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

bookmark

唐軍每一次設計,不論是鐵蒺藜,陷馬坑,亦或者用拒馬、柵欄擋住,對回紇士卒的損害微乎其微。

另外,唐軍每次埋伏的人數不多,如在險要之地拋射箭矢,扔下巨石,往往只有兩三百人。

雖拖住回紇兵馬的步伐,但使頓桑特勤看出唐軍的“外強中乾”。

唐軍以拖住他們爲主。

正是因爲兵卒少,纔不敢亂拼。

在這山地中,回紇騎兵對上唐軍步兵沒有優勢。

但一旦脫離合黎山,進入張掖平原上。

哪怕是數萬唐軍,也一定擋不住回紇兩萬精騎。

落日餘輝灑向合黎山,柔和的光線如金色紗幔,輕輕披覆在山脈的山巒峰嶺上,彷彿給整個山脈穿上了一件華麗的金色外衣。

對回紇騎兵來說,還未進入戰鬥。

一入夜,肯定要進食休息。

戰馬也要喂草料,在合黎山這段居延古道上,並沒有過多草場。

殊不知,他們已經逐漸進入唐軍的圈套中。

在合黎山南面的張掖水畔,五百名陌刀兵,一千名重甲步兵,一千名神臂弩手,正乘着小船、羊皮筏、牛皮筏向下遊划動。

張掖水最終流入居延海,過山地險要的一段張掖水後,就能繞過合黎山,到達居延古道上。

也就是到合黎山以北,正好將回紇騎兵的屁股堵住。

合黎山的居延古道上,沒有陡峭的山谷,無法設伏。

做不到想象中士卒埋伏在山嶺兩側,雷石滾木、弓弩齊至的場景。

最好的辦法,就是玩一次大迂迴。

在白亭海已經商議過,流向居延海的張掖水,可以幫助少量唐軍進行迂迴。

五百重甲陌刀兵,一千重甲步兵,一千弩手,已然足夠。

因爲回紇的騎兵無法在山地中展開。

此行,由赤水軍長張光晟率領。

經過改制的赤水軍雖只剩下八千人,但軍長中仍然首屈一指。

而赤水軍長張光晟也被授予中將軍銜。

“停船,向邊靠攏。”

在夏日星河中而下,不久後,就到達既定位置,張光晟下令停船。

所有士卒下船,並將船隻、皮筏綁在岸邊。

下船後,唐軍士卒吃一些牛肉乾,開始迂迴行軍。

於子時之際,他們到達居延古道上,唐軍第一次與回紇騎兵對戰的山口。

戰鬥的痕跡還清晰可見。

“噔噔噔……”

夜已深,合黎山北的馬蹄聲清晰入耳。

這是回紇的探馬。

頓桑特勤派遣不少探馬探查後方,若居延城的唐軍士卒追來,他們可以從容去應對。

沒想到想通過居延古道,向主力彙報軍情的時候,山口處出現密密麻麻的身影。

那行走間,有鐵甲摩擦的聲音,令人脊背生寒。

“不好,唐軍在斷特勤後路。”

回紇探馬神色慌張。

他雖是騎兵,但不可能從居延古道穿過。

他已明白大軍又中了唐軍的埋伏。

“嗚嗚……”

無奈之下,他只能吹響攜帶的號角。

但與主力的距離太遠,主力根本無法聽見。

張光晟也懶得理騎兵,他下令隊伍保持好陣型,順着居延古道推進。

重甲步兵在最前面,穿插着陌刀兵。

神臂弩手揹負神臂弩,他們暫時幫助重甲步兵攜帶大盾。

因爲神臂弩手爲皮甲,行軍較爲靈活。

沒有馬匹、車輛拉運,重甲步兵的移動速度並不快。

張光晟也不要求急行軍,慢慢推進,保持體力即可。

回紇探馬的號角聲,雖沒有驚動頓桑特勤,但是吸引到一名在合黎山內居延古道上的回紇探馬。

他向號角聲的方向奔來以後,頭皮發麻。

大量的唐軍步兵出現在他們身後。

於是,他慌忙地將此消息稟告給頓桑特勤。

還在營帳內熟睡的頓桑特勤被吹奏的號角聲吵醒。

他以爲是無關緊要的騷擾時,親衛向他稟告有十萬火急的消息。

“啓稟特勤,我們的後面全是唐軍重甲步兵,估計有數千人。”

探馬入營帳後,直接稟告道。

“再說一遍?”

昏昏欲睡的頓桑特勤瞬間精神,起身質問道。

“唐軍有埋伏,已在我軍後方不到十里。他們全是鐵甲步兵。”

探馬又重複一聲。

黑夜中,探馬也看不太清,聽鐵甲摩擦的聲音,再見唐軍行進緩慢,以爲唐軍全部是重甲步兵。

“唐軍重甲步兵怎麼能調動得這麼快?”

頓桑特勤非常不解。

他立刻將副將叫入營帳,將此緊要軍情告訴他。

“怪不得居延海的唐軍如縮頭烏龜,原來是引我軍至合黎山。可唐軍的反應速度也太快了。難道他們未卜先知,猜到我軍騎兵要突襲涼州城?”

副將也一頭霧水,緊接着就是心驚膽顫。

他們這兩萬騎兵,陷入生死之地。

若白亭海的李瑄提前知道他們要突襲涼州城,那大可汗的軍隊就危險了。

“一定是汗國內出現唐軍的走狗,將我們的大計暴露給唐軍。我準備殊死一搏,繼續向張掖平原衝擊。”

危機時刻,頓桑特勤表現地異常果斷。

雖然可能從崇山峻嶺間,尋找其他道路,但那樣回紇已算潰敗。

能突圍出重甲步兵的圍堵又怎樣?

戰術失敗,回紇相當於滅亡。

殊死一戰,若憑藉一腔熱血和勇氣突入張掖平原,回紇就能盤活局勢。

“既後方有唐軍步兵,前方也一定有重重圍堵。”

副將顯得有些猶豫。

現在突圍,並非沒有機會。

唐軍太奸詐,用不斷的小騷擾,讓他們以爲唐軍人數不足,在故意拖延他們。

“我們既已來此,意味着九死一生。一旦退後,汗國將不存在。我們也會無家可歸。這樣你甘心嗎?”

頓桑特勤大聲說道:“與其後退而死,不如前進求生。”

“唉!我不怕死,贊同特勤的決定。”

副將明白頓桑特勤的話有道理,只能嘆氣迴應。

“嗚…嗚…”

隨即,回紇吹響調兵遣將的號角聲。

回紇騎兵皆被叫醒,在萎靡不振中,繼續行軍,準備連夜穿過合黎山。

頓桑特勤想憑藉騎兵略微領先的機動,甩開後方的唐軍重甲步兵。

得知後方有唐軍重甲步兵後,回紇騎兵失去之前的囂張,如霜打的茄子一樣。

如芒在背的感覺,讓他們覺得這深夜的合黎山中,有洪荒猛獸。

依舊是以前鋒軍開道。

一個山頭上,唐軍已發現他們的動靜,立刻稟告給郭虛己。

幾處山谷藏匿的唐軍涌出,開始向居延古道上聚集。

以重甲步兵和強弩手打頭陣。

爲防止回紇士兵蔓延,一些險要的山道、小道,也佈置有強弩。

當天邊泛起魚肚白的時候,回紇的前鋒遇到將所有前行道路都堵住的唐軍。

縱橫排列,兩馳相交,漫山遍野。

有更靈活的鹿角,只爲阻攔騎兵,方便唐軍挪動出擊。

鎧甲如雲,長矛如林。

一個個強弩手、弓箭手陣型蓄勢待發。

只看一眼軍容,回紇前鋒就異常心悸。

回紇騎兵敢衝擊,必然粉身碎骨。

回紇前鋒將領立刻跑回去向頓桑特勤稟告情況。

頓桑特勤有些異想天開。

唐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騎兵不可能在這樣的地勢中衝過去。

現騎虎難下。

唐軍明顯在等着張光晟率領的陌刀軍和重甲步兵、神臂弩手到來。

“唐軍真的有備而來,大可汗危險了。”

頓桑特勤看到前方的唐軍佈置後,握緊刀柄,咬牙切齒。

他不再報任何幻想。

唐軍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針對回紇“主動出擊”的一次陰謀。

在這種地形,回紇騎兵不可能擊敗唐軍,突襲到張掖平原。

怎麼辦?

頓桑特勤的腦袋一團亂,感覺天都要榻了。

回紇副將也毫無頭緒。

普通士卒更別說了。

不是說李瑄將死於草原嗎?

怎麼到頭來他們窮途末路?

神靈不保佑他們了嗎?

“突圍!突圍!回家!”

“鐺鐺鐺……”

頓桑特勤抽出寶刀,怒砍一塊大石。

只三下,刀刃便斷。

他的意思很明顯。

朝令夕改,轉而向北方突圍。

先突破張光晟率領的重甲步兵。

再突破唐軍在居延海佈置的步騎。

這非他所願。

前方銅牆鐵壁,騎兵又無法鋪開,就算士卒全死完,也不可能有幾個突圍出去。

回紇敗了!

他打算給勇士們爭取一條生路。

“遵命!”

回紇副將鬆口氣,這也正是他的願望。

他真怕一根筋的頓桑特勤衝擊唐軍的銅牆鐵壁。

“嗚嗚……”

回紇的號角旋律轉變,大軍向後。

但此刻回紇騎兵心中一如號角般悲涼。

“今離開鬱督軍山,遠征大唐。無奈深陷於此。神山的精神,永遠也不會磨滅。我一定會帶着兒郎們回到草原,重整旗鼓。我們必須萬衆一心,同仇敵愾,一起用命,方可突圍。我將與兒郎們並肩作戰,冒強弩衝鋒……”

爲重拾士氣,頓桑特勤舉着一杆長矛,在隊伍之中游走大喊。

回紇騎兵的眼中並沒有迸發光彩。

都要活命,誰又肯爲誰付出呢?

“啓稟都督,回紇已轉變方向,準備進攻張軍長的重甲隊伍。”

另一邊,傳令兵向郭虛己稟告道。

“搬開鹿角,以重甲步兵排列前行,弩手在後,追擊回紇騎兵。”

郭虛己下令道。

張光晟的兵卒勞累半夜,大軍爲防止意外,不能讓張光晟的兵馬承受所有壓力。

在郭虛己的命令下,唐軍前面的鹿角被推倒。

重甲步兵在前,強弩手在後,向回紇兵馬步步緊逼。

一旦回紇兵馬遇到張光晟的步兵,他們就會停下。

與此同時,張光晟帶領重甲步兵,距離回紇騎兵僅僅不到兩裡。

他們已經聽到回紇的馬蹄聲。

張光晟下令士卒停下,準備作戰。

這支隊伍昨天白天休息過,一夜未睡,還可以堅持住。

他們的眼中盡是對軍功的渴望。

普通士卒也希望自己的軍銜能多加幾道槓,拿到更多的軍餉。

一些尉官摩拳擦掌,立志晉級爲校。

哪一個校官都想成爲將軍。

回紇騎兵距離唐軍一百多丈時停下。

頓桑特勤繼續使用步兵攻擊大唐步兵的戰術。

唐軍重甲步兵迎戰的地方,在一處小高低,凹凸不平。戰馬迎擊,死得更慘。

頓桑特勤先後發動五千名士卒。

也有數百名身披札甲的重甲兵。

另外,頓桑特勤又令五百名精騎待命,若有口子被撕裂,回紇騎兵立刻衝過去,擴大戰果。

在南面,頓桑特勤依舊令五千騎兵下馬,組成長矛陣殿後。

以防止唐軍主力步兵摧入他們陣中。

這些殿後的士卒垂頭喪氣,比衝擊鐵甲步兵的士卒還要悲觀。

“殺唐狗……”

衝鋒的回紇士卒用仰天大吼來掃除畏懼,他們奮不顧身地向唐軍鐵甲步兵衝去。

追隨磨延啜身經百戰的騎兵,失去戰馬,如失去牙齒的老虎。

如何能和唐軍的職業重甲步兵比較?

回紇全民皆兵,本就良莠不齊。

而唐軍的重甲步兵,無不精挑細選。

頓桑特勤在馬上緊張地看着,心也提到嗓子眼。

他希望奇蹟出現,能一舉衝破唐軍的防禦。

“強弩,發!”

當回紇兵卒距離唐軍陣型一百步的時候,張光晟大喊一聲,下令發弩。

唐軍在百丈寬闊,崎嶇不平的道路上,擺得是魚鱗陣。

險要的地方,馬匹不可能上去,佈置的士兵較少。

平坦的地方密集。

“嘣……”

“嗖嗖嗖……”

士卒與士卒的縫隙之間,強弩手瞄準,將引好的強弩射出去。

神臂弩幾乎是強弩的巔峰。

“噗嗤……”

如雨發射,所中必倒。

普通的盾牌可能被一擊射壞,即便身穿鐵甲也能射穿。

一輪下來,回紇士卒最少有百人死傷。

這激起回紇血性,加快衝刺。

“嗖嗖嗖……”

又一輪而至,由於相距更近,神臂弩的威力更大。

箭雨呼嘯而下,瞬間有人倒下,鮮血在地上流淌。

回紇也反過來用弓箭拋射。

但他們的殺傷距離與唐軍相差甚遠,對唐軍造成的傷害微乎其微。

再射三輪。

臨近十幾步時,神臂弩簡直在收割性命。

回紇士卒所過,留下一具具屍體。

神臂弩手這才退後一些。

唐軍重甲步兵和陌刀手收縮陣型。

只有一半弩手能在縫隙中,繼續射擊。

短兵相接也正式開始。

“殺……”

兩軍槍矛對攻,喊殺聲震得山壁簌簌落土。

回紇士卒連皮甲都不完備,滿臉疲倦,如洶涌潮水般朝着唐軍刺出長矛。

唐軍士卒則滿臉堅毅,鐵甲步兵宛如鋼鐵鑄就的長城,堆砌在這條要道上,寒光閃爍的甲冑密不透風,長槍林立,森然如林。

回紇重甲不全,撞上那堅如磐石的槍陣,利刃刺穿血肉,慘叫聲不絕於耳。

而他們的長矛卻刺不透唐軍步兵的軀體。

唐軍在盾牌的掩護下,遊刃有餘地突刺。

在金鐵之音下,陣前瞬間堆積滿屍體。

唐軍若有受傷,會立刻退下去,由後面的士卒補上。

還有那陌刀手們,個個身形魁梧壯碩,蒙着面,武裝到牙齒。

他們高擎陌刀,寒光凜冽的長刀在旭日東昇下閃耀着嗜血光芒,刀身筆直修長,利刃似能劈開天地。

回紇士卒一入攻擊範圍,陌刀手齊聲怒喝,聲浪如雷。

隨即,陌刀齊揮,勢大力沉,鋒刃切入敵陣,如砍瓜切菜,所過之處,血肉橫飛。

前排回紇士卒被狠狠劈倒,頭顱、臂膀裹挾在血霧中飛濺而出;後排的還未及反應,便被那長達一丈的刀芒掃中,慘叫着倒地,肚腸流了一地。

血水如小河一樣,在居延古道中流淌。

一番鏖戰,有回紇士卒被唐軍猛卒挑於半空,也有有回紇士卒捂着傷口在唐軍腳下掙扎。

回紇士卒前赴後繼,踏着同伴屍體繼續與唐軍對攻,卻被無情地砍殺。

血氣瀰漫,慘烈仿若人間地獄。

唐軍的強弩也在不斷髮力,回紇的鐵甲所剩寥寥無幾。

未穿鐵甲的士卒,攻擊陌刀軍和重甲步兵,如雞蛋碰石頭一樣。

在槍矛對攻的技巧上,也被唐軍完爆。

只廝殺一個時辰不到,回紇士卒死傷慘重,他們的膽氣被耗盡,不再衝鋒,拼命地往回逃……

第43章 豪強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9章 王忠嗣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67章 上架感言第34章 神勇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32章 突厥寇邊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80章 滿城沸騰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26章 回樂城中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47章 大戰將起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79章 回到長安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53章 備戰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66章 血戰高坡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158章 裴靈溪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17章 楊玉環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
第43章 豪強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9章 王忠嗣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67章 上架感言第34章 神勇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32章 突厥寇邊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80章 滿城沸騰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26章 回樂城中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47章 大戰將起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79章 回到長安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53章 備戰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66章 血戰高坡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158章 裴靈溪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17章 楊玉環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