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二章 國際外交舞臺上的中國

王毅:北京APEC會議:通向亞太夥伴關係的里程碑

【編者按】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求是》2014年第22期上發表了《北京APEC會議:通向亞太夥伴關係的里程碑》一文。文章認爲,北京APEC會議實現了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共同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共同規劃APEC未來發展方向三大目標,展現了中國參與國際地區事務的積極姿態和發揮了負責任的大國作用,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的發展。文章共四部分,本書在收錄時節選了第三、四部分。

北京APEC會議實現了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共同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共同規劃APEC未來發展方向三大目標

會議發表了《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北京綱領:構建融合、創新、互聯的亞太》和《APEC成立25週年聲明——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等一系列重要合作倡議。具體成果有:

一是啓動亞太自貿區進程,引領後茂物時代亞太合作新方向。實現亞太自貿區是APEC領導人早已確立的共識和願景,有利於進一步整合本地區各種雙多邊合作機制,儘可能減少各類自貿安排可能帶來的重疊化、碎片化風險。經過中方與APEC成員的協調,北京會議通過了《APEC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路線圖》,就啓動亞太自貿區進程達成重要共識,發出提升區域一體化水平的明確信號,爲2020年茂物目標實現後亞太經濟合作指明瞭方向。

二是制定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共識,爲亞太發展挖掘新動力。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促改革是APEC成員的共同任務。北京會議深入討論了經濟改革、新經濟、創新增長、包容性支持、城鎮化五大支柱,深化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互聯網經濟、城鎮化、藍色經濟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會議制定並通過《APEC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共識》和《APEC促進全球價值鏈發展合作戰略藍圖》,引領了時代潮流,拓展了合作領域,將對亞太未來發展思維和發展模式產生深遠影響。《北京反腐敗宣言》是第一份由中方倡導、起草並獲通過的國際反腐敗文件,成功建立APEC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推動國際追逃追贓合作,爲亞太經濟增長提供保障。

三是着力聯動發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亞太互聯互通新格局。着眼於打造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北京會議通過了《APEC互聯互通藍圖》,爲亞太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強了亞太全球增長引擎作用。這是國際上第一份由中國倡導、起草並獲通過的互聯互通藍圖,確立了2025年前在APEC內實現硬件、軟件和人員交流互聯互通的遠景目標。

APEC會議前,中國舉辦了“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邀請非APEC成員的周邊友好鄰國領導人和一些國際組織負責人與會。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了中國對推進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張,宣佈將成立絲路基金,得到與會各方熱情響應,會議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這是中國作爲APEC會議東道主的自選動作,立意高遠,定位準確,操作得當,體現了中國對亞洲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的引領作用,既是對APEC會議的支持、鋪墊和補充,也踐行了中國“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

北京APEC會議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實踐,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的改革開放

作爲亞太大家庭的重要一員,中國曆來把促進亞太繁榮穩定視爲己任,致力於在地區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繼承新中國外交大政方針和優良傳統基礎上,更加積極主動地把中國機遇和世界機遇相互轉化,更加積極進取地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這是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鮮明特點,也是我們亞太外交政策的基本取向。

中國致力於建設和平穩定的新亞太。中國身處亞太,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中國國家利益息息相關。爲了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我們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探索不同類型大國間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交往模式。我們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期望構建符合本地區需要,爲各國普遍接受,同時具有開放、穩定特徵的安全合作架構。我們積極倡導多邊主義,踐行國際法治,推動熱點問題和平解決,例如近期主辦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第四次外長會,發表了《北京宣言》。

中國致力於建設合作繁榮的新亞太。中國的發展得益於亞太地區的繁榮穩定,我們也願意使中國的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地區國家。爲此我們不斷深化同亞太國家的互利合作,一道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我們將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將自身利益與亞太成員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多年來,無論是10+1、10+3還是東亞峰會、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機制,中國都是重要參與者和積極貢獻方。

中國致力於建設開放包容的新亞太。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的匯合點,以周邊爲基礎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中國致力於自身進一步開放,維護和發展開放型的世界經濟和亞太經濟,也希望亞太各方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我們支持東盟在地區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歡迎域外國家在本地區發揮建設性作用。去年以來,習近平主席代表中方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一系列重大對外合作構想,首要合作伙伴就是周邊和亞太各國,首要受益對象也是周邊和亞太各國。這些構想完全是開放的,與包括APEC在內的一切現有合作機制決非相互競爭,而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必將爲進一步完善亞太區域合作網絡,爲亞太持續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陳須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五大特點

【編者按】2014年12月1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陳須隆撰寫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五大特點》一文。文章認爲,中國外交實踐在十八大以後體現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並對其進行了簡要分析。

中共十八大後,中國提出並強化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核心內容是中國要在國際上更好地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並體現中國特色。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正式確立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指導地位。2014年的外交實踐則生動有力地詮釋了這一重大理念。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主張合作共贏,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在外交實踐上,中國積極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通過廣泛開展經貿技術互利合作,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網絡。2014年,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爲紐帶,以互聯互通爲抓手,將自身發展戰略與區域合作對接,將“中國夢”與“亞洲夢”、“歐洲夢”連通,打造合作共贏大格局。同時,中國在務實合作上拿出大手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始起步,絲路基金已經設立,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 “一帶一路”建設已獲得沿線50多個國家響應參與,步入務實合作階段。

爲踐行合作共贏理念,中國致力於搭建新合作框架,打造合作關係升級版。其中包括,以“2+7”新框架打造中國—東盟合作升級版,以“461”框架打造中非合作升級版,以“1+2+3”合作格局深化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天然合作伙伴關係,以“1+3+6”合作新框架構建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並搭建中國同南亞未來合作總體框架。同時,倡導共同、綜合、合作與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推動金磚國家等形成一體化大市場、多層次大流通、陸海空大聯通、各國人民大交流。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主張結伴而不結盟,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中國積極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已同世界上67個國家、5個地區組織建立了72對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其中包括:通過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構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推動金磚國家形成更緊密、更全面、更牢固的夥伴關係;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主張維護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持不干涉內政而又積極介入國際事務。中國積極參與解決伊朗核、朝鮮半島、烏克蘭、巴以衝突、南蘇丹國內衝突、反恐、埃博拉疫情等一系列重大熱點問題,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爲維護國際地區的和平穩定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大國作用。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聯合國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迄今累計派出軍隊2萬多人次。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主張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堅持和平解決爭端。中國堅決反對日本背信棄義、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爲;堅決反對日本歪曲歷史和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的圖謀。處理南海問題,中方贊成並倡導“雙軌思路”,即有關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而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則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主張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力爭擺脫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走向衝突對抗的老路。一年來,中美不斷推進各領域協調和合作,兩國關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中美首腦會晤取得成功,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注入新動力。美國總統奧巴馬錶示,美方願同中方擴大合作,加深利益融合,通過坦誠和建設性對話解決差異和分歧,共同建設美中新型大國關係。

王在邦:大國外交新紀元

【編者按】2014年12月17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副院長王在邦撰寫的《中國外交新紀元》一文。文章認爲,中國外交在2014年體現了有膽識、有硬氣、有智慧、有氣派的大國風範,開啓了中國對外關係新紀元。

2014年是世界大事怪事頻出的年份,也是國際戰略格局深化調整的年份。中國外交冷靜理性,長袖善舞,主動發出中國聲音,適時提出中國倡議,恰當展現中國氣派,在改革開放30多年對外關係史上,劃出一道別開生面的風景線。

一是有膽識。審時度勢,處變不驚,敢抓善抓戰略新機遇。2014年,諸多舉世震驚的大事怪事接踵而至。先是年初烏克蘭危機,引發克里米亞公投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聯邦,美歐先後啓動多輪對俄製裁,雙方關係驟然緊張並持續升級,大有迴歸

冷戰的架勢。12月2日,北約28個成員國外長聚會布魯塞爾,決定組建臨時快速反應部隊,防禦可能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兩天後,普京則發表年度諮文,指責西方國家企圖用“新鐵幕”圍堵俄羅斯,決心搞垮俄羅斯,但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對俄羅斯取得軍事上的優勢,俄羅斯有足夠的“實力、意志和勇氣”來保護自己。在中東,由基地組織延伸並最終獨立運作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強勢崛起,震驚世界,牽動中東地區戰略格局重組,促使本已從伊拉克撤軍的美國掉頭重返,大舉空襲“伊斯蘭國”,伊朗和土耳其等也不同程度做出反應。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客機MH370在南海上空神秘失聯,包括154名中國公民在內的239人全部遇難,各類猜想不脛而走。馬航MH17在烏克蘭東部上空被擊毀,295人遇難,讓本就緊繃的俄烏、俄與美歐關係火上澆油。紐約石油期貨價格12月8日每桶報收63美元,創五年來最低收盤價,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價格每桶報收66美元。油價持續走低,既強烈衝擊俄羅斯、委內瑞拉等財政依賴石油的國家,也影響大力開發頁岩氣試圖擺脫對外石油依賴振興國內經濟的美國,使世界經濟前景蒙上陰影。蘇格蘭獨立公投也一度令全球政治神經**。面對如此敏感複雜的國際形勢,特別是大國關係經歷的深度調整,中國冷靜觀察,理性處變,遵循互利互惠精神,果敢推進中俄重大項目合作,先後簽訂兩個能源合作協議、1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及“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實施合作備忘錄。其中,莫斯科-喀山高鐵成功,將爲兩國首都間長達7000公里高鐵建設打下牢固基礎。中俄合作超越能源領域,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到新高度,使我在大國關係調整進程中掌握了主動,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拓寬了迴旋餘地,爲優化戰略機遇期新階段的中國對外戰略頂層設計、謀劃與佈局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二是有硬氣。既更加自覺地堅持和平發展,又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利益,特別是在捍衛領土主權、安全和發展等重大和核心利益方面不含糊,不示弱、不退讓。本來,近年美國大力推行亞太戰略再平衡,糾集衆多對我領土領海權益聲索國起事挑釁,中國周邊環境大有黑雲壓城之勢。烏克蘭危機特別是克里米亞公投併入俄羅斯後,美歐烏與俄關係急劇惡化,中俄雙邊合作大踏步邁進,美日等由此擔心中國在東亞舉事與俄遙相呼應,便在東海南海問題上對華態度強硬。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公然點名道姓地污衊中國“破壞南海穩定”,遭到出席對話會的王冠中副總長嚴厲批評和姚雲竹少將尖銳質問。美國防部長在如此國際場合遭遇中方針鋒相對的反駁,中美兩家在全世界面前上演高手正面過招,難免舉世驚愕。與此同時,中國軍機按照國際慣例數次對美巡邏機異常抵近偵察採取果斷驅離措施,也使美深切感受到其亞太戰略再平衡潛藏着巨大戰略風險。美國遭遇烏克蘭危機衝擊後反而在東亞加大對華施壓,表面上來勢洶洶,實則暴露出深深的戰略焦慮。另一方面,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爲中國的硬朗外交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畢竟,國家間關係的態勢歸根到底取決於國家間實力對比關係。國家的實力與利益相輔相成,有實力,不作爲,難免導致資源閒置性浪費。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綜合國力大幅增強,中國在維護國家重大與核心利益時能夠而且應當更加自信。2014年中國外交更加硬氣,就是源於對自身實力地位的認識多了分清醒、多了分自信,多了分底氣。但是,中國外交的硬氣和底氣限於維權護利,絕非謀求擴張掠奪的強權與霸氣。“現在給外交部寄鈣片的人越來越少了”,這種形象表述該是“中國外交步入新階段”的重要標誌。

三是有智慧。能夠揚長避短,開拓創新,引領和推動區域合作步入新境界。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優勢和短板。國際政治與外交智慧的精髓就是要知己知彼,把握內外情勢的輕重緩急和目標訴求的主次順序,講究謀劃與佈局。2014年的中國外交通過發揮三個優勢,發出了中國聲音,展現了中國智慧,彰顯了中國特色。一是主場優勢。主持召開第四次亞信上海峰會,倡導共同、綜合、合作與可持續的亞洲新安全觀,強調亞洲事務應由亞洲國家主導解決,搭建起沒有美國參加的26個成員國、涵蓋90%亞洲人口的區域安全架構。主持APEC峰會,本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的思路,首倡追求共同發展、繁榮、進步的亞太夢,主持通過《北京綱領:構建融合、創新、互聯的亞太——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和《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亞太經合組織成立25週年聲明》兩個歷史性文件,啓動APEC自貿區進程和構建互聯互通網絡。二是經濟優勢。包括對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基金分別出資100億和410億美元,金磚國家銀行總部落戶上海;發起成立有21個創始會員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出資500億美元,該機構落戶北京。儘管美國阻撓,韓國和澳大利亞都表示有興趣參與亞投行。又宣佈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利用中國的資金實力直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三是技術優勢。利用中國成熟的高鐵技術,推動周邊互聯互通網絡建設。包括一度因故擱置的中泰高鐵項目最終獲得泰國軍政府和立法會批准,以及中俄達成共建莫斯科—喀山高鐵協議。通過精準把脈區域各國渴望安全與發展的迫切需求,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中國已然成爲新時期區域合作的設計師和領路人。一個日臻成熟的上海合作組織,一個涵蓋90%亞洲人口的亞信機制、一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個絲路基金、一個重新煥發活力的APEC,顯示中國已紮實着手塑造周邊環境,區域合作正步入更加務實、更富成果和更可持續的新時期。

四是有氣派。信奉厚德載物,堅持義利平衡,塑造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一方面,堅持不懈地奉行與鄰爲善、以鄰爲伴的傳統周邊外交理念,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方針,以“親、誠、惠、容”理念,盤活周邊關係。既憑藉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更加堅定地維護自身重大核心利益,又對某些與我有領土領海權益爭端的國家採取最大限度的剋制,維權不欺小,護利不傷鄰。另一方面,全方位、建設性地推進大國合作。理論上,針對近年學術界某些人認爲中國在世界上沒有朋友的片面看法和要求放棄不結盟原則的輕率主張,中國不畏浮雲遮望眼,果斷擯棄集團對抗、零和博弈和冷戰思維,堅持交友結伴不結盟,構建致力共同發展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彰顯傳統東方大國的責任意識與擔當情懷。實踐上,積極構建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深化雙方互利共贏的戰略伙伴關係;持續推進與諸金磚國家等新興大國的務實合作。對日本安倍內閣拒絕就侵略歷史認罪悔改並公然尋求戰略抗衡的做法,不故息、不遷就、不退讓,並通過簽署中韓自貿協定和兩國貨幣自由兌換,推動日本回歸區域合作的正確軌道。特別是面對美俄、歐俄矛盾全面激化的新形勢,中國外交堅持原則,顧全大局,不挑撥離間,不落井下石,不敲詐勒索。全面務實地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使中俄關系日趨成熟。致力增進中美互信,發展新型大國關係,期望將其打造成“世界穩定的壓艙石和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奧巴馬出席APEC北京峰會和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達成相互給予最長10年多次往返簽證協議和碳排放協議。奧巴馬在北京坦承美國不尋求遏制中國,回國後又在商業高層聚會上表示,中國“非常希望和美國保持良好的關係”,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影響力印象深刻。跡象表明,經過三番五次的試探、衝撞、較量和彼此調適,中美相互瞭解有所加深,戰略互信有所增強,美亞太戰略再平衡的衝動與急躁有所收斂,雙邊關係發展趨於穩健。

無論是否源於自覺的系統性謀劃,2014年中國對外關係方方面面的變化客觀上正在開啓新的紀元。中國將憑藉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更加堅定有效地維護自身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以東方大國的特有智慧與風範,爲21世紀的亞洲和世界歷史發展再次打上鮮明的中國印記。

秦亞青:爲國際秩序變革貢獻“中國方案”

【編者按】2014年12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登了本報記者專訪外交學院院長秦亞青的訪談記錄。訪談圍繞中國何以實現和平崛起、中國和平崛起究竟會對國際秩序的變革產生何種影響等相關問題展開。訪談共三個部分,本書在收錄時節選了第一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日前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是我國外交理念的又一大創新。您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

秦亞青: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有豐富的內涵,包括堅持我國的發展道路、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價值理念;堅持國際關係民主化,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堅持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堅持正確義利觀;等等。

通過考察中國參與國際體系的進程,我在此着重分析中國外交一個極其重要的特徵——中國在與國際制度合作的過程中,始終體現了鮮明的獨立自主風格。首先,中國對國際體系的參與,是中國的自主性實踐和戰略選擇。中國的參與,從一開始就是中國自主性的實踐活動,而不是像一些西方國際關係主流理論所說的那樣首先受到教化之後才參與國際制度。

第二,在關鍵、原則問題上,決不以正當權益、核心利益的讓步換取進入國際體系的機會。這一點在處理國際組織與中國臺灣地區的關係問題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們堅持臺灣不能加入任何必須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不能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獨”的事實。這向世界明確宣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實表明,當今世界的主要國際組織都取消了中國臺灣地區的會員資格。

第三,中國參與國際體系不是一個被動參與的社會化過程,它是一個以中國方式影響國際體系的過程。中國在參與實踐過程中發生了相對於國際社會身份轉型的重要經歷,同時也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不斷影響國際體系的構成特徵。在有些領域,中國的創新性實踐活動業已非常明顯,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得到了認可和支持。比如,同樣是執行聯合國“建設和平”任務,中國與西方的做法有着明顯的不同,中國更加考慮當事國的基本需求,更加註重當事國的民生和經濟發

展,實際上已經提出了新的國際規範,也爲當事國所歡迎,被國際社會所認可。這種“發展和平”的實踐活動及其表現出來的理念,可以彌補西方國家只關注“民主和平”的做法。同時,中國的“發展和平”理念又是與中國一向倡導和支持的人權觀直接聯繫在一起的,這就是強調生存權與發展權的人權思想。

當前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新現象是,中國已經開始參與引領國際規則的制定。北京APEC會議上,中美兩國就氣候變化達成重要協議。在氣候變化領域,國際制度的建構還處於初步階段。作爲全球最大的兩個排放國、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之間達成協議在全球性問題領域制定規則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實施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一點會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來。

《中國社會科學報》:從您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獨立自主是我們實現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力量基點。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也要敦促其他國家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犧牲國家核心利益。

秦亞青:的確如此。中國參與國際體系、選擇和平發展戰略,是爲了更好服務於我國國家利益、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然,與此同時,也爲世界和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報》:談到這裡,需要回應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外交對獨立自主性的強調和堅持,是不是意味着中國將趨向暴力挑戰現存秩序?中國到底是現狀國還是挑戰國,是國際社會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您對此有何看法?

秦亞青:我想引用我們的一項研究成果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爲了全面系統地研究中國參與國際體系變革的進程,我們的研究團隊承擔了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在經濟、政治安全、文化三個領域選取了15箇中國參與國際制度的重要個案進行了系統的追蹤與分析。在經濟領域,有國際金融、國際貿易、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合作、國際援助、東亞地區合作;在政治安全領域,有氣候變化、軍控、反恐、聯合國維和、東盟地區論壇;在社會文化領域,有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權機制、亞歐會議機制。我們認爲,這些國際制度包含了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制度領域,包含了全球和地區兩個層面,可以全面反映一個國家與國際體系的關係。我們發現,雖然在經濟、政治、文化三個領域,中國參與國際制度的速度和幅度並不完全相同,但無論在哪個領域,有一點是共同的:中國的參與從一開始就是合作性參與,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同時,尊重國際制度並參與多邊規則。這一點至關重要,正是由於這樣的合作性實踐活動,使中國開始了與國際體系的良性互動。

按照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崛起大國必然挑戰現有霸權國,必然挑戰國際體系,必然試圖修正國際體系規則,因此也必然顛覆國際秩序。但從中國參與國際體系進程的實踐來看,中國並沒有選擇挑戰體系,而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選擇了合作,選擇了加入多邊國際制度。在經濟領域,這一點表現得尤爲明顯。此外,無論是在傳統安全領域,還是在非傳統安全領域,諸如反恐、地區安全、聯合國維和行動等,中國都開展了以參與爲意願、合作爲目標的實踐活動。中國選擇了正面地、積極地參與到國際體系之中,成爲國際社會負責任的重要成員,成爲世界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

高祖貴:譜寫中國外交新篇章:構建21世紀新型國際關係

【編者按】2014年12月4日新華網刊登了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高祖貴撰寫的《譜寫外交新篇章:構建21世紀新型外交國際關係》一文。文章共三個部分,認爲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下,中國應着力構建各國共享尊嚴、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的新型國際關係。

中國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着力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爲核心,追求各國共享尊嚴、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的新型國際關係。“合則強,孤則弱。”合作共贏是普遍適用的原則,不僅適用於經濟領域,而且適用於政治、安全、文化等其他領域,應該成爲各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政策取向;要積極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爲此,中國外交擬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一是積極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框架。

與美國,按照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要求,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不斷推進務實合作,通過兩國元首會晤、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中美亞太事務磋商、中美商貿聯委會等機制,加強在地區和全球問題上的溝通協調,妥善處理敏感問題和有效管控分歧,確保兩國關係持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與俄羅斯,互相視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戰略協作夥伴,把兩國關係都放到各自外交全局和對外政策優先地位,通過兩國元首和政府總理定期會晤等雙邊機制以及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全面推進合作,把雙方高水平的政治關係優勢轉化爲務實合作的實際成果。

與歐盟,着眼歷史變革趨勢,抓住發展機遇,以《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和第二份《中國對歐政策文件》爲牽引,以習近平主席訪問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和歐盟總部,以及李克強總理訪問英國、德國、意大利、瑞士、希臘等國爲契機,通過中歐領導人會晤等機制,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準確定位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在全球產業調整中實現合作創新發展,着力推進雙方和平、增長、改革、文明等方面的夥伴關係。

與印度,沿着快速發展上升通道,以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訪問爲動力,抓住機遇,排除干擾,做好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共同實現民族復興;做好引領增長的合作伙伴,攜手推進亞洲繁榮振興;做好戰略協作的全球夥伴,推動國際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同時正視邊界等歷史遺留問題,通過和平友好協商,爭取早日找到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作爲兩大古老文明,攜手走出一條相鄰大國友好相處之道。與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大國,中國通過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框架積極推進友好合作關係。

二是更加奮發有爲地推進周邊外交。

習總書記強調中國堅持與鄰爲善、以鄰爲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中國要率先身體力行,使之成爲地區國家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爲準則。

爲此,《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指出,中國要加快沿邊開放步伐,允許沿邊重點口岸、邊境城市、經濟合作區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遊等方面實行特殊方式和政策;推進亞洲基礎設施銀行等開發性金融機構建設,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提出並積極推動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合作倡議,並以此爲契機,通過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中國—東盟、中日韓—東盟等機制,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全面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體系,爲亞洲和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空間。

在安全領域,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通盤考慮亞洲安全問題的歷史經緯和現實狀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協調推進地區安全治理;在上海合作組織、亞信會議等框架下,把亞洲多樣性和各國的差異性轉化爲促進地區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動力,把發展作爲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總鑰匙”,聚焦發展主題,積極改善民生,縮小貧富差距,不斷夯實安全的根基;推動共同發展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努力形成區域經濟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動、齊頭並進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續發展促進可持續安全;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這“三股勢力”,必須採取零容忍態度,加強國際和地區合作,加大打擊力度。

三是堅持正確義利觀,鞏固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習總書記秉承中華文化和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針對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關係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強調要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道義爲先、義利並舉,政治上堅持正義、秉持公道、道義爲先;經濟上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那些對中國長期友好而自身發展任務艱鉅的發展中國家,要更多地考慮對方利益。對敘利亞危機、巴以衝突、伊朗核問題等,明確提出多條建議,彰顯中國在中東地區事務中積極負責的建設性大國作用。

四是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

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做共同發展的推動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將繼續着眼本國人民利益和人類共同利益,按照責任、權利、能力相一致的原則,力所能及地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積極參與國際體系改革和全球治理,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將繼續建設性參與政治解決重大國際地區熱點問題和應對全球性挑戰,爭取爲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穩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發展事業,與世界各國一道,推動世界繁榮進步。

根據這些思想指導,在全球層面,中國積極推動國際金融體系的變革,在繼續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落實已有改革方案的同時,與其他金磚國家共同於2013年4月在南非德班峰會上決定啓動建立金磚國家的復興銀行。2014年7月,金磚國家在巴西福塔萊薩峰會上發表《福塔萊薩宣言》,簽署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協議,並對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資本金、出資結構、所在地、人員與機構設置作出了說明。由此,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從理念設計階段進入實際運作階段。

在地區層面,圍繞朝核問題、伊核問題、敘利亞危機、巴以衝突等國際熱點難點問題,中方不斷提出緩和緊張局勢甚至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建議,並積極參與有關外交斡旋和談判;圍繞蘇丹局勢,中方不僅派出維和警察,還派遣了成建制的武裝維和部隊。

這些戰略思想的貫徹落實和有關戰略部署及其推進,把中國國際戰略中的大國關係、周邊關係、發展中國家關係和多邊外交,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公衆等方面的外交相互結合、相互調動、相互藉助、相互支撐,形成系統運籌、整體推進的宏大態勢,使中國國際戰略佈局和實踐呈現更具全球性、更具前瞻性、更具主動性的突出特點,使中國外交不斷展現新氣象和新局面。

(本章完)

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四章 2015農業農村工作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八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五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五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十八屆中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二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六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二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二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二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一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七章 2015生態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章 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爲實現奮鬥目標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十八屆中共中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七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七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五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五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四章 2015農業農村工作熱點解讀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十八屆中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十八屆中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四章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一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八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四章 2015農業農村工作熱點解讀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四章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六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十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六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七章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七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七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一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六章 全國宣傳部長會議
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四章 2015農業農村工作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八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五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五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十八屆中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二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六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二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二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二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一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七章 2015生態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章 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爲實現奮鬥目標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十八屆中共中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七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七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五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五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四章 2015農業農村工作熱點解讀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十八屆中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十八屆中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四章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一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八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四章 2015農業農村工作熱點解讀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四章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六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十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六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七章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七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七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一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六章 全國宣傳部長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