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新年雜事

無意間被捲入到阿史那結社謀反的事件中,張允文心頭也是頗爲不爽,而後,在大殿之內,李泰又對自己加以攻訐,所以張允文隨着李世民大殿的時候,心頭還是帶着幾分不爽。

來到承天門外,只見幾名宮中衛士正在打掃現場。他們將屍體拖到一起,那拖動的過程中,道道血紅的痕跡在雪白的雪地上蜿蜒,顯得分外醒目。

看到這些屍體,李承乾和李泰臉上不由露出不自然之色。

李世民的到來,讓這些正在清理現場的士卒不由放下手中活計,齊齊向李世民行禮。李世民揮揮手,示意不必,走到那堆屍首旁,目光慢慢移動,終於落在了那阿史那結社的屍首上。

微微輕嘆一聲,李世民轉過頭來,輕聲笑道:“好刀法啊,一刀破喉,一擊斃命,不知是何人擊殺此獠啊?”

張允文上前一步,抱拳道:“乃是微臣手下親兵,現爲昭武副尉的楊石與現爲昭武校尉的宋瀑同擊之,兩招之內便擊殺了此獠!”

“哦?”李世民慢慢的往成天門外走去,衆人連忙跟上,“不知這二人現在何處?如此猛士,朕倒是想見上一見!”

張允文進入皇宮之後,楊石和宋瀑二人卻是被守衛城門的士卒熱情的請到了城門後面的一處房間裡,正在和幾名衛士喝着酒。聽見李世民來到承天門外,這些人趕緊跑了出來,混在人羣中,隔着近丈的距離,護着李世民等人。

聽得李世民的言語,張允文四下一望,一下子便瞧見了人羣中的二人,連忙招呼二人出來見禮。

李世民一見到二人,便不由嘖嘖讚歎起來。二人往那兒一站,一股彪悍的氣息便散發出來,讓常年混跡軍營的李世民不由眼睛一亮:“果然是猛士啊!宋瀑楊石,你二人上前聽賞!”

二人連忙上前,半跪在李世民面前。

“你們二人護**王,平定叛亂有功,升楊石爲昭武校尉,升楊石爲遊擊將軍。各賞黃金百兩!”

二人當即大喜,拜謝道:“多謝陛下賞賜!”

“嗯,你二人現居何職?”李世民又問道。

“我等如今在偵察營新兵訓練營之中認訓練教官!”

李世民點點頭:“這也倒是人盡其用!好了,你們二人先且退下!”

二人退下之後,李世民反身往皇宮走去。回到那承天門下,張允文向李世民抱拳道:“陛下既然沒有微臣的事了,微臣就先且告辭了!”

李世民卻道:“慢着,允文啊,朕有兩句話對你講!呃,太子。魏王還有晉王,你們先且回宮!”

三人同時看了一眼張允文,目光中各自帶着不同的意味。李泰和李承乾是驚訝,李治目光中帶着的卻是擔心。

在三人離開之後,李世民便輕聲的說道:“允文啊,你是不是哪兒得罪過魏王,魏王對你是深有成見啊!”

張允文苦笑一聲:“微臣也不知是何處得罪過魏王,想來是文武不和吧!魏王殿下喜愛文學,而微臣乃是武將,只通曉軍事!故而魏王對微臣恐怕有所成見吧!”

李世民輕嘆一聲:“好了,允文,魏王之事朕會與他分說。另外,允文還記得當初朕與你說的話麼?”

張允文點點頭:“嗯,湖面看似平靜,實則下面暗流洶涌,還是站在岸上纔好!”

“既然你記得,那可要在平時的時候也要做到啊!”李世民滿是深意的說道。

“陛下放心,微臣定當持中守正,不偏不倚!”

“呵呵,這樣就好!”

再和張允文說了幾句話之後,李世民便施施然的走回皇宮。

張允文站在後面,向李世民的身影一揖:“恭送陛下!”

阿史那結社謀反一事,在朝堂中的還是引起了不小的振動。那些投附大唐的部族首領紛紛上書,表達了對阿史那結社的譴責和對大唐的忠心。李世民收到這些奏章之後,也派出人來,對這些首領賜下厚厚的禮物,表示慰問。

至於那賀邏鶻及其他突厥大漢,在四面城門封鎖,金吾衛全體出動的情況之下,很快便被逮住了。最後在論及這些人的處罰的時候,李世民念及這賀邏鶻乃是突利唯一的兒子,並沒有斬首示衆,而是將起流放嶺南。至於其餘突厥大漢,則是一個沒留,全部梟首。

隨着新年的到來,那些在外呆着的王爺們也漸漸返回了長安。長安城內照樣一片雞飛狗跳,忙得金吾衛焦頭爛額。

然而,在這些到來的王爺之中,卻沒有吳王李恪的身影。

張允文心中好奇,這李恪每年年末的時候,都要跑回長安,不在長安呆滿三個月是不會走的。而今沒來長安,倒是有些讓人好奇。向李治一問,這才知道,這李恪犯事兒了。

臘月初的時候,這傢伙竟然在祭拜祖先的那夜與乳母之子賭錢,被那位從長安過來負責監督李恪祭拜祖先的宗正寺官員,氣的夠嗆。於是這位宗正寺的官員憤然上書,告了李恪一狀。

爲了平息宗正寺的怒火,而且李恪這小子也確實是欠教訓,李世民便下令免去了李恪安州都督之職,並且令他今年不得入長安來。

所以,李恪的身影到現在都還沒有出現在長安。

聽了這個消息,張允文不由微微一笑,這李恪的膽子還真夠大啊!

新年的時候,張允文帶着妻兒,一家家的挨着拜年。可惜的是,遠在西域的蘇定方沒在長安,張允文就是想去拜年,也是不成的。只好託人給在高昌吹風淋雪的蘇定方送去了一份厚禮。

在回家的路上,經過東宮的時候,看見兩輛滿載貨物的馬車停在長林門外,東宮衛士忙着從馬車上搬下東西來。一看這架勢,張允文便知道了這是漢王李元昌給李承乾送的禮物。

衆親王之中,唯獨李元昌最得李承乾歡心,兩人的關係最爲密切。但是,這李元昌送與李承乾之物,多爲褻玩品賞之物,可供李承乾愉悅心志,卻無半點實用之處。

正是因爲李元昌的這種舉動,使得李承乾更加沉溺於玩樂。可以說,李承乾由最開始的聰明好學,到後來沉溺玩樂,悠遊廢學,這李元昌要負起很大的責任來。

到了新年,李世民賜宴的時候,張允文看見了那位高昌國主麴智盛。李世民沒有殺他,只是將他和高昌的一衆大臣囚禁於長安,至於復國之類的事,壓根就沒有提過。

倒是那些文臣,如魏徵、高士廉、蕭瑀等人提出了許高昌復國的建議,不過這種建議沒有得到李世民的同意。李世民反而在私下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高昌處要衝之地,據形勝之所,山河表裡,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大唐不可輕棄之。

這等說法讓麴智盛等高昌人很是失望。復國無望,便開始沉溺於長安飛繁華之中。

接着,李世民又提出將高昌分做西州、庭州、伊州三州,於交河設置安西都護府,派兵駐守此處。

羣臣聽罷,以李靖爲首的意中武將全力支持,而以魏徵爲首的文官卻是極力反對。

魏徵上言道:“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婦首來朝,其後稍驕倨,且滅我使團,故王誅加之。罪止文泰可矣,宜撫其百姓,存其社稷,復立其子,則威德被於遐荒,四夷皆悅服矣。今若利其土地以爲州縣,則常須千餘人鎮守,數年一易,往來死者什有三四,供辦衣資,違離親戚,十年之後,隴右虛耗矣。陛下終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國,所謂散有用以事無用。臣未見其可!”

李世民這次卻是沒有聽魏徵的話,拜原涼州都督喬師望爲安西都護、西州刺史,領兩千士卒駐守交河,轄蘇定方部下三千。蘇定方被拜爲安西都護府司馬。

於是,安西都護府,這個大唐管理西域的政治軍事機構便正視誕生了。它的誕生,卻是李世民爲了防止西突厥南下攻陷高昌而設立的,如今擁兵五千。倒不是李世民不想多在高昌留些兵馬,實在是高昌貧瘠,僅僅在交河及其他幾條河流兩岸方能種植農作物,每季所產,除了供給三州百姓之外,剩餘不多。所以,軍中糧草還得隴右之地運送過去。

因爲李世民的這個決定,麴智盛一直處在沮喪之中,就連賜宴時,也是神情恍惚,無心歌舞。

過了正月十五,長安城內熱鬧的氣氛才漸漸的消散,朝會又開始了,南衙的各個衙門也逐漸的人多了起來。

張允文一手抱着張繼,一手牽着張琰,一直走到家門口時,這才停下腳步,將張繼放下,鬆開張琰,俯下身子,對着張琰說道:“琰兒,你在家裡可要好好帶着弟弟啊!”

張琰眨着一雙漆黑的大眼睛,用力的點着腦袋,頭上的三鬟髻隨着腦袋的擺動而搖動,模樣可愛極了。

張允文哈哈一笑,翻身上馬,策馬慢慢往皇城走去。

幾乎每日,張允文都會在府門口舉行這樣一場告別儀式,跟自己的兩個孩兒告別,然後到各個部門辦公去了。

隨着假期的結束,張允文又得開始工作了。

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448章 清河見聞(三)第249章 招新第432章 歸來第80章 勢力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332章 西域動盪第172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124章 塞外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191章 偶遇第328章 高昌生變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155章 突利第237章 燕王佑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6章 單挑第309章 李治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19章 還關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44章 酒樓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72章 中毒第226章 鐵勒出兵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238章 驛站內第485章 履行職能第2章 劉氏兄弟和張允文第160章 退敵第243章 威懾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475章 行會初立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298章 李泰第400章 三堂會審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14章 新兵到來第203章 攻佔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291章 引誘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141章 赴宴第2章 蘇聯教官第316章 南北衙第158章 三而竭第268章 大軍壓境第45章 開業第456章 大勢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3章 進身之資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111章 學院建設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325章 就藩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149章 校場拼殺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43章 一年第93章 入見第227章 爭議第196章 僵持第481章 親人第132章 較量第166章 風波第339章 沖天狼煙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62章 平息第73章 藥方第64章 突厥入寇第30章 住房問題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413章 一役定西第382章 奇特的戰術第409章 李治婚事第424章 大戰將起第158章 三而竭第269章 引蛇出洞第220章 會兵第10章 青城宮軍議第203章 攻佔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119章 上門提親第499章 遼東寒第262章 點將第166章 風波第427章 勢如破竹第177章 薛延陀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327章 揍人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508章 山崩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417章 強渡遼水
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448章 清河見聞(三)第249章 招新第432章 歸來第80章 勢力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332章 西域動盪第172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124章 塞外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191章 偶遇第328章 高昌生變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155章 突利第237章 燕王佑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6章 單挑第309章 李治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19章 還關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44章 酒樓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72章 中毒第226章 鐵勒出兵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238章 驛站內第485章 履行職能第2章 劉氏兄弟和張允文第160章 退敵第243章 威懾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475章 行會初立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298章 李泰第400章 三堂會審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14章 新兵到來第203章 攻佔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291章 引誘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141章 赴宴第2章 蘇聯教官第316章 南北衙第158章 三而竭第268章 大軍壓境第45章 開業第456章 大勢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3章 進身之資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111章 學院建設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325章 就藩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149章 校場拼殺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43章 一年第93章 入見第227章 爭議第196章 僵持第481章 親人第132章 較量第166章 風波第339章 沖天狼煙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62章 平息第73章 藥方第64章 突厥入寇第30章 住房問題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413章 一役定西第382章 奇特的戰術第409章 李治婚事第424章 大戰將起第158章 三而竭第269章 引蛇出洞第220章 會兵第10章 青城宮軍議第203章 攻佔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119章 上門提親第499章 遼東寒第262章 點將第166章 風波第427章 勢如破竹第177章 薛延陀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327章 揍人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508章 山崩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417章 強渡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