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

“皇家海軍正在東京灣吧?”史密斯一怔隨後開口詢問,“是示威還是要加入到戰爭中?”

雖然有此一問,但史密斯認爲肯定是前者?英國會爲另外一個國家介入戰爭?那不是開玩笑麼?美國瞭解英國,就如同農民瞭解肥料一樣,這種事英國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皇家海軍只是幫助法國施壓,爭取北越的游擊隊不要輕舉妄動。”莫里森的回答倒是不出預料,英國確實沒仗義到爲了法國人的面子開戰的地步。

出現在東京灣海域的皇家海軍,是出於自由世界的團結過去幫忙,讓佔據了北越大片地域的親蘇力量冷靜,讓態勢不要繼續惡化,影響到日內瓦會議的談判。

史密斯認可了這個解釋,他也知道正牌個國務卿杜勒斯,在奠邊府戰役的關鍵時刻,對着朝鮮問題沒完沒了,等到應該談越南問題的時候,奠邊府守軍已經撐不住了。

對此法國人心裡其實是不滿的,認爲美國在日內瓦會議上的舉動過於自私。只是因爲美國的國力才忍着沒說。

“當然,我們是爲了自由世界的團結。”史密斯只是杜勒斯的副手,杜勒斯本人已經歸國,但這個時候他也答應願意儘量照顧法國的利益。

雖然奠邊府戰役已經因爲法國戰敗結束,但也不能讓敵對陣營佔便宜。最差也要爭取一個南北分治,這是一個底線,將親蘇力量在全世界擴散的兩個主攻方向堵住,同時表明自由世界的嚴正立場。

真扒掉法國人的底褲,對於現在的自由世界而言也不是好事。美國對西歐國家的態度,也是希望有一些有分量的盟友,而不是關鍵時刻幫不上忙的笨蛋。

不可否認,美國內部也有一種傲慢的聲音,認爲美國的時代已經到來,而且將維持很久。

但也有聲音認爲,面對蘇聯這種大敵,美國的優勢就是這些實力不俗的盟國,好過蘇聯那些沒什麼存在感的盟國。

如果艾倫威爾遜在這的話,肯定會了解到歷史不是簡單的重複,他可還記得美國在睡王執政的時期,美國的輿論只要一盤點美國的優勢,三句話不離美國有強大的盟國支持。

面對已經成長起來的對手,這種言論一方面是事實,一方面也有壯膽的作用。就好像一戰之前的英國,也願意不斷重複英國在全世界的廣泛聯盟,讓德國人不要輕舉妄動。

不過說實話,這種盟國體系有用是有用的,但不能指望自己不動手盟國去做敢死隊。到了最後英國還是親自下場和德國人血拼,這是避免不了的。

可以說英國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也算是爲了霸權耗盡了國力。而後世的美國,就艾倫威爾遜來看,在他的記憶中,美國還在不斷慫恿盟友做敢死隊,自己躲在後面聲援。

但美國還有另外一面,我大美利堅的武德充沛,往往需要一些不太強的國家來做墊腳石,對第三世界衝拳出擊的內行,還的是美國人。

這一次在東京灣挑釁的舉動,本來應該屬於美國人發起的東京灣事件。

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現在的北越都做不到人人有槍,更別提出幾個魚雷艇和皇家海軍比劃了,經過了幾天的聯絡,艾倫威爾遜知道東京灣海域一片風平浪靜。

特混艦隊的演習,當然也是有作用的,至少可以振奮一下自由世界的士氣。尤其是對還控制着南越不少地方的法國人而言更是如此。

此時的艾倫威爾遜就拿着幾份澳大利亞的報紙,看看這個類似安西都護府地位的國家輿論是什麼,不出所料,對英國皇家海軍在東京灣的舉動大唱讚歌,認爲這是一項正義之舉。

東京灣海域風平浪靜,並不是什麼變化多端地天氣,英國面對的有風暴洋稱號的大西洋海域,一旦以滿載作戰狀態出航,只要浪濤稍大,那甲板讓人覺得隨時可能被海水沒過似的,所以在軍艦設計上,英國的設計師讓皇家海軍的各級艦船具有強大的適航性,在這一點上超越目前的任何國家。

至少當前的英國還不存在什麼去工業化的後果,一下水就全是小毛病的後世常規操作,在這個年代還不存在。

在東京灣的特混艦隊補給也相當方便,香江又不是很遠,當前也算是安全,可以支撐一段時間的巡航,至少堅持到日內瓦會議有個結果是不成問題的。

“帕梅拉就要回來嘍!”瑪格麗特公主坐在艾倫威爾遜的腿上,咋呼着嚇唬姐夫,一隻小手摳摳索索不知道在做什麼。

“回來了,爲難的是你吧?你現在在做什麼呢?”艾倫威爾遜故作正色,只此時的正經之色不太正常,誰讓兇器被握住了呢。

“去,都是你勾引我。”瑪格麗特公主吐氣如蘭,動作不停的進行惡意栽贓。

一個前途無量的帝國專員,此時卻被王室公主弄的敢怒不敢言,良久,公主決定清理一下,好一會才擦乾淨手走出來,樣子若有所思。

兩人沒有捅破最後的窗戶紙,卻越就差那一步了,讓公主殿下憤慨的是,這個膽子大的姐夫,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來了猶豫,這令人十分不滿。

若有所思的公主,直接就靠在了艾倫威爾遜的懷中,幽幽一嘆,“現在怎麼辦啊?”

“現在纔想怎麼辦,之前勾引的時候就沒覺得自己是公主。”伸手敲了公主的腦袋一下,艾倫威爾遜喋喋不休,表示他早就教導公主要走正道,公主卻不聽管教之類的話。

“帕梅拉不適合知道這件事。”不約而同,姐夫和小姨子幾乎同時開口,隨後一愣,相視一笑起來,沒想到這麼快就取得了共識。

得知妻子已經忙完了生物公司的事情,艾倫威爾遜也想起來了自己要爲英國軍工做出一點貢獻的初衷,開始忙活起來。

起步很早最終沒什麼成果的領域,我大英並不是針對誰。人家審美我大英審醜,進入二十世紀之後,除了海軍領域的軍備之外,其他領域都是軍備失敗者居多,有成果鳳毛麟角,人家都用滑膛炮,就英國坦克用線膛炮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例子。

他十分想要讓英國的軍工少走彎路,畢竟今時不同往日了,英國的財富積累已經通過兩次世界大戰消耗殆盡,像是一戰之前,用兩強標準堆死德國公海艦隊的事已經只能想想。

節約成本花小錢辦大事,必然是以後英國的建軍死路,他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一堆失敗品進入英國軍隊,然後服役沒幾年又退役。

只是艾倫威爾遜想幫助英國的軍工少走彎路,卻也不容易,他都想不到後世的英系軍備還有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垂直起降倒是算成功,可那是因爲英國的大型航母退役,弄出來的應付貨,現在英國有大型航母,那就不用考慮了。

“我抄襲美國的武器,出於英美特殊關係不好吧?”艾倫威爾遜摸着自己的下巴,雖然他只是看過很多美式裝備的照片,充其量也就能抄個殼子,但這就是英式武器幾十年來的最大問題,明明技術不差做出來的東西都醜的出奇。

最終帝國專員做出瞭如下判斷,抄殼子不算抄襲,英國的科技水平並不差,一定會有自己的技術內核做支撐。

這就是帕梅拉蒙巴頓回來之前,艾倫威爾遜表明自己日夜操勞的成果了。

爲了大英帝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些抄襲的小小罵名有算的了什麼?他先搞出來的設計圖,毫無疑問那就是他原創,有什麼可說的。

在艾倫威爾遜對一些軍備發展趨勢進行回憶,寫日記做記錄的時候。

日內瓦會議的脣槍舌戰仍未停歇,中南半島的安全問題,以及美國必須站在法國一邊的考量,讓這個問題有成了戰場。

對英國而言有一個既要也要的問題,同時還不能引起敵對陣營的反感。正在盤算抄襲美國人哪種軍備的艾倫威爾遜,幫助了尊敬的外交大臣。

外交大臣莫里森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表態,從民族自決爲出發點,爲南北分治和柬埔寨、老撾的地位問題發言,“很多前殖民地都有一個非常想當然的想法,那就是認爲宗主國管理的領地自然而然歸他們所有,這種想法印度人有,印尼人有,這就很沒有道理。”

“一邊指責宗主國的殖民,一邊盡情抒發獨立後的領土野心,這件事怎麼處理?我們英國的想法並不複雜,必須保證柬埔寨和老撾的獨立實體地位,不然就沒法談,法國人就算是離開了,戰爭也會繼續。”

“那具體的措施,英國肯定有想法了。”莫洛托夫聽完之後反問道。

“不是英國有想法,而是在國際社會公正的裁決下,見證法屬領地的獨立過程。我想,這不是一個非常過分的要求,除非蘇聯反對?”莫里森微微點頭道,“我相信,蘇聯也認可這種舉措,都是爲了和平。”

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1644章 防着點英法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佔領盧本巴希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1558章 痛擊美艦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七十五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國夢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四百一十四章 波士頓客人第1748章 聽天由命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九百零一章 應對經濟危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
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1644章 防着點英法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佔領盧本巴希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1558章 痛擊美艦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七十五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國夢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四百一十四章 波士頓客人第1748章 聽天由命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九百零一章 應對經濟危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