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

轉眼間,千秋節至。

千秋節休朝,但臣子們卻更忙碌。

王公大臣、皇子公主一大早就爲李隆基獻上禮物,祝賀李隆基萬壽無疆。

興慶宮內的花萼相輝樓前,人山人海。

當然,能參加千秋大宴的臣子,都是在京五品以上的大臣。

地方官吏派人送的禮物,只能由內侍省接收。

李隆基一般是不會去觀看的,除非內侍省的人發現某種物品較爲奇特。如“雪衣娘”之類。

作爲大唐天子,掌天下資源,哪怕地方官吏獻上的寶物再稀奇,皇宮內也八成會擁有。

連多數五品大臣的禮物,都會放在一邊。

因爲有自詡清流和真正清明的大臣,奉獻的禮物一般,有的價值可能就一個月的俸祿。

李隆基有天下的財物,也不可能因此怪罪大臣們。

大臣們都可以攜帶正妻參加宴會。

除了李適之外,李瑄的妹妹李玉瑩也來到興慶宮。因爲她現在是雲陽縣主,有資格參加宴會。

李瑄到興慶宮後,將一個罐子交給宦官。

他的禮物要親自交給李隆基。

李適之、李霅等,把李隆基賞賜的金器隨便往監禮官那裡一丟。

“李員外,你的禮物倒是很簡便啊!”

李瑄見李峴只拿一段絲綢呈給監禮官,笑着說一聲。

李峴是信安王李禕的幼子,現任戶部員外郎,戶口色役使,這些都是李瑄推薦的。

“我即使拿出十匹絹,對聖人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聖人千秋,匹絹只是心意,爲國盡心,纔是最大的賀禮!”

李峴向李瑄拱手以後,緩緩說道。

“說得不錯,李員外有信安王的風采。”

李瑄稱讚李峴。

“不敢與先父相比。”

李峴不卑不亢的說道。

眼前的天水王,馬上封王,他父親都遠遠都比不了。

李瑄推薦李峴,讓許多大臣都以爲李峴是李瑄的人。

“兩日前我在朝堂上提出的新政策,李員外有何見解?”

李瑄向李峴詢問道。

李峴是經過歷史證明的賢相,一生五次拜相,剛正不阿。

李隆基壽誕只送一段絹,符合李瑄對李峴的印象,因爲歷史上李隆基遊玩的時候,官吏們爭相巴結,送上奇珍異寶,只有李峴什麼都不送。

李峴在評價上甚至超過劉晏,是李瑄想拉攏的人才。

“冒昧詢問,如何能保證老人和孩童在遷徙的時候,不會傷亡呢?如果能處理這點,大遷移則是善舉。將漢人充實邊境,以保平安,也是自古防備胡人的策略。”

李峴沒有回答,而是向李瑄反問。

“我從隴右牧監調馬三萬匹,集車三萬輛,攜帶足夠的糧食、帳篷。年邁的老人和哺乳的婦女可以坐在車上,從官道一路至隴右。”

李瑄向李峴回答道。

“天水王這樣的遷移,代價很大,會有大臣彈劾你!”

李峴向李瑄說道。

“代價是有些大,但百姓的生命和保下的疆土是無價的。若有人非要用此衡量,則是愚不可及。”

這是李瑄早已確定的策略,等物色好判官以後,就準備開始實施。

遷移百姓,可能冒着風雨,跋涉數千裡,如果沒有大量車馬,對老人非常不友好。

而李瑄有權力調動馬匹,還會從河西長行轉運出一部分車子,再向朝廷申請一部分,民間借一部分。

“由此,天水王遷民計劃,只要大族豪強不阻撓,一定會順利進行。”

李峴向李瑄說着,再次對李瑄躬身一禮:“建立官辦慈幼堂,天水王的功績,堪比佛祖,功德無量!”

李峴信奉釋道,還有過出家的打算。

他二十歲的時候,曾經跟大智禪師義福在長安慈恩寺學習佛法,志向遠大、刻苦修行,想要留在慈恩寺中。

但義福告訴他:“你應該爲國家盡力,緣分不在此處。”

李峴只能離開慈恩寺。

他的心平氣和,他的清廉無私,他的滿身正氣,都和他年輕時的禪道修行脫不開關係。

所以李瑄提出慈幼堂的建議後,在朝堂中間的李峴眼眸大亮。

但他的身份只能附和,不能帶頭決策。

“只是推遲男女結婚之事,不僅是權貴,甚至百姓都會有不滿。”

就此李峴向李瑄提醒。

“我知道,百姓不滿是因爲苦難和負擔,如果能減輕百姓的負擔,讓他們深刻了解到早產對女子的傷害,他們就會慢慢接受,因爲那也是他們的兒女。許多變革會有陣痛,這是歷史的必然。”

李瑄點頭,他怎麼會沒有料到這一點呢。

“我人微言輕,只能在朝堂上同意您的建議,然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我只是其中一員。”

李峴暗示李瑄要多拉攏朝臣支持他。

“《論語》上說:德不孤,必有鄰。我行正義的事情,怎會沒有志同道合的人幫助呢?有些貪婪的狼,扮成溫順的犬,口喊着大義,實爲私利。這些魑魅魍魎註定要被歷史之風,吹入無盡的深淵。”

李瑄握住李峴的手。

無數的目光,一直留意着李瑄。

堂堂天水王,隨時會入相的人,拉着一個員外郎,讓衆人非常震驚。

李峴只是準備混一場宴會,就已經被打上李瑄死黨的標籤。

不久後,人們認爲李瑄拉住李峴手的那一刻,“變法派”形成。

毫無疑問,李瑄是“變法派”的領袖。

李峴沒有掙脫李瑄的手,只是微微一笑,如古井無波一樣。

任何一個人面對此情此景都會產生壓力。

唯他例外。

“李將軍……不,現在應該稱您爲天水王。”

千秋宴,聖人即將到來,李瑄不便與李峴說太多。

當李瑄與李峴分開的時候,安祿山一臉笑意地向李瑄打招呼,他說一半的時候,似是無心,拍了一下自己的嘴,稱呼李瑄爲“天水王”。

安祿山快馬加鞭,昨日纔到長安,差點沒趕上千秋宴。

“安將軍,風采更甚吶!”

李瑄笑着迴應一聲,這傢伙好像長胖不少。

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跳起胡旋舞。

“哪裡!就是一萬個我,也比不上您的風采!”

安祿山貌似直爽地說道。

實際上,安祿山內心嫉妒的不行。去年他和李瑄同時大戰。

李瑄面對的是強國吐蕃的傾巢而出。

而他面對的是契丹部和奚部,雖也勝利,但戰果令他很不滿意。

契丹部和奚部的主力還在!

李瑄一戰生擒贊普,近乎滅國。他在范陽,都能想象到李隆基對李瑄更加寵信。

他已經知道李瑄的拜相,幾乎板上釘釘。

他其實還是很高興的,因爲李瑄手握三十萬邊軍,四鎮能召十幾萬胡部,太嚇人了。

“過謙了。”

對於安祿山,李瑄不想和他多說話,這個人底線太低了,他的餘光突然看到楊釗圍在貌美如花的楊氏姐妹旁邊,看樣子說了什麼甜蜜話,讓楊氏三姐妹笑得花枝招展。

見此,李瑄眼睛一轉,向安祿山說:“虢國夫人、秦國夫人、韓國夫人旁邊爲度支員外郎楊釗,他可是一個了不得的大才,入京城才兩年多,就得此高位。”

“他不過是一個靠女人得到官職的人,他也就這個位置了。”

安祿山不屑地說一聲。

他知道楊釗,一直以爲楊釗是個馬屁精,見李瑄猛誇楊釗,他被激起逆反心理,諷刺了一聲。

“從樗蒲上,能看出楊釗精於計算,他將來一定會以理財立功。”

李瑄說話的時候,對楊釗一指。

“天水王太高看他了,就他,穿上緋袍已是極限。”

安祿山也指了一下楊釗。

他哪想過平時在興慶宮對他點頭哈腰的楊釗,會在不久後平步青雲。

就算楊家有人更富貴,也應該是楊銛和楊錡,怎麼會輪到楊釗呢?

與此同時,楊釗突然看到李瑄和安祿山都指了他,好像在議論他,不明白髮生了什麼。

“安將軍隨意,我就不陪你了。”

李瑄丟下一句話後,轉身離開。

安祿山臉上橫肉一動,不過很快就平息下來。

他準備向李隆基獻上精挑細選的寶物。

李瑄在千秋宴上,明顯能感覺到一部分朝臣疏遠他。

主要是李瑄乾的事情,太讓大臣們惱火。

還好李瑄的人也不少。

楊慎矜、楊璹這種,都有把柄落在李瑄手中,哪怕李瑄侵犯他們的利益,他們也得爲李瑄效力。

還有以前李適之的提拔的人,只要不是李瑄搞得天怒人怨,他們在朝堂上都會支持李瑄。

李瑄的光輝事蹟,註定還會有一批想與李瑄親近的擁躉。

在這種情況下,李瑄將向他示好的官吏一一記在心裡。

王維、吳道子、席豫、崔顥等人雖然沒有派系。但王維一向支持李瑄。

鑑於王維在朝廷中“詩文派”的地位,必然會使其他詩人對李瑄產生意願。

昨日下朝,李瑄已經與王維耍過一天,今日只需互相執禮。

李適之似乎不受李瑄的政治影響,和汝南王等一旁閒聊。

李玉瑩在這種宴會上沒什麼熟人,她見蟲娘孤零零的一人,主動與她攀談,得知蟲娘是李隆基女兒,她很驚奇,以爲蟲娘是公主。

但蟲娘卻說自己不是公主,父皇讓她管理皇宮中的道觀。

李玉瑩與蟲娘聊着聊着,就有止不住的趨勢……

“天水王……”

李瑄剛與一名郎中話畢,楊釗湊上來。

他爲飛黃騰達,早有自己的算計。雖然李瑄似要與許多大臣對着幹,但楊釗知道,只要聖人寵信李瑄,李瑄就是當今第一臣,沒有人能奈何李瑄。

李瑄在李隆基身旁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對李隆基有極大的影響力。

“楊度支,祝你高升!”

李瑄向楊釗說道。

從一個兵曹參軍,到度支員外郎,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

“我與您相比,就如小珠對太陽。能得您的祝賀,我三生有幸。”

楊釗又發揮他溜鬚拍馬的本領。

“對了,楊度支和安將軍是否有仇怨?”李瑄笑了一下後,突然向楊釗問道。

“安將軍?安祿山嗎?我與他沒見過幾面,怎麼會有仇怨呢?”

楊釗非常不解,他在興慶宮中,還拍過安祿山馬屁,讓安祿山替他美言幾句。

“噢?剛纔安祿山說你是靠女人上位的小人,我還以爲他與你有仇怨呢!”

李瑄不緊不慢地向楊釗說道。

“這個雜胡!他還有臉說我嗎?天水王您尊貴的血脈,可不能相信雜種的鬼話!”

楊釗氣量不大,由此對安祿山產生恨意。

他剛纔看到安祿山用手指他,直接相信李瑄的話。

事實上也確是如此,安祿山在李瑄的引導下,顯露出對楊釗的不屑。

不僅是安祿山,但凡是一個正常的大臣,都不喜楊釗這樣整天溜鬚拍馬,甚至見誰舔誰的風格。

關鍵是楊釗升官速度飛快。

現長安城中匯聚的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只爲進士之位。

考上進士也只是有做官的資格,被吏部銓選失敗的,大有人在。

甚至還有着讀書人皓首窮經,數十年頭髮花白,還未考上進士。

“聖人千秋壽宴,不必動怒。如果與安祿山有間隙,要及時調解!”

李瑄又對楊釗說一句話後離開。

楊釗哪會調解,將這筆賬記在心裡,等他富貴,一定會給安祿山這死胖子好看。

“聖人至……”

上午辰時六刻剛過,李隆基坐着龍輦,與楊玉環一起來到興慶宮前。

侍從和女官紛紛上前拱衛李隆基和楊玉環下馬車。

“拜見聖人!”

“拜見貴妃娘娘!”

宴會之上,千人齊禮。

“諸位不必拘束……”

李隆基讓所有人平身。

“祝聖人萬壽無疆!”

“祝聖人春秋不老!”

左右宰相向李隆基獻上賀禮,並送上祝壽語。

左右相代表文武百官,其他大臣在旁邊看着就行了。

李隆基的時間很寶貴,哪有閒心看着大臣們一個個的送禮。

除非李隆基指名道姓,要觀看大臣送出的禮物。

宰相過後,是太子、皇子、公主、駙馬,對李隆基行大禮。

這是晚輩執禮。

李隆基接受皇子公主們的禮物和跪拜的時候,楊玉環眸光流轉,宴會場地太大,聖人來臨之前,大家都三五成羣,縱如此,她還是一眼看見李瑄的位置。

在她十丈之外,如鶴立雞羣一般。

“七郎和祿山何在?”

皇子公主們行禮完畢後,李隆基聽說李瑄和安祿山二人都盡心爲他準備禮物。

既然是盡心,肯定要在壽宴上觀看。

安祿山送禮太多次,李隆基倒是不稀罕。

而李瑄貌似只送過來一個七彩鸚鵡。

他期待李瑄送他爲何物?

“拜見聖人,祝聖人長生不死,成爲神仙。”

安祿山抱着自己的禮物,向李隆基一拜,他祝賀的話也很特別,好像是隨意脫口而出,看起來無比真摯。

“祿山有心了。”

李隆基聽了仰頭一笑。

“此爲臣征討契丹時,在大山中發現的人蔘,此人蔘比尋常的人蔘更大,估計有數百年的時間,聽說人蔘能延年益壽,我立刻就想到聖人。”

安祿山將盒子打開,露出人蔘。看起來比一般的人蔘大不少。

人蔘不稀奇,李隆基宮中多的是。跟這個差不多大小的也喝過,主要是安祿山這麼有孝心,讓他很開心。

“聖人,此爲吐蕃贊普金箭,據說是松贊干布打造,能調集吐蕃的千軍萬馬,今以此奉上,祝聖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李瑄將贊普金箭交給李隆基,也算壽禮之一。

李隆基接過贊普金箭,手持贊普金箭,彷彿將吐蕃掌握,這種感覺讓他很美妙。

就在李隆基準備誇讚李瑄的時候,李瑄呈上另一件壽禮。

李瑄一招手,一名宦官抱着一個罐子,到李瑄面前。

“啓稟聖人,此罐中有柏海之魚數尾。臣請壽宴之時,烹爲美味,品嚐柏海之魚有何不同……”

李瑄向李隆基介紹罐中之物。

他讓人將記錄着《大河序》的大碑立在黃河源頭以後,抓回數百條柏海鯉魚。

一路上勤換水,依然死了大半。

柏海的鯉魚意義非凡,因爲這代表李隆基統治新的領土。

新歲吃新魚,也是炫耀李隆基的功績。

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55章 頗黎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2章 靈翠樓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58章 頭破血流第89章 王昌齡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62章 五萬騎兵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2章 突厥寇邊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7章 拒絕贈送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102章 南霽雲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51章 火雲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
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55章 頗黎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2章 靈翠樓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58章 頭破血流第89章 王昌齡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62章 五萬騎兵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2章 突厥寇邊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7章 拒絕贈送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102章 南霽雲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51章 火雲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