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眼見着兒子越來越能幹,也就放下心,成天帶着老婆小妾出宮遊玩,美其名曰臨幸,比如芙蓉園,九成宮之類的地方,去了不止一次,也不見厭倦。
李承乾坐在書案後,奮筆疾書,批示着那些堆積的高高地奏摺,感覺脖子都要斷了。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李承乾咬牙切齒,心中發誓道。他當年做公司的代理總裁的時候,可沒這麼忙,除了要做一些重要的決策外,幾乎就沒他什麼事,憑什麼現在他就要淹沒在奏摺裡。他現在最需要的是幫手,能幫他處理政事的。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往他這裡送,那些大臣都是白癡不成!
他需要一個內閣,或者說是幕僚團!李承乾從未有過如此強烈的願望。不過,這事還就不能自作主張,當初李世民建那天策府也是他老爹同意的,最後還是有了忌諱,因此,怎麼着都要通報給老爺子一聲,免得到時候沒辦法解釋。而且,所謂一朝天子一朝人,就算那些老臣因爲自己是太子的關係,給自己面子,終究不是心服口服,還是要自己手裡一個班底才行。至於人選嗎,自然要從那些從小玩到大的人裡面選了。像程家那幾個只長肌肉,不長腦漿的就算了吧,不添亂就是好的了,頂多讓他們掌管東宮的衛隊,還要考慮紀律問題,他可不希望守衛東宮的都是些成天醉醺醺的大呼小叫的傢伙。
李承乾在紙上寫下一個又一個人選,長孫衝,雖說不如他老爹,但也不差,可是,畢竟是外戚,如今,山東世族被打壓,而以長孫無忌爲代表的關隴世家已經在崛起,他們幾乎掌管了大半個國家的政權,這實在是不能容忍的。因此,長孫衝可以用,但是權力不能太大,但是若是把他放在閒職上,又有些對不起長樂,好歹也是自己的妹婿。算了,日後限制一下長孫家的職權便是。
杜構已經在朝中爲官好幾年了,杜荷(上一章弄錯了,不是杜尚,是杜荷)的才學也是不錯,可以拉進來做苦力,李承乾惡意的想着,在杜荷的名字後面打了個勾。房家房遺直也不錯,等到房遺愛再大一點,也應該把他弄進來,反正合浦總是要嫁人的,沒準還是嫁這個房遺愛,與其到時候夫妻不和,還得戴個綠帽子,不如早點培養一下感情,來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最好房遺愛也有些才能,立下點功勳,也別讓老婆瞧不起。還有柴令武,也算自己的表兄了,雖說因爲父蔭,也任了個官職,但是也是個閒職,還不如到東宮來幹活,也算人盡其才。李績家似乎就那後來造反的李敬業還算個人物。
話又說回來,唐朝那些開國大臣最後一世英名大多都壞在兒孫身上,畢竟,自李世民殺了兄弟,做了皇帝之後,大多數人就覺着,只要造反成功,自己也能弄個皇帝做做,太子又怎麼樣,太子就是要被推翻的!因此,唐朝時,李家的子孫造起反來,那叫一個前仆後繼,奮不顧身,李世民自己的十幾個兒子能夠善終的也就兩個,別的要麼夭折,要麼就是造反或者是類似的事情,要麼直接賜死,要麼貶爲庶人,還要流放或軟禁,總之都沒活多久。既然兒子要造反,自然也要拉幫結派,那些功臣之子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再有就是公主駙馬們,作爲公主,一般都會與某個兄弟比較親厚,比如高陽公主,就是因爲李恪和她關係太好了,因此,即使李恪沒造反,那也要有人相信啊,李世民的兒子裡,死得最冤的就是他了,小心翼翼了一輩子,結果還讓妹子牽連了。造反的高潮更是在高宗和武朝的時候,首先,當初李治做太子就已經讓人很不服氣了,李治憑什麼能當皇帝,除了他是嫡子,他有什麼本事,可以當上皇帝?他那些兄弟們心裡頭就要嘀咕了:我們雖然是庶子,可是我們才能比你出衆,立嫡立長立賢,我們也應該有機會纔對!再加上有個武則天,垂簾聽政,最後乾脆奪了皇權,這下,大義也有了,母雞司晨,這不是胡鬧嗎?有違祖制,不合禮法,然後,不論是清君側還是逼宮,都要上了。可惜雖說李治性格非常懦弱,沒有主見,可他老婆實在是鐵血,說段強硬,你不服,那就殺,殺一個不行,就殺十個,十個也不行,殺你一家,總之殺了個血流成河,最後,要不是武則天自己糊塗了,還有武家那些人太不爭氣,估計李家的天下也就覆亡了。
李承乾胡思亂想了一陣子,提起筆來,就要給在外玩得正舒心的李世民寫個條陳,告訴他,自己如今快被這些亂七八糟的國事壓垮了,需要有人在旁邊幫忙提點,因此,希望可以仿照當年天策府的舊例,在東宮成立一個內閣,做些簡單的文字處理和初步決策方面的工作,還希望老爺子你體諒一下還是未成年人的兒子。最後,又抱怨了幾句,那些大臣也太過無用,一點小事也不知道怎麼處理,還要寫成一大篇花團錦簇的文章送到他手裡來,讓他決定。那些大臣看來都是吃白飯的,就等着上面的命令,一點腦子都不動,還要他們幹嗎?另外附上他初步擬定的名單。
李世民拿着兒子的奏摺,也有些感慨,最後看到兒子近乎咬牙切齒的抱怨,不禁笑了起來,也覺得那些臣子總是把什麼事情都遞到自己書案上讓自己解決,實在是太不上道,對不起他們的薪俸,而兒子作爲太子,也該有點自己的班底了,免得將來老人故去,弄得青黃不接,反正這個兒子很有分寸,沒有提及那些比較敏感的方面,比如兵權,自己也能放心,當下大筆一揮:“準!”
然後,幾個以太子侍讀爲名義的年輕人進入了東宮,開始了被李承乾壓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