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軍議

貞觀九年三月二十九,**鄯善道行軍總管李道宗於庫山大破吐谷渾伏允,斬敵近萬。伏允不敵,縱火燒荒,焚盡野草,領殘軍入磧。李道宗悻悻止步。

此戰,**重傷死亡一千六百餘人,輕傷者二千八百餘人。

這個數字不包括張允文的偵察營。因爲統計傷亡情況的記室想到偵察營去了解情況,剛到門口,便被士卒攔着不讓進。回去跟李道宗一說,李道宗笑道:“算了,你不用去了,待會兒張允文自會過來稟報的!”

而另一邊,張允文卻是忙着一團。

一張榻上,一名背部中箭的士卒正趴在牀上**着,張允文小心的看着箭頭入肉處淌出來的褐色血液輕聲道:“兄弟,咬牙忍住,一下子就好了!”

一手抓起旁邊燒得微微發紅的烙頭,另一手猛地拔出箭頭,趁鮮血噴涌之極,將烙頭擱在了傷口處。

只聽見一陣“吱吱”的聲音傳來,空氣中竟然漂浮着一股肉香。

這名士卒口中咬着布條,在烙頭擱在肉上的一刻,猛地一揚腦袋,發出一聲“嗯哼”的長音,黃豆大小的汗珠子不停的從額上淌下。雙腿微微顫抖着。

旁邊圍觀的士卒都不由將頭轉向一邊,不忍再看下去!

“好了,那酒精。繃帶來!”張允文扔掉手中的烙頭和箭支,對身邊的士卒道。

等了半刻卻見這些人毫無動靜,有人小聲的問道:“大人,這酒精、繃帶是什麼東西啊?”

張允文頓時一愣,腦中一轉,笑着道:“就是把你們喝的酒拿來,還有平常用的布條!對了,布條要兩指寬,越長越好,還要放在鍋中蒸煮之後才能拿到這兒來!唔,還愣着幹嘛,還不快去!”

那問話的士卒笑道:“這布條倒是好找,可是這酒……”

這士卒話還未說完,便被張允文打斷:“屁話,別說你們沒藏有酒?你們這羣傢伙,一幫地地道道的酒鬼,哪兒能少得了酒!快去取來,老子也沒怪你們私帶酒入軍營!”

這些士卒“嗤嗤”一笑:“頭兒,你可真是瞭解我們啊!”

片刻之後這些士卒便拿來鐵製水壺,裡面裝着的便是酒。至於繃帶,因爲張允文吩咐過要蒸煮,所以慢了片刻。

最後,等酒和繃帶齊了之後,張允文將酒湊到鼻尖處,聞了一下,頓時一股刺鼻的酒氣涌了上來:“呵呵,這就還是烈酒,不錯,就是要烈酒!”

小心的將酒滴在中箭士卒的傷口處,然後用手慢慢的搓揉,同時爲四周的士卒講解搓揉的方法。只見這些士卒滿臉皆是齊齊盯着酒壺,滿臉心疼。不過確實在側耳傾聽。講解完酒水消毒之後,再用繃帶慢慢的爲這名士卒包紮,同時也講解了包紮的竅門。

最後,張允文說道:“其實這些基本的戰場救護方法,很早之前就該交給你們,可是那時候你們受傷少,而且傷勢輕,也就把這事情給忘了!記住了,以後若是有誰受了傷,就可按照這種方法來救護!呃,對了,若是有烈酒,就不必用着烙頭了!”

張允文話音一落,躺在榻上的那位士卒頓時用一種無比幽怨的目光望着他。

當最後李揚將偵察營的傷亡情況統計出來之後,張允文頓時陷入了沉默。

此戰,偵察營陣亡五十七人,輕傷二百三十多人,多是箭傷,重傷殘疾八十五人。

看到這些數字,張允文心頭除了自責之外,更多的卻是反思。此時的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負責幾百人的營長了,而是大唐的左衛將軍,看問題的角度更需要從戰略上、全局上來看。此次三千人盡數帶出,本就不是一個明智之舉,若是遭遇伏擊,三千人全軍覆沒,豈不是將大唐偵察營的火種給滅了。另外,自偵察營建立至今,幾年來除了一次性招納三千人之外,再無其他動作。想到這裡,張允文不由汗流汲汲,垂下頭,慢慢的思考着以後偵察營的發展道路。

三天之後,也就是貞觀九年四月初三,李靖的大軍終於緩緩抵達鄯州城。

大軍一到,李道宗和張允文便從庫山趕回鄯州,向李靖彙報這段時間的戰況。

此時的鄯州城外,已是營帳接天,一眼望去,幾乎全是白色的行軍營帳。鄯州城人口不過萬餘,如今這鄯州城外,便足足有六萬人。

在詢問了幾名正在整軍紮營的校尉之後,張允文和李道宗終於來到了李靖的大帳之中。

此時的大帳中卻是隻有李靖一人。見李道宗和張允文二人出現,李靖笑道:“老夫正欲派人前往你處請爾等過來,想不到你們自己便來了!”

二人坐於李靖下首。李道宗笑道:“我們這不是來向大總管彙報具體戰況麼?”

聽到李道宗說起這戰事來,李靖頓時嚴肅起來:“這庫山一戰,老夫聽人說起過,說是爾等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讓伏允給跑了,可有此事?”

李道宗連忙道:“大總管莫聽他人胡言,此戰情況,末將即刻一一到來!”說着,便從張允文領偵察營抵達鄯州開始,慢慢說開。張允文還不是在旁邊補充兩句。

說了半個時辰,這纔將情況述說完畢。李靖聽罷,撫須沉吟,好半天才到:“唔,此事確實非爾等過錯,實乃伏允老奸巨猾!這火燒荒野這一招,確實是妙啊!”

“呃,那大總管,我等該如何是好?”

李靖笑道:“待會兒老夫便將各位將軍請來大帳,共同商議,權衡利弊,再做決斷!”

李道宗和張允文對望一眼,同時起身一揖:“喏!”

二人呆在這大帳裡面,喝着茶水。沒過多久,便陸陸續續有將軍到來。

等了近半個時辰,這些將領差不多到齊了。清點一下人數,只剩下一個侯君集尚未到場。

見人來得已經差不多,李靖便開口緩聲說道:“今日請諸位來,卻是如今軍情有所變化,特招諸位前來商議!呃,先聽任城王細細的將目前戰局說上一邊!”

李道宗起身,行了一個四方揖,然後又將庫山戰事的前後說了一遍。然而在他剛剛說完準備回到座位時,一個聲音卻是從帳外傳來:“哼,分明是王爺你的失誤,若是本將軍在此,其會讓那伏允逃脫!”

門簾掀開,一名魁梧大漢走進帳中。

來人正是侯君集。

聽了侯君集的話語,李道宗不由譏道:“哦,侯將軍有何高招?”

侯君集神色傲然的說道:“兵者,詭道也!王爺誘敵主力,再遣精兵突襲,此策雖好,卻被伏允看穿,埋伏以精兵,最後縱火焚荒,使得我軍進退維谷。如是由本將帶領,一面由大軍正面攻擊,一面派遣張允文領小隊人馬尋庫山小徑而突擊之,斷不會讓張允文領兵馬與敵廝殺!”說着瞧了張允文一眼,“王爺豈不知張允文擅長着乃是小股突襲,於這領軍正面作戰,卻是差了些!”

此言一出,若不是張允文對其早有成見,恐怕還會引爲知己。

李道宗卻是慚愧的看了張允文一眼,默默回到座位之上。

這時候李靖發話道:“好了,此事已經過去,不必再做爭辯!眼下之事,還是多多討論一下我軍下一步的部署情況!”

侯君集不再說話,直入大帳中,坐於李靖下首處。

待侯君集坐下,李靖道:“如今形勢已經瞭然,諸位有何建議,儘管說出來!”

李靖話音落下,衆將頓時一片沉默。片刻之後,那李大亮當先道:“大總管,末將以爲伏允縱火燒荒,卻是將這片地區的冬草燒盡,缺乏草料,我軍戰馬消瘦,人疲糧少,遠入爲難。故請大總管安居鄯州,待明年牧草生成,馬肥力增之後,再圖進取!”

李大亮話語一落,薛萬均等將領頓時頷首,表示贊同。而李靖,卻是微微皺起了眉頭。

“李將軍此言差矣!”這時候,那坐在李靖下首處的侯君集起身道,“今日伏允一敗,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於拾芥。此而不乘,後必悔之!故末將建議,大軍即刻往南追殺,一舉生擒伏允!”

李大亮正要在說些什麼時,李道宗也起身道:“諸位莫不是忘了去年段將軍之事?曏者段將軍凱旋而還,才及鄯州,虜已至其城下。便是因爲段將軍一戰並未傷其根本,吐谷渾根基猶存,且衆爲其所用!若是我等安守鄯州,伏允糾集西域諸國,甚至南面吐蕃,共同爲患,又該當如何處置?所以末將贊同侯將軍之言,大軍即刻追殺上去!”

聽了侯君集、李道宗的話語,李靖倒是微微露出一絲笑容來。張允文心頭也是微微點頭,這侯君集雖說人品不咋地,但是打起仗來確實是一把好手,且死忠於李世民,難怪能居高位!

李道宗的話語說完,衆將卻是不再言語,皆是齊刷刷的望着李靖。

李靖捻鬚沉吟片刻,轉身望向身後的巨幅地圖,默默思考着。

“傳我將令!”片刻之後,李靖驀地轉身道,“大軍暫且分兩路追擊伏允,老夫與殿中少監薛萬均、李大亮還有張允文趨北道,侯君集與李道宗趨南道!諸君一齊努力,早日捉住伏允,踏平伏俟城,平靖西海!”

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222章 罷兵第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第441章 薛延陀覆亡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228章 廷論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274章 收杆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495章 前程第25章 重逢第51章 封爵第227章 爭議第510章 十年第256章 請客第375章 稱心之死第61章 楊文幹反第287章 客棧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257章 生了第70章 韓氏姐妹第347章 吐蕃未來第290章 盜竊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21章 情報網絡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215章 使團第262章 點將第287章 客棧第34章 所謂鴿子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220章 會兵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300章 偷牛第304章 玩具第98章 羅藝造反第251章 西域諸事第245章 送禮第79章 收買第209章 入城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101章 盡滅第295章 遷居第46章 出發第486章 身世第313章 定局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80章 勢力第79章 收買第500章 滑雪板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238章 驛站內第498章 焉耆攻防第193章 鐵勒使團第68章 離間第74章 李淵到來第19章 還關第188章 妍姐第88章 威逼第220章 會兵第271章 軍議第191章 偶遇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312章 態度第110章 比試第487章 往事第408章 整軍備戰第177章 薛延陀第370章 薛仁貴第4章 李世民與張允文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148章 軍備第115章 步兵操典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360章 事後處置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370章 薛仁貴第125章 狼羣第286章 來信第2章 蘇聯教官第384章 困獸猶鬥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88章 威逼第106章 夜談第53章 長林軍第123章 朝議第302章 憤怒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61章 楊文幹反第199章 漠北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340章 大軍壓境第133章 安置第309章 李治
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222章 罷兵第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第441章 薛延陀覆亡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228章 廷論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274章 收杆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495章 前程第25章 重逢第51章 封爵第227章 爭議第510章 十年第256章 請客第375章 稱心之死第61章 楊文幹反第287章 客棧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257章 生了第70章 韓氏姐妹第347章 吐蕃未來第290章 盜竊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21章 情報網絡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215章 使團第262章 點將第287章 客棧第34章 所謂鴿子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220章 會兵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300章 偷牛第304章 玩具第98章 羅藝造反第251章 西域諸事第245章 送禮第79章 收買第209章 入城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101章 盡滅第295章 遷居第46章 出發第486章 身世第313章 定局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80章 勢力第79章 收買第500章 滑雪板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238章 驛站內第498章 焉耆攻防第193章 鐵勒使團第68章 離間第74章 李淵到來第19章 還關第188章 妍姐第88章 威逼第220章 會兵第271章 軍議第191章 偶遇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312章 態度第110章 比試第487章 往事第408章 整軍備戰第177章 薛延陀第370章 薛仁貴第4章 李世民與張允文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148章 軍備第115章 步兵操典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360章 事後處置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370章 薛仁貴第125章 狼羣第286章 來信第2章 蘇聯教官第384章 困獸猶鬥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88章 威逼第106章 夜談第53章 長林軍第123章 朝議第302章 憤怒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61章 楊文幹反第199章 漠北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340章 大軍壓境第133章 安置第309章 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