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節 往川西去

出動校場外,父老鄉親們夾道相送!

動用的都是川兵,沒有外援部隊,他們的出動並不是什麼軍事秘密,你想快也快不了,因爲你要修路修到拉薩!

當楊展騎馬出到門外,看到的是路邊的民衆非常多,挨着校場這裡有成都府的差衙把守,能過來的大多是武將家眷,他們有能力來到這裡,而更遠的街道上則是士兵家眷,拖老攜幼的,不時叫着軍隊裡官兵的名字,官兵們則微微揮手,一本正經地走着。

見到是大隊騎兵護衛着高級武將出來,民衆就停止了喧鬧,眼巴巴看着楊展。

楊展向他們拱了拱手,用四川土語道:“各位鄉親,楊某一定盡力,把孩子們都帶回家!”

父老鄉親們紛紛向他鞠躬道:“多謝楊大將軍!謝謝楊大將軍!”

楊展與鄉親們揮手作別,拍馬離開,路上他謂諸將道:“我曾經有幸在今上麾下聽用,受到今上的教誨,今上治軍理政,首重是人,人!”

“白花花的銀元誰都喜歡,今上的銀元多呵,然而他全部花出去,造鉅艦大炮,大炮嘛……”他說道:“今上講究的是更粗、更大和更硬!”

諸將面現笑容,都不喜歡更粗、更大和更硬的東西!

“軍艦上官兵有鉅艦厚厚的木牆保護,用大炮殺敵,單兵有更多的火槍,還有裝甲,以前哪一個朝代能夠做得到!”楊展感慨地道:“我們這些大頭兵現在的收入,吃的伙食是前明根本沒有的!”

衆將官齊刷刷地點頭,兩中華行先軍政治,軍人們的待遇遠遠好過前明。

就拿川兵來說吧,

楊展提醒諸將道:“今上關心的是士兵的性命、生活,不可讓士兵們做無謂犧牲,只要槍彈能夠去到的地方,就不要上人!錢沒了可以賺,人沒了就什麼都完了!”

衆將轟轟應諾,爲自己身處這樣的軍隊而驕傲。

出動時是平原,道路多,路也好,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田野之間並行的幾條大路上全是軍隊。

遠近還有許多百姓在田野間眺望,看着這宏大的場面;這種視線好的地方,行軍場面十分顯眼。

當進入山區後,長蛇般的隊伍漸漸匯聚進一條大路,在路口處有套着紅袖章的“憲兵”去管制交通與軍紀。

路上除了聚集當值的護衛軍隊,絕大部分人馬並不是那麼整肅威壓,因爲大夥兒出門行軍紮營帶着很多東西,大包小包的,水壺起碼兩個,還有工兵鏟、斧頭等,人們牽着騾馬揹着東西,一般十人人就配給一頭毛驢或騾子。

軍隊後面還有許多推獨輪車、趕驢車的民夫;

要不是隊伍很有秩序,到處都有旗幟,看起來倒更像密集逃荒的一大羣人。

軍隊出動的第一步是到達川西,一路行軍,十分暢通。

動用部隊五萬,成分是三萬山地軍,一萬五千工程兵和五千輜重兵。

無論是周正儒還是楊展,都清楚進軍西藏的第一敵人不是人,而是氣候與環境!

民工能省錢,但民工肯定比不上軍隊令行禁止,面對着險惡的情況,民工會逃跑而不能對他們軍法論處,軍隊顯然不能逃跑,只有控制在手裡的力量才最可靠。

川西指的是成都平原以西地區,即打箭爐、甘孜等高原藏區,若開發出來,包括有鼎鼎大名的黃龍、九寨溝、四姑娘山,峨嵋山也可以歸納入川西!

現時,川西盡是崇山峻嶺,道路崎嶇不平。

去年,官府大肆修建往川西的道路,動用了工程兵與民工一起上,人數達到二萬人,修成了半條水泥大路!

半條路?

水泥已經從東南國推進到大明,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視,大力推廣,首先在各州建一個水泥廠,然後發展到各縣建一個,先是官營,之後變爲私營,發展很快,民間已經廣泛使用水泥建築。

終究產能有限,而且水泥死沉,需要的運輸力量實在不少,調運不容易,川西附近地區水泥廠的水泥都給官府包圓了還是不夠,而外地調運則成本極高。

所以成都到川西打箭爐的道路上水泥路,水泥不夠,寬度只有三米,以此爲基礎,使用三合土修路,即石灰、粘土和細砂配製、用馬驢拖動夯實,擴展道路到六米。

因地制宜,若經過的地方石頭多,那就鋪石頭路!

近河流,則採河砂,將黃土、河砂與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後,用竹片或者木槌不斷地煉打、翻動,放置一段時間使其融合、老化最終成路。

爲增加堅固度,還加進了桐油、糯米漿起到黏合的作用。

他們使用了人力、畜力去運輸,再有吊機吊運物資、滾筒壓路,成本非常大!

古代修路就是麻煩,路稍遠一些沒有人路而是馬路,是馬走出來的路,比如茶馬古道就是條馬路。

這樣的道路在川西乃至於去西藏肯定不合格,風雪雨水齊至,還有落石山崩,一旦西藏有事,而路況不好,內地的兵馬資源不能迅速進入,豈不危哉!

所以這次朝廷痛下決心,下大本錢,無論如何也要修川藏線,修出一條好路來。

眼下這條路從成都到川西已經成形,再無險阻,而在平坦道路兩邊,每隔一段距離可以見到一批漂亮的成規模的房子,這是工部下屬的交通管理衙門派駐的公路管區,他們負責維護公路,也起到服務區的作用,一般合二爲一。

以前的道路沒有專職人員管理,由各州縣地方官自已組織維護,要不沒錢,管你民衆走路兩腳泥,要不就是錢下來了,不見路,整一個大烏龍。

如今朝廷新設公路衙門,專門管理修路之事,組織修路,修好路之後進行維護,同時還少不得顏小強帶來的天-朝特色---收費站!

在以前,道路收費可以是收空氣,普羅大衆的活動範圍很小,甚至不超過五里地。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衆走出了家鄉,他們或做生意、或遊學、或旅遊、或送快遞書信等等,走在修建的道路上,收費站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朝廷花的錢纔有回報。

成都到川西既然修了好路,建立了公路維護站,則道路暢通,人員物資源源不斷地流向川西。

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1794節 不對眼第1150節 拆城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22節荷蘭人來了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375節 海盜上門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425節 北方無援第1606節 奶茶要乘熱來喝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59節天下哪有攻不破的關隘!第1576節 越南是什麼鬼?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1026節 十萬埃及人敗北第1370節 辦班作用大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1364節 跟着大明明有肉吃第2078節 與馬耳他醫院騎士團不死不休第1732節 爲何收藏?第2016節 大豬肉!第355節 打·炮·歌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1369節 打死老傢伙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1693節 神功在身的土兵第225節時刻要學習第1930節 求援之輕取金邊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202節臺灣金色產業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804節 不緊張第628節 可笑的阿濟格第406節 周全斌的傳奇(二)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1976節 吃烤包子第30節是戰是降?第1210節 兄弟倆第326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東南威武!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217節大艦上的生活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1268節 路難行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1043節 抹黑奧斯曼帝國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1727節 又破一個關隘第1571節 運河之成功經驗第1191節 槍與甲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210節 兄弟倆第1177節 中將,我將槍斃您!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第1213節 暴怒的沙賈汗第781節 回南京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755節 黑武士那恐懼的大傢伙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682節 中國人就是一條龍!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6節日程表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696節 準備再準備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1838節 甲板上的會議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
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1794節 不對眼第1150節 拆城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22節荷蘭人來了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375節 海盜上門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425節 北方無援第1606節 奶茶要乘熱來喝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59節天下哪有攻不破的關隘!第1576節 越南是什麼鬼?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1026節 十萬埃及人敗北第1370節 辦班作用大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1364節 跟着大明明有肉吃第2078節 與馬耳他醫院騎士團不死不休第1732節 爲何收藏?第2016節 大豬肉!第355節 打·炮·歌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1369節 打死老傢伙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1693節 神功在身的土兵第225節時刻要學習第1930節 求援之輕取金邊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202節臺灣金色產業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804節 不緊張第628節 可笑的阿濟格第406節 周全斌的傳奇(二)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1976節 吃烤包子第30節是戰是降?第1210節 兄弟倆第326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東南威武!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217節大艦上的生活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1268節 路難行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1043節 抹黑奧斯曼帝國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1727節 又破一個關隘第1571節 運河之成功經驗第1191節 槍與甲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210節 兄弟倆第1177節 中將,我將槍斃您!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第1213節 暴怒的沙賈汗第781節 回南京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755節 黑武士那恐懼的大傢伙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682節 中國人就是一條龍!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6節日程表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696節 準備再準備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1838節 甲板上的會議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