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激戰城下

挖地道可是個專業技術活,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假如沒有專業人士操作的話,挖洞等於是自己活埋自己,但是今天有了牛大同這幫人事情就好辦多了,高懷遠命人嚴密封鎖消息,立即着手準備各種供牛大同他們使用的東西,便在楚州城西面大營之中一座大帳之中開始了忙活.

爲了不讓城中李全軍提前現宋軍在開掘地道,高懷遠特令諸軍不得鬆懈,繼續連番猛攻,並且用拋車繼續猛烈射平砲石轟擊城牆,如此一來,不斷落下的砲石便有效的干擾了李全軍對地面的監控。

牛大同也果真賣力的很,帶着一幫人分班開始起勁的幹了起來,高懷遠對他們很是重視,儘可能配給他們最好的工具,爲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鎬頭、鐵鍬、木料等物資供他們使用,還調來了一營人手替他們把風,運送挖掘出來的土石。

這次的行動很保密,挖掘地道的地方被嚴密的戒嚴起來,閒雜人等都不得進入,挖掘出來的土石直接平鋪到地上,後來挖出來的土石多了,便乾脆裝袋,讓攻城的兵卒扛着衝到城下,填入到護城河之中,總之行動迅而且隱蔽,即便是宋軍之中知道的人也不算很多,就更不用說是楚州城中的李全的兵將了。

在宋軍開始掘地道的三天之中,宋軍攻城十分猛烈,大批宋軍輪番上陣,舉着抵禦箭支的半截船,悍勇的反覆衝向楚州城的城牆,各種投石車更是大神威,暴雨一般的將石頭砸向楚州城的城牆。

李全頓時在城中感受到了宋軍巨大的壓力,不得不親自登城指揮抵禦宋軍的猛攻,這些天來他的日子很不好過,因爲他在城中的軍隊已經開始出現了不穩的情況,甚至出現了一些兵卒趁夜用繩索綴下城,集體脫逃的現象,其中尤以楊妙真以前的手下最爲嚴重,自從李全當日和楊妙真決裂之後,當初由楊妙真率領的手下便被激怒了,一個叫張武的頭目在宋軍開始攻打楚州城的第三天,便動了一次兵變,試圖搶下南門,打開城門迎接宋軍入城,結果是提前被李全現,派兵將張武動的這次兵變給鎮壓了下去,纔沒有釀成大禍,否則的話估計這會兒宋軍早已攻佔了楚州城了。

所以李全這些天來很緊張,一邊要不斷抵禦宋軍的攻城,一邊還要不斷的防備城中有人做反,總之十天下來之後,李全整個瘦了兩圈,眼圈由於缺乏睡眠,變得烏黑,簡直如同國寶大熊貓一般,走路都有些飄了起來。

這還不算,雖然他手下兵馬不少,但是擠在城中,真正聽他指揮的人卻只有一兩萬人,另外那些人雖然現在沒有什麼異動,但是隻要派他們登城御守,就各個都是出工不出力,只要捱上宋軍一通砲石,這幫人要麼找地方躲起來,要麼一窩蜂就朝城下跑,根本就指望不上他們。

爲此李福還派出了督戰隊在城頭督戰,只要有人臨陣退縮,就是當頭一刀,剛開始還有效,但是後來殺人殺的多了,反倒激起了那些兵將們的牴觸情緒,別看他們抵抗宋軍進攻不咋地,但是卻能齊心合力的對付督戰隊,督戰隊有刀,他們也有,而且他們還有長兵器長槍、梭槍等物,督戰隊要砍人,他們就和督戰隊對着砍,結果是督戰隊沒有將他們砍翻,他們倒是放翻了一羣督戰隊的人,搞得督戰隊這兩天干活也不操心了,睜隻眼閉隻眼,想咋滴咋滴吧,反正大家都是爲了混口飯吃,犯不着自己人殺自己人嘛!

這樣的結果是直接導致了李全可用的兵力不足,他麾下嫡系的兵馬也就是不到兩萬人,除去在城上擔負主要防禦的人手之外,他還要抽調出相當一部分人,去監視那些不是他嫡系的兵馬,省的一不小心,這幫人在城中譁變了。

這樣的情況嚴重體現出一加一不等於二的道理,說起來他城中兵馬數量不少,可是李全愣是沒兵力出城突擊,只是在最初幾天的一個晚上偷偷從城中派出去了兩千騎兵,前往鹽城去支援劉慶福。

提起來鹽城,這些天來可能是他唯一收到的一個好消息了,宋軍派兵偷襲鹽城,幸好有劉慶福逃到了鹽城,接管了鹽城的守禦事宜,才扛住了宋軍的猛攻,但是因爲駐守鹽城的那些兵馬都非李全麾下的精銳,雖然數量上和宋軍差不多,但是戰鬥力極差,劉慶福一天三次向李全求救兵,說假如不派救兵的話,那麼鹽城就是下一個寶應縣城,李全最終還是咬牙,從本來就不怎麼富裕的兵力中,在各營抽調出了兩千騎兵混編在一起,趁着後半夜城外宋軍鬆懈的機會,潛出了楚州城,奔襲攻打鹽城的宋軍,結果是理想的,終於一舉擊潰了攻打鹽城的宋軍,解了鹽城之危,但是他派出去的兩千騎兵,卻被劉慶福給截留在了鹽城,名義上是留他們幫助鹽城防禦,實質上劉慶福卻是自有打算,想要掌控更多的實力,假如李全在楚州失敗的話,那麼他還有和宋軍放手一搏的力量。

更讓李全鬱悶的是北邊飛虎軍的事情,付大全再次揮軍猛擊沭陽,打得沭陽守軍告急文書跟紙片一般的送往楚州,請李全出兵救援,更可氣的是飛虎軍的周俊,打下邳州纔沒有多長時間,便又出兵進犯宿遷,叛將夏全叛投宋軍之後,出兵攻打泗州,如此一來,除了鹽城方向之外,其餘的退路都被切斷,假如楚州一失的話,那麼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就只有鹽城了。

李全心裡面很清楚,鹽城不是他的地盤,是他剛剛從南宋朝廷那邊奪來的地方,可以說是根基不穩,逃到那裡的話,結果可想而之,他堅持不了幾天就會被宋軍攻克,到時候他能去的地方就可以說只有海上了,可是宋軍的水師能讓他跑掉嗎?這都是未知數。

所以李全唯有在楚州堅守,打到宋軍自己沒力氣了,退走拉倒,否則的話,他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李全更是下定決心,要拼死保住楚州城,無論如何也不能丟掉楚州,只有這樣他纔有和南宋、蒙古人討價還價的本錢。

於是他在得知宋軍又開始猛攻之後,便親自登上了西門,指揮抗擊宋軍的進攻。

這次宋軍的攻勢十分犀利,的宋軍如同潮水一般的涌向城牆,伴隨着宋軍進攻的是無數的砲石下雨一般的被投擲到城牆上,每一塊石彈落下,都會激起一片爛磚碎石,並且在城牆上出一陣震動。

不少李全的麾下冒着砲石的猛轟,不停的朝着城下放箭,幸好李全當初在佔據楚州城的時候,城中庫房之中儲備了大批箭支,要不然的話,經過這麼多天的抵抗之後,他們恐怕只能撿拾宋軍射入城中的箭支來抵抗了,宋軍的弓弩手也不甘示弱,排佈於城外以豎盾作掩護,不停的朝着城頭放箭,兩軍的箭支在空中交錯而過,不停的出如同蝗蟲振翅一般的聲響,伴隨其中的是不斷有人中箭出淒厲的慘叫聲。

宋軍的進攻很猛烈,但是卻絲毫不亂,他們拿出了各種攻城的器械,巢車、屏風車、半截船、尖頭木驢、雲梯車、壕橋車、摺疊橋車&h11p;&h11p;等等各種可以使用的攻城器械,這也就是宋軍了,現在的金軍和蒙古軍恐怕打死他們也拿不出如此豪華的攻城器械,而衆多宋軍就蟻附於這些車輛之側,推動着它們不斷的朝着城牆動衝鋒。

從城上朝下望去,原本構築嚴密的城外守禦設施,早已在最初幾天的戰鬥之中,被宋軍夷爲平地,成千上萬人揹着沙包,一人一袋就足以填平巨大的陷馬坑,就連城外的護城河也被宋軍用這樣的方式填平的好幾段,雖然李全軍在城頭上做了堅決的抵抗,箭如飛蝗一般的灑落到宋軍之中,但是宋軍舉着盾牌和半截船,普通的箭支對這些宋軍所能構成的威脅很是有限。

所以宋軍只要躲在盾陣和半截船之下,就很難用弓箭殺傷他們,唯一可以對他們構成威脅的,也只有輕便的投石車了,李全在準備抗擊宋軍的時候,就在城中搜羅了不少的工匠,爲他趕造各種投石車,運到城牆上御守使用,反正這玩意兒也不是什麼高科技,製造起來很是方便,砲石也不缺乏,隨便扒掉一些民宅,單單是這些磚頭就夠他們使用了。

最初宋軍之所以進攻受挫,就是因爲城上的這些各式投石車的緣故,大批宋軍的進攻就是被李全軍的投石車所阻,並且給宋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盾牌、半截船擋箭沒問題,但是一旦捱了砲石的時候,再壯的漢子也架不住這樣的轟擊,所以宋軍從開始攻城,就吃了不少這樣的虧。

第10章 挑釁第203章 以暗制暗第114章 圖窮匕見第61章 壞消息(上)第28章 失蹤(下)第72章 槍林第42章 伏擊第149章 斥候建功第290章 四娘倒戈第71章 遭遇第206章 互有損失第25章 堵口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87章 劍指吐蕃第331章 牀弩發威第121章 就擒第82章 老不正經第77章 流雲彎刀第58章 圍城之戰第312章 強攻第54章 慌不擇路(下)第55章 坐地分贓(下)第48章 靳黑虎第89章 懲罰行動第3章 怒懲惡奴第69章 再返紹興第109章 原來如此第94章 不拘小節第163章 告吐蕃人書第25章 楊皇后的身世(下)第152章 亂戰2第40章 父子相見(下)第17章 沂王王妃(下)第200章 陳震第75章 對簿公堂第40章 拿命來第59章 改過自新(下)第58章 香精第138章 霅川之變第319章 會師城下第4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55章 巨餌第23章 蟊賊第27章 驚喜(下)第27章 蓬州兵亂第247章 泥彈發威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370章 梟雄張林第344章 地雷第131章 衆志成城甕中捉鱉第213章 大局初定第47章 逐出軍中第85章 正面衝突第60章 鴿子第44章 無恥第65章 壽宴(上)第48章 靳黑虎第85章 崩潰第218章 掩耳盜鈴第313章 兵無鬥志第8章 抗敵第216章 舉賢第123章 勤王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70章 伏兵第98章 死人復生第321章 權利第76章 刀匠第214章 傷第229章 武生營第99章 膽小如鼠第20章 名儒(上)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27章 蓬州兵亂第54章 慌不擇路(上)第238章 聞風而動第175章 欲取先予第30章 楊氏訓子第15章 切磋第32章 縮小範圍(上)第21章 憤怒第147章 激戰山口第21章 憤怒第332章 攻防激戰第56章 賈涉之死(上)第293章 城破第187章 暗劍第164章 如意算盤不如意第113章 動手第200章 收復河間第61章 賊窩第7章 遇襲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下)第179章 故鄉依舊第11章 奇怪老者第23章 蟊賊第94章 監視第197章 斷糧第207章 決死
第10章 挑釁第203章 以暗制暗第114章 圖窮匕見第61章 壞消息(上)第28章 失蹤(下)第72章 槍林第42章 伏擊第149章 斥候建功第290章 四娘倒戈第71章 遭遇第206章 互有損失第25章 堵口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87章 劍指吐蕃第331章 牀弩發威第121章 就擒第82章 老不正經第77章 流雲彎刀第58章 圍城之戰第312章 強攻第54章 慌不擇路(下)第55章 坐地分贓(下)第48章 靳黑虎第89章 懲罰行動第3章 怒懲惡奴第69章 再返紹興第109章 原來如此第94章 不拘小節第163章 告吐蕃人書第25章 楊皇后的身世(下)第152章 亂戰2第40章 父子相見(下)第17章 沂王王妃(下)第200章 陳震第75章 對簿公堂第40章 拿命來第59章 改過自新(下)第58章 香精第138章 霅川之變第319章 會師城下第4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55章 巨餌第23章 蟊賊第27章 驚喜(下)第27章 蓬州兵亂第247章 泥彈發威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370章 梟雄張林第344章 地雷第131章 衆志成城甕中捉鱉第213章 大局初定第47章 逐出軍中第85章 正面衝突第60章 鴿子第44章 無恥第65章 壽宴(上)第48章 靳黑虎第85章 崩潰第218章 掩耳盜鈴第313章 兵無鬥志第8章 抗敵第216章 舉賢第123章 勤王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70章 伏兵第98章 死人復生第321章 權利第76章 刀匠第214章 傷第229章 武生營第99章 膽小如鼠第20章 名儒(上)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27章 蓬州兵亂第54章 慌不擇路(上)第238章 聞風而動第175章 欲取先予第30章 楊氏訓子第15章 切磋第32章 縮小範圍(上)第21章 憤怒第147章 激戰山口第21章 憤怒第332章 攻防激戰第56章 賈涉之死(上)第293章 城破第187章 暗劍第164章 如意算盤不如意第113章 動手第200章 收復河間第61章 賊窩第7章 遇襲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下)第179章 故鄉依舊第11章 奇怪老者第23章 蟊賊第94章 監視第197章 斷糧第207章 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