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擇將

爲什麼說巴蜀瓜熟蒂落了呢?這要說一下,咱們蜀奸趙彥韜究竟與趙匡胤什麼東西,竟然讓其喜不自禁。

首先,趙彥韜投靠北宋,第一個,就是爲宋國君臣和軍事將領們詳細介紹了蜀國的山川地形地勢,道路橋樑,如此,對於北宋而言,蜀國的地盤,比對自己家還要熟悉。

軍隊再也不會迷路了,軍糧也能送的及時。

其次,趙彥韜又爲北宋講解蜀軍的各部建制,軍隊駐紮地點以及各個州縣、各個關隘險阻處的兵力分佈情況。

更絕的是,爲了怕記不住,他甚至將全部有價值的情報資料繪製成地圖,讓趙匡胤下發到部隊。

有了這位蜀奸的幫助,知己知彼恐怕都難以形容,恐怕對於蜀國,比他們對自己家還要了解。

一切情況都被知曉,趙匡胤就會專門的進行安排對戰,這也是歷史上北宋數十天就攻克巴蜀的原因所在。

當然,有人說這不符合常理,怎麼會有自己投降的官吏呢?

但,前有三國張鬆,後有五代張彥韜,這是由於蜀地自有的矛盾構成的。

一般而言,巴蜀由於封閉的環境,自立的可能性非常大,於是就有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的諺語。

但,這種自立,往往是異地的君主治理蜀民,於是,爲鞏固統治,只能壓制本土,聯合外地,包括孟氏也不例外。

若是君主賢明,日子好過,壓制就壓制吧,無所謂。

但,孟昶年紀大了,貪圖享樂,又不思進取,自然惹得讀書人的不快,這天下,總是有聰明人,想博取功名,最方便的,莫過於出賣國家了,利益大,而且還方便。

所以,趙彥韜的舉措,對於一心謀取巴蜀之地的趙匡胤而言,不亞於瞌睡送枕頭,簡直不要太爽——

於是,趙匡胤大手一揮,天時地利人和具在,還在等什麼,此時不徵蜀國,更待何時?

之前的準備已然就緒,恰好夏糧剛收,朝廷還有些許錢財,徵蜀國一事,只能通過。

宰相們權力分散,又直面開國之君,所以不敢抵抗。

將領們則躍躍欲試,蜀國雖然山高水長,偏遠,但有錢啊!

在這個世道,募兵制的天下,當兵就是爲了撈錢,沒有錢糧,就造反,哪怕你威望再高,也要拿錢來使喚。

所以,那些中低層的將校們,紛紛摩拳擦掌,爲出征巴蜀而塞錢鋪路,就是爲了一個名額。

巴蜀的絲綢聞名天下,富庶無比,聽聞皇帝的馬桶都是鑲金的,若是去搶掠一遭,別提多美了。

但,高層將領,卻是人心惶惶,對於帶兵巴蜀,而感到極爲焦慮。

去巴蜀劫掠不好嗎?錢財那麼多?

但,位置不同,想法自然不同。

錢財,對於這些高級將領而言,其實並不欠缺,郭榮在世時,無論是西征巴蜀,南下淮南,所得的賞錢是極多的,他們對於錢財並不渴望。

功勳?他們已經是高級將領,高官厚祿,到了升無可升的境界了,再獲得滅蜀功勳,你還想幹啥?皇帝不猜忌嗎?

那一夜,皇帝的杯酒,可是把人嚇得夠嗆。

而且,蜀地太過於封閉,容易讓人心生妄想,皇帝更容易猜忌。

三國時,鄧艾與鍾會,可沒有一個好下場的,遠的不提,就說如今蜀國的建立者孟知祥,他可是後唐滅蜀大將,結果,就自立爲王了。

任誰當皇帝,都會猜忌滅蜀的人。

趙匡胤也是如此,他對於誰能後擔任滅蜀的統帥,也是極爲頭疼的。

首先,他的那麼結拜兄弟,也就是義社十兄弟,可以直接排出了。

好不容易將他們派到邊關去,好好的爲國效力,削減對禁軍的影響力,如今在弄回來,那不是自討苦吃嗎?

再次,出征巴蜀的將領,忠誠一定要有,而且,還必須要有能力。

這場滅蜀之戰,可是消耗了朝廷所有的庫存,若是失敗,那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更會延遲統一天下的步伐。

將領很多,能選任的沒有幾個。

無奈,趙匡胤只能把自己的弟弟與樞密使趙普找來,一同商議。

北宋剛成立不過兩三年,由於是篡奪而來的天下,再加上鑑於後周之所以被篡奪,就是因爲宗族不豐,最後反抗他的,竟然只是郭威的外甥李重進,以及潞州的李筠,唯一一個駙馬,最後反被郭榮解除了殿前都檢點的職位。

所以,趙匡胤一般提防結義兄弟,一邊重用自己的親兄弟。

小弟趙匡美不過十五六歲的小屁孩,所以,懂點文化的二弟趙光義,就受到重用。

甚至由於子嗣年幼,防止趙家天下遺失,趙匡胤立二弟趙光義爲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府尹,再加兼中書令,事實上的儲君。

五代以來,開封府尹就是儲君的代名詞。

很快面色白淨,宛若君子儒士的趙光義就入了大內,一路暢通無阻,半路上碰到了趙普,也尊敬有加,點頭行禮。

“府尹別來無恙!”

“使相也越發的康健了!”

兩人會心一笑,皆明瞭此行的意義,攜手而入。

趙匡胤對於兩人並肩而來,不以爲意,微微頷首,招呼兩人坐下。

可以說,這兩人,是他當皇帝以來,最親近的人物了,自然與其他人不同。

“此次召二弟與相公前來,所爲的,自然是徵蜀擇帥一事。”

趙匡胤是個直接的人,大聲說道。

“聖明莫過於官家,臣雖然是使相,掌管樞密院,但對於將軍們,卻不甚瞭解,所以,徵蜀大事,只能是聖裁!”

趙普連忙起身說道,將鍋甩得一乾二淨!

這種事,吃力不討好,若是過程中出了什麼事可得吃不少掛落,安穩起見加上聖眷未衰,他不想參與這樣的事。

趙匡胤目光看向了二弟趙光義。

由於此時雖然是儲君的位置,但人脈結交不深,趙光義在軍中的人脈更不想吐露出來,只能說道:“臣弟認爲,官家親征蜀國,纔是最爲妥當的。”

“畢竟,蜀國與其他各國相比,並不一般。”

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1244章治浙第1158章仇恨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1210章夏王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千零四十章第1348章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1386章就藩第1219章異議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1109章謀求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327章內軋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1357章人選第九百八十九章第1330章支援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1221章第1374章大喜第1345章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1152章心思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1273章條法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142章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1188章空獄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1381章紕漏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九百八十章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1333章收買
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1244章治浙第1158章仇恨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1210章夏王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千零四十章第1348章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1386章就藩第1219章異議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1109章謀求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327章內軋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1357章人選第九百八十九章第1330章支援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1221章第1374章大喜第1345章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1152章心思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1273章條法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142章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1188章空獄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1381章紕漏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九百八十章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1333章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