲船運人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50節樂與苦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654節 歷史開的大玩笑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73節國朝特色的“考察”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581節 改良戰列艦上的愜意生活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2103節 準備攻略漢志地區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151節捉到鹿兒不會脫角的李魁奇第178節戰列線交戰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1086節 快與慢第1425節 北方無援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1063節 竟有這等事情!第507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八)第1648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五)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273節 虜帝第584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二)第201節劉之鳳的三板斧第4節得位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450節 出使萬丹第93節喜與悲第1449節 兒子從別人嘴裡知道爹第1605節 高琪勸降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717節 狗頭軍師戴維先生第1987節 血肉磨坊之莎車第24節爾虞我詐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243節遇敵必戰!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2087節 我該怎麼辦?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1090節 夜襲第1849節 一聯值百萬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第1686節 兵發西藏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1041節 藉口有了第1554節 誰勝誰敗第179節大海戰(一)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1839節 剃鬚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1430節 攻打德里
第2054節 戰前心思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2061節 最後的維齊爾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1056節 麥斯歐德·帕夏!第223節改造戰艦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239節文趙氏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60節真理出無疑惑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172節 大明改改改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849節 史鄉長第307節 狙殺嶽託!第1914節 大維齊爾出馬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1562節 運河之準備二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1295節 得手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1355節 家綱怒了第457節 運牲船運人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50節樂與苦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654節 歷史開的大玩笑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73節國朝特色的“考察”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581節 改良戰列艦上的愜意生活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2103節 準備攻略漢志地區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151節捉到鹿兒不會脫角的李魁奇第178節戰列線交戰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1086節 快與慢第1425節 北方無援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1063節 竟有這等事情!第507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八)第1648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五)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273節 虜帝第584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二)第201節劉之鳳的三板斧第4節得位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450節 出使萬丹第93節喜與悲第1449節 兒子從別人嘴裡知道爹第1605節 高琪勸降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717節 狗頭軍師戴維先生第1987節 血肉磨坊之莎車第24節爾虞我詐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243節遇敵必戰!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2087節 我該怎麼辦?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1090節 夜襲第1849節 一聯值百萬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第1686節 兵發西藏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1041節 藉口有了第1554節 誰勝誰敗第179節大海戰(一)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1839節 剃鬚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1430節 攻打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