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

佛教的無恥,超乎了道教諸派的想象,一個道士,竟然敢納入佛教護法之列,這對於道家來說,絕對是一項極大的侮辱。

諸派系立馬停止了內鬥,二郎神廟的歸屬。暫且不問,但他一定要屬於道家而不是佛教。

所以,大家一致認爲,若是明面上的爭奪,是沒有用處的,那羣和尚能量大,又能言善道,過上幾十年,怕是真的成護法了。

大家決定釜底抽薪,直接讓皇帝出手,一舉奠定其道家地位。

作爲掌控崇福司的代表,近些年來一直大肆發展的岱宗派,被衆人一致推出,讓其去面見皇帝,說明情況。

請求其敕封趙昱爲真君。

對此,岱宗派當仁不讓,作爲與皇帝最近的派系,也只能出馬了,這事關道教的利益,數十萬的信徒,可不能讓佛教弄去。

岱宗派,是李嘉起家時,感到勢單力薄需要結合宗教信仰的力量起家,比如,來自各地的道觀,可是最好的打探虛實的基地,道士們有場面出沒高官府邸,消息靈通。

李嘉思來想去,決定扶持道教派系的岱宗派,也就是信奉天齊王一東嶽大帝的教派,來自於泰山,遷徙到了嶺南,勢單力薄,漸漸的邊緣化。

所以,非常容易被掌控。

對此,李嘉親自幫他們繪製信仰,詳情請看四十五章,讓天齊王,成爲鬼魂都安息之地,因爲對死亡的畏懼,以及對死後的憧憬,讓岱宗派大肆發展。

一開始,李嘉甚至讓道士在軍隊中,一邊教導識字,治病,一邊監控部隊,防止有人不聽從命令,尤其是那些蠻寮們組成的部隊,更是需要管束了。

後來,隨着勢力的發展,顧及影響,李嘉開始讓道士們退出軍隊,纔算結束。

隨後,皇帝登基,設立崇福司,岱宗派近水樓臺先得月,一舉獲得皇帝賞識,掌控崇福司。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如今高官貴族們經常跑到岱宗道觀祭拜上香,瞻仰天齊王的風采。

如今岱宗派在各地擁有道觀十來座,又因掌控崇福司,道教諸派也以其爲首。

經過緊急的商議,岱宗派派出了徐煉徐道士,他是皇帝潛邸時認識的,如今又添爲帳教,可以說,在整個岱宗派,自己道教體系中,都具有極大的威望。

“是嗎?”徐煉嘆了口,聽聞了這件事後,說道:“本以爲朝廷扶持,道家大興,誰知道還是被和尚們壓一頭,罷了罷了,我就舍了這老臉不要!”

其實這也不怪道教驚慌失措,實在是道家和佛教不同。

平日裡,道士們居住在道觀上,難得出來一趟祈福,與百姓們也不太親近,大部分人都是相信長生不老的,所以孜孜不倦地探尋。

而和尚則不同,對於百姓很親近,經常接觸百姓,所以一言一行都具有莫大的威力,要是長久的進行宣揚,恐怕二郎神廟最終歸屬於他們。

徐煉也是想到了這一層,所以就答應下來。

第二天,他求見與皇帝。

皇帝也很給他面子,一起飲茶,一起討論大事。

“聽說中原在度田,不知各地道觀如何?”

“趙氏對於佛道一向善待,不復郭榮一般嚴苛,日子好過不少,如今佛道兩界,對於趙氏評價甚高,而對於郭氏則十分憎恨,道家雖然沒有佛家那般‘嗯敵’的稱謂,但也相去不遠!”

徐煉淡淡地說道。

“趙氏得位不正,財賦不足以用,繼續度田這是應該的,對於佛、道,自然也顧及非議,難免禮讓三分!”

李嘉淡淡地笑道,對於趙匡胤看不上眼:“而且,我還聽說,許多人都認爲,郭榮之所以暴猝,就是得罪了佛家,被菩薩和諸佛詛咒的結果,果真是荒謬絕倫!”

“陛下所言正是!”徐煉配合道:“神仙高高在上,對於凡人一視同仁,哪怕砸了佛寺,也是混不在意,更何況,郭氏不過是收了些土地,關了些寺廟罷了,對於神仙來說,不損半分!”

“如今天下之敵,只有中原趙氏了!”李嘉嘆了口氣,說道:“射聲司在中原的發展,可是要你們好好配合纔是!”

“這正是我們應該做的!”徐煉連忙應下。

“道長前來見朕,可是有什麼請求?”李嘉笑着說道:“你我相識數年不必拘束!”

“陛下聖明!”徐煉老臉一紅,連忙說道:“正是爲了二郎神廟而來……”

隨即,徐道士將事情原原本本說了一遍,皇帝聽了半晌,不由得地笑道:“未曾想到,你們竟然如此懼怕,也對,和尚次舉甚是噁心,他們又能言善辯,你們不是對手!”

“不過,二郎神廟本來就是你們道家的,我也成全你們,說吧,冊封什麼名位?”

“可爲清源妙道真君。”徐煉沉聲道。

“有何來頭?”李嘉追問道。

隨即,徐煉輕聲解釋道。

原來,這名,來自於柳宗元,他曾經寫了一篇《清源妙道真君寶誥》,就是趙昱而寫的,流傳很廣。

在裡面,有這麼一段文字:借問何神有此法,清源妙道二郎神。老君面前親傳教,黃泥洞裡逞英雄。祝筶一聲天地動,升心五計在其中。吾今啓請望來臨。

所以,冊封其爲清源妙道真君,可以說實至名歸,更是增添了許多名氣。

“未曾想,柳宗元竟然也是信道!”李嘉頗爲感慨道:“也對,一貶再貶,沒點精神信仰還真的撐不住,難怪喜歡遊山玩水,除了苦中作樂外,道家的思維也在裡面。”

“也罷,就封其爲清源妙道真君吧!”

“多謝陛下隆恩!”徐煉連忙拜下。

“你我相識一場,不必見外!”李嘉笑着說道:“前唐時,道士還列爲宗室名冊,這點小事,本就是應該的。”

“天齊王的信徒如何?”

“甚好,靈界之說,百姓們萬分認可,爲求死後享福,行善積德之人不少!”

“那就好!”李嘉點點頭,說道:“這次你也不白來,朕決定加封天齊王爲天齊仁聖帝君!”

心裡默默說了一句:東嶽大帝

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1331章威逼第1165章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1152章心思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1303章清明第1147章兩人第1315章水師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176章贖人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八百章度田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1170章對戰第1182章弟1119章瓜州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1150章安北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八百二十九章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1261章涼意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1381章紕漏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九百三十二章殺——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1366章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1410章危機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六百九十八章第1324章氣惱第1274章伴當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1186章第九百五十六章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
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1331章威逼第1165章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1152章心思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1303章清明第1147章兩人第1315章水師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176章贖人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八百章度田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1170章對戰第1182章弟1119章瓜州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1150章安北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八百二十九章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1261章涼意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1381章紕漏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九百三十二章殺——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1366章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1410章危機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六百九十八章第1324章氣惱第1274章伴當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1186章第九百五十六章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