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縷昏黃的光線透過鏽跡斑斑的鐵窗,照射在陰暗潮溼、苔蘚叢生的牆壁上。
陰風吹過,牢房兩側幽暗的蠟燭隨風猛烈的晃動了着。
大理寺常年不見陽光,處處都透露出腐朽與絕望的氣息。
李致盤腿坐在大牢中的茅草地上,靜靜地閉目養神。
李世隆雖然下令,將自己關押在大牢中,但暫時還未下旨,要如何責罰自己。
在這之前,這一切都還有迴旋的餘地。
“喲,這不是太子爺嗎!”
“太子殿下當真是穩如泰山,在這大理寺天牢中也能睡的如此安穩!”
一陣喧鬧聲驟然響起,劃破了牢房中的寧靜。
譏笑聲迴盪在大理寺的牆壁間,一瞬間就令人極其煩躁不安。
李致徐徐睜眼,見三皇子李銳正帶着一臉幸災樂禍的譏笑,居高臨下地望着自己。
“沒想到啊沒想到……嘖嘖嘖,有生之年,居然也會在這種地方見到太子殿下!”
“這大理寺住的還習慣吧?太子殿下喜歡的話就多住幾天,臣弟天天都來探望您。”
看着李銳一臉欠打的表情,李致微微皺眉,只覺得對方極其吵鬧。
“老三若真是羨慕得緊,大可向父皇申請一下,進來陪陪我這個做大哥的。”
望着李致依舊波瀾不驚、氣定神閒的模樣,李銳的雙眸不禁投射出了幾分怨毒。
“你該不會真以爲,在這大理寺裡住幾天父皇就會放你出去吧?”
“私吞貢品可是重罪!這一次就算是玉皇大帝來了,也救不了你!”
“父皇這一次可是對你失望透頂,我看,你這個太子也算是做到頭了!”
說到此處,李銳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大仇得報的爽意。
“不過,大哥也可以放心地走了。”
“我一定會代替大哥,好好做這個太子的!”
李致擡起頭來,看着眼前狂妄無知的李銳,瞬間陷入了深深地震驚當中。
就這麼丁點智商也想捲入奪嫡之戰中?
就這點城府也妄想成爲一國之君?
就這?
“哈哈哈哈哈,老三你……”
李致噗嗤一聲笑了,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捧着肚子直樂。
“老三啊老三,就算我不做這個太子了,也得是九弟來接替我啊!”
“我大慶素來最是看中聖賢之道,而九弟又飽覽羣書,才學無雙。”
“你有勇無謀,做太子,怕是輪都輪不到你!你還是趁早省省吧!”
“你!”
李銳赤紅着着雙眼,掄起拳頭就想往李致的臉上招呼。
可惜,大理寺天牢的門卻擋住了他的路。
李銳的胸脯劇烈起伏着,想了半晌才從牙縫裡惡狠狠地擠出了幾個字。
“死到臨頭還嘴硬,那我倒要看看,你能嘴硬到幾時!”
望着李銳氣鼓鼓離去的背影,李致終於得以收斂神緒,將昨日押送貢品一事從頭到尾,細細覆盤。
所有馬車都在自己的看管下,沒有一輛遺失。按理說,全程都不應該出現任何紕漏纔對。
而且最爲匪夷所思的是,所有貢品整整齊齊,全都不翼而飛!
車隊最前方是夜郎的馬車,緊接着便是韃靼的馬車,最後就是韃靼的馬車。
最前方……
夜郎的馬車……
李致腦海中浮現出夜郎馬車上的古怪花紋,又是感到一陣眩暈。
不對。
夜郎的馬車必定有問題!
若是想查清貢品不翼而飛之謎,必定要先從夜郎的古怪馬車查起。
“來人!”
獄卒很快便聞聲前來。
“喲,太子殿下有何貴幹啊?”
自從李致被皇帝關進大理寺後,朝堂之上自然流傳了不少太子即將被廢的傳言。
因此獄卒即便是被李致召喚,也根本不打算正經對待。
李致並不理睬獄卒的傲慢模樣:“給我拿紙幣來。”
獄卒淡淡瞥了一眼,狠狠地哼了一聲,身形卻根本沒打算挪動半分。
“太子殿下,萬歲爺說讓您在此處好好反省,我勸您還是少做點無用功,別再試圖向外求救了。”
“再說……”
獄卒話還未說完,後半句卻被李致雙眸中隱隱的怒意硬生生憋進了肚子裡。
李致只是淡淡的看着獄卒,雖然一言不發,但那不怒自威的神態卻嚇得獄卒再不敢多說半句。
那時只有在王者身上才領略到的霸氣!
獄卒再不敢多說一句,只好按李致的吩咐,灰溜溜地去取了紙筆來,靜候李致書寫完畢,再將密信快馬加鞭,送入宮中。
李世隆從劉公公手中接過密信,沉思半晌,最終還是沉聲向劉公公說道:“帶太子過來。”
半個時辰後,李致便垂首跪在了御書房中。
“太子,你告訴朕。”
“什麼叫‘堂堂大慶,不能被夜郎看了笑話’?”
“貢品失蹤一案,和夜郎有什麼關係?”
李致定定望向面色鐵青的李世隆:“父皇,當日運送貢品時,夜郎使團的貢車上會只有極其古怪的圖案,只消看上一眼,便會令人頭暈目眩。”
“而那日夜郎又全然不顧禮數,一馬當選衝在隊伍的最前方。”
“所以兒臣推測,夜郎人正是利用怪異的花紋馬車給人造成方向上的錯覺,將所有貢車都引到了另一個地方去!”
李世隆眯起了細長的雙眼:“另一個地方?”
“正是。”李致面色沉靜,“也就是說,那日所有貢車都被夜郎貢車所誤導,前往的並不是內務府,而是另一個偷樑換柱的地方。”
“也就是說,此時此刻,共計八十八車貢品,都應該在這個地方纔對!”
“此刻正處在父皇徹查貢品失蹤一事的風口浪尖上,夜郎人斷不敢大張旗鼓進行轉移。”
“因此現在只要找到此處,必能人贓並獲!”
見李世隆依舊面帶懷疑,李致心中着急,神情真摯向李世隆說道:“兒臣一人死不足惜,但我泱泱大國,又怎能被番邦蠻夷戲耍?”
“請父皇明鑑!”
李世隆沉吟半晌:“既然你如此篤定,那麼朕便最後再給你一次機會!”
“兒臣拜謝父皇!”李致稍稍放下心來。
快步回到東宮,帶了幾個身手好的侍衛,李致便馬不停蹄,趕到了永樂驛館。
儘管押送貢品那日,韃靼使者在不斷試圖同李致攀談,但李致還是依稀記得那一日大概的押送路線。
順着自己記憶中的線路出發,果然在道路的盡頭,李致遠遠便看到那日自己所到訪的“內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