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唐亡後,張議潮之孫,張承奉不忿僞樑覆滅大唐之舉,憤而相對,三年後,建立西漢金山國,自稱至文神武天子……”

“由於與中原交惡,又擅自稱帝,回鶻人分外不滿,連年戰亂,瓜、沙百業凋零,百姓家破人亡,號哭之聲不止,怨恨之氣沖天,因此在開平五年被甘州回鶻擊敗,被迫認回鶻可汗爲父……”

“先歸義軍曹公諱議金,乃張公諱議潮外孫婿,張承奉逝去後,二州公推爲首,就任後,取消敦煌國號,恢復大唐歸義軍名號,歸附中原,一時間州民大悅……”

“其一女嫁與甘州回鶻可汗爲妻,一女嫁與于闐國主李聖天,四鄰和睦……”

“沙、瓜二州孤懸西域,百姓孤寂惶恐,多信佛,以寺爲尊,如此遺民才堅持如今……”

使臣認真地訴說歸義軍的歷史,以及其他的境況,事蹟,可以說,李嘉。在他的一點一滴的訴說中,逐漸瞭解了歸義軍的孤獨,以及苦楚。

以佛立身,交好四方,用一句苟延殘喘,絕對不過分,無論是回鶻人,還是于闐,亦或者吐蕃人,歸義軍都打不過。

打不過,就得接受剝削,政治上依附,經濟上上貢,勉強度日,太平時間久了,百姓們反而厭戰,加劇了苦難局勢。

就這樣一點點的被消磨,直到被某個勢力推倒,也就真的倒了。

雖然說孤立無援,但歸根結底,歸義軍自己的缺點也很明顯,安於現狀,身處於夾縫之中,竟然會厭戰。

李嘉嘆了口氣說道:“歸義軍的事蹟我已經瞭解了,安西百姓不曾對不起大唐,而是大唐辜負了你們,若不是當年抽調安西四鎮兵馬入關中,那百萬遺民,也不至於爲奴爲婢。”

吐蕃人絕對是奴隸社會,安西被攻破,百姓們自然就淪爲了他們的奴隸。

於是,就有了溫末這個部落。

大量的唐民吐蕃化,忘記了自己的姓氏,國家,語言。

這個鍋,還真得是唐朝政府來背。

“我等歸義軍民,不曾怪罪過朝廷!”

使臣哭泣道:“我等命苦,孤懸在外,不曾有過一日放棄唐民身份,如今聽聞大唐復立,數十萬百姓喜極而泣,我等只想請求陛下,早日收復安西,還我軍民——”

“唉——”

李嘉聞言,不由得感嘆一聲,說道:“安西本自唐土,自然得收復歸來,但如今的局勢你也是知曉的,中原初安,還得等上幾年,到時候水到渠成,安西自然歸復。”

不是他不願意去收復安西,實在是有心無力。

兵馬上自然沒有問題,但是糧食呢?

關中不再是前唐時期的關中,兵馬也不再是原先的模樣,遠在數千裡之外的歸義軍,對於朝廷來說,實在是太遠了。

況且,去往歸義軍的具路途中,還得經過六穀部所在的涼州,甘州回鶻霸佔的甘州,肅州,再然後纔是歸義軍所在的瓜州。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從來不會感情用事,只會着眼於利益。

爲了一羣遺民,將財政拖垮,背離既定方略,這是不值得的。

男人滿眼的失望之色,不過,他也瞭解實際,心情平緩了許多,行了一禮。

“這般吧!”李嘉搖搖頭,說道:“朕賜予曹元忠歸義軍節度使頭銜,錦袍銀授,另外在任其爲河西觀察使一職。”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另外,你們這一趟,也不能讓你們白來,就帶朴刀兩千把,弓弩五百副,明光甲兩百套。”

“多謝陛下隆恩——”

使臣聞言,雙眼一亮,在欠缺鐵器的河西走廊,鎧甲與武器,是最好的禮物,對付那麼回鶻人,吐蕃人,人數佔不到優勢,就只能在甲械上下功夫了。

以往的中原朝廷,頂多幾百把刀應付一下,如今這般豐厚,着實出乎所料。

尤其是弓弩和鎧甲,可是千金難買的好東西。

“此次歸途,就別與甘州回鶻一起了,他們見了,就會起了貪念,並不好。”

“可是,陛下,我等被甘州回鶻,六穀部隔絕,不與一起,回不去瓜州。”

“不用擔心!”

李嘉心中思慮,沉聲道:“我會選千餘騎兵,一路護送你們歸瓜州,這些都是精銳,待到了瓜州,你們要好好招待。”

“除此之外,高原上的溫末部,關係還算親切,你們若是有事,也可聯繫他們。”

“我會令靈州的馮繼業關注你們的,他雖然隔的較遠,但也能勉強給你們壯壯聲勢。”

送佛送到西。

況且這些東西,別看數目很少,但卻價值十數萬貫,一副明光甲,等閒兩三百貫,當然,鋼鐵煉多了,成本自然便宜許多,但在外卻不能變。

騎兵的安排,除了護衛外,還有策應的工作,畢竟收復河西走廊只是押後,不是放棄,遲早會上手的,先放個先招再說。

而且,他們還是很好的信使,向整個西域宣告大唐重新歸來的消息。

以大唐的名聲,也能改善瓜州的環境。

“下臣,叩謝天恩——”

使臣五體投地,感懷備至,他出使之前,就有了回不來的打算,沒想到竟然還有這般收穫,真是太幸運了。

“你回去明言,告訴大家,大唐一定會回來的,只要幾年功夫,再等一等,莫要焦急。”

“下臣明白!”男人認真地點頭道:“我們等來了數十年,如今有了陛下的承諾,自然不會放棄。”

“這就好!”李嘉笑了笑,說道:“大唐終究是會回來的,安西四鎮,也定會再回來的,我深信不疑。”

兩人又討論了些許,就讓這場近一個時辰的談話結束。

李嘉躺在牀榻上,腦海中規劃着地圖,想着瓜州在哪,敦煌在哪。

碎葉城,李白的出生地,安西四鎮之一。

安西四鎮,上百萬移民,繁衍生息了上百年,安史之亂,邊軍回調,其一朝陷落,百姓爲奴爲婢。

這一次失去,得到清朝才恢復回來,近千年時間。

“不能再等了,我能等那麼久,西域等不來,待大唐的名字真正的消散,西域就難收咯!”

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1171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1180章豐州第1326章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1349章小子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九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1282章羈糜?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七百章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1311章威逼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七百一十二章第1127章八議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八百五十二章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九百八十章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1103章捷報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一千零二十章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1189章拿人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1261章涼意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1200章唐奴第1173章
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1171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1180章豐州第1326章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1349章小子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九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1282章羈糜?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七百章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1311章威逼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七百一十二章第1127章八議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八百五十二章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九百八十章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1103章捷報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一千零二十章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1189章拿人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1261章涼意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1200章唐奴第117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