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

中午時分,五萬步騎遼軍終於浩浩蕩蕩殺到了保塞城,保塞城是前往河間府的必經之道,一條寬大的官道直接穿過縣城,兩邊都是曠野,騎兵可以從曠野直接奔馳而過,步兵也勉強可以,但輜重大車就不行了,輜重大車必須走平坦的官道。

這也是宋軍死守大城的主要原因,邊境大城都是各個戰略通道的必經之地,遼軍如果只是騎兵南下,那它們可以不用考慮官道,但那樣又無法攻城,也很難得到補給,但如果帶步兵輜重,那麼橫亙在官道上的大城它們就必須面對了。

遼軍西路軍主將耶律昆平騎在馬上遠遠眺望着保塞城,他眉頭皺了起來,攻下這座城池,他恐怕要付出傷亡幾千人的代價,耶律昆平也感到一陣頭大,以前宋軍都是和他們兩軍對壘,進行激戰,輸了他們可以迅速撤退,贏了則趁勝追殺,現在宋軍用龜縮戰法,看起來似乎窩囊了一點,卻讓他們無從下嘴,只得一塊塊硬骨頭去啃。

“傳令大軍就地駐營!”

耶律昆平一聲令下,五萬遼軍在距離縣城十里外駐紮下大營。

遼軍士兵搭建營帳,埋鍋造飯,但他們連做飯的柴禾也找不到,樹林都被一掃而光,只得找一些灌木枝條,或者將樹根挖掘出來,劈碎了燒柴。

遼軍也沒有帶營柵,那玩意太笨重,沒法攜帶,也沒有用長矛,佔地千畝的大營圍攏一圈,至少需要二十萬根長矛,遼國國力下降,已經沒有那麼多兵器儲備。

遼軍便簡單地挖了一道壕溝,派出大量的遊騎探哨,佈滿了大營四周,以人力防禦來防止宋軍靠近遼軍大營。

整整一夜,遼軍大營內燈火通明,上千名隨軍工匠在連夜安裝拼接攻城武器,遼國的攻城武器師從大宋,但精密度比較粗糙,遠遠不如大宋,他們最重要的攻城武器有三類,一是攻城梯,包括雲梯和普通攻城梯以及反式攻城梯,另一種是攻城槌和投石機,再一種就是巢車和橋車,這一次遼軍沒有攜帶攻城槌和投石機,巢車也沒有攜帶,實在太不方便。

他們攜帶了大量的攻城梯和八部橋車,橋車就是用來對付護城河,每部橋車上裝載着十幾架排橋,用七八丈長的松木並排釘成,重達上千斤,在作戰時直接將排橋往護城河上一放,護城河的作用就作廢了。

橋車就是運載這種排橋的大車,每架橋車運載着十幾架這樣的排橋,由四頭健牛拉拽,跟隨在輜重隊伍中。

次日上午,低沉的戰鼓聲開始咚咚地敲響,一萬名遼軍步兵出戰了,五千騎兵配合他們,騎兵負責用弩箭壓制城頭,遼國在奪取幽雲十六州後,由於得到大量漢人工匠,他們的冶金和製造兵甲的水平也突飛猛進,造出的盔甲和兵器不亞於宋軍,加上他們強大的騎兵,遼軍的戰鬥力還是遠遠強於宋軍,否則宋朝不會屈辱地簽訂檀淵之盟和後續的追加歲幣。

否則範寧也不會放棄一直以來推行的大規模會戰,轉而提出國力戰的思路。

這次遼軍帶來的步兵以漢人和渤海人爲主,騎兵則是契丹人和奚人,第一天攻城,自然就輪到了漢人軍隊。

一萬漢人遼兵在東城三裡外集結完畢,在他們身後,五千奚人騎射軍已準備就緒,隨着驚天動地的戰鼓聲轟隆隆敲響,一萬遼軍率先向保塞縣西城發動了進攻。

城頭上八千宋軍和一萬民兵也已備戰就緒,軍隊由四千弓兵和四千長矛軍組成,另外,西城頭上還安裝了五百架牀弩,可同時發射三支大箭,每支大箭長達三尺,射程爲五百步,是宋軍射程最遠的兵器。

在士兵身後還安裝四十架大型投石機,可將五十斤重的巨石拋射到兩百步外,但隨着火器的發展,宋軍已經不投擲石頭,而是投擲紙殼火雷、木殼火雷以及瓷殼火雷。

在鐵殼火雷問世之前,瓷瓶火雷威力最大,一隻瓷瓶重約三十斤,爆炸後,靠瓷片飛濺傷人,但這種瓷火雷的殺傷範圍很小,周圍最多五米,而且爆炸晚了會落地摔碎。

在宋仁宗年間對西夏的戰役中,這種瓷火雷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宋軍在瓷瓶中裝了幾百枚淬毒鐵釘,鐵釘飛射傷人和馬匹,殺傷範圍已提高到十幾米。

在鐵火雷問世之前,宋軍隊火器的評價就是雞肋,花架子,好看不中用,還不如投擲滾石,能直接砸翻十幾人。

但直到鐵火雷問世後,火器纔有了革命性的變化,一雷擊發,聲震數十里,百步內皆爲齏粉,宋軍就是靠數十枚鐵火雷將三佛齊國嚇破了膽,舉旗投降。

而今天,鐵火雷將第一次投入宋遼戰場,也不知道效果會怎麼樣?

一萬遼軍列着長長的方陣向城池方向靠攏,越來越近,進了五百步線,曹文靜厲聲喝道:“牀弩發射!”

五百部牀弩同時發射,一千五百支大箭飛射而起,向密集的遼軍射去。

儘管第一支萬人遼軍都是幽州漢人,但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宋軍絕不會因爲對方是漢人就手下留情。

一千五百支大箭如雨點般射進敵軍隊伍之中,遼軍士兵紛紛巨盾相迎,但盾牌和盔甲都擋不住力量強大的牀弩,遼軍士兵紛紛中箭倒下,一輪便傷亡了五百餘人。

宋軍的牀弩開啓了戰爭序幕,遼軍戰鼓聲陡然間加急,‘咚!咚!咚!咚!“急促的鼓聲催促着遼軍衝鋒的步伐。

遼軍也加快速度,吶喊着向城牆奔去,在他們中間夾雜着數百架攻城梯以及排橋。

遼軍士兵漸漸進入了三百步內,一名將領低聲對曹文靜道:“將軍,使用鐵火雷吧!”

曹文靜見敵軍隊伍比較稀疏,聚集程度還不夠密集,他搖搖頭道:“鐵火雷等會兒再用,投射瓷瓶火雷!”

瓷瓶火雷大小如魚缸,圓肚細頸,重三四十斤,紛紛被裝上四十架投石機,每架投石機由三十人操縱,採用絞輪式投擲方式,火繩被點燃,燃燒至憑口時,投石機嘭嘭地發射,四十顆瓷火雷向遼軍頭頂射去,征戰多年,遼軍早已對付宋軍火器的辦法,他們舉盾護住自己要害,蹲在地上,任憑‘砰!砰!’爆炸聲在身邊響起,噼噼啪啪的鐵釘打在盾牌上。

一輪爆炸結束,遼軍士兵紛紛站起身,繼續鋪天蓋地向城牆奔去,一輪瓷瓶火雷爆炸,傷亡者不到三百人,還遠遠不如牀弩,所以宋軍將它們視爲雞肋。

遼軍士兵已經衝到百步內。

“弓箭手發射!”

曹文靜一聲令下,鼓聲響起,城上城下萬箭齊發。

宋軍一共部署了一萬兩千弓兵,除了城頭上的四千弓兵外,還有城內八千民兵,他們站在城內,舉弓放箭向城外射去,箭矢飛過城頭,鋪天蓋地地射向城外。

守城弓射程都不遠,關鍵是兵箭本身很重,箭頭呈流線型,異常鋒利,由拋物線射向空中,儼如十幾層樓落下,頭重腳輕,箭尖朝下,殺傷力極強,就算有盾牌和皮甲也難以抵擋,這也是宋軍最強大的守城武器。

城下頓時慘叫聲、哀嚎聲一片,一片片遼軍如麥子般中箭倒下,就在這時,五千名弓騎兵如一片烏雲般飛來,他們從城牆外疾馳而過,騎在馬上向城頭放箭,箭法精準,不斷有士兵中箭從城頭栽落。

令人不得不歎服契丹人和奚人的騎射素質極高,宋軍雖然從鯤州得到的戰馬裝備了十萬騎兵,但這十萬騎兵有近八成都不會騎射,和遼國騎兵的實力差距很大,騎兵不是幾年就能練成,而需要長期不斷的訓練磨練。

但同樣是鯤州戰馬裝備,三萬西北軍騎兵卻強大得多,他們走得是重裝騎兵之路,訓練了一萬重裝騎兵,以重裝騎兵來對付輕騎兵,以集團式的衝擊來對付散亂的敵人,還是很有效果。

城牆邊上的宋軍紛紛蹲下,躲避城下的射箭,這時,數十家排橋架在護城河上,兩頭的鐵釘打入泥土中,一隊隊遼軍士兵飛奔而上,在城頭上架起了數十架攻城梯。

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
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