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

也就是說,在未來某個時間,蘇伊士運河是可以交給埃及的,但是埃及必須保證本國不倒向除了英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

這不僅僅指的是蘇聯,也包括美國,埃及境內既然不存在英國的武裝力量,就不能存在任何國家的武裝力量。

當然本質上,艾倫威爾遜還是以歐洲的安全,來延緩蘇伊士運河的交還,他可能還要接下來和法國人談談,實在不行的話就嘗試讓蘇伊士運河公司在倫敦上市這個辦法。

這也沒辦法,碰到敘利亞特使這麼逼問,他只能這麼回答,總不能說不還。

因爲蘇伊士運河早在工黨執政時期,就已經定下了用阿斯旺大壩提供支持的條件,換取蘇伊士運河仍然被英國控制。現在眼看着工期過半,阿斯旺大壩已經漸漸成型,把蘇伊士運河腳還給埃及是遲早的事。

本質上用阿斯旺大壩和蘇伊士運河進行捆綁,也是借鑑了蘇聯那個冤大頭支持埃及的過程。蘇聯是什麼時候被埃及趕走的呢。是在薩達特時期,阿斯旺大壩是什麼時候完工的呢,一九七零年。

阿斯旺大壩的建造貸款,超過三分之一是蘇聯提供的,在大壩完工之後,埃及就讓蘇聯滾蛋了。

英國自然是沒這麼大方,只是把蘇伊士運河的收益拿出來一部分,購買了馬來亞提供的原材料,經過一系列銷賬表明只能提供這麼大的幫助。

蘇聯冤大頭的行爲,是英國極力要避免的,但英國還不能拒絕埃及的求助,就只能通過金融手段瞞天過海,這正是蘇聯所缺乏的手段。

當然艾倫威爾遜從不否認,蘇聯在冷戰時期的冤大頭,確實在很多國家造成了影響,哪怕是埃及後來轉投美國,埃及民衆對俄羅斯的好感還是超過一半的,對美國的好感反而不高,但政治是政治,和民衆的好惡無關。

要是民意真說的算,整個和平教世界一個親美國家都不會有,收買上層人就簡單多了,這也是艾倫威爾遜目前所進行的路線。

幾乎整個和平教世界的親王特使都在,艾倫威爾遜是肯定不能選擇從實力地位出發,自然採取了信守承諾的態度。

反正那是工黨同意過的事,哪怕是英國換屆了現在是保守黨執政,他本人也是沒責任的。

果然,對蘇伊士運河歸屬持開放性意見之後,在場的和平教國家的外交官,都表示英國的承諾體現了一個世界大國的風度。馬上因此背書,相信英國和埃及會把蘇伊士運河的歸屬問題解決好。

“英國不會承受任何國家的壓力,除了埃及。我知道很多和平教世界的國家都很關注這個問題,英國的承諾當然是有效的。”艾倫威爾遜義正詞嚴,葬禮上的見證人多,也不全是壞處,見證人多久代表影響力大,英國以後照章辦事,美國和蘇聯也沒有比比叨的藉口。

把這一關應付過去,艾倫威爾遜就脫離了阿拉伯人圍觀,眼看着巴基斯坦特使賈拉汗以極大熱情,和兄弟國家的特使們私下串聯。

二月份印巴衝突到現在,已經結束了幾個月,一點不意外,結束的原因當然是英國最爲熱愛外交工作的首相艾登的功勞,在這位喜愛外交工作的首相關懷下,印巴衝突決定偃旗息鼓幾個月。

目前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在卡拉奇和新德里之間訪問,不然這一次法魯克一世的葬禮,拉博·巴特勒也應該出席的,實在是走不開。但是顯然,英國這一次的斡旋,只是讓兩國暫時壓住了怒火。

從印度兵敗喜馬拉雅山之後,印度第三世界領袖,不結盟運動盟主的光環就碎了一地,巴基斯坦也升起了想要試一試印度成色的心。

當然具體的事,艾倫威爾遜不好在這麼公開的場合詢問,不過他的好朋友波斯灣高級專員約翰也偷偷來到了開羅,現在就在開羅大使館。

經過一整個白天的折騰,法魯克一世的葬禮終於是結束了,開羅街頭巷尾的熱議,是英國官員信守承諾,等到阿斯旺大壩完工就交還蘇伊士運河。

“真把蘇伊士運河還給埃及?”約翰接過來無上權威遞過來的雪茄,點燃自後吸了一口,“這條運河太重要了。”

“沒辦法,艾德禮首相時期就已經這麼定了,再說阿斯旺大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完工呢,到時候再說。”艾倫威爾遜解釋了一句,然後反問道,“知道大臣現在去了新德里吧,你那邊談及印巴局勢了沒有。我看今天巴基斯坦的那個特使很活躍。”

“我們的大臣在斡旋,但你卻在要對印尼石油禁運。”約翰吐着菸圈感嘆了一句,然後道,“我沒有直接和海外各國談,但是之前我就見過科威特的巴基斯坦大使,用建議的口吻提出過這種建議。”

“建議的好。”艾倫威爾遜一聽便笑容滿面,然後解釋道,“並非是我不信任大臣,關鍵是印度自從被吊打了一番之後,迫切需要一個他們感覺能穩吃的國家找回自信,而印度戰敗對巴基斯坦造成的影響,就是巴基斯坦看印度好像也就這麼回事。當兩邊都有戰爭慾望的時候,這件事就很難做。”

“兩國平民又要付出代價了。”約翰憐憫的搖了搖頭,他並不是同情兩個國家的平民,這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英國說過印巴分治會造成彼此的傷害,有人聽麼?尼赫魯倒是不想分裂,但他管不住國大黨的強硬派。

這種事從來都簡單,想要不用鮮血解決問題,那就要犧牲金錢,簡單來說就是惠,顯然印度教肯定是不想惠的,那這件事就難了。

“國家不就是這樣麼,一個國家發展起來平民不一定受益,一個國家要是出現混亂,這個國家的人肯定會倒黴。幾乎就沒有過例外。”艾倫威爾遜不鹹不淡的評價道。

逼着男人上戰場這種事,方法多種多樣,別指望國家陷入戰爭當中普通人還能跑,跑出去就是難民。難民是沒有權益的,往好一點說,女的出去賣,男的刷馬桶,只要稍微陰暗一點想,不成爲人體器官提供者都算是幸運。

一戰時期,英國女人表現出來了極大的熱情支持戰爭,女人不用上戰場,但她們羞辱沒上戰場的男人,走在大街上爲每一個見到的男人佩戴白花,以此來嘲笑男人不敢上戰場,這只是其中一個小手段而已。

事實上,任何國家都可以在面臨危險的時候,把平時的規範一扔,真開始全國總動員了,叛國罪和參軍可以選擇一個。前者肯定會被當場擊斃,後者說不定還能活下來。

當着老朋友的面,艾倫威爾遜對拉博·巴特勒這一次爲和平奔走的辛苦,持悲觀態度,打一場也好,有句話不是說,和平是打出來的麼。

“要是印巴兩國真的打起來,美國會站在哪一邊?”約翰掐滅雪茄,忽然問出了這個問題。

“不用想,肯定站在巴基斯坦那邊。就算是失去了印度河流域和恆河三角洲,印度的基本盤也太大了。”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回答,“所謂的世界秩序,就是這個世界應該永遠被美國人統治。華盛頓眼中都沒有倫敦,你記得一九四五年美國人說什麼世界被英美兩國統治?可他們催債的時候,不就是想要把英國的血放幹麼?”

“印度之前做第三世界代表的時候,對美國也不是很尊敬,尼赫魯沒少頂撞美國,有機會的話,美國一定會讓印度人難受的。”

美國從來都沒變過,越南戰爭和幾十年後的共同點,就是在次要敵人身邊挑起戰端,先把實力小一些的敵人放倒,成功之後集中全力對付主要敵人。

至於爲什麼這麼幹,路徑依賴問題,因爲某大國確實跳反了,幾十年後也想要在俄羅斯身上再來一次。聯俄戰略不一定非要惠,也可以給俄羅斯放血讓對方投降。

“那我們就看看,美國在專注一個戰場的時候,還有空支持巴基斯坦麼。”約翰說到這忽然道,“阿拉伯世界不會因爲印巴戰爭,和美國有共同語言了吧?”

“如果美國能夠放棄以色列的話,還真有這種危險。”艾倫威爾遜笑眯眯的反問,“你猜,美國會不會放棄以色列?”

波斯灣高級專員是偷偷來的,兩人談論了謀劃之後,他就要在偷偷摸摸的返回巴林,至於艾倫威爾遜則觀望輿論導向,比如說埃及人對君主立憲制的討論怎麼看,對兩宮太后的評價如何,這麼多國家的親王、特使甚至國王都在。

據納裡曼王后和法麗達王后所說,法魯克一世病故之前,想要進行改革,確立君主立憲制的遺言,被兩個王后所證實。

作爲英國在開羅的代表,艾倫威爾遜立刻表達了支持,在公衆場合這麼評價,“尊敬的國王顯然是認識到了問題,希望埃及人民能夠爲自己負責。”

他這麼說,幾乎就是爲兩個王后進行了背書,當然只有天知道,法魯克一世到底在去世之前留下了多少遺言,好像也太多了。

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一百二十三章 波恩(求首訂)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三百九十六章 英屬紐芬蘭第三百九十六章 英屬紐芬蘭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中法建交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三百四十三章 什麼叫大國總理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1605章 正人君子之國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1606章 靈活的沙特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四百三十九章 杜威是熱門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第1631章 塔曼師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八百一十四章 海爾塞拉西一世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七百一十五章 法魯克的認可
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一百二十三章 波恩(求首訂)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三百九十六章 英屬紐芬蘭第三百九十六章 英屬紐芬蘭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中法建交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三百四十三章 什麼叫大國總理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1605章 正人君子之國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1606章 靈活的沙特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四百三十九章 杜威是熱門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第1631章 塔曼師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八百一十四章 海爾塞拉西一世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七百一十五章 法魯克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