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對策

“蔡京,是蔡卞的兄長吧,的確是一個精明能幹的人!”趙熙對於蔡京,印象似乎也很好。

精明能幹的臣子,哪個皇帝不喜歡呢!

“那就他了,再說說你自己,朕有意讓老師擔任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雖然蘇陽現在是正三品,但直接升任參知政事,肯定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雖然在這個年代,皇帝可以一言而訣,但如果不能負重,對於自己的威望,也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打擊。

“陛下,萬萬不可,微臣難以勝任如此要職,若陛下准許,微臣想領開封府尹一職!”

開封府尹,品級並不高,別說正三品,就是從三品也可以擔任。

而這開封府尹,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職位,不僅僅是京畿之地的行政長官,更是兼具最高法院和檢察院的職權。

立法,已經刻不容緩,如果不能嚴格執法,不能培養出一批可用的法制人才,所謂的變法,最終還是會落得一地雞毛!

開封府尹,趙熙遲疑了一下,因爲之前,他的確是有意讓蘇陽擔任此職位的,但是這幾個月,他了解的更多,所以對於大宋的現狀愈發不滿,迫不及待的想要變法,因此,希望蘇陽能夠擔任參知政事,和章淳一起,協同自己變法。

“陛下,微臣以爲,變法雖勢在必行,但有三件事卻需先行,否則,欲速而不達!”

“老師請講!”趙熙從蘇陽口中,知道了不少當年王安石和神宗變法的經過。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來說,失敗了。

他雖然急切,但也明白,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變法的目的需要明確,富國、強軍、民豐,三者如何取捨,誰先誰後?”

“自然三者兼顧,不分先後!”趙熙立刻回答。

蘇陽微笑着沒有說話。

趙熙似乎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因爲他也知道,想要完全兼顧,根本不太可能,至少,也得先有一個側重點。

“強軍,朕以爲,強軍爲第一要務!”趙熙做出了選擇。

“陛下英明,臣同樣如此認爲。我大宋雖有百萬之師,但可戰者,不足半數,而能成爲精銳者,微臣以爲,不足二十萬!”

蘇陽的話,讓趙熙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老師,是否言過其實,不說別的,駐守京畿的禁衛軍,也都是精銳之師!”

“陛下,微臣在京城的時候,也如同陛下這般想。但此次大戰,才讓微臣明白,我大宋的軍隊,若不改變,不出三十年,必有亡國之難,臣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趙熙的臉色很不好看,這樣的話,是每一個皇帝的忌諱。

但是蘇陽卻還是說出來了,趙熙知道,蘇陽不是信口開河的人,所以他沒有做出迴應,要聽蘇陽的理由!

“之前,微臣在大殿之上說過此次熙河大戰的傷亡情況,微臣就以此戰爲例,陛下或許可以看到我大宋軍隊的現狀。”

蘇陽將自己在熙河路的見聞,一五一十的告訴趙熙,面對吐蕃軍隊,宋兵在守城的狀況下,傷亡也僅能與之持平。

而閻精堡一戰,更是因爲主將退縮,一敗塗地。

趙熙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知道宋國的軍隊,和蠻夷相比有所差距,但卻沒有想到,居然會差這麼多!

“怎麼會如此,我大宋的兵器不是最精銳的嗎?”趙熙有些難以置信,大宋士兵和西夏遼國的戰損比,居然超過一比三!

“陛下,武備鬆弛,訓練無方,爲將者不思保家衛國,而想着如何撈錢,爲兵者,糧餉尚且不足,如何會用命奮戰?臣斗膽,請陛下廢除文人領兵的陋習!”

文人領兵的陋習,歷朝歷代,雖然也有文官領兵打仗,但絕對沒有宋朝這麼誇張。

無論地方還是邊疆,文人都擔任主管,武將頂多是打仗的時候臨時被徵用。

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此事,乃太祖定下,只怕不容易改變!”趙熙搖了搖頭。

看來,隗侯和洛陽王,並沒有將柴家和趙家的恩怨告訴趙熙。

蘇陽自然不會多嘴,這個秘密,當今世上,只有三個人知道,要不要傳下去,蘇陽不回去干涉,那是隗侯和洛陽王決定的。

“臣亦知此事不易,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只需陛下心中有數,日後可以循序漸進!”蘇陽心裡已經有了一個腹稿,但卻沒有現在說出來,爲時尚早。

“強軍,勢在必行,此次曾大人督查此事,正是一個契機,臣以爲可以藉此拔除一些軍中蛀蟲,提拔忠勇之士爲陛下所用!”

“嗯,你說的是武舉的事情?”趙熙問了一句。

“是,此事刻不容緩!”

“好,此事交給禮部操辦,三月之內,朕要結果!”作爲皇帝,無需事事躬親,用人所長,這也是蘇陽這個老師教的。

“強軍此其一,而國富民豐,同樣需要進行。精簡部隊之後,若想打造一支百戰雄兵,費用會比之前更多,所以富國刻不容緩,民豐,則是天下安穩的根本,民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哼哼,你這是司馬老兒的話!”趙熙有些憤憤不平的說了一句。

對於司馬光,趙熙顯然有怨念的理由。

司馬光將神宗的變法全部推翻,而神宗在趙熙眼中,則是一個英明的父皇,他也希望自己能成爲神宗那樣的皇帝,所以纔要變法,完成神宗沒有完成的任務!

不過在蘇陽的推薦下,趙熙還是看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雖然嘴裡不承認,但卻知道這司馬老兒寫的書,的確有道理。

而蘇陽知道,趙熙親政之後,沒有將司馬光的追封拿回去,已經算是變相的接受了司馬光的影響。

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對老冤家,孰對孰錯,真的很難說清楚。

但蘇陽對他們都比較尊重,因爲兩人無論誰對誰錯,都沒有私心。

可是有些人,就不同了!

蘇陽又想到了章淳和曾布。

章淳還好,想法激進,只要適當的潑潑冷水,方向還是正確的。

曾布,卻已經變了,不再是當年追隨王安石變法的那個熱血青年,世故奸猾,此人,必須解決,但現在曾布又沒有犯錯,皇帝還對他寄予厚望,蘇陽怎麼才能將其調走呢?

似乎很難,自己不能跟皇帝說,這個曾布不行,以後會阻礙變法,這不是扯淡嗎?

“老師,在想什麼?”趙熙見蘇陽有點渙散的目光,說明他在思考。

“微臣在想,當年王文公和臣說過的話!”

“哦,王文公說了什麼?”對於王安石,趙熙同樣很認同,雖然他變法失敗,但卻不能否定其功績!

“王文公退居江寧,在反思自己變法失敗的原因時,說的最多的,則是用人!”

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馬之殤第一百六十八章 科學院雛形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一百一十二章 神機軍營第一百六十三章 燒錢的鐵騎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一百七十二章 章淳與曾布第二章 初次見面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歧與理念第十一章 雪梅詩會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官虹第一百四十五章 崔遠來援第一百四十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八十四章 科學大牛第八十一章 事態平息第四十三章 赴京途中一第九十一章 東坡獻禮第六十九章 倉部郎中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八十八章 欽州現狀第十二章 雪梅詩會二第七十六章 官倉碩鼠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再臨大理第一百五十四章 寧河之戰五第九十四章 茗煙困境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九十章 快速平叛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衆美齊至第八十五章 返回廬陵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囑託第一百八十二章 蘇陽的矛盾第二十七章 雪梅其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蘇陽的矛盾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三十五章 見王安石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金殿驚變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一百一十八章 葵候有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奸若愚第一百四十八章 陣前定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將進酒第三十章 瘟疫來襲三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六十章 牡丹花會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科狀元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二百章 私鹽案九第一百二十一章 爲帝擇後二第九十六章 飲酒論策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一百八十九章 私鹽案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燒錢的鐵騎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九十二章 麟兒誕生第十三章 獨門秘方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家宴會三第六十一章 牡丹花會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任命第一百九十八章 私鹽案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家宴會二第二百零一章 私鹽案十第九十七章 水調歌頭第六十四章 科場舞弊一第五章 前塵往事第五十五章 科舉考試三第七十五章 官倉碩鼠四第八十四章 科學大牛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八十一章 事態平息第五十一章 梅州趙籍第八章 食難下嚥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大理第十章 蘇陽志向第七十五章 官倉碩鼠四第四十八章 遊覽開封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家宴會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第五十六章 牡丹花會一第五十四章 科舉考試二第九十二章 麟兒誕生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見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
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馬之殤第一百六十八章 科學院雛形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一百一十二章 神機軍營第一百六十三章 燒錢的鐵騎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一百七十二章 章淳與曾布第二章 初次見面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歧與理念第十一章 雪梅詩會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官虹第一百四十五章 崔遠來援第一百四十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八十四章 科學大牛第八十一章 事態平息第四十三章 赴京途中一第九十一章 東坡獻禮第六十九章 倉部郎中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八十八章 欽州現狀第十二章 雪梅詩會二第七十六章 官倉碩鼠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再臨大理第一百五十四章 寧河之戰五第九十四章 茗煙困境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九十章 快速平叛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衆美齊至第八十五章 返回廬陵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囑託第一百八十二章 蘇陽的矛盾第二十七章 雪梅其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蘇陽的矛盾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三十五章 見王安石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金殿驚變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一百一十八章 葵候有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奸若愚第一百四十八章 陣前定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將進酒第三十章 瘟疫來襲三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六十章 牡丹花會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科狀元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二百章 私鹽案九第一百二十一章 爲帝擇後二第九十六章 飲酒論策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一百八十九章 私鹽案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燒錢的鐵騎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九十二章 麟兒誕生第十三章 獨門秘方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家宴會三第六十一章 牡丹花會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任命第一百九十八章 私鹽案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家宴會二第二百零一章 私鹽案十第九十七章 水調歌頭第六十四章 科場舞弊一第五章 前塵往事第五十五章 科舉考試三第七十五章 官倉碩鼠四第八十四章 科學大牛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八十一章 事態平息第五十一章 梅州趙籍第八章 食難下嚥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大理第十章 蘇陽志向第七十五章 官倉碩鼠四第四十八章 遊覽開封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家宴會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第五十六章 牡丹花會一第五十四章 科舉考試二第九十二章 麟兒誕生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見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