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臨國

站在長安寬闊繁華的街道上,一眼望去,長安城的佈局如同棋盤。大街如同棋盤上的線條一樣直來直去,縱橫交錯。

大街上依舊人流熙攘,幾天前發生的流血事變和高層更迭,幾乎對這些人沒什麼影響。

慢慢的行進在長安的街道上,不覺不覺,竟然來到西市。

這裡作爲整個長安最大的商品流通區,每日的人流可算是最多的。而西市的周圍多是平民百姓居住的裡坊,所以,多售賣日常用品。

在西市門前微微一怔,張允文這才記起自己好像從來沒有逛過大唐的市場。

摸了摸腰間錢袋,裡面還有兩塊金餅子,於是昂首闊步進入西市。

一進西市,只見裡面人流更密,摩肩接踵,幾乎達到“揮袖成雲,灑汗成雨”的地步。

漫步在西市之內,只見道路兩旁林立着各種招牌,鱗次櫛比。而耳旁不時傳來吆喝聲、討價還價聲、絲竹歌舞聲,混雜一片,熱鬧非常。

忽然間,張允文看見一間店鋪外掛着一樣亮晶晶的東西,呈透明狀,極像玻璃。

好奇之下,便將那東西拿在手中,細細查看一下。

“這位公子真是好眼光啊!你瞧瞧這水晶的質地,這透明度,絕對是一塊上好的水晶!”張允文剛剛拿起,一位身穿青衣的小廝便湊到他面前來。

對着外面的人流看了一下水晶,的確,透明度極好。

沉思片刻,對那小廝道:“你們這兒還有這樣的水晶沒有?”

那小廝趕忙嘻嘻笑道:“公子真是找對地方了,整個西市裡能拿出這樣兩塊水晶的店鋪只此一家!”

張允文心中一突,難道這水晶很貴?

果不其然,只見那那小廝拿出另一塊水晶之後,向張允文道:“一共兩貫三!”

要知大唐雖然經歷了隋末離亂,然而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此時的物價也不算高,一斗米不過三十錢。如今,這區區兩個水晶就要收二千三百前,實在是有些貴。

張允文看了那小廝一眼,轉身離去,也不顧小廝在後面死命的呼喊。

又在西市裡面閒逛了一會兒,這才離開西市。

出了西市門口,張允文不禁苦笑道:“進去時兩個金餅,回來時還是兩個金餅,這錢可真經得住花!”

昂貴的價格使得張允文向用水晶製作望遠鏡的想法破產。然而這並沒有阻擋他想要改變裝備的想法。

正當他準備大幹一場時,朝廷有頒佈了新的任命。

四月二十八,以秦王府護軍秦瓊爲左衛大將軍,又以程知節爲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恭爲右武候大將軍。

五月初一,以高士廉爲侍中,房玄齡爲中書令,蕭瑀爲左僕射,長孫無忌爲吏部尚書,杜如晦爲兵部尚書。

五月初三,以宇文士及爲中書令,封德彝爲右僕射;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爲御史大夫,前任中書舍人顏師古、劉林甫爲中書侍郎,左衛副率侯君集爲左衛將軍,右衛副率張允文爲右衛將軍,左虞候段志玄爲驍衛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爲右領軍將軍,右內副率張公謹爲右武候將軍,右監門率長孫安業爲右監門將軍,右內副率李客師爲領左右軍將軍。

至此,整個大唐的主要職位盡數安排上了秦王府一系人馬,李世民完全掌握了大唐的軍政大權。

對於張允文而言,能撈上一個右衛將軍,實在是意料之外。這右衛將軍可是從三品,手握兵權的一方大將,而對於自己不過十八歲的少年,這份擔子着實有些沉重。

李世民坐在東宮裡,一寸寸的看着大唐疆域圖,撫摸着這張地圖就好像撫摸到了這個國家的每一處。他有些意氣風發了,目光遙遙的定在北方突厥、西方吐谷渾、東方高句麗之上,無論是前隋的煬帝還是頭頂上的父皇,要讓他們看看自己是如何的打下這片江山,如何將大唐的領土擴大到四極,如何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同時也要讓世人看看,把這個帝國交到自己手裡,遠比交到李建成手裡要強得多。

收拾起滿心的壯懷激烈,李世民翻看起奏章來。然而越看越是氣憤,這些奏章竟多是檢舉揭發前太子一干黨羽的,其中多有言辭獻媚者。

“臣王圭求見殿下!”這時候,門外傳來一個聲音。

“進來!”

那王圭進入顯德殿之後,看着面前這個正在處理奏章的新太子,心頭不由泛起一股複雜的情緒。然而他很好的掩飾下來,對李世民道:“殿下,雖然朝廷頒佈赦令赦免前太子一黨,然而其中諸人,多有疑慮而內心不安且有匹夫爲求賞賜,又積極揭發前太子一黨,所以前太子一黨中仍有諸人惴惴不安,惶恐不已!臣請殿下頒佈太子赦令,宣佈免除那些人的罪責,讓他們出來爲國效力!”

李世民便將手中幾份奏章扔給王圭看,王圭看了幾眼,不由怒聲道:“此等做法,實爲小人!”

李世民道:“王卿家切莫生氣,這等蠅營狗苟之輩,不足爲道!孤這就頒佈太子令,下令免除前東宮諸人之罪責,且一概不許相互告發,違者以誣告罪論處!”

王圭頓時跪謝道:“多謝太子恩德!”

武德七年五月初四,李世民頒佈太子赦令,原東宮諸人紛紛出來到朝廷任官。

至此,李世民完全掌握了原來東宮的所有勢力。

就在李世民這邊蓬勃發展之時,李淵呆在深宮之中也是蒼老了許多。

立李世民爲太子沒過多久,李淵將親筆詔書賜給裴寂等人並說道:“朕應當加上太上皇的尊號。”表達了自己要退位和內禪的想法。

五月十二,李淵下詔撤銷太子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將府邸,爲李世民登基做好準備。

五月二十七,高祖頒佈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世民,自爲太上皇,仍居於大內皇宮正殿——太極殿。李世民堅決推辭,高祖不許。

第二日,也就是五月二十八,李世民便要登基上位了。

第121章 噪聲第307章 遊戲第463章 洛口倉第205章 姑嫂第328章 高昌生變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23章 進身之資第26章 洛陽宅邸第379章 東狩洛陽第276章 馳援第79章 收買第475章 行會初立第346章 瞄準射擊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98章 羅藝造反第218章 遲滯第63章 圍獵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249章 招新第39章 斷腿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94章 渭水之盟第243章 威懾第306章 夏令營第58章 東宮動作第373章 蘇烈來信第345章 鬆州大戰第25章 重逢第138章 定親成親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182章 攔路搶劫第211章 兵鋒第313章 定局第266章 局勢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192章 功成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278章 西進第14章 新兵到來第79章 收買第302章 憤怒第244章 麴文泰第2章 蘇聯教官第84章 埋伏第203章 攻佔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119章 上門提親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435章 淵氏滅亡第229章 遷移第219章 蘇烈第377章 于志寧第492章 旱災與爭水第103章 羅成第121章 噪聲第13章 送信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212章 遭遇戰第151章 奉旨成親第318章 聚散第442章 百萬骸骨第453章 加官進爵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501章 清剿第208章 康蘇密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230章 耕地第211章 兵鋒第294章 分裂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223章 談判第270章 野火燎原第54章 挑釁第127章 奚族第501章 清剿第475章 行會初立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234章 彈劾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237章 燕王佑第36章 手雷第453章 加官進爵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229章 遷移第145章 太學生第71章 張亮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350章 利令智昏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304章 玩具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110章 比試第125章 狼羣第254章 裴行儉第104章 戡亂第249章 招新第482章 妖僧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
第121章 噪聲第307章 遊戲第463章 洛口倉第205章 姑嫂第328章 高昌生變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23章 進身之資第26章 洛陽宅邸第379章 東狩洛陽第276章 馳援第79章 收買第475章 行會初立第346章 瞄準射擊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98章 羅藝造反第218章 遲滯第63章 圍獵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249章 招新第39章 斷腿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94章 渭水之盟第243章 威懾第306章 夏令營第58章 東宮動作第373章 蘇烈來信第345章 鬆州大戰第25章 重逢第138章 定親成親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182章 攔路搶劫第211章 兵鋒第313章 定局第266章 局勢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192章 功成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278章 西進第14章 新兵到來第79章 收買第302章 憤怒第244章 麴文泰第2章 蘇聯教官第84章 埋伏第203章 攻佔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119章 上門提親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435章 淵氏滅亡第229章 遷移第219章 蘇烈第377章 于志寧第492章 旱災與爭水第103章 羅成第121章 噪聲第13章 送信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212章 遭遇戰第151章 奉旨成親第318章 聚散第442章 百萬骸骨第453章 加官進爵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501章 清剿第208章 康蘇密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230章 耕地第211章 兵鋒第294章 分裂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223章 談判第270章 野火燎原第54章 挑釁第127章 奚族第501章 清剿第475章 行會初立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234章 彈劾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237章 燕王佑第36章 手雷第453章 加官進爵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229章 遷移第145章 太學生第71章 張亮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350章 利令智昏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304章 玩具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110章 比試第125章 狼羣第254章 裴行儉第104章 戡亂第249章 招新第482章 妖僧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