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

隨着江西全境的歸降,從江陵去往洪州,金陵,幾乎沒有了阻礙。

之前的府州劃分,其實只是構圖,具體的,還需要政事堂進行商議,畢竟這是宰相們的活計,不能讓他們太過於悠閒。

不過可以肯定,李嘉的大唐,地方政府結構,將會採取鎮—縣—州—府,四級階梯模式。

目前的知府,是在正四品,這在前唐時,位置有,黃門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右衛率等,可以說,變化不大。

甚至,在某些上州刺史,爲從三品。

不過,也不算太低,畢竟駙馬都尉也才從四品。

相應而言,州刺史的一律挪到了五品,上州正五品,下州從五品。

縣,則是正七品,從七品,兩個等級。

鎮,其實在唐朝時是沒有的,屬於李嘉的某種意義上的發明。

爲什麼設鎮?

其實就是農村經濟的發展,比如趕集,趕墟,草市的盛行,讓農村也開始發展,所以,經濟的發展,有必要加強對於農村的統治。

說實話,其實就是農村的韭菜又漲了,朝廷收割的不徹底。

農村除了糧食,還能收割其他的韭菜,這些韭菜,朝廷不收,地方豪強地主就收了,然後坐大。

農村經濟的繁榮,其實間接的解放了束縛在土地上的人口,富裕的人口有事幹,對於朝廷而言就是好事。

漢時的遊俠,宋朝的山賊,明清的流民,其實就是人口增長下的弊端。

鎮的設立,約正九品,佐吏五六人,依舊存在李嘉的腦海裡,不曾實施。

真正進行戶籍管理,以及地方改革的,其實只有承天府,甲保製得到了徹底的施行其餘的地方還是老樣子,只是加個衙門,劃歸幾個州縣罷了,具體的改革還未動手。

不急,快了……

政治版圖的歸降,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爲商業的流通,增添了許多便利。

兩國之間的界限,突然就得沒了,這對於商人而言,屬於天大的好處。

崔遲對此深有感觸。

在收下湖南時,他尾隨皇帝北巡的隊伍,終於來到了長沙,全部家產購買的東西,一經倒賣瞬間翻了5倍。

如此以來,他瞬間就嚐到了甜頭,有了經商的資本,算是腳商中的一般,家產也有了幾百貫,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就是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財賦。

但他還不滿足,在大商家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他又多次奔走,精心挑選,雖然利潤日益減緩,但短短兩年功夫,他已經腰纏千貫了。

可以說,在腳商中,已經走到了盡頭,如今,正準備跨越這一道門檻,成爲真正的商人。

由於讀書少,他仔細琢磨了幾個月,又花錢請教了許多人,終於明白,只有依靠朝廷,勾結官吏,成爲官商,才能真正的發家致富。

在有錢後,他才知曉,原來那些有門路的,有背景的,他們勾結軍中官吏,根本就不需要千里奔走,只需要跟着軍隊,收兵將的繳獲以及軍隊的繳獲,再轉手一賣,獲利數倍。

比如,普通的小兵從死人嘴裡扳下金牙,一顆金牙不足半兩,但價值起碼數百錢,但收購價不到百錢。

其他的銅器,玉佩,衣裳,書籍,等等,隨便忽悠,轉賣後就是數以十倍的利潤。

崔遲很羨慕,但進不去,他沒有這個資格。

這次聽聞朝廷攻江南,崔遲毫不猶豫,立馬就送上了百貫金錢與一都指揮使,不要求別的,就是允許他帶着船隊,一起去洪州。

在準備工作上,他並沒有弄什麼是綢緞瓷器一類的,因爲他知曉,江南對這些東西都是不缺的,甚至不亞於。

花費五百貫錢,他從官鹽鋪中,買了官鹽。

官鹽三十錢一斤,一石就是三千六百錢,五百貫,就是近一百四十石,如此多的數量,令人驚悚。

雖然數量多,但朝廷也不忌諱。

這是官鹽,你買再多,他都是賺的,這是市場價,你若是轉賣出去,必須低,不然就虧本,沒有人做虧本的生意。

所以,崔遲他僱了一艘小船,隨軍來到了鄂州,再到江州,最後到了洪州,見證了張維卿一路的順風順水。

一百四十石鹽,到洪州時,只有五十石,第一天就售賣一空。

洪州的官鹽,每斤超過了兩百錢,排隊買鹽並不稀罕,因爲整個江西,乃至於南唐,都是缺鹽了。

這也是崔遲運鹽的原因所在。

南唐的淮南,揚州和楚州是古代主要的鹽業產地。揚州以江都、海陵著名,楚州以鹽城、漣水產量最大。

尤其是揚州,地處南北通衢,自古鹽商鉅富雲集,爲全國鹽業集散中心,唐代已有“揚一益二”的說法。

“歲鬻四十一萬七千餘石,泰州海陵鹽如皋倉,小海場六十五萬六千餘石。”

這也是爲啥古代鹽商都喜歡聚集在揚州的緣故。

淮南的鹽業,每年產鹽百萬石,不止是供給中國,其實泰半也是供給江南,江西二地。

這麼說,爲啥失去了淮南,南唐就一蹶不振了,因爲沒了鹽,南唐兩三百萬人沒了鹽吃,被中原控制了鹽,就等於被控制了咽喉。

以致後周南征取得南唐數州後,南唐鹽場盡失,經濟遭到沉重阻遏。李璟上表稱願意“盡獻江北郡縣之未陷者,……歲輸土貢數十萬,而乞海陵鹽南屬”,周世宗“不許”。

但是,爲了進一步控制南唐,同意“歲給贍軍鹽三十萬石”。

從此,鹽業成爲後周政權牢牢節制南唐的一個經濟籌碼。

李景寧願捨棄十四州,也要求買鹽吃,這完全就是賣方市場。

其實,根本就不用打仗,只要中原把鹽價提高數倍,南唐就會不戰自潰,當然,前提是控制私鹽。

不然,就等於是爲他人作嫁衣了。

崔遲五百貫錢,轉手一賣,翻了六七倍,果真是暴利。

由於都是南唐自造的銅錢,他看不上眼,所以準備買點東西轉運回去。

比如,南唐仿照蜀紙製成一種質地優良的新紙,並命名爲“澄心堂紙”,一紙難求。

“戰事雖起,死傷雖衆,但對於某而言,卻是發家致富啊!”

崔遲對於皇帝,讚不絕口:“陛下真乃古今第一聖君!”

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1155章改變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1407章禪讓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八百八十三章第1357章人選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1221章第1230章出宮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1356章第七十章白沙港第1407章禪讓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九百四十二章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1379章謀劃高麗番外3世系變更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1327章內軋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1186章第1109章謀求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九百七十八章無題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六百九十三章第1358章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九百八十九章第1226章取暖第1158章仇恨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1306章驚——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1181章天可汗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1237章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1140章第八百章度田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六百三十章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1196章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
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1155章改變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1407章禪讓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八百八十三章第1357章人選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1221章第1230章出宮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1356章第七十章白沙港第1407章禪讓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九百四十二章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1379章謀劃高麗番外3世系變更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1327章內軋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1186章第1109章謀求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九百七十八章無題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六百九十三章第1358章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九百八十九章第1226章取暖第1158章仇恨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1306章驚——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1181章天可汗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1237章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1140章第八百章度田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六百三十章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1196章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