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郭平不服

史祿是越人,出生在閩中郡東冶縣,一個相對富庶的吏員之家。

或許是命中註定的關係,他的家鄉常年與水爲伍,暴雨成澇,怒海如龍,所以他自幼便樹立起成爲一名水工,爲家鄉開渠建壩的決心。

他在十五歲那年走出羣山,憑着自己異於常人的巨大腳板步往新鄭,想要跟大名鼎鼎的水工鄭國求學問道。

可惜等他走到新鄭時,鄭國已經被韓王派往秦國爲間,而耗盡盤纏的他卻只能在新鄭輾轉度日,以至於兩代水工大師擦肩而過。

直到他在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鄭國的老師,韓國宗室韓靈,並用堅毅剛強的決心感動了這位歷來只願教授國人的隱世大師,破格將他收爲入室弟子。

據史祿自己說,他二十餘歲纔開始漫長的求學之路,一學便是十幾年,直到韓靈死,韓國亡,才因爲與鄭國師出同門的緣故,被大秦徵辟,委予養護鄭國渠的重任,真正開始從事與水工相關的行當。

被這一任國尉屠睢看重,是他積累資歷,爲家鄉開建大渠最重要的一次機會!

所以他無所畏懼!

滿院都是魁梧的北方大漢,史祿六尺四寸的精瘦身材便是站在李恪和辛凌面前都算不得高大,可他毫無猶疑,那雙巨大的船槳似的腳板踩在地上,擲地有聲。

他穩步邁進到牘板邊,自邊上提起一支又細又長的木棍,揚鞭似地一甩,輕打在牘板的邊沿。

教鞭是李恪帶給大秦的一件小小禮物,而這種甩鞭開課法,也是他給精匠們講解疑惑,傳授三角測量法時起用的手段,其餘各處皆不得見。

所以清脆的響木聲一起,交頭接耳的精匠們下意識便停了嘴,一個個從手邊撿起筆簡,準備踐行李恪所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警示良言。

他們突然反應過來,堂上的根本就不是李恪,而是一個半路才加進隊伍,口音隆重的中年水工……

人羣鼓譟起來,遠遠比響木之前更加吵鬧。

“你當自己是何人,竟敢取先生的教鞭,速速擺放回去!”

“堂上也是你站的嗎?今日乃先生授沙盤之法,還不去空處安坐!”

“東越蠻人,不愧是東越蠻人!”

憨夫擔憂地站在一旁,忍不住靠向李恪,小聲問道:“恪君,你是不是去堂上說幾句話?”

李恪微笑着搖頭:“祿君有御使監的官身,又是名師之徒,這樣的場面嚇不住他。”

“但我看……”

“總歸會有第一次的。”李恪打斷憨夫的話,輕聲呢喃,“如他這般大器晚成之人,往後要折服的對手,可比眼下這些只會鼓譟的精匠難纏多了……”

在鼓譟與喧譁之中,堂上的史祿面無表情,他又一次舉起教鞭,啪一聲響,重重敲打在圖板上。

“我名祿,越人,水工,自內史郡而來,爲修渠之事向先生求教!”他朗聲說,“蒙先生不棄,令我今日向諸位講解苦酒裡周邊地勢、地貌、水文環境,讓大家在製作沙盤之時能夠因地選材,不至於濫用想象,待沙盤成時,方知不妥!”

“此地有陶匠,雕匠,還有墨家的木匠與聞名雁門的畫工,你一個治水之人不去掘渠,竟在此大放厥詞,揚言教授,不覺可笑嗎?”陶匠固把簡筆一丟,瞪着眼在堂下拆臺。

“水工善掘渠……乃因水工所學,皆在地理水文,可因勢利導,斷流引涇。你等所學一身本領,可知當如何斷流,如何分水,如何築堤?又可知各地水脈有何差別,地理之事異同何在?”

“此事先生自然會說……”

“然先生讓我來說!”史祿一聲大喝,瘦小的身軀在衆人眼中好似膨脹起來,“先生少有大才,胸中錦繡,每日所思者何其廣也,莫非連各行小道也要他費心記掛?他是否還要教陶匠燒陶,木匠析木,鑄匠打鐵,畫工融墨?”

衆人盡皆默然。

李恪尷尬地站在一邊,心裡暗想,史祿能從監渠小吏的位置傍上國尉屠睢的高枝,不會是靠了一身拍馬屁的奇功吧?

……

“治水由西而東,途徑雁門、代郡、上黨、漁陽,匯於毞(bi)、沽水,綿延千里,水勢浩大。而與我等有關者,唯有眼前一段上游水脈,長四十七裡,自西南行向東北。”

須彌居中只有史祿一人的聲音,他站在牘板下,手提教鞭,隨着講述將枝頭點在牘上,輕輕劃出一條曲折的線。

“治水測繪未定,其深至今不好估量,但水道已定,我等制粗坯時,當遵先生之命,以丈爲寸,先且將河道預留,待數據齊備再行雕琢。”

他輕輕敲了敲牘板,回身掃視堂下衆人:“你等可知,沙盤粗坯當如何選材?”

“自然是以泥沙制!”鑄匠子衝大大咧咧搶答。

“以泥沙製坯,則水道通水,沙盤垮塌,是如此嗎?”

鑄匠子衝被懟了一臉,趕忙閉嘴。

史祿將教鞭一收,拄地站立:“先生制沙盤乃爲還原地勢水文,故我等制沙盤,亦要如山野分佈,善用土石。”

他吸了口氣,回身,揚鞭點在苦酒裡的圖形上。

“苦酒裡以版築之法成裡,用料黃土,然土質堅實,宜以膠摻,此法是先生所說,似是往日用過?”

人羣中的泰輕輕點頭:“我知曉先生之意。”

史祿向着泰輕施一禮,又將教鞭移到田野:“土者,養育萬物,苦酒裡外原野寬廣,以黃土爲主,北厚實,而南淺薄,此皆因恆山之故。”

有人問道:“治水以北皆黃土覆地,你如何知道土之厚薄?莫非掘土看過?”

“這便要提到治水了。”史祿朗聲回答道,“治水四十七裡,依山勢而行,最寬處三丈三七,最窄處一丈四九,共計彎折二十六處,最大彎折角度爲七十二度,正在山坳之內,田畝之畔。”

“爲何區區四十餘里治水會有如此多的彎折?水量不沛,水勢卻急?”史祿拋出一個個問題,直到確定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這才施施然自問自答,“皆是水道之故。”

“水道有何故?”

“我這幾日行遍治水兩岸,以肉眼查探土石,發現治水非是依山成勢,而是直接從恆山上衝出水道,切山成勢!”

人羣中或茫然,或驚呼,不一而足。

李恪饒有興致地看着,只覺得這堂課,真是越來越有趣味了。

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四零三章 白日飛昇之道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五零一章 大講,成聖之始!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二零一章 漢之廣兮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九十四章 後患無窮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
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四零三章 白日飛昇之道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五零一章 大講,成聖之始!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二零一章 漢之廣兮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九十四章 後患無窮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