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鄉勇

高懷遠走在隊伍前面,一行三百人的隊伍,押運着數十車糧草帳篷等物,出了大冶縣之後緩緩朝着鄂州方向行進。

數日之前,高懷遠突然得到消息,金國四月間悍然數路出兵,對南宋發動了進攻,本來高懷遠就知道金國這豬頭皇帝會幹這種蠢事,只不過因爲不是很清楚這個豬頭皇帝到底會什麼時候發動,當得知消息的時候,還是有些感到吃驚,這比他預料之中的來的似乎要早了一些,所以準備並不十分充分。

當聽聞此事的時候,高懷遠立即安排臥虎莊加快準備的速度,並立即隨薛嚴離開了臥虎莊,趕往了縣城。

到了縣城才知道,這一次金人發兵攻宋,南宋這邊準備的還是比較充分的,戰事一起,時任湖北安撫使的趙方便立即命湖北各地徵調壯丁隨軍抗金,而大冶縣因爲離鄂州最近,所以首當其衝,被命速調鄉勇押運糧秣等物支援宋軍抗金。

劉知縣接到趙方的命令之後,不敢怠慢,於是立即讓王縣尉將各鄉里正、戶長、耆長都招至縣衙議事。

而剛好高懷遠就是個耆長,自然也在其中,被叫到了縣衙之中。

高懷遠一到縣衙,便碰上了剛剛從外面回來的邢捕頭,邢捕頭一見高懷遠便偷偷的拉着他到沒人注意的地方交待他道:“這次縣裡面要徵調民壯隨軍抗金,高少爺且不要出面,這次的事情你可不要出頭了!”

高懷遠皺皺眉,但是對邢捕頭還是很感激的,畢竟人家把自己當朋友看待,要不然的話也不會專門交代自己這些話,於是點頭謝過了邢捕頭,隨他一起進了衙門。

聽聞這個消息之後,各鄉的里正耆長都嚇了一跳,心道這金國真是不讓人消停,上一次宋金開戰這才幾年光景呀,這麼快便又來了,還讓不讓人活了呀!

這次開戰,大冶縣受命要徵調五百壯丁隨軍出征,作爲輔軍協助抗金,大冶縣本來有常設弓手五十名,歸王縣尉所領,而剩餘的四百五十名壯丁,則要各鄉承擔,並且要求選出一名耆長領這些鄉勇押運糧草前往鄂州投軍。

一時間各鄉里正耆長紛紛叫苦連天,出丁可以,但是千萬不要讓他們出頭領兵出去,這次可是真刀真槍的要跟着御前軍去打仗的,搞不好就小命不保了,所以沒人敢當這個出頭鳥。

最後折騰了半天也沒人出頭,氣的高懷遠之喘粗氣,國家危亡當頭,地方這些富戶鄉紳卻不思報國,相互推諉,爲的就是躲在家中享清福,這樣的民風實在是讓高懷遠失望透頂。

劉知縣在這個方面比較弱勢,看看沒人出頭領這個差事,於是忍不住又望向了站在後面的高懷遠,但是馬上便又否決了自己這個念頭,高懷遠再怎麼說也是當官家的子弟,自己要是點名派他去的話,少不得會得罪了他老爹高建,那樣的話就不美了。

正在劉知縣爲難的時候,高懷遠終於忍不住站了出來,接了這個差事,並且答應他所轄的鄉出一百壯丁,其餘的人一看有人出頭了,而且是個毛頭小夥子,於是紛紛大喜,連忙表示徵調壯丁不成問題。

劉知縣看到關鍵的時候,還是高懷遠出頭爲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心中很是感激,於是讓高懷遠回去準備一下,然後領這些鄉勇前往鄂州投效軍中。

這可不是他點名要高懷遠去的,是高懷遠自己要去的,那就由不得他老爹高建回頭知道這件事埋怨自己了,劉知縣心中暗自竊喜,總算是解決了這個麻煩了。

但是高懷遠也不跟劉知縣客氣,他手頭上器甲不足,既然出頭接了這個差事,不從縣裡面搞一些實惠是不甘心的,於是在定下這個事情之後,獅口大開,從縣府裡面敲詐了一批器甲出來,起碼武裝起他所轄的鄉勇是足夠了。

接下來他立即回到高家莊一帶,讓里正和戶長協助在當地挑選出來了五十名青壯鄉勇,這些人都是近來跟着他習武之人,算得上是他能控制的力量,到時候用起來比較順手一些,在調集了這些鄉勇之後,高懷遠將器甲分發給他們,並將他們分爲三組,二十名長槍手、二十名刀盾手、十名弓箭手,各自回家準備一下,三天後隨他離開大冶縣。

而剩下的這五十個名額,他沒有攤牌到民戶之中,而是都留給了自己,從臥虎莊的少年中,挑選出來了五十名最精壯的少年,這一次他之所以如此熱心的接下這個差事,爲的就是讓自己的這些少年莊丁們去見識一下什麼才叫戰場,也檢驗一下,自己這麼長時間來的訓練成果,同時讓他們也歷練一番去。

本來他不想讓黃嚴和周昊二人隨自己同去,而是想將他們二人留在家裡面,替自己看家,畢竟他們兩個人都有父母兄弟在,一旦出了岔子的話,高懷遠也怕不好給他們父母交代。

但是二人一聽高懷遠的話,當場就急了眼了,黃嚴上一次就沒攤上跟高懷遠剿匪,這一次一聽又不讓他隨軍出征,於是摔碟子打碗,上吊抹脖子的功夫都使了出來,連他老爹黃真相勸也不行,關禁閉也不行,鬧了個天昏地暗,最終高懷遠無奈之下,才答應了他。

周昊倒是不鬧,只是默默的收拾行裝,給高懷遠擱下一句話,要是高懷遠不帶他去的話,就自己跟着去,弄得高懷遠直搖頭,知道周昊的脾氣是說到做到,於其讓他自己跑去,還不如帶着他上路呢!於是只好也答應了下來。

家中的事情好說,老宅那邊還是薛嚴留守,臥虎莊這邊讓柳兒當家,周老五、周毅、蔣鵬爲輔,負責照料臥虎莊的事情,生意上的事情自然是黃真負責,他倒是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至於柳兒自然不捨,但是她也清楚自己是勸不住高懷遠的,這件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縣衙那邊都定下了,更改不了,於是暗暗落淚了一番,爲高懷遠他們準備起了行裝。

而周伯通和魯老實二人見高懷遠出征在即,於是加班加點的趕造了十把流雲彎刀,交給了高懷遠,那些皮甲也在劉氏等女眷的趕製下,終於在出發前完成,經過了鐵片加強之後的這些皮甲,雖然沒有軍中札甲那麼威風,但是在防護力方面,卻也不算遜色,特別是對弓箭的穿透,防禦能力還要強上一些,更主要的是,這些皮甲外表上一點都不起眼,穿出去的話,也不會招人注目,正是高懷遠所要達到的效果。

三日後,高懷遠領着這五十人離開了臥虎莊,在老宅那邊會和了五十名高家莊的鄉勇,將器甲裝在了高家莊富戶集體出錢送給他們的兩輛大車上,趕往了縣城。

本來鄉勇們很瞧不上高懷遠所帶的這五十個少年壯丁,覺得他們有點濫竽充數,但是當上路之後,這些鄉勇才發現,高懷遠這五十名少年莊丁的不同之處,雖然他們年紀不大,但是紀律性非常強,一路上嚴格按照高懷遠的吩咐,駐行飲食井然有序,絲毫不亂,行進之中根本沒有任何人閒聊廢話,和自己這些人一比,真是令他們頗爲汗顏。

等走到了縣城之後,這些高家莊的鄉勇也開始受到了他們這些少年的感染,開始變得有秩序了起來,並按照高懷遠的要求,在城外原地休息,等候高懷遠進一步的指示,不爲其他,單單是爲了面子,他們這些成年人也不願被這些少年給小瞧了。

當高懷遠到了縣衙之後,這裡早已亂哄哄的圍了一幫各鄉來的鄉勇,這些鄉勇大多數不是自願前來的,但是被逼無奈之下,他們纔不得不出這趟差事,所以情緒大多都很不爽,私底下罵罵咧咧,一臉的不樂意。

高懷遠見過了劉知縣等人之後,從他們手中交接了花名冊,因爲王縣尉要先感到鄂州大營交差,所以王縣尉自己先帶了五十名弓手和一百五十名鄉勇先行出發,到大營簽到,而高懷遠則辛苦一趟,帶剩下的人押運輜重糧秣隨後趕往鄂州大營。

他們現在都不敢小看高懷遠,幾次共事讓他們都見識了高懷遠的沉穩幹練,相信高懷遠能把這些事情做好。

在劉知縣等人的相送下,高懷遠接管了其它鄉剩下的這二百鄉勇,接了這數十輛裝滿糧秣的大車,離開了大冶縣,趕往了鄂州大營。

對於這次出門,高懷遠早有思想準備,一路上都在琢磨,這一次會跟着宋軍去哪個地方對付金軍。

從他目前得知的消息上來看,這次金軍共徵發了兩路大軍侵宋,東路軍從河南出兵,直指光山、羅山、定城等縣,威逼襄陽長江一線,而西路軍則從陝西出兵,進攻四川,這樣一來形成了兩線夾擊的形態,想要從長江中上游突破南宋的天險,謀取南宋的疆土。

至於具體的戰況如何,高懷遠並不清楚,還要到了鄂州之後再詳細打聽,但是這個時候,高懷遠卻知道,金宣宗這次侵宋,和上一次宋寧宗開禧北伐的結局是一樣的,現在南宋雖然弱,但是金國也強不到哪兒去,要不然的話,也不至於連西夏也敢欺負他們金國,更別提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了,兩邊打到最後,誰也奈何不了誰,徒勞消耗一番兩國的國力,而大金國經過此戰之後,將會徹底走向覆滅,歷史就是這樣,眼下誰也擋不住!

說起來高懷遠現在是大冶縣鄉勇的領兵人物,可是這三百鄉勇中真正聽他吩咐的,也只有高家莊和臥虎莊這一百人,其餘的那二百人根本就是一幫烏合之衆,連像樣的器甲都沒有備齊,從離開大冶縣城開始,這幫傢伙便一肚子牢騷,走路也拖拖拉拉,沒走幾裡便吵吵着要休息,讓高懷遠苦笑着搖頭不已,要是帶這幫人上陣殺敵的話,他自認爲還是趕緊腳底抹油,溜之大吉比較好,否則的話,保證會被這幫傢伙給害死。

而且高懷遠更不爽的是,偌大一個大冶縣,他也算是個領兵的人了,但是他到現在連匹劣馬也沒有撈到,全部都是一幫步兵,用來拉車的最好的也就是幾頭騾子,剩下的便是一些毛驢了,甚至有幾輛大車上套的還是牛,可見南宋現在已經缺馬缺到了什麼程度了,高懷遠本來還想撈匹馬騎騎威風一下,但是卻終歸沒有能如願以償,黃嚴倒是給他準備了一頭騾子,當他的坐騎,但是被高懷遠給拒絕了,要是他騎頭騾子上陣的話,估計會被人笑掉大牙的!

以前他只知道南宋缺馬,但是真正到了這個時代之後,才知道卻非虛言,他來這裡兩年多了,卻愣是沒見過幾匹馬,不過他對這個事情倒也不奇怪,因爲南方本來就不易養馬,而且南宋周邊交界的只有四個國家,一個是金國,一個是吐蕃,一個是大理國,再剩下的就是南越的安南李朝。

金國自不必說了,他們現在自己都缺馬,而且跟大宋是世仇,雖然兩國有榷市,但是金國嚴格限制馬匹的出口,大宋想從金國買馬,無疑是與虎謀皮!

吐蕃倒是產馬,但是吐蕃人歷代便對中原抱有戒心,所以即便有榷市,也同樣不肯輸送馬匹給大宋,而安南李朝就不用提了,關係好不好且不說,他們也沒有多少馬匹給南宋輸入,只剩下大理國這一條路可走,每年大宋要消耗巨大的財力,從大理國輸入馬匹,而且這些大理馬身材矮小,並不適合作爲戰馬使用,但是即便如此,南宋也只能每年從大理國購入少量的馬匹,全部都充入了軍中,如果說宋軍馬匹最多的地方,也在四川一帶,京湖一帶宋軍之中也沒多少馬匹,所以高懷遠想要弄一匹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高懷遠也只能老老實實的跟着隊伍步行,現在他也算是標準的步兵了。

望着一路拖拉的這幫鄉勇,高懷遠越看越覺得不爽,於是終於剋制不住,動了真怒,命隊伍停止前進,將三百來人給召集在了一起。

“高某想要問一下諸位,今日諸位可知自己是爲何前往鄂州嗎?”高懷遠站在一輛大車上,冷臉望着下面那二百站的稀稀拉拉東倒西歪的鄉勇們,對他們問到。

下面這些人愛答不理的斜眼瞅着高懷遠,沒人搭理他,高懷遠心中暗怒,但是還是強行剋制着自己的情緒,接着對他們說道:“諸位不想說,那我替諸位說好了,我們這次是去協助御前軍抗擊金兵!是去保家衛國!而諸位一路上的表現,實在令高某感到心寒!假如諸位這樣去參戰的話,請恕高某直言,諸位這是在去找死!如若這樣的話,大家還不如自己找地方上吊,好歹還能落得一個全屍比較好!”高懷遠說話中還是忍不住尖刻了起來。

他這麼一說,下面這幫人便不高興了,這個時候一個壯漢站在人羣裡面冷笑了一聲道:“你們這些富人懂個屁,不過是那咱們這些老百姓的性命,求得你們自己的榮華富貴罷了,我們可不是自願去當什麼勞什子的大頭兵,我們都有家有口的,自己的地還侍弄不過來,哪兒願意去當兵打仗呀!要不是你們這幫人強壓着咱們去送死的話,鬼才願意去呢!哼哼!”

高懷遠眼尖,一眼便看到了這個大發厥詞的壯漢,並將他的臉記在了心中,冷笑道:“這麼說你們可是覺得,高某也是爲了當官,才當這個出頭鳥,去打仗的嗎?”

“這可說不定!……”這一下有不少人接茬嘟囔到,他們的話立即引起了高懷遠手下那五十個少年的憤怒,於是立即在黃嚴的帶領下,怒罵了起來,下面一下就亂了起來。

高懷遠這下氣的不輕,指着他們罵道:“爾等乃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現在國家危亡,不管你們樂意與否,都有責保家衛國,想想看,假如金人過江的話,爾等豈能還在家安居樂業,既然爾等如此不識擡舉,那我也告訴你們,今日既然讓我領兵,那這裡便是我說了算,由不得你們猖狂!假如有人不服的話,現在就放馬過來,只要你打倒了我,那我便讓位給你們便是!假如沒種的話,就都給我老實一點,我說什麼你們做什麼,否則的話,高某將俺軍法論處,到時候你們別怨小爺我不念鄉鄰之情!”言罷縱深躍下了大車,站到了衆人面前。

本來因爲高懷遠的年紀很輕,這幫鄉勇便很瞧不起他,聽他這麼一說,便立即起鬨了起來,紛紛發出了嘲笑之聲。

而高懷遠的手下們不幹了,黃嚴一聲列隊,五十名少年便紛紛持械挺身在高懷遠身後排成了五列橫隊,各個一臉怒色的瞪着這幫不識擡舉的鄉勇,而高家莊那五十名鄉勇猶豫了一下,覺得高懷遠是他們的人,這麼被其他鄉的鄉勇這麼看輕欺負也覺得沒面子,於是猶豫了一下之後,自動在少年隊後面排列成了一隊,特別是少年隊中散發出了一股殺氣,撲面涌向了對面那幫烏合之衆們,頓時讓他們的氣焰爲之一挫。

高懷遠望着他們冷笑道:“怎麼?沒人有膽子出來和我比試一下嗎?”

第27章 危城1第19章 冗兵屯田第41章 玻璃第81章 屠第146章 敵軍夜襲第42章 清官難做(下)第177章 結義金蘭第350章 措手不及第10章 抉擇第67章 集結第64章 剪除後患第130章 撥亂反正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1章 迷茫第266章 所向披靡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55章 盤點2第72章 壞種兄弟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33章 夜審第124章 夜襲第60章 假公濟私(下)第122章 小將黃旭第300章 功敗垂成第126章 攤牌第84章 再返鄂州第45章 偷人第40章 拿命來第354章 出擊第66章 是爲何物第2章 以桃代李第一百六七十章 太湖餘孽第28章 規矩第21章 憤怒第9章 大江東去第51章 恩州之戰(下)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22章 不過如此第21章 都作院第5章 餘孽第95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54章 盤點第39章 水晶花鏡(下)第37章 勾心鬥角第87章 劍指吐蕃第31章 厲兵秣馬第16章 密謀第301章 殤第355章 巨餌第49章 低調第104章 決勝3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335章 依計行事第43章 人各有志(上)第142章 芮家村第48章 韃子來襲第255章 美中不足第89章 懲罰行動第66章 京東有變(上)第146章 滔滔涇水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148章 範小五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29章 巡視楚州第146章 滔滔涇水第138章 霅川之變第321章 權利第331章 牀弩發威第27章 蓬州兵亂第30章 棍棒相迎第239章 斥候第250章 雞鳴蕩第40章 父子相見(下)第6章 臨潁會戰2第143章 叛軍屠村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191章 師妹第11章 臨安第111章 置之高閣第19章 冗兵屯田第271章 脅迫第105章 決勝4第77章 中計第259章 強渡第325章 爭執第85章 崩潰第156章 僅取甕城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202章 頑抗2第193章 密謀第198章 戰事第71章 金廷第162章 仇人相見第344章 地雷第156章 兩面三刀第88章 人選第77章 幕賓第50章 中華肥皂第357章 兩強交鋒第135章 再遇舊識
第27章 危城1第19章 冗兵屯田第41章 玻璃第81章 屠第146章 敵軍夜襲第42章 清官難做(下)第177章 結義金蘭第350章 措手不及第10章 抉擇第67章 集結第64章 剪除後患第130章 撥亂反正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1章 迷茫第266章 所向披靡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55章 盤點2第72章 壞種兄弟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33章 夜審第124章 夜襲第60章 假公濟私(下)第122章 小將黃旭第300章 功敗垂成第126章 攤牌第84章 再返鄂州第45章 偷人第40章 拿命來第354章 出擊第66章 是爲何物第2章 以桃代李第一百六七十章 太湖餘孽第28章 規矩第21章 憤怒第9章 大江東去第51章 恩州之戰(下)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22章 不過如此第21章 都作院第5章 餘孽第95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54章 盤點第39章 水晶花鏡(下)第37章 勾心鬥角第87章 劍指吐蕃第31章 厲兵秣馬第16章 密謀第301章 殤第355章 巨餌第49章 低調第104章 決勝3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335章 依計行事第43章 人各有志(上)第142章 芮家村第48章 韃子來襲第255章 美中不足第89章 懲罰行動第66章 京東有變(上)第146章 滔滔涇水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148章 範小五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29章 巡視楚州第146章 滔滔涇水第138章 霅川之變第321章 權利第331章 牀弩發威第27章 蓬州兵亂第30章 棍棒相迎第239章 斥候第250章 雞鳴蕩第40章 父子相見(下)第6章 臨潁會戰2第143章 叛軍屠村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191章 師妹第11章 臨安第111章 置之高閣第19章 冗兵屯田第271章 脅迫第105章 決勝4第77章 中計第259章 強渡第325章 爭執第85章 崩潰第156章 僅取甕城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202章 頑抗2第193章 密謀第198章 戰事第71章 金廷第162章 仇人相見第344章 地雷第156章 兩面三刀第88章 人選第77章 幕賓第50章 中華肥皂第357章 兩強交鋒第135章 再遇舊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