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

??撇去正紅旗閒話不提,面對代善這位大清重臣,軍中實力派,又是宗室肱骨,孝莊太后收斂了神情,遏制住了怒氣,鄭重的打開了代善遞過來的一張報紙。

他預感到,壞消息到底有多壞,就看這張報紙上所言是什麼了。

報紙顯然就是從大明國內傳回來的情報了。

自從這些年大清軍略治政的舉措屢屢受挫以後,大清的情報經費也是越稀少了。尤其山西八大晉商被明人連根拔起,全部家產被拍賣以後,清人在想尋到幾個漢奸作爲臂助是再也難辦了。

當然,清人的細作剿殺得再是乾淨,也總有幾個人留着。這些留下來的細作繼續刺探機密情報是做不到了。可將公開的情報傳回來是沒多大問題的。

報紙有很多份,上面的標題與內容卻是大體一樣,別無二致。能夠讓京師裡大小報刊都一致報道的事情,那顯然是影響力巨大,哪一個報刊報道了都不愁沒人買的大事了。

對於敵人身上生的大事,孝莊太后當然要十分關切。尤其……他很快就現,此事與自己密切相關。

“遼東千萬畝良田拍賣火熱進行中!”

“樞密院出臺功勳兌換計劃,軍中將士立功所得功勳即日起可以兌換遼東天地,一功勳兌換一畝遼東標準田。”

“原籍爲遼東的帝國子民即日起可以以戶籍黃冊登記,領取故鄉五十畝田,即告登記,即能回鄉故土!”

“還遼令……還遼令……咱的大清,就這麼被賣了啊!那狗皇帝,竟是這般欺人太甚,直接就將我大清的地,統統賣了!這真當我大清是那案板上的魚肉不成?”孝莊太后看罷,眼前一黑,幾乎一口老血就要噴出。

大清還佔着遼東呢,可眼下,這地已經被大明朝廷敲鑼打鼓的張羅着賣了。

甚至,指不定這盛京城的皇宮,也上了這拍賣的清單哩。

若是按照這個思路想,孝莊太后甚至都不由的冒出一個念頭:我孝莊太后的命,又能值多少錢?

他不敢去想這個念頭,只要一想,就能明白那究竟得有多喪氣。

想到這裡,孝莊太后便不由重重的想要哀嘆一聲。

這世道,委實讓他覺得也太過艱難了。

“欺我孤兒寡母啊……”孝莊太后心中一酸,

委屈得想要哭出聲,可在代善面前,她有得保住這皇太后的威儀。她更是明白,這大清國吶,當真是風雨飄搖之中了。若是她這個皇太后還一副沒個主見,哭哭啼啼的模樣,那人心恐怕就真要散了。

人心散了,隊伍也就不好帶了。

對於這一點,孝莊太后沒有聽過這句話,卻很清楚這個意思。

她強撐着心中的悽婉,鎮定了一下神色,道:“二哥……你是咱大清國的大貝勒。眼下皇帝還小,國事裡,我雖然拿這個注意,但終歸是個婦道人家,人心聚不齊。要是往日,咱大清國國勢蒸蒸日上的時候,那也無礙,總有漢人的銀子女子房子去搶。可眼下,輪到明人打到咱大清國的地界了。那保不齊就有那等人懷着壞心眼,算計到自個兒身上了……”

說完,孝莊太后打量着代善的神情。

代善如何不知道孝莊太后的意思,這是在等着他表態呢。代善一向低調,作爲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能夠平安活到現在依靠的就是這份低調與收斂。其後一家子出了八個也有這樣求穩的心思在裡頭。

更何況,作爲大清國的禮親王,代善已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這個兩紅旗爲大清主力的關頭,他也委實沒處跑了。

當然,孝莊太后的擔心終歸是有的。

若是代善被鼓動了什麼歪心思,那這大清國自己就要亂起來。

“太后且放心,有我代善在,自然容不得咱這大清國內還有人自己給自己添亂。明人已經將咱大清的地給稱量着賣了,我代善的腦袋,也被人掛到明人的軍功薄上等着換功勳章了。這般境遇,又哪裡還有我代善後退半步的餘地?老臣今日來此,說到底,還是要議定清楚,咱這大清國,要何去何從?”代善頓了頓,唯恐孝莊太后聽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低聲道:“眼下既然明人已經將大清國的地都張羅起來賣了,那這明人大戰開啓的時間也該不遠了……”

“大戰大戰,眼下是六月,戰時一起,縱然調兵遣將得再快,也得到九月的時候。秋收的日子,明人也不消停一點嗎?”孝莊太后終究是忍不住怨憤了一句。

聞言,代善卻是苦笑道:“眼下遼南各地都在搶種,遼東鳳凰城更是已經佔據大半年,已然種了一茬糧。一旦明人選擇秋日開戰,遼南能就地徵糧,也能從朝鮮購糧。縱然是遼南搶種不及沒有糧食,也能從山東運來。”

“那遼西呢?”孝莊太后問道。

“遼西……那是6路主力。而且,眼下畢竟不是在明人關內作戰。一旦戰事開啓,就是在我大清境內作戰。到時候,明人便可以就糧於敵……”代善是老行伍了,大清幾次入關搶掠,他都清楚明白。

既然是入關作戰,那顯然很難從大清本土獲得軍需輜重補給。故而,清軍入關的戰事特點都非常鮮明,一切軍資都是從敵人手中搶得。

而事實上,幾乎每一回都能如此順利解決。不僅糧食搶到了,金銀珠寶,苦力女子,應有盡有,從無缺乏。

這種戰鬥模式顯然十分暢快,亦是能夠充分將戰爭機器運轉到最高效的地步。

然則,對於當這樣的地位扭轉過來的時候,那這種就糧於敵的戰爭模式就是異常諷刺,辛酸苦辣,都在胸間了。

一想到大清每年都極度缺乏糧食,好不容易迎來一次秋收還要被明軍搶光,飽受內政之苦的孝莊太后便感覺眼前一黑,忍不住道:“不當有如此困難吧?”

“金州、復州都是前線。鳳凰城方圓百里,都爲戰區。我大清看似幅員千里,但真正還算安穩,能夠勉強供應軍糧的,就只剩下廣寧、海州、遼陽以及盛京這圈下來的一片土地了……當然……”說到這裡,代善頓了頓,一副不知道是否繼續開口的模樣。

“當然什麼?”孝莊太后道:“都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麼不可說的嗎?”

“當然,如果將鐵嶺、建州等地算上,也是我大清的後方。可……眼下我大清究竟該何去何從?退到後方去?”代善凝望着孝莊太后。

孝莊太后聞言,想要開口,卻重新端坐了下來,閉上眼睛,細細的想着:“將在京的大臣,都喊過來吧。”

代善躬身一禮,應了下來。

很快,京師裡有名有號的人基本上都被喊進了八角殿。

還遼令的事情在衆人手中傳閱一番,出奇的,沒有義憤填膺,沒有憤懣震驚,有的,只是沉寂。

是那種毫無生機的沉寂。

衆人都是漠然這,彼此對視,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那抹沉重與憂慮。

大清國這裡當權的基本上都站在了此處。

核心,也便是以代善、孝莊太后以及濟爾哈朗爲主。其餘,還有蘇克薩哈、遏必隆、額爾克戴青、喀蘭圖、愛星阿以及罕見的出現了兩個漢人:寧完我以及范文程。

衆人看着大明國將遼東土地分割出來拍賣的報紙,率先想到的不是憤怒,而是冷漠的沉寂。

如果說,大明依舊還是此前那個孱弱的模樣,卻要用遼東土地來換取軍費。那滿清上下定然是義憤填膺,紛紛憤怒的要踏破山海關,狠狠懲戒明人的膽大包天。因爲他們知道,明人是孱弱的,可欺的。弱者的挑釁定然會引起強者的憤怒。

但如果說……

大明不再是孱弱的呢?

想起那一次次戰爭的失敗,一次次拼盡全力卻還是被明人逆轉。一路走來,豪格死了,多爾袞死了,最近的,索尼也死了。

曾經端坐在八角殿的滿清重臣一個個死在了明人的手中,明清的差距,漸漸成了明強清弱。

這個時候,又哪裡還有什麼力氣憤怒?

對於一個個理智的當權者而言,率先想到的,是明人是否真的能做到……將他們據有的土地奪回,讓他們一切富貴權勢煙消雲散。

答案,顯然是有的。

這個時候,憤怒沒有意義。

他們要想的,是怎麼好生考慮……如何應對。

“情報……當真不是明人的攻心之舉嗎?”范文程低聲地聞着。

屋內一干滿清大臣冷哼一聲,卻罕見沒有對這個漢奸嘲弄。彷彿,看到這個漢人,就想起了那個漢家國度的強大大明。

一旁,遏必隆沉吟了一下,道:“恐怕不是什麼攻心之舉。想到此前明人的動作,就能猜到他們的目的了。紅娘子突入遼南,使我大清失旅順口。倪元璐戰歸化城,漠南蒙古半壁飄搖。這些,都是剪除我大清羽翼。就彷彿……一道前戲一般。餐前甜點已經上完了,正菜好戲,怎麼會缺……”

衆人一聽遏必隆的比喻,一陣嗡嗡鬧鬧。

寧完我靜靜的跪在八角殿上,低着頭,不由的想到:“何時,面對明人,我大清成了那餐桌上的酒肉呢?彷彿,毫無半點反抗之力。”

當然。他也只是自嘲一下罷了。這點比喻,委實也算不得什麼。

有了兩人的開腔,八角殿裡氣氛終歸還是起來了,衆人低聲討論着,很快,幾乎又成了孝莊太后與代善討論過的話。

震驚過後是不信,不信過後是接受,接受之後,是漸漸調整情緒,開始討論應對之策。

而應對之策,不外乎是兩個:攻、守。

“既然明人在秋收這個時間起戰爭打得是就糧於敵的注意,那我們自然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明人的奸計得逞。”濟爾哈朗道:“大清國內,本就糧價沸騰,沒了山西的晉商、遼東的關寧軍賣糧,更沒了朝鮮的輸入。這糧價都漲到天上去了。要是再被明人闖進來打一仗,就算打贏了,全殲了,可我大清還是毀了。沒了糧食,明年怎麼過?”

“奪糧!徵糧,大清境內,所有糧食都先徵上來。現在這一仗都打不過,還談什麼明年?”蘇克薩哈強硬着道。

范文程一聽,面色一白,奪糧當然不是從滿清貴族手裡奪,而是從漢人手裡奪。就他們種田,不從他們那裡搶,從哪裡搶?只聽他顫抖着道:“那要餓死多少人……”

“餓不死你便是了。”濟爾哈朗冷哼一聲。

范文程身子一抖,再也不敢多說了。

“要打出去,關鍵還是要怎麼打?從蒙古繞道過去,歸化城就是一顆釘子,只能磕在蒙古草原上,壓根傷不到明人分毫。要從遼西打,遼南和遼東要怎麼守?大清還有沒有這麼多兵?”額爾克戴青沉聲道。

他這是持中之論,沒有立場衝突,大家也就冷靜下來能夠仔細一想。

只是,這麼一想,所有人都不由沉默了。

蘇克薩哈想要犟嘴幾句,可再是強硬,沒有本錢也是無用。他想了想,竟是真不知道要如何打。

大清,的確是失去了攻入明人腹心之地的本事。(

“所以,得守?”孝莊太后問道。

屋內一陣沉默。

良久,代善道:“防守反擊罷。誘敵深入的事,我大清如何做不到?死磕在錦州上,我看沒有必要了。關寧軍已經被裁撤,老對手不會再有半分留力。一旦與明人磕在錦州,遼南旅順,遼東鳳凰城的明軍都會蜂擁而出,使我頭尾不能顧。所以……我們得讓明人走遠一點!”

“棄守盛京?”衆人一聽,紛紛驚駭。

孝莊太后卻是苦笑:“這又不是第一回的事情……”

的確,當年朱慈烺奔襲盛京的時候,孝莊太后便是撒腿狂奔,這才留了一條性命。

“我大清的根本,不僅是這遼東,也是這白山黑水吶……”代善悠悠道:“誘敵深入,再打一個薩爾滸,如何做不到?當年誰能想到,我大清十三副兵甲起事能成如此大業。眼下,大清依舊有雄兵十數萬,幅員上千裡。一樣能再打一個薩爾滸出來!”(未完待續。)<!--flagwxg-->

第三十章:有喜了第四十五章:閣下究竟是誰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八十五章:哈巴羅夫的野望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六十九章:太貪了第一百一十章:紅娘子亮相第六章:攻佔仁川第六十八章:小白羊與大肥羊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一百四十七章:天命所歸第九十二章:爭先入籍第七十九章:明軍威儀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六章:火銃見真章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三十三章:報復第四十五章:才驚四座第八十章:大權漸握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五十六章:撐起中國人的尊嚴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四十四章:“優良傳統”第一章:大明猛人第七十章:山賊與少女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八十章:軍資本錢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第二十五章:鹽政改革第五十八章:威脅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一百五十八章:鏖戰時分第一章:大明猛人第一百零一章:全部家底第106章:1份大禮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五十八章:攝政王,盛京丟了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九章:京營賬冊第六章:火銃見真章第三十章:決不屈服的朱慈烺第九十三章:臣服還是死亡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三十章:有喜了第三十五章:赳赳武夫第六十七章:新的征途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九十一章:百態紛呈第四章:皇家近衛軍團第三十一章:神技-自古以來第四十三章:天皇美人計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二十八章:嘲諷拉仇恨第五十一章:州衙會見第一百零四章:後勤之疑第一百二十九章:衛國保家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四十一章:還真不客氣第六十九章:最高權力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三章:出兵前奏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一百二十九章:秦兵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二十九章:救我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八十三章:宣言第六十五章:拼殺第九章:京畿防務第七十六章:贏家是他第十一章: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二十四章:新政第八十一章:開疆拓土第三十章:出兵平叛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六章:深海戰略第二十章:朝鮮內情
第三十章:有喜了第四十五章:閣下究竟是誰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八十五章:哈巴羅夫的野望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六十九章:太貪了第一百一十章:紅娘子亮相第六章:攻佔仁川第六十八章:小白羊與大肥羊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一百四十七章:天命所歸第九十二章:爭先入籍第七十九章:明軍威儀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六章:火銃見真章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三十三章:報復第四十五章:才驚四座第八十章:大權漸握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五十六章:撐起中國人的尊嚴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四十四章:“優良傳統”第一章:大明猛人第七十章:山賊與少女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八十章:軍資本錢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第二十五章:鹽政改革第五十八章:威脅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一百五十八章:鏖戰時分第一章:大明猛人第一百零一章:全部家底第106章:1份大禮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五十八章:攝政王,盛京丟了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九章:京營賬冊第六章:火銃見真章第三十章:決不屈服的朱慈烺第九十三章:臣服還是死亡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三十章:有喜了第三十五章:赳赳武夫第六十七章:新的征途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九十一章:百態紛呈第四章:皇家近衛軍團第三十一章:神技-自古以來第四十三章:天皇美人計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二十八章:嘲諷拉仇恨第五十一章:州衙會見第一百零四章:後勤之疑第一百二十九章:衛國保家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四十一章:還真不客氣第六十九章:最高權力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三章:出兵前奏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一百二十九章:秦兵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二十九章:救我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八十三章:宣言第六十五章:拼殺第九章:京畿防務第七十六章:贏家是他第十一章: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二十四章:新政第八十一章:開疆拓土第三十章:出兵平叛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六章:深海戰略第二十章:朝鮮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