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條件

高懷遠也已經打量過了**,看到他大致四十多歲的年紀,臉色,三縷長髯垂於胸前,生的是相貌堂堂,不由得也暗叫一聲好一個漢子,於是也不託大,趕緊伸手攙起**笑道:張大人的大名我高某早已是如雷貫耳了,只是因爲種種原因,直至今日纔有幸得見張大人,此次讓張大人不遠百里前來這裡,倒是我高某失禮了!我高某年紀尚輕,豈能受張大人如此大禮!快快請起,我們一起入城敘話!

惴惴不安的心在這個時候,稍微放下了一些,本來他以爲像高懷遠這麼年輕的人,又是聖上跟前的紅人,加上年少得志,一定是個眼高過頂的人,他又身居高位,肯定會對他這樣的人盛氣凌人,但是沒成想高懷遠居然對他這麼客氣,絲毫沒有擺出高官的架子,給足了他面子,這讓他多少放心了一些,覺得可能這個高大人並不難說話。

於是他一邊謙讓,一邊跟着高懷遠一行進入了濟南府城中,安排好了他的扈從之後,便隨高懷遠到了他臨時的行轅之中。

這一次**來濟南府,專門攜帶了不少的禮品,雖然他的轄地算不上富裕,但是畢竟掌握着一些鹽場,私鹽的販賣利潤很高,他手頭還是小有積蓄的。

一進入高懷遠的行轅,**便立即將一份禮單呈給了高懷遠,說是一點心意,一定要讓高懷遠收下。

高懷遠掃視了一下這個禮單,便看出來**的心意,於是笑了一下之後道:既然這是張大人的心意,那麼高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多謝張大人如此看重在下,高某實在是受之有愧呀!邊說邊不經意的將這張禮單放在了案頭。

着高懷遠不經意的樣子,心中又有些緊張了起來,高懷遠收下他的禮物,算是給他了面子,自古武將愛財,而高懷遠身居要職,應該喜歡這些東西的,可是他不經意的樣子,又說明對方不看重這些黃白之物,讓**有些揣摩不透高懷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段時間只因爲蒙古韃子犯邊,下官一直在整頓兵馬,枕戈待旦隨時禦敵,故此雖然得知高大人已經到了本地,卻未能立即前來參謁,還望高大人恕罪呀!

今日見過高大人風采之後,張某由衷的讚佩不已,大人果真是我朝百年不遇的大才,剛剛一到此地,便擊退了蒙古韃子,解了冀州之圍,實在令下官佩服!

兩人分賓主剛剛落座,**便拱手對高懷遠說道,馬屁拍的山響,讓高懷遠耳根子聽得倒是十分舒服。

在幾路義軍之中,**的身份和其他人有很大的不同,唯一一個當初在金國爲官之人,可以說對於官場他猶未熟悉,所以顯得要比彭義斌等人要圓滑許多,很知道話該怎麼說。

不過高懷遠也不是那種只愛聽好話的人,擺擺手道:張大人過獎了!這一次雖然本官率軍退了蒙古韃子,但是卻也只能說是僥倖,算不得什麼的!

而眼下蒙古韃子大軍已退,恐怕我不日就將要還朝了,所以臨行之前,無論如何也要見上張大人一面,現如今聖上十分關注京東之事,所以作爲聖上的臣子,我等只能盡心竭力做事了!

心中咯噔一下,心道這個高大人倒是不拖泥帶水,直接就進入正題了,於是趕緊連連點頭稱是,也不去接高懷遠的話頭。

高懷遠不接他的話頭,便知道**這是想先聽聽他的話鋒,於是微微一笑,便對道:這次不瞞張大人您,請您過來,其實就是想和張大人、彭將軍等人共商京東大計,現在你我這是私下會面,高某倒是想先聽聽張大人的意思,也好明日商議之時,好有個分寸!

高懷遠不打算和**繞彎子,那樣的話太累,現在他處於強勢,與其不斷的試探,倒不如單刀直入,聽聽**的想法。

這一下坐不住了,趕緊站起來道:這個這個下官也乃是朝廷命臣,豈敢有什麼想法!全聽大人吩咐便是,下官絕無其它念頭!

高懷遠如此單刀直入的向他提問,大大出乎了**的預料,可以說是被打了個猝不及防,一時間還真不知道從何說起,所以只能暫時這麼作答。

聽了**的回答之後,高懷遠還是笑了起來,搖了搖頭站起身將左右人等屏退,然後走回來對**笑道:張大人沒有說實話,高某雖然年輕,但是也能揣摩出張大人的一點心思。

人非聖賢,豈能沒有一點私心,這裡沒有外人,張大人有什麼想法不妨只管對高某直說好了,許多事情一旦多了猜度,反倒會讓事情更加複雜,不但不利於解決,還可能增加了誤會!

還是有些猶豫,他現在實在是看不透眼前這個位居高位的年輕人,在他面前,**反倒覺得自己這樣年紀的人,反倒沒有他更成熟一般,可是他又豈知高懷遠其實已經是兩世爲人,說起來閱歷的話,倒還真不比他差到哪兒去。

看到**還在猶豫,高懷遠於是接着說道:假如張大人不想說的話,那麼不妨由高某來揣度一下張大人的心思如何?

如果高某猜的不錯的話,張大人這幾年來的日子其實過的並不順心!張大人這些年來,自從叛投了大宋朝廷之後,卻沒想到處處受到李全的欺壓,不得不小心謹慎,時刻防備李全的覬覦!這是其一。

雖然後來張大人轉投了蒙古人,但是卻還是念及自己乃是漢人,最終還是又歸順了朝廷,如此一來,不管是蒙古人還是金國那邊,張大人可以說全無後路了,假如這次朝廷還是不能相信大人的話,那麼對於張大人來說,便再無一點選擇了!這是其二!

其三就是其實張大人所轄之地,並非什麼風水寶地,通過這幾年來,蒙古人的行動,張大人也看出了蒙古韃子早已覬覦京東已久,而張大人所轄之地,卻偏偏就是蒙古大軍進入京東的必經之地,使得張大人不得不小心應付,生怕稍有不慎,便會被蒙古人所吞併!這是其三!

再者就是張大人最擔心的事情了,那就是張大人擔心朝廷對你依舊不肯信任,先騙奪了你的兵權,然後轉而加害於你!不知道高某的猜測,可是附和張大人的想法嗎?

聽罷之後騰地一下便站了起來,臉上帶着一副驚詫的神色,高懷遠幾乎說中了他所有的難爲之處,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從未謀面過的高懷遠居然會對他如此瞭解,所以他倍感震驚。

高大人高大人果真不同凡人,居然將張某看得如此清透,不瞞大人,下官確實整日彷徨,還望高大人教我!張某也不知該如何是好!**趕緊對高懷遠說道。

高懷遠示意**坐下,自己也坐在了**的身邊,端起一杯茶吹了吹浮沫喝了一口,用眼角餘光掃了一眼**的表情,看到**一臉緊張的望着他,於是又微微一笑道:那麼在下倒是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張大人,不知道張大人可否直言相告呢?

立即抱拳答道:高大人請問,張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高懷遠放下杯子,開口對道:不知張大人可曾想過坐地稱王嗎?

被嚇得一哆嗦,這個問題簡直就是給他定罪,假如他說有的話,那麼就是心有反意,李全以前就是有這個念頭,想要擁兵自重,和朝廷相抗,結果呢?卻被高懷遠率大軍一舉蕩平,白白丟了性命,他如何敢說有呢?何況他雖然坐擁兵馬數萬,但是卻從未想過稱王之說,在京東眼下可以說他的勢力最小,輪也輪不到他稱王稱霸呀!何況北方還有蒙古國虎視眈眈,豈容他在這裡自稱老大呢?

不敢!下官不敢!大人明鑑,下官乃是漢人,當年雖然在金國爲官,但是卻一心都在想重歸故國,所以纔會領數州之地,歸順朝廷,後來雖有反覆,但是也實在是被迫於無奈之舉,但是當年付將軍聯絡於我之後,下官便又一次重投朝廷,一心只想爲朝廷做事,這次本來還想騎兵助大人討平李全,無奈正好蒙古大軍大舉進犯,不得已之下只得領兵抗蒙,下官對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鑑,還望大人明鑑呀!**冷汗直流的站起來趕緊解釋道。

張大人不必緊張!既然張大人並不想坐地稱王,那麼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高懷遠再次起身,請**坐下,然後這纔對他說道。

被高懷遠的話弄得有點糊塗了,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高懷遠。

張大人看來還是沒有明白呀!那麼高某便不妨直說好了,既然張大人並無反意,那麼這兵權對於張大人又有何意義呢?

高某不才,雖然不敢代表當今聖上說話,但是卻還被聖上所信任,有幸全權代聖上處置京東之事,而李全已死,京東既然諸位皆以歸心於朝廷,那麼以當今聖上所想,京東兵馬還是整合爲一起,皆歸於朝廷管轄爲好!

我已經奏請聖上,在京東另成立一支新軍,爲京東駐屯大軍,以後京東所有兵馬,皆歸於駐屯軍統轄,而且軍資糧秣以後統一由朝廷負責,你們也就不用天天爲養兵的錢發愁了!而且高某可以保證,朝廷將會將京東之軍和其它地方的駐屯大軍一視同仁,絕不會厚此薄彼!只要軍中將士和朝廷一心,那麼朝廷就不會虧待他們!

而別的高某不敢說,但是卻敢向張大人保證,朝廷即便收取兵權,也絕不會難爲張大人,下官只是想問一下張大人,您可曾有中意之處,想去爲官的嗎?

即便假如張大人不願離開舊土,但說也無妨,畢竟整軍之事,還需張大人配合,張大人如想入軍中爲將,也可以商量!

張大人此次力抗蒙古大軍南犯,功績卓著,高某早已將此事呈報給了當今聖上,以張大人的功勞,聖上絕對會給予嘉勉的!

高懷遠這纔對**將他的計劃和盤托出,然後望着**的表情等着**答覆。

推薦朋友兩,都是買斷簽約,質量應該有保證,一本是風雨巨新作《風騷動三國》,另一本是胡吹巨的《潛能極限》,歡迎大家前往鑑定!

強烈推薦:

第13章 民報第68章 遊說(下)第1章 郾城第31章 恩威並重第132章 兄弟相會第35章 意外收穫(上)第49章 包藏禍心(下)第212章 狡兔三窟第366章 慘烈第11章 反擊第24章 飲宴(上)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34章 宮門之屠第34章 三溪口第146章 滔滔涇水第356章 倉促結陣第347章 突圍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上)第337章 渡河第21章 憤怒第17章 麻痹第66章 飢餓銷售第134章 意在秦鳳第90章 讒言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64章 無心插柳第164章 金國求援第7章 君臣相見第24章 飲宴(下)第44章 白鐵鑄奸佞(下)第322章 屠戮第39章 自投羅網第8章 偃旗息鼓第20章 兩難第15章 班師返朝第77章 參謁第222章 左相第44章 中原大定第190章 順利第66章 狼羣第365章 雨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123章 再戰第118章 犯上作亂第14章 砲第152章 蜀中無大將第194章 又見秋桐第202章 頑抗2第36章 夫人帶隊第66章 狼羣第87章 查賬第20章 軍器監第26章 潑皮擋道(下)第16章 賜刀第178章 捷報頻傳1第65章 壽宴(下)第165章 得勝回朝第69章 再返紹興第172章 一時手癢第43章 震撼第45章 報門而入第38章 浴血孤城1第53章 哪根蔥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322章 屠戮第94章 爆冷第15章 捉姦在牀第34章 看看誰更狠(下)第103章 決勝2第68章 遊說(上)第277章 積極備戰第300章 功敗垂成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25章 義賊第283章 掘地攻城第116章 清君側第358章 被圍第108章 宵禁第54章 慌不擇路(上)第42章 中伏第55章 盤點2第139章 謀劃出兵第145章 佯攻第62章 夜襲敵巢第99章 膽小如鼠第10章 挑釁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151章 亂戰1第153章 兵圍湖州城第318章 北上第339章 死扛第55章 將利縣第249章 叛軍水師第36章 京東亂局(上)第249章 叛軍水師第29章 天羅地網(上)第120章 兵圍政事院第78章 交手第94章 監視第294章 銜尾追擊
第13章 民報第68章 遊說(下)第1章 郾城第31章 恩威並重第132章 兄弟相會第35章 意外收穫(上)第49章 包藏禍心(下)第212章 狡兔三窟第366章 慘烈第11章 反擊第24章 飲宴(上)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34章 宮門之屠第34章 三溪口第146章 滔滔涇水第356章 倉促結陣第347章 突圍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上)第337章 渡河第21章 憤怒第17章 麻痹第66章 飢餓銷售第134章 意在秦鳳第90章 讒言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64章 無心插柳第164章 金國求援第7章 君臣相見第24章 飲宴(下)第44章 白鐵鑄奸佞(下)第322章 屠戮第39章 自投羅網第8章 偃旗息鼓第20章 兩難第15章 班師返朝第77章 參謁第222章 左相第44章 中原大定第190章 順利第66章 狼羣第365章 雨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123章 再戰第118章 犯上作亂第14章 砲第152章 蜀中無大將第194章 又見秋桐第202章 頑抗2第36章 夫人帶隊第66章 狼羣第87章 查賬第20章 軍器監第26章 潑皮擋道(下)第16章 賜刀第178章 捷報頻傳1第65章 壽宴(下)第165章 得勝回朝第69章 再返紹興第172章 一時手癢第43章 震撼第45章 報門而入第38章 浴血孤城1第53章 哪根蔥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322章 屠戮第94章 爆冷第15章 捉姦在牀第34章 看看誰更狠(下)第103章 決勝2第68章 遊說(上)第277章 積極備戰第300章 功敗垂成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25章 義賊第283章 掘地攻城第116章 清君側第358章 被圍第108章 宵禁第54章 慌不擇路(上)第42章 中伏第55章 盤點2第139章 謀劃出兵第145章 佯攻第62章 夜襲敵巢第99章 膽小如鼠第10章 挑釁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151章 亂戰1第153章 兵圍湖州城第318章 北上第339章 死扛第55章 將利縣第249章 叛軍水師第36章 京東亂局(上)第249章 叛軍水師第29章 天羅地網(上)第120章 兵圍政事院第78章 交手第94章 監視第294章 銜尾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