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最後的計謀

盧婉玉的病情終於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也讓我省心了。

她倒是好了,可我的身體卻越來越差了,有時一整天都是咳嗽不止,身體用不上勁兒。看來是真的老啦。

天授元年五月(690年)五月,一本奇書驚現天下,這本書乃是一本佛經名叫《大雲經疏》,經上有這樣的一段經文:女即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國土,悉數來奉。此明當今大臣百姓等,盡忠赤者,即得子孫昌熾,如有背叛作逆者,縱使國家不誅,上天將罰並自滅。

經文上還說武太后乃是彌勒佛轉世,應當代李興唐,作人間之君。李氏應該禪讓王位。

武太后接到這部經文,大喜之極,命令各地高僧宣講,她要讓天下的百姓知道,我武瞾是上應天命,不是什麼謀朝篡位。

其實我知道,這部書是武太后的老相好薛懷義編著的就是爲了把武太后擡上天去。

最後的時刻終於要來了,輿論已經造的十分圓滿了,天下的百姓都已經相信武太后是彌勒轉世,而且這幾十年來,武太后執政,天下太平,萬民豐衣足食,在他們的心目中當今的皇帝早就是武太后了。

不過朝臣之內還有不少潛在的頑固派,在武太后登基前,一定要將這些殘餘下來的叛賊進行徹底的清洗。

告密之門又再次打開了。

酷吏再次登上歷史的舞臺。

一些宵小之輩趁機登上了朝堂。

候思止侯大便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宵小之輩。

候思止乃是雍州醴泉人,身無長技,只在長安街頭以買肉餅勉強餬口,可他這個人作餅弄虛作假,蔥多肉少,有時乾脆以死貓死狗之肉混充好肉,就這樣過不了多久,買賣砸了,從一個個體戶變成了地痞混混。

也是他這個人時運高,被人介紹到遊擊將軍高元禮高將軍作僕人,生活暫時穩定之後,這個傢伙又異想天開,想要出人頭地。

現在告密之門大開,候思止的機會來了。

他寫了一封迷信投在銅軌之內,信中的內中說恆州刺史裴貞和舒王李元名意欲謀反,多有詆譭太后之言。

這舒王李元名乃是高祖李淵第十八子,他的兒子是豫章王李亶,父子二人都是外放刺史,李元名不過問朝事二十多年,寄情山水,常有出世之意。

李元名一項規勸他的兒子,不要和其他藩王一樣,祈求高官厚祿,只要平安就好。

就這樣的以爲好好先生,就因爲候思止的一封信,父子二人被斬,恆州刺史裴貞以連坐之罪被滅族。

武太后召見候思止的時候我也在場,我一見這個人,渾身上下就是一副流氓脾性。

他三跪九叩之後,武太后笑着問道:“你就是候思止?”

“草民正是!”

我笑着問道:“聽說你以前是在長安買餅的。”

候思止一聽,臉一下子紅了。也不敢說別的,唯唯稱是。

武太后說:“王爺並無別的意思,自古道將相無種。你雖是一節庶民,這次卻爲社稷建了大功,想幹點什麼差事?”

候思止突然來個獅子大開口,“草民相當御史!”

我一聽,愣了。按照老太婆的慣例,告密者都是被擢升爲遊擊將軍,這可是一個不曉得官了。這個買餅的竟然相當一個舞文弄墨的三品御史。

我看他是爛肉餅子吃多了。

不過武太后沒有生氣。只覺得好笑,“你不識一字,怎能幹得了御史一職?”

候思止理直氣壯的說:“獬豸何嘗識字,但卻能辨別妖邪。”

獬豸是什麼?我來解釋解釋。

獬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着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衝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着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

武太后一高興,就命他爲一個朝散大夫,侍御史一職。

人稱賣餅御史。

還有一位叫做白兔御史王弘義。他告密趙縣百姓做社戲是爲謀反,被授予遊擊將軍,按擦刑獄使。

不管是侯大候思止還是王弘義都和來俊臣,周興是一路貨色。

此時的酷吏隊伍雨來越強大,來俊臣、周興、索元禮、萬國俊、劉光亞、王德壽、王處貞、丘神勣、候思止、王弘義等等一共有三十多人。

這羣牛頭馬面深諳武太后的心意,像一羣惡狗一樣東嗅西問的,湖畔亂咬,羅織編造,嚴刑逼供,把偌大一個朝堂搞得像個活地獄一樣。

‘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整個官場再一次籠罩在朝不保夕的恐怖氛圍之中,許多大臣每日上朝,總要和家人訣別一番。

在酷吏橫行的日子裡,最可憐的便是李姓子嗣。

最先倒黴的是鄱陽公李湮,道王李元慶第六子。接着太宗第十子紀王李慎。然後唐高祖孫子鄭王李礅六人被殺,還有滕王李修琦,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

李素節的母親就是蕭淑妃。李素節行至龍門被殺,他的九個兒子也同時被殺。

李上金在獄中自縊身亡,他七個大兒子被流配顯州而死,三個小兒子被流放雷州而死。

後來高祖十一子李元曉之長子李穎等十二人以莫須有的罪名送上了西天。

到此,李唐子孫幾乎被斬殺殆盡。

殺戒一開,便沒有界限,不僅宗室子孫,皇親國戚,凡是那些以李唐忠臣自居,對武氏不滿的人皆在掃蕩之列。

宰相魏玄和過去的已故宰相裴炎是好友,人們以他們有生死不渝之交,稱之爲耐久朋。

周興與他有隙,一直想伺機報復,便在耐久朋三字上大做文章,魏玄最後飲鴆而死。

還有大將軍黑齒常之被構陷下獄,最後不堪爲小人所侮辱,自縊而亡。

最後這些酷吏竟然找到我我的頭上。

原因很簡單,因爲我和李顯秘密見過面。

第五十四章黃臺歌辭第二十七章家宴第十八章因禍得福第四十七章李勣病逝第五十九章公主出嫁第六十二章上官婉兒第五十三章家規第五十八章武后稱制第七十四章再會李顯第三十章高麗反叛第三十四章贖李香蘭第四十一章泰山封禪第五十七章新皇上任第七十三章推理推理第六十五章高僧面首第四十二章壞主意第六十四章兒大不由爹第五十四章黃臺歌辭第十二章代天巡狩第十五章智擒女俠第七章地主階級第四十八章色膽包天第四十八章色膽包天第四十章北門學士第三十九章多嘴惹禍第五十一章太子李賢第二十一章大破突厥第四十七章李勣病逝第四十八章色膽包天第四十二章壞主意第二十五章板倒大樹第六十六章祥瑞之象序章第二十章廢立太子第六十九章狄公爲相第十二章代天巡狩第三十四章贖李香蘭第五十一章太子李賢第六章長孫無忌第七十五章最後的計謀第四十一章泰山封禪第六十六章祥瑞之象第二十二章李貓升官第十章盧府佳人第三十四章贖李香蘭第七十二章斷案如神第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七十三章推理推理第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五十七章新皇上任第二十九章武后臨朝第五十一章太子李賢第十六章征討突厥第四十九章惡有惡報第六十四章兒大不由爹第七十一章家事大如天第七十四章再會李顯第四十五章加官進爵第七十一章家事大如天第七十一章家事大如天第六十八章劉相遭禍第三章入宮第二十三章昊公驅鬼第七十六章智鬥酷吏第七十三章推理推理第四章第一印象第七十四章再會李顯第十二章代天巡狩第七十七章武帝則天第三十五章太子李弘第二十章廢立太子第七十五章最後的計謀第二十八章武后姐姐第二十八章武后姐姐第五十一章太子李賢第二十一章大破突厥第六十八章劉相遭禍第六十二章上官婉兒第六十四章兒大不由爹第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三十章高麗反叛第九章心理輔導第十八章因禍得福第十二章代天巡狩第五十章太子病逝第六十八章劉相遭禍第六十章最後的準備第五章國公李勣第三十九章多嘴惹禍第二十五章板倒大樹第十三章懲戒貪官第二十八章武后姐姐第十九章錦蘭夫人第四十五章加官進爵第四章第一印象第二十三章昊公驅鬼第七十三章推理推理第一章冷雨夜的奇遇第七十二章斷案如神
第五十四章黃臺歌辭第二十七章家宴第十八章因禍得福第四十七章李勣病逝第五十九章公主出嫁第六十二章上官婉兒第五十三章家規第五十八章武后稱制第七十四章再會李顯第三十章高麗反叛第三十四章贖李香蘭第四十一章泰山封禪第五十七章新皇上任第七十三章推理推理第六十五章高僧面首第四十二章壞主意第六十四章兒大不由爹第五十四章黃臺歌辭第十二章代天巡狩第十五章智擒女俠第七章地主階級第四十八章色膽包天第四十八章色膽包天第四十章北門學士第三十九章多嘴惹禍第五十一章太子李賢第二十一章大破突厥第四十七章李勣病逝第四十八章色膽包天第四十二章壞主意第二十五章板倒大樹第六十六章祥瑞之象序章第二十章廢立太子第六十九章狄公爲相第十二章代天巡狩第三十四章贖李香蘭第五十一章太子李賢第六章長孫無忌第七十五章最後的計謀第四十一章泰山封禪第六十六章祥瑞之象第二十二章李貓升官第十章盧府佳人第三十四章贖李香蘭第七十二章斷案如神第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七十三章推理推理第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五十七章新皇上任第二十九章武后臨朝第五十一章太子李賢第十六章征討突厥第四十九章惡有惡報第六十四章兒大不由爹第七十一章家事大如天第七十四章再會李顯第四十五章加官進爵第七十一章家事大如天第七十一章家事大如天第六十八章劉相遭禍第三章入宮第二十三章昊公驅鬼第七十六章智鬥酷吏第七十三章推理推理第四章第一印象第七十四章再會李顯第十二章代天巡狩第七十七章武帝則天第三十五章太子李弘第二十章廢立太子第七十五章最後的計謀第二十八章武后姐姐第二十八章武后姐姐第五十一章太子李賢第二十一章大破突厥第六十八章劉相遭禍第六十二章上官婉兒第六十四章兒大不由爹第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三十章高麗反叛第九章心理輔導第十八章因禍得福第十二章代天巡狩第五十章太子病逝第六十八章劉相遭禍第六十章最後的準備第五章國公李勣第三十九章多嘴惹禍第二十五章板倒大樹第十三章懲戒貪官第二十八章武后姐姐第十九章錦蘭夫人第四十五章加官進爵第四章第一印象第二十三章昊公驅鬼第七十三章推理推理第一章冷雨夜的奇遇第七十二章斷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