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加強道德建設必須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1964年5月14日,在中原大地上,一位名叫焦裕祿的縣委書記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熱愛的蘭考人民。他爲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感人事蹟被載入了我們黨的歷史,成爲全黨和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焦裕祿生前曾說:“黨員幹部應該在羣衆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羣衆面前,在羣衆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羣衆,幫助羣衆。”“我死後只有一個要求,要求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裡,活着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們把沙丘治好!”焦裕祿樸實堅定的話語充盈着一個共產黨人對人民的熱愛,顯示出共產黨人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一起戰勝困難的革命膽略和無私情懷,顯示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和奮不顧身的鬥志。在老百姓的心中,焦裕祿就是一盞永遠明亮的燈。
繼縣委書記焦裕祿之後,新時期又出現了一位優秀地委書記,他就是援藏幹部、原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孔繁森生前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孔繁森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將自己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藏族人民,奉獻給了生他養他的祖國。因此,他得到了人民的愛,得到了祖國母親的愛。赴西藏前,孔繁森請人寫過“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進藏後,他立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豪邁誓言。正是這樣的誓言激勵着他克服困難,紮根在藏族羣衆之中。“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條件差,工作、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阿里地區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能夠樂觀地對待這些困難,嚴於律己,忘我工作。他沒有官架子,始終和羣衆工作、生活、戰鬥在一起;他清正廉潔,從不利用職權爲個人謀私利;他生活儉樸,吃穿簡單,卻把錢都花到了藏族人民的身上,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長期收養兩個藏族孤兒,供他們生活和學習。孔繁森留給後人的兩件遺物,一是八元六角錢,一是關於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他用生命書寫了黨員幹部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新篇章,爲新時代的領導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人民心中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焦裕祿和孔繁森的感人事蹟,給了我們這樣的啓示:黨員幹部加強道德建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這一章,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準確把握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
(一)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依據
爲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所謂“根本宗旨”,是指人們行爲的最高的指導思想、出發點和歸宿。爲人民服務就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同志在《爲人民服務》這篇文章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這裡,毛澤東同志把爲人民服務明確爲對我黨我軍和一切革命同志的要求,凝鍊地概括了共產黨人爲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忘我奮鬥的崇高思想道德。1945年4月,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毛澤東同志再次指出:“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後來,毛澤東同志多次講過爲人民服務的問題,而且指出應當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他說:“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羣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此後,毛澤東還在一系列著作中,集中論述了全心全意爲民服務的思想,強調爲人民服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指出它是每一個革命者一切言論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爲人民服務”五個閃閃發光的大字,作爲黨的宗旨,寫進了黨的章程。由此可見,“爲人民服務”提出於戰爭年代,是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了中國的實際和民族特點、總結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大衆進行民主革命過程中的革命和道德的實踐,在對“人民”的概念作出科學界定的前提下提出的。他強調了共產黨人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併爲之奮鬥、獻身。同時,我們黨的的性質決定了我們黨必須代表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爲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奮鬥,而絕不允許自己的黨員謀取不正當的個人利益。這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的,共產黨人“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這裡說的“絕大多數人”,指的是廣大人民羣衆。
黨的宗旨是政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我們黨鮮明地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自己的宗旨寫入黨章,並一以貫之地體現在黨的全部工作中。實踐已經證明,正是因爲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黨才贏得了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纔不斷髮展壯大,凝聚了億萬人民羣衆的力量,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第一,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我們黨的性質的本質要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我們黨區別於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標誌。胡錦濤同志指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引導人民羣衆認識自己的根本利益並團結起來爲之奮鬥,是我們黨的唯一宗旨,也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必須解決好的一個根本問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黨員、黨的幹部都必須立黨爲公、執政爲民,自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明確規定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就鮮明地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黨的宗旨,公開宣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90多年來、無論形勢任務發生怎樣的變化,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衝擊和考驗,黨的宗旨始終沒有改變,而且其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和拓展。現行黨章對黨的性質作出了新表述,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把黨的性質和宗旨緊緊地連在一起,鮮明地揭示了堅持黨的宗旨是堅持黨的性質的本質要求。把黨的先鋒隊性質由“一個先鋒隊”表述爲“兩個先鋒隊”,更加清楚地表明我們黨不僅代表着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這是我們黨依據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條件、對黨的性質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也是對堅持黨的宗旨要求的進一步發展。黨要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並把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終歸結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豐富了黨的宗旨和內涵。也就是說,堅持黨的先鋒隊性質,做到“三個代表”,核心都是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第二,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是黨的事業勝利的重要保證。黨的事業就是人民的事業,無論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還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都需要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動員和率領億萬人民羣衆爲之共同奮鬥。廣大人民羣衆正是從黨的奮鬥歷程中,從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從千千萬萬優秀黨員、優秀幹部不怕犧牲、英勇奮鬥的具體行動中、從不斷獲得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的切身感受中,深切領悟到我們黨是實實在在地爲全體人民謀利益的,因而自覺自願地跟黨走,積極投身並不斷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表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堅信羣衆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第三,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現實需要。馬克思主義認爲,任何政黨的產生和存在,都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先進的政黨必須植根於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沃土,才能不斷髮展和壯大起來;而最廣大人民羣衆之所以需要先進政黨,歸根結底就是先進政黨始終代表他們的根本利益,始終爲他們服務。我們黨成爲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我們黨,就是因爲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自己的執政理念、應盡責任和神聖使命。只有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黨纔會有牢固的執政根基。
但是,必須看到,長期執政的有利地位,和平年代的優裕環境,一方面使我們黨取得了更好地服務人民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脫離羣衆的危險。特別是在當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脫離羣衆的危險在一些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因此,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加強以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爲核心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就必然要求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幹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堅持爲人民服務宗旨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歷史時期,在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賦予黨的宗旨以新的時代內涵,對廣大黨員幹部堅持黨的宗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是我們黨必須恪守的政治立場,是我們黨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黨執政多年來的主要經驗之一。只有一心力公,立黨才能立得穩;只有一心爲民,執政才能執得好。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應當貫穿於黨的全部工作中,體現在每個黨員和幹部的思想行動上。
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爲民。在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必須突出強調黨的各級幹部要認真解決好權力觀問題。權力觀的核心是爲誰掌權、爲誰服務的問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民是我們國家的主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和一切權力都來自於人民,必須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爲人民服務。要確立正確的權力觀,認識到自己只有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義務,沒有任何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特權,必須自覺擺正同人民羣衆的關係,真正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纔是硬道理”,這是鄧小平同志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提出的著名論斷。我們黨把發展作爲執政的第一要務,歸根結底是爲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發展是時代的要求,是人民的願望,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和激烈競爭時期,要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提高綜合國力,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加快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緊緊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使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生活不斷改善,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面對新世紀新階段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廣大黨員幹部都必須懂得: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我們黨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肩負的歷史責任;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歸根到底要靠發展。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是靠發展來不斷鞏固和前進的,這是一條被實踐證明了的千真萬確的真理。
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黨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努力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把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與世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進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緊緊把握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把握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懂得,我們共產黨人的生活理想,就是讓廣大人民羣衆過上富裕的生活。我們要帶領人民羣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使人民羣衆在發展中享受到更多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使我們黨執政爲民的宗旨通過造福於民的實踐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
第三,堅持拒腐防變,始終保持清正廉潔。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共產黨人必須永遠保持清正廉潔的本色,做到清正廉潔是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是新時明黨員幹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基本要求。
要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近些年來,腐敗問題已成爲一個損害黨的形象,疏遠黨羣關係、幹羣關係,危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嚴重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就會危及黨的生命,葬送人民政權,葬送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經濟搞不上去要垮臺,腐敗問題不解決也要垮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從關係黨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認識腐敗問題的嚴重危害性,增強拒腐防變、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嚴格遵守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四大紀律,即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和羣衆工作紀律。八項要求,即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陽奉陰違、自行其是;要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獨斷專行、軟弱放任:要依法行使權力,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要廉潔奉公,不接受任何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利益;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允許他們利用本人的影響謀取私利;要公道正派,不任人唯親、營私舞弊;要艱苦奮鬥,不奢侈浪費、貪圖享受;要務實爲民,不個虛作假、與民爭利。要“常修爲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永遠保持清正廉潔、一身正氣,從而保證我們黨始終成爲清正廉潔的執政黨。
2009年3月1日,習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時的講話中強調:堅強的黨性,是成爲高素質領導幹部的首要條件。各級領導幹部要加強理論修養,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以與時俱進的態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加強政治修養,增強政治信念的堅定性、政治立場的原則性、政治鑑別的敏銳性、政治忠誠的可靠性;要加強道德修養,不斷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錘鍊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要加強紀律修養,增強紀律觀念,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政令暢通;要加強作風修養,做到執政爲民有新舉措、求真務實有新要求、廉潔從政有新成效。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同志在甘肅考察工作時強調: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使那些對羣衆感情真摯、深得羣衆擁護的幹部,那些說話辦事有灼見、有效率的幹部,那些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的幹部,那些清正廉潔、公衆形象好的幹部,得到褒獎和重用;使那些享樂思想嚴重、熱衷於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羣衆的幹部,受到警醒和懲戒,用爲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黨心民心。大家都已清楚地看到,在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腐敗問題一直困擾着引領中國取得矚目成就的中國共產黨。爲此,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設廉潔政治的重大任務,要求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習近平指出:“爲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幹部,要自覺加強世界觀改造,真正做到嚴於律己,廉潔從政,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爲“官”。要耐得住寂寞,把個人的理想追求真正融入到黨、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偉大事業,甘願做爲人民埋頭苦幹的“老黃牛”、毫不起眼的“螺絲釘”;要抵得住誘惑,始終築牢思想防線,不做權力、金錢、美色的俘虜,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本色。要管得住小節,慎記“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嚴防從生活小節被打開缺口而走向腐化墮落,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嚴格自律,防微杜漸,模範執行黨規黨紀,自覺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羣衆的監督。要深切地認識到,黨組織和人民羣衆的監督是對自己的關懷和愛護,自覺地把組織和羣衆監管當成“鏡子”,經常照一照自己臉上的“灰塵”,找準和糾正缺點錯誤,永葆清正廉潔。
(三)把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能光說不做,不能發“虛功”。每個黨員、每個幹部都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牢固樹立羣衆觀點,從解決羣衆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誠心誠意爲羣衆辦事,把黨的根本宗旨真心落實到各項工作中,使人民羣衆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實實在在的利益。
第一,要着眼於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制定、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
要把堅持黨的宗旨真正落到實處,首先必須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也就是說制定政策必須體現大
多數人的利益,執行政策必須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在堅持和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妥善協調和處理好各個方向的利益關係,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要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根本利益的關係。無論制定政策還是執行政策,都要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根本利益統一起來,不能只顧當前利益而忘了長遠利益,也不能只講長遠利益而忽視人民羣衆的當前利益。
要正確處理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係。既要從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又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堅持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不能把個人利益和小團體利益凌駕於全局利益之上,搞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不能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對待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搞斷章取義、各取所需。
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行業、不同階層、不同羣體的利益,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尊重和保護各個方面的正當利益,善於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羣衆反映的問題,引導羣衆以合情合理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總之,要通過我們的政策措施和具體有效的工作,把各個方面羣衆的利益兼顧好、協調好。
要正確處理先富與後富的關係。我們國家地域廣闊,人口衆多,情況千差萬別,各地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難免會存在差距。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地區已經先富起來,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走上了富裕之路。到上世紀末,我們已經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應該引起重視的是,目前的城鄉二元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爲數不少。我們要正確處理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富”的關係,切實解決地區、行業、部門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既保護髮達地區和先富羣體的發展活力,又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比較困難的羣衆,腳踏實地地帶領他們走向共同富裕。
廣大黨員幹部既要認真貫徹執行黨在現階段的方針政策,又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奉獻意識,時時處處體現應有的思想境界。要在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指導下,通過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工作,在爲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獲取自己的正當利益;又要帶頭弘揚樂於助人、甘於奉獻的社會主義道德,熱情關心、支持和幫助周圍羣衆共同發展,努力爲困難羣衆排憂解難。當有些時候某些方面的現行政策還不夠完善時,作爲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不能爲了謀取個人私利而去鑽政策的“空子”、或者打“擦邊球”,而是要立足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自覺用黨員標準,用社會主義道德來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爲;同時積極向黨的組織和有關部門提出完善現行政策的意見和建議,使現行政策更好地體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黨員幹部模範執行黨和國家現行政策應有的正確態度。
第二,要堅持黨的羣衆路線,誠心誠意爲羣衆謀利益。
“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這是我們黨自成立、尤其是黨中央在延安13年所形成和堅持的工作路線。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它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是我們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我們黨之所以能夠迎得人民羣衆得愛戴、擁護和支持,就是因爲我們始終堅持了黨得羣衆路線。歷史的經驗反覆證明,什麼時候黨的羣衆路線執行得好,黨的隊伍就發展壯大,黨的事業就興旺發達;什麼時候黨的羣衆路線執行得不好,黨羣關係受到損害,黨的力量就削弱,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因此,在新歷史條件下,廣大黨員幹部必須認真堅持黨的羣衆路線,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老老實實向人民學習,真心誠意爲人民服務,真正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
要相信羣衆、依靠羣衆,善於從羣衆中汲取智慧和營養。人民羣衆是真正的英雄,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衆中蘊藏着巨大的創造力,擁有無窮的智慧和豐富的經驗。辦法在實踐中,點子在羣衆中。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誰深深紮根於人民之中,同人民羣衆結合在一起,真正相信羣衆,依靠羣衆,誰就有力量、有智慧、有辦法,就能戰勝各種困難,爲人民多做貢獻。
要傾聽羣衆呼聲,反映羣衆意願。當前,我國改革發展處在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係比較複雜,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其中很多矛盾和問題與基層羣衆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每個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都應該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廣交朋友,交心談心,及時瞭解民情,準確反映民意。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羣衆,深入基層,自覺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羣衆意見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瞭解羣衆在想什麼、盼什麼,歡迎什麼、反對什麼,及時解決羣衆最現實、最關心、最緊迫的問題。
要牢固樹立“羣衆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熱心幫助羣衆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羣衆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的看上去瑣碎,但對每個羣衆和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大事。胡錦濤同志要求我們,“凡是涉及羣衆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幹部要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做羣衆之所盼,以解決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爲重點,辦好每一件實事。要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羣衆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當前尤其要想方設法幫助下崗職工、困難企業職工、城鄉貧困人口、工資被長期拖欠的農民工、失地農民等羣衆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把中央爲他們脫貧解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使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進一步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第三,要探索新途徑新方法,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
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課題,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在一定意義上說,黨員幹部羣衆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羣衆工作的實效。因此,不斷提高羣衆工作能力,是黨員幹部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內在要求。
善於做羣衆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黨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黨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善於做羣衆工作的優勢,是我們各項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是關係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一件大事,也是新形勢下踐行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當前,隨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隨着信息網絡化的迅速發展,隨着國際間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人們的利益關係呈現多樣化,羣衆思想和行爲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使羣衆工作面臨着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做好化解矛盾、統一思想、團結羣衆的工作,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還必須把握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索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組織羣衆、宣傳羣衆、教育羣衆、團結羣衆、服務羣衆的本領。
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爲本。既要教育人、引導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要設身處地,平等待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力戒簡單粗暴、強迫命令。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和黨員的表率作用,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
增強對羣衆的感情,是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前提。堅持黨的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實質上就是要增強對羣衆的感情、密切黨羣關係,切實做到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要求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思想上尊重羣衆,感情上貼近羣衆,爲羣衆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羣衆的信任和支持。
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是增強對羣衆感情的主要途徑之一。理性的認識離不開感性的體驗,再翔實的工作彙報也比不上基層實踐生動鮮活,再順暢的網絡溝通互動也代替不了同人民羣衆的直接接觸。廣大黨員幹部只有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作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才能對羣衆疾苦感同身受,才能設身處地理解羣衆呼聲和意願,才能不斷增強對人民羣衆的感情,進而把對羣衆的深厚感情轉化爲爲人民謀福利的具體行動。
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必須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努力改變那種“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狀況。要採取說服教育的方法,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針對羣衆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淺出說理,運用事實說話,做好釋疑解惑、凝聚人心、疏導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採取示範引導的方法,通過黨員幹部身體力行,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影響和帶動人民羣衆共同前進。要採取提供服務的方法,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千方百計爲羣衆排憂解難。
當然,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還要建立健全制度,逐步形成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工作機制,及時準確地瞭解人民羣衆需要我們提供什麼服務,怎樣爲他們服務,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要通過建立健全做好羣衆工作的長效機制,不斷增強羣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用制度來保證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二、爲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
(一)爲人民服務是一種高尚的道德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爲人民的利益英勇奮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形成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風尚。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寫下了《爲人民服務》等光輝著作,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地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要求革命隊伍中的每個人和根據地的廣大人民羣衆,把爲人民服務作爲處理人民羣衆內部相互關係的新型道德準則。在共產黨人的影響和帶動下,革命根據地形成了爲人民服務的道德風尚。全國解放以後,中國共產黨人以及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又把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帶到了城市,傳播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爲人民服務的思想與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繫,更爲廣大人民羣衆普遍接受,成爲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和集中體現。因此,我們說,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們黨長期提倡的一種高尚道德。
在現階段,大力提倡爲人民服務的道德觀具有充分的社會條件。我們堅持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要求各種所有制經濟有利於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國家體現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爲國家富強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國家的富強與人民的幸福緊密聯繫。這就從經濟和政治上爲在全體人民中更加普遍地提倡和推廣以爲人民服務爲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在全社會形成我爲人人、人人爲我、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爲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顯著標志
第一,爲人民服務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要求。毛澤東同志指出,爲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在道德建設上,爲什麼人的問題與社會利益關係是密切相關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礎,道德是社會經濟關係、利益關係的倫理反映。道德的根本問題是個人利益同社會整體利益的關係問題。社會主義道德與公有制相聯繫,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強調的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人民羣衆的長遠利益。而在以往的階級社會中,與私有制相聯繫,道德是建立在追求個人利益基礎之上的,服務的對象是統治階級和剝削階級。
第二,爲人民服務貫穿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各個方面。道德建設既要有原則要求,又要有具體規範。當前,我們黨提倡的以“八榮八恥”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國家頒佈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概括了社會主義現階段的基本道德規範。這個道德規範既包含了傳統美德、革命道德的內容,又弘揚了時代精神,體現了時代特點,體現了爲人民服務的要求。可以說,爲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一條主線,離開了這條“主線”,其他一切事情都無從談起。
第三,爲人民服務體現了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的統一。爲人民服務既偉大又平凡,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爲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是爲人民服務,同志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是爲人民服務,熱心公益、扶貧幫困、扶弱助殘是爲人民服務,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是爲人民服務,誠實守信、合法經營也是爲人民服務。總之,爲人民服務作爲一種多層次、多形式的道德要求,是對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具有廣泛的普遍性和實踐性,易於爲廣大羣衆所接受。黨員幹部作爲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作爲黨的事業的骨幹力量,應該模範地做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全社會做出表率。
有人認爲,現在搞市場經濟了,不用再提爲人民服務。這顯然是不對的。市場經濟作爲一種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是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繫的,也是同比較發達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相聯繫的。社會化大生產需要的是在職業化專業分工基礎上的協作、互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要求市場經營主體必須通過向社會提供有一定質量的產品以滿足社會需求,並建立良好的信譽來實現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說,要通過爲社會服務併爲社會所接受來獲得利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個體和利益主體都有爲社會、爲他人服務的一面,也有承受服務的一面。因此,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堅持倡導爲人民服務的道德要求,可以引導人們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使每個市場經營主體更加自覺地在自主的基礎上爲人民、爲社會服務,並在爲人民、爲社會服務中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利益。
(三)以人爲本,做好服務羣衆的工作
大力弘揚爲人民服務的道德觀,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歸結到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歸結到立黨爲公、執政爲民上來,歸結到關心羣衆疾苦、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上來。要着眼於人民羣衆,把人民羣衆的需要作爲第一信號,想羣衆之所慮,急羣衆之所難,謀羣衆之所求,切實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人民羣衆的心坎上。
第一,要關心羣衆。我國正處在改革攻堅階段和社會轉型時期,經濟和社會生活處在深刻變動之中,各種矛盾錯綜複雜,社會問題千頭萬緒,維護穩定任務艱鉅。廣大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心繫羣衆,傾聽民聲,體察民情,準確把握羣衆的脈搏,及時瞭解羣衆想什麼、盼什麼,真心實意與羣衆交朋友,虛心向羣衆學習,真心向羣衆求教。如果對羣衆的意見和要求充耳不聞,或者聽之任之、報喜不報憂,瞞上欺下,則是對人民不負責任、喪失黨性的表現。
第二,要服務羣衆。積極爲羣衆排憂解難,認真解決羣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毛澤東同志曾經生動地講過:“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羣衆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羣衆要學習犁耙,找什麼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麼辦法呢?一切這些羣衆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羣衆認識到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焦裕祿頂風冒雪給災區羣衆送糧,孔繁森半夜三更給兵站司機做飯,看起來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恰恰就是這一件件很具體的小事,把黨的溫暖和關懷帶給了羣衆;也正是從這些小事中,反映出他們對人民的熱忱和忠誠。
第三,要滿腔熱情地關心幫助貧困地區和困難人羣。關心羣衆、服務羣衆,首先要關心和服務有困難的羣衆。對於那些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羣衆,要根據黨和國家的特殊政策,想方設法發展經濟,使他們早日富裕起來。對於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難的羣衆,要格外關注,重點幫助,切實做好送溫暖、獻愛心的工作。
三、大力弘揚爲人民服務的道德觀
(一)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羣衆觀點
馬克思主義認爲,人民羣衆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石。首先,人民羣衆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獲得衣、食、住、行等必需的物質生活資料,否則,不僅不能從事政治的、科學的和文化藝術等一切社會活動,而且連生存都難以維持。而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都是廣大勞動羣衆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出來的。其次,人民羣衆是社會精神財
富的創造者。以人民羣衆爲主體的社會實踐,是一切科學、文化和藝術發展的源泉,也是進步的思想、理論產生和發展的源泉。同時,人民羣衆直接參加了精神財富的創造。再次,人民羣衆是社會變革中的決定力量。這是人民羣衆歷史創造作用最突出的表現。在階級社會的歷史上,生產關係的根本變革,社會制度的新舊更替,人民羣衆起到了社會革命主體的作用。一切真正的革命運動,實際上都是勞動人民起來摧毀那些腐朽的社會制度的鬥爭。因此,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纔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羣衆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堅持羣衆觀點,是牢固樹立爲人民服務道德觀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黨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這就從根本上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牢固樹立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的觀點。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羣衆路線是我們的根本工作路線”的論斷。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鄧小平同志更是反覆強調,要以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爲衡量各項工作成敗的標準。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人民羣衆是真正的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必須始終把體現人民羣衆的意志和利益作爲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依靠人民羣衆的智慧和力量作爲我們推進事業的根本工作路線。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牢固樹立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的根本觀點,在一切工作中,始終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爲崇高理想奮鬥與爲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任務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總之,就是要端正對羣衆的態度,增進對羣衆的感情,切實增強貫徹黨的羣衆路線的自覺性。
(二)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堅持爲人民服務的道德觀,對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各級幹部來說,就是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而絕不允許以權謀私。黨章規定:“黨的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是人民的公僕。”我們黨的幹部之所以是人民的公僕,是由黨的性質、宗旨和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性質所決定的。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中國共產黨作爲執政黨,是代表人民掌握領導權的,黨員幹部手中的權力,是受託於人民羣衆的,是用來爲人民羣衆服務的,絕不能變爲自己的私有財產。
爲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就要牢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要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正確對待權力、地位和自身利益。要在思想上解決好參加革命爲什麼、現在當幹部應該做什麼、將來身後留點什麼的問題,自覺抵制各種剝削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爲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就要做到爲政勤勉。對人民交給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地幹好。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羣衆的首創精神,勤于思考,不斷探索,勇於創新;要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知難而進;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傾聽羣衆的意見和呼聲,汲取羣衆的智慧和經驗,以一流的工作成績回報人民羣衆。
爲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就要做到清正廉潔。黨中央強調指出,黨員幹部廉潔從政,直接關係人心的向背和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廣大黨員幹部要圍繞爲人民掌好權、用好權這個根本問題,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執政的考驗,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三)要帶領羣衆共同致富
正確對待先富、後富和共富,這是新時期實踐爲人民服務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反覆強調,在逐步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黨員幹部必須正確處理好先富與後富,個人富裕與共同富裕的關係這個問題。
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是黨和國家的一項大政策。實行這一政策,目的是爲了加速經濟發展,通過先富帶動後富,最終達到共富。我們黨提出這項政策,是符合經濟發展不平衡和歷史波浪式前進的規律的,有利於從根本上打破困擾我們多年、嚴重挫傷人們積極性的“平均主義”,調動和發揮了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
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幹部,要把執行黨的現行政策同堅持黨的理想和黨章對黨員、對幹部的要求統一起來。任何時候都要帶頭講理想、講大局、講奉獻,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在對待貧富的問題上,黨員幹部必須首先想到還沒有富裕起來的地區和羣衆,千方百計幫助和帶領羣衆走脫貧致富的道路,絕不能只顧個人致富,忘了周圍的羣衆。只有會富、先富、幫富、帶富,才能無愧於“共產黨員”這個神聖的稱號,才能問心無愧地承受起“人民公僕”這個光榮的稱號。
這裡,讓我們看一個實例。陝西省銅川市印臺區紅土鎮惠家溝村原黨支部書記郭秀明,他本來是個醫生,當時生活很不錯,是村子裡第一個蓋起新房的人。但他看着當地老百姓生活仍然很貧窮,心裡過不去,決心把黨的陽光送到窮山溝。他舍小家顧大家,毅然挑起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帶領羣衆向貧窮宣戰。當村裡貧窮落後面貌初步得到了改變,鄉親們都住上了比他當年蓋的房子還好的磚瓦房時,他卻因積勞成疾而累死在工作崗位上。郭秀明以他的實際行動證明,每一個黨員特別是黨的幹部,都應該有這樣的政治覺悟、這樣的思想境界、這樣的奉獻精神。相反,如果整天都想着自己如何先富起來,甚至爲此不擇手段,不僅是錯誤的,也是很危險的。一旦產生了這樣的思想,就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權力去搞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結果必然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四、以服務人民爲榮,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
(一)以服務人民爲榮就是踐行黨的宗旨
胡錦濤同志在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中,鮮明地提出:“以服務人民爲榮、以背離人民爲恥。”這對廣大黨員幹部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加強思想作風修養?如何進一步加強道德建設?如何更好地堅持黨的宗旨,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乾部?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中要時刻裝着人民。
我們黨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縱覽黨的奮鬥史,就是一部爲人民獻身、爲人民服務的光榮史。“以服務人民爲榮、以背離人民爲恥”,這是我們黨優良傳統的生動體現。一代代的共產黨人,堅守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無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勤務員”的信念,錘鍊黨性,指導行動。戰爭年代,奮不顧身,捨生忘死;建設和改革年代,公而忘私,竭誠爲羣衆謀利益。正因爲如此,我們黨才贏得了人民羣衆的信任和擁護。每個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千萬不能丟掉這個優良傳統,而應該愛護它、珍惜它、發揚它、光大它,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堅持“以服務人民爲榮、以背離人民爲恥”,對於共產黨員來說,本身就是黨性強的鮮明體現。這同保持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同認真學習、遵守、貫徹、維護黨章,同自覺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要把“以服務人民爲榮、以背離人民爲恥”作爲共產黨員黨性修養必修課,作爲黨員幹部道德建設必修課,自覺把“官職”視爲爲人民服務的崗位,把“權力”當作爲人民服務的工具,把羣衆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行動準則。特別是要把對人民羣衆真摯、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從事的具體工作中去,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一切爲了人民,一切向人民負責,切實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
怎樣做到“以服務人民爲榮、以背離人民爲恥”,並且在全社會形成這樣的良好風氣?需要帶動,需要榜樣,需要促進。在這方面,廣大黨員幹部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要身體力行,自覺做爲人民服務的好模範。一事當前,先爲人民羣衆着想;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擺到高於一切的位置,自覺自願地服務人民,奉獻人民。同時還要切實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勇於同一切背離人民、損害人民羣衆利益的行爲作鬥爭。“我要爲衆人,營私以爲羞”。陳毅元帥的這句詩,正氣浩然,激濁揚清,給人以激勵、以鞭策。我們的廣大黨員、黨的各級幹部只要知榮明恥,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就能影響和帶動廣大羣衆,尤其是影響和帶動廣大青少年,奉獻社會,熱愛人民,關愛他人,抵制和消除損人利己的不良現象,營造出一個“以服務人民爲榮、以背離人民爲恥”的強烈氛圍。
(二)以人爲本就是踐行社會主義道德
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是立足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同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相適應,包括了社會主義的道德意識形態的內涵。它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歷史觀爲理論基礎,以爲人民服務爲核心,是黨員幹部必須要踐行的重要理論。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帶頭樹立和落實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
社會主義道德是在無產階級革命鬥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道德理論。恩格斯認爲,一切道德觀念、規範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他指出:“人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係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係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觀念。”道德具有歷史性,在歷史長河中,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相應的道德觀點、道德標準和道德要求。道德隨歷史發展,其總的趨勢是上升的、進步的。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具有階級性,人們經濟地位、經濟生活的差別,使得人們形成不同的道德觀念。任何一個時代,佔統治地位的道德都是統治階級的道德。道德也具有繼承性,從總體講,不同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規則、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和優良道德傳統、促進歷史發展的那些民主性和進步性的傳統,都是應該肯定和繼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道德,它不但反映了人民羣衆的利益,而且集歷史上一切優秀道德遺產的大成,是道德發展的最高階段,也爲未來的全人類道德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早在革命戰爭年代,就提出了無產階級道德的要求。在革命隊伍內部實行官兵平等、上下級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愛護的同志關係;在軍民關係中,實行軍民平等、軍民一家,要求軍隊尊重老百姓,愛護老百姓,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不調戲婦女;對已經投降和俘虜的敵人,不虐待他們,而是優待他們;對少數堅決與人民爲敵的敵人,則堅決打擊他們,消滅他們;對一些願意重新做人者,則實行給出路的政策等。這種革命的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前身,體現了以人爲本的要求,而社會主義道德則是革命戰爭年代道德的發展。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爲社會主義道德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無比廣闊的前景。以公有制爲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使廣大人民的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歸於一致。社會主義勞動人民之間,建立起了真正團結、互助、友愛的關係。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都是以儘可能地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爲目的。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護勞動者、老人、婦女、兒童及殘疾人的福利政策。同時,除對少數民憤極大、不鎮壓不足以平民憤的壞人外,對那些凡是能夠改造的罪犯都儘可能給予重新做人的機會。所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道德的生動體現。
當前,我們黨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提出了“以人爲本”的科學理念,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進一步發展。以人爲本作爲一項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要求和倫理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就是尊重所有公民的價值和尊嚴。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強調:一是首先要尊重廣大人民羣衆的價值和尊嚴。在剝削階級佔統治地位的社會裡,廣大人民羣衆雖然爲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往往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相反,一小撮剝削階級和反動派,對社會很少或沒有做出貢獻,卻受到社會的倍加“愛護”和“尊重”。在社會主義社會,廣大人民羣衆是國家的主人,必須把尊重廣大人民羣衆放在首位。二是要尊重和維護所有公民的各種合法權利。我國的憲法和法律賦予了所有公民各種應有的權利。這些權利是保證人的價值實現和人的社會尊嚴的必要條件,是以人爲本理念的重要內容。廣大黨員幹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各種法律,堅決與破壞和踐踏人民羣衆各種合法權益的行爲作鬥爭,使所有公民真正享有各種合法權益,使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在實際生活中得到全面具體的體現。
第二,關心人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尊重人們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要求,從各方面關心、熱愛全體社會主義勞動人民,這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最根本的內容和要求。黨和政府不僅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關注人民羣衆的要求、情緒和願望,而且要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辦法,改善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勞動條件。對在艱苦環境下或有害健康條件下工作的勞動者、對人羣中的老弱病殘者及喪失勞動能力的人,更要多關心、保護和照顧他們。任何歧視、虐待、辱罵老弱病殘、婦女和兒童的現象,任何對老弱病殘的痛苦、不幸、災難漠不關心、視而不見的態度和行爲,都是缺乏最起碼的以人爲本思想的表現,是與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相背離的。
第三,必須同人民的敵人作鬥爭。對敵恨、對己和,這是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基本要求的兩個方面。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公開宣佈,它不能從“共同人性”出發“愛一切人”、愛人民的敵人,不能愛社會的醜惡現象,不能愛一切社會主義的敵對勢力。這是因爲,在社會主義社會裡,還有敵對階級的殘餘分子、貪污盜竊分子以及其他刑事犯罪分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不區分“人民”和“敵人”,不能籠統地宣佈愛一切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人民的殘忍。只有堅決同各種敵視社會主義的力量進行鬥爭,才能真正做到關心和愛護廣大人民羣衆。
(三)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堅持以人爲本,要求在道德實踐中,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必須始終堅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因爲人道主義的客觀對象是廣大人民羣衆,而人民羣衆由於受教育程度、社會職業、經濟條件、所處社會環境等的不同,不同人羣、不同階層的具體工作生活情況不同,思想觀念也有所差異。在這種情況下,要真正體現以人爲本原則,就必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以及人民大衆之間是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關係,這種關係泯滅了人性,因此在道德領域根本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羣衆當家作主,通過經濟上實行公有制爲主體的所有制結構,政治上不斷髮展民主政治,徹底消滅了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社會條件,人際關係必然體現爲平等、互助、友愛,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有了現實的可能。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爲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進一步拓展了實際內容,創造了物質條件。當前,在實際生活中,廣大黨員幹部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起碼應做到以下幾條:
第一,要平等待人。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公民都是平等的。一個人,如果自視高人一等,那他就很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只有把自己放在與別人平等的地位,才能理解別人的喜怒哀樂,才能尊重別人的不同特點。社會主義社會以人的貢獻爲價值尺度,反對按權力大小和金錢多少衡量人的價值。這不僅使每個社會成員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公正的評價,而且使一些抱有種種錯誤價值觀的人失去自視尊貴的可能。
第二,要寬容待人。尊重每個人的人格,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尊重每個人的生活習俗和習慣。當然,寬容並不是沒有原則地縱容。對於錯誤的東西,對於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爲,絕不能聽之任之,但對每個人的具體生活行爲,正常範圍內的事情,要多理解,多包容,尊重每個人的生活選擇。同時每個人對自己必須嚴格要求。
第三,要以誠待人。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規範,也是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重要內容。只有以誠相待,別人才能尊重你,才願意與你交往。黨員幹部要始終注意說到做到,言行一致,以普通羣衆的身份出現在羣衆中,以真心真情贏得羣衆的信任。要努力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羣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