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

你瘋了。

這句話不是一直和李恪唱對臺戲的李斯說的,也不是永遠看上去忠誠護主的趙高喊的,而是從始至終不曾發過一言的李信驚叫出來的。

作爲李恪血脈上的伯父,哪怕出了五服,李信也有足夠的立場說這種話。

更何況在李信看來,李恪是真的瘋了。

他想測試始皇帝的胸襟。

臣擇君時,測試胸襟大體是一道必考題,因爲越是有才的人越是難以安分守己,當他準備以身家託付君王,測試胸襟就成了一種必然。

但絕不應該是這樣的測試法!

繼承人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資源,決定着一個家族的傳承和延續,求賢若渴的君王或會對賢士讓步,必要時,甚至願意拿自己來冒一些風險,但卻絕不會拿繼承人來冒風險。

更何況,李恪還想讓一羣有過刺秦先例的武士堂而皇之地接近大秦的皇子和皇女!

李恪真的敢說自己能將他們控制住麼?

若是他們突然失控了呢?

又或是他們被人買通,對那些皇子皇女遞出屠刀呢?

這樣的事件不需要有很多,只要有一起,就足以毀掉大秦和墨家因爲需求而建立起來的,脆弱到幾近於無的信任!

爲了不讓隴西李氏因爲李恪陷入到萬劫不復的深淵,李信必須反對!

他急急站起來,對着始皇帝拱手,卻對着李恪說話:“鉅子,我以爲,此事……”

始皇帝擡起了手。

擡起手,掐斷了李信的話頭。這位千古的帝王自始至終沒有回頭,只是眯着眼,用一種意味難明的眼神盯着李恪。

“鉅子之言,是認真的?”

“深思熟慮。”

“若朕不允呢?”

“草民,請爲將作少府。”

“請爲將作少府……”

始皇帝一個字一個字地咀嚼李恪的話。

將作少府位比九卿,對於一個十九歲,不及弱冠的年輕人來說,似乎是了不得的高位。

但這一職是宮內官,不參軍,不參政,甚至不參與大小朝會,只負責宮苑施工,軍備打造,李恪自請這樣一個技術官職,也就是說,他不願爲大秦奉獻全部。

始皇帝拒絕接受這樣的結局!

他是古往今來最尊貴的皇帝,沒有人,能在他麾下敝帚自珍!

他輕輕笑了起來,越笑越大聲,越笑越開懷。

“朕子嗣綿延,有子二十四,女十人,其中有賢,有庸,有穩重,有急進,也不乏暴虐易怒之徒。鉅子欲以墨衛護我嬴趙,如何能保證,他們會對主忠貞無二?”

李恪笑得爽朗:“陛下或是有甚誤會之處。墨家之徒,首敬墨義,其次纔是君王家主。墨衛以墨武從事,遇不賢則殺,雖死無怨。”

“若是朕的子嗣不賢呢?”

“自然是殺。”

“若朕報復呢?”

“墨家歸秦,則天下墨者皆在陛下之手,陛下要報復,殺回來便是。”

“若朕尚覺不夠呢?”

“父祖,母族,妻族,可夠?”

“你是說,你願以三族作保?”

“非是作保。草民說了,遇不賢則殺,此墨衛從事之義,墨家,雖死無怨。”

始皇帝深深吸了口氣:“鉅子倒是給朕出了一道難題,朕要知道,爲甚。”

李恪再揖。

“陛下,您要大秦綿延萬世,萬世者,帝王萬代也。若帝王不賢,大秦必隙,隙則天下生亂。草民先前說了,一旦大秦爲人所趁,則山東必有人借天言事,蠱惑生民。墨家從兼愛,非攻之義,如何能見天下亂起,民生凋敝?既如此,草民就只能斗膽請陛下將繼承人教給墨家了。草民願以此賭上整個墨家,如今只問陛下,您願意賭上大秦傳承麼?”

決定權又一次交在始皇帝的手裡。

爲了得到墨家,他究竟願意付出多少?

事實上,他根本就不相信李恪真的敢刺殺大秦的繼承人,哪怕是那些不得志,不得寵的邊緣皇子們,李恪也不敢刺。

可他卻不能輕易答應李恪的要求。

李恪或不敢刺皇子,卻肯定會通過那些墨衛全面考覈大秦的繼承人,這意味着大秦的下一代在墨家面前再無秘密,而這種特權,便是權傾於世的法家也不曾有過。

始皇帝從不會小看任何一個顯學的力量。

他們有財,有勢,有人脈,有力量,還有數之不盡的人才梯隊。一旦墨家掌握了大秦下一代的全部信息,他們將會偏向,並用盡全力去推舉最適合他們的皇子,從而在不知不覺間,推翻始皇帝對未來的規劃!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始皇帝感到某種恐懼。

他可是在呂不韋的陰影下長大的。

呂不韋的力量比不過顯學,可一旦他傾力助人,莊襄王便能順利歸秦,緊接着孝文王便三年而亡。而等莊襄王與呂不韋日漸離心,就連莊襄王也亡了……

若是墨家選定了他們心儀的繼承人,大秦……以後還會是始皇帝的大秦麼?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始皇帝深吸了口氣,目光凝集,漸定決心。

“朕可以答應你。”他說。

李斯急急站起來,勸誡的話還未出口,就被始皇帝擡手止住。

“然!朕深知,朕之子嗣中有不肖之徒,朕願意養着他們,也犯不着墨家代朕監管。朕有一言,鉅子可便可,不可,朕當即封你作將作少府。”

李恪知道,始皇帝已經下定了最後的決定,而且再沒有爭取的可能,當即拱手:“草民靜聽。”

“墨衛開釋,不必爲奴隸,朕可將他們編入護衛,且不許後嗣開革。然,是否要墨衛護持,決定權在朕的子女們,此事墨家不可強求,可否?”

“草民……遵旨!”

……

見禮至此正式結束。

對始皇帝而言,這場見禮從大殿開始,在書房終結,而對李恪而言,它卻從下山之日便已經開始,前後持續了將近一年。

機關算盡。

李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大部分東西,包括打擊了法家的勢力,影響了始皇帝對法家的信任,在始皇帝面前展現才華,讓大秦君臣見識到墨家的能力等……有這樣一個夢幻般的開始,墨家歸秦想必會順暢得多,而未來與法家的爭鬥,也會相應激烈得多。

始皇帝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大部分東西,這其中有墨家的機關術,與法家相得,同樣擁護中央集權的理論和才士,還有墨家相對獨立,既不會倒向法家,也不會倒向儒家的優秀立場,當然,還有李恪。

只是這個過程未免艱苦了一些……

連續不斷的試探與勾鬥,無論對李恪還是始皇帝而言,都是莫大的負擔。

不過事到如今,它們總歸是結束了。

從此刻起,墨家歸秦!

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七五二章 香餑餑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五零零章 冠禮,成人之始!第七五二章 香餑餑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六三三章 頭曼的決心第五二零章 執法處亂象第七五一章 窮奇毀城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七四八章 龜兔賽跑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二五二章 一觸即發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四九四章 王離走得很安祥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四九五章 無爲而治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六二九章 東塬夜襲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五八五章 五行靈動術之終,朕意坑儒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六三三章 頭曼的決心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三章 思維導圖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四六零章 鉅子歸秦……爲戍卒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四一四章 海外有仙山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六十九章 山有扶蘇
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七五二章 香餑餑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五零零章 冠禮,成人之始!第七五二章 香餑餑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六三三章 頭曼的決心第五二零章 執法處亂象第七五一章 窮奇毀城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七四八章 龜兔賽跑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二五二章 一觸即發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四九四章 王離走得很安祥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四九五章 無爲而治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六二九章 東塬夜襲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五八五章 五行靈動術之終,朕意坑儒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六三三章 頭曼的決心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三章 思維導圖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四六零章 鉅子歸秦……爲戍卒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四一四章 海外有仙山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六十九章 山有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